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喪屍電影之父」喬治•A•羅梅羅逝世

【財新網】(記者 劉爽爽)當地時間2017年7月16日,美國導演喬治•A•羅梅羅(George A. Romero)因肺癌在睡夢中去世,享年77歲。

羅梅羅因拍攝《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開創了喪屍片的新局面,塑造了全新的喪屍形象,並成功影響了之後無數喪屍影視作品,被譽為「現代喪屍電影之父」。

喬治•羅梅羅肖像

羅梅羅1940年2月出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區。他的父親出生在古巴,是一名商業藝術家,母親是立陶宛裔美國人。羅梅羅從小喜歡電影,少年時代,他經常乘坐捷運去曼哈頓租電影膠片,用8毫米攝影機拍攝短片。1954年,14歲的羅梅羅製作了自己首部長片 《從流星來的人》(The Man From the Meteor)。拍攝期間,他還因從屋頂扔落一個燃燒的假人被捕。

1960年,20歲的羅梅羅從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畢業,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他和九個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製作電視短片的公司(The Latent Image),先是拍攝短片和廣告,後來涉足電影。20世紀60年代末,他們拍攝了十部電影,其中包括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

該片由羅梅羅執導,約翰•羅素(John A. Russo)編劇,杜安•瓊斯(Duana Jones)和茱迪•歐迪爾(Judith O'Dea)主演。電影講述因火星探測儀輻射,墳墓里的死人變成喪屍,他們一心吃活人,並會通過咬傷傳染健康的生者。「芭芭拉」和哥哥前往墓地祭奠亡父,哥哥不幸被咬,妹妹逃到一家農場小屋,和裡面倖存的生者一起為生存而鬥爭。

電影是黑白片,依靠新奇的設定和低成本(11.4 萬美元),在美國斬獲了1200萬美元的票房(全球為1800萬美元)。

《活死人之夜》成為喪屍電影里程碑在於它對喪屍這一影視形象的全新設計。更早期的電影中,喪屍多是巫毒教巫醫所奴役的活人喪屍,多數設定為加勒比人。這類代表有1932年的電影《白殭屍》(White Zombie)、1943年的《與喪屍同行》(I Walked with a Zombie)、1966年的《殭屍谷驚魂》(The Plague of the Zombies)等。

而《活死人之夜》中的喪屍則擺脫了巫毒教,成為一種受輻射變異而成的新生物。其諸多設定也被後來的影片廣泛使用,如因不明原因讓亡者死而復生,智力低下,或完全沒有思考能力,靠本能活動;只吃活人;具有傳染能力,會通過咬傷把活人變成喪屍;往往成群活動,只有爆頭才能被殺死等。

《活死人之夜》海報

此外,電影對當時美國現實的諷刺也讓觀眾津津樂道。上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戰泥沼,經濟不夠景氣,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如火如荼。影片中,鎮壓喪屍的軍隊呆板無能;「芭芭拉」是一名女權主義者,但全片幾乎只會大呼小叫;農場惟一的倖存者「本」靠著自己的機智勇敢堅持到最後,救援人員卻在他出現的第一時刻射殺了他——「本」是一名黑人。

此後,羅梅羅拍攝了《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1978) 、《活死人之日》(Day of the Dead,1985) 、《活死人之地》(Land of the Dead ,2005) 、《活死人日記》(Diary of the Dead,2007) 、《活死人之島》(Survival of the Dead,2009)共六部喪屍系列。

羅梅羅也曾拍攝其他主題影片,如一系列體育紀錄片、動作片《飛車敢死隊》、1978年的《馬丁》、與作家斯蒂芬•金合作的《人鬼雙胞胎》等。但無一超越《活死人之夜》的口碑。更為遺憾的是,羅梅羅似乎「毫無長進」,他的恐怖片製作口味始終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這讓越來越年輕的觀眾不滿。他後來的幾部喪屍電影IMDb評分不足五分。

但羅梅羅對電影的熱愛始終如一。去世時,他的枕邊還播放著最愛的電影原聲——1952年的《蓬門今始為君開》(The Quiet Man)。他的妻子蘇珊•羅梅羅和女兒蒂娜•羅梅羅陪在他身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