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媒意見獨家|《中國詩詞大會》的大huì

央視《詩詞大會Ⅱ》熱播,引至滿城爭說,好評盈耳。的確,節目亮點多多,養眼潤心豐獲。然而,此番央視製作,仍感窠臼未脫;新瓶舊酒之設,觀念依然陳舊,等級尊卑分明;詩詞本浸雅意,卻聞「磨刀霍霍」⋯⋯便將觀感,姑且一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借用這兩對詩句,來形容近日一個電視節目引發的社會轟動。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大街小巷,媒體微信,滿城爭說《詩詞大會》(以下簡稱《詩詞大會》),大概是繼《舌尖上的》之後,又一波由「央視製作」所引發的全民性場效應洶湧來襲。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同是央視,對《詩詞大會》的熱議,與對央視春晚的冷議,迥然大異。對後者從樂於吐槽到如今懶得吐槽,而對前者從看得興奮到看后自覺傳播,「奔走呼好」(隔空之傳),這裡頭,似有著一些什麼密碼、玄機?思之忖之,試作淺析。

一是讓本來已處冷置的文化高端品——詩詞,因為一種叫「央視製作」,走向大眾,成為熱播;也因為原本大眾路線的春晚,越來越菁英、奢華,「新民俗」已舊。二是春節過後正月初旬,正是另一撥的電視「黃金時間」。三是放在央視一套的8點檔,「黃金時間」中的「黃金時段」。四是身為央視一姐主持人董卿的上佳水準、亮麗發揮。五是來自各地的詩詞達人會聚一堂,高手比拼,菁英拔萃。各方高手,或專業功底不凡,或因職業、年齡時時冒出「黑馬」,發人驚詫。六是點評嘉賓學識了得,現場點撥,與場互動,引導領略詩詞之美。七是演播廳營造的濃郁氛圍,典雅古韻與大氣大時空在現代聲光電下,益發彰顯。八是延續去年第一季的熱效應,連起餘緒,再攪漣漪。這無疑是一次詩詞的大惠,惠及了電視機前的、電腦屏前的、手機屏前的廣眾,可謂節日的大餐,一飽眼福、耳福、知識福、精神福。

二、大蕙

主持人無疑是值得重筆一書的。作為央視主持人的董卿,早已廣為熟識,但此番,好像突然「陌生」了。《詩詞大會》上的董卿,不再是春晚群體主持人中的一員,或嘉賓評委中的一員,她藉此得到了更多的發揮空間。此節目中的她,不是文藝裝而是職業裝登堂,呈現樸素大方、學識涵養,華貴不艷妝,閃亮非靠裳。也因為她擔當的角色,集「考官」「老師」、朋友、學生於一身:在選手面前,是「考官」(角色)、老師;在團友面前,是朋友;在嘉賓面前,是學生。這幾重角色,給了她施展才華、絢麗綻放的舞台。考官執規,一絲不苟;老師之謂,循循善誘;朋友同視,親和不拘。而這次廣受稱讚主要是因為,這是詩詞之考之賽,如果主持人沒有一定的斤兩,便只能是背稿,這曾是我們一度熟悉的主持人的共性。這一回的董卿,忽然給了大家一個「陌生」,在幾個角色中,游刃自如,很好地介入和駕馭了內容和進程,把一場本為文化娛樂性的活動引向了一個高端,蕙質蘭心,雅淡如菊,精彩地演繹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知性女性版。

華麗從而何來?若干年前曾在電視上瞄到過董卿的幾個「幕後鏡頭」:一是她每周往返於京滬,一處是工作崗位,一處是進修之所;二是某年春晚,人歡席散之後,她一人回到住所,沒有延續興奮態,回復平靜態;三是某年春晚準備階段,素顏便裝的她,全情投入,如切如磋,不露絲毫大牌樣。雖然只是一點小側面,但或也可為她現今的表現作了鋪墊。內地電視圈裡,光閃閃的女性主持數不過來,但知性的、得體的,似尚未多識。雖然董卿已經名響多時,但給人的印象,似乎還在淡定坦然、吐詞清晰、音色磁性、容貌靚麗、立姿優雅等身體語言上,也因為她所出任,多是群員,少有獨挑。直到近年在一些節目中任評委,她的點評, 中肯到位,觀點鮮明而表達清晰, 已增認識。終於,在這《詩詞大會》上,獨擔大任,便大放光彩了。因為是詩詞精準記憶的比試,如果主持人缺少這方面的存儲,只作背稿, 就算不作一個被牽線的木偶,充其量也只似一個流水線上的熟練工, 這種情形在業內主持人中確不少見。而當場上嘉賓專家「天若有情天亦老」,她隨即而出:『月如無恨月長圓』。這還不算,馬上還來一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當專家「若到江南趕上春」, 她張口即接「千萬和春住」(雖然, 她被「誤導」了,該專家接錯了)。專家引出「揀盡寒枝不肯棲」,她迅捷呼應(不是接應):「良禽擇木而棲」;「我寄愁心與明月」,她即跟上:「隨風直到夜郎西」。這些在浸淫於古詩詞的飽學之士身上,或許「小兒科」,而在主持界,能有幾人?場上董卿的存儲並不止於此, 在不同的選手道出曲折際遇后,還能夠馬上分別誦出某位著名作家的一段話相贈相勵,讓場上文質頓時提升,涵養與才智雙輝。固然,她應是場前做過功課,對百人團成員有所「摸底」,便可以備好佳句。但十場下來,無論是詩詞歌賦、名人佳作、勵志箴言,乃至網路新語等等, 適時而出,張口即來,就算是背,也是本事,無縫銜接,不露痕迹。本來出口成章,信手拈來,不見打結,已是功力,而出在董卿之口,如此恰切得體、剛柔並濟、語感大氣,不疾不徐,像極了傳統電影中的老師形象,卻是眼前的發生。這首先讓我們對主持人刮目相看,其次讓我們領略知識與學養結合,學識才活,才稱睿智。知識儲備,靠日積月累,靠鍥而不捨,才化為甘泉,滋潤身心。尋常看不見,沙場秋點兵,鐵騎突出刀槍鳴。能人一出口,就知有沒有,氣場由修鍊而來,有此,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整場、每場「大會」的定海針。當然,還不能說,她已臻至境。

三、大燴?

作為節目、作為「央視製作」,是將這個頗有新翻楊柳枝的內容, 設計為演播廳室內大型節目,空間的語境,基本拓定了「課堂」式的布局和基調:學生(選手)、老師(專家及主持人)、黑板(電子屏幕)。比賽的形式,又讓課堂升級為「考場」,便有正中位的「課桌」和略高起的「圓台」,一種臨時的「敵對」(受審)關係,顯出了「威武」的莊嚴感, 於是強化了「考官」們的「權威」地位。作為主持人,雖說是可以時而跳脫出來,當個中間人,調停兩邊,但仍是「老師」,事實上一眾選手不論年齡都「董卿老師好」了。於是,我們看到這樣一幕:第一場第一位出場的8歲的馮子一,因為一題答不上來而須退下時,一臉愧容,滿心悔憾,不禁淚下。這時「董卿老師」只在「講台」這邊給以同情和惋惜的姿態,並沒有放下身段走前幾步,去作行為上的撫慰。當小子一掩飾自己的流淚是「太久沒眨眼睛了」,董老師卻仍在講台上,並說「你現在可以使勁眨了」,把小子一這話當真了,這風趣,好掉架;專家則是端坐原位,起勁在「特別特別美的詩」的賞析上展說,或考證性地介紹作者王維的輞川、「別業」、閑居、詩思、畫意。這時專家的大串話是對著董卿說的,把小子一撇開了,雖然也鼓勵道:別難過,加油!只感覺其空。其實此時知識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位於對8歲幼童個體的心情撫慰和悲窘開解。台上三位,都有鼓勵,卻是大人和小孩、長對幼的高姿態:「最重要是在這裡能夠學到知識,其他都不重要。」這話應出自選手,不該出自主持人之口吧?因為顯然還有比知識更重要的。這種童稚之失的情形在其他節目里都有發生,我們已經熟悉了主持人以及嘉賓會趕緊前,遞上紙巾,蹲下身子,手作撫慰,讓一個幼童在近距離和肌膚相觸中, 獲得體溫和心靈的暖意。還有一些細節,比如董卿老師鄭重承諾:你要是能當上擂主,我就唱?這裡是否有著明顯「逗你玩兒」的戲耍意味(因為面對的,是一個7歲小女孩。如果是先唱兩句,然後,你當上后我就唱完它,是不是更親和)?也看到,一道淺題,9 人出錯,被讓站起「示糗」;還有「小胖墩兒,你怎麼回事?」(一般先出場的是小孩子,題目也從淺始, 但多是起熱場和墊背的作用)。或許,場上的董老師當得挺好,董姐姐, 沒去當。

於是感到,雖然是新瓶裝上舊酒,但觀念如不新,仍然瓶新質不新。檢省起來,一是等級觀念為顯,二是應試文化使然。主持人雖是氣質如蘭、腹藏有厚,但基本站位,還是傳統主持人的姿態,「代考官」的形象設計,比如「XXX,請選題」「準備好,請聽題」「恭喜你,答對了!」「正確答案是⋯⋯」等,固然程序正確,表達合理,語用規範,但作為語境,還是「知識競賽」的程式,新瓶之設,是否又入陳詞?

回答正確!一旦有誰答錯或不敏,頓時「烈焰騰起」「萬箭齊發」,然後便是主持人以報捷語氣宣讀「擊敗」戰績,直有點溫柔的毛骨悚然。一將功成萬骨枯?喜盈盈的殺氣?被擊敗的數量,成為挑戰者的得分,這感覺,是不是有點像是「踩著屍骨」,走向榮譽的晉陞,忍看朋輩成新鬼,喜向刀叢覓小詩?爭霸賽,作為當下的一個流行語詞,與箭矢、射盾、擊敗等設計極相吻合,卻讓人似聞「血腥」,長安一片月,萬戶撕殺聲?

形式反映理念,察節目的呈現形態、程式制定、舞美設計,從這檔「央視製作」的視覺美學上,我們可以看出設計者的用心,營造一種古典風格的雅韻,仿古的案台,如意圖形的地面,如編鐘樣的百人團陣列,皎潔圓月背景圖中(圖內李白斗酒詩百篇意象)董卿開始節目的主持⋯⋯ 但是,在節目中看到,選手走出來,是要走在弧線內的,每人都「自覺」地不越雷池,想這應是節目組所規,唯董卿出來,可以徑直走入弧圈的大圓內。演播廳的舞台設計上,也多有費解,一是百人團被放在高高的閣台上,人居一格,似曾相識,科舉重現?雖然側視圖可知座位不窄,但主視圖上,倒像極被「高高掛起」遠隔地氣(雖然鏡頭平視,可見人身的「中近景」,但地面望上去,便只見小臉),感到似是一群待烹的小鮮了。雖然他們中的勝出者可以走下高台,但絕大多數都是參與者中的「看客」和被「看客」,他們勝了幾題還是輸了幾題,與整個《大會》幾乎無關宏旨。他們的定位,除了是待出,更是待宰, 只是小人物,只是陪襯而已?二是他們的答題后,正誤結果是由一艘「古戰船」上發出的箭矢(電子效果)是否擊中選手前面的「盾牌」 所示出,而這盾牌正倚選手身前(座位前的護板),先不說這「擊中」之舉是否自然、舒服,這「草船借箭」模式的構思,實在算不得高明,也欠美感,更跟詩詞之賽的雅意有違。答錯了,答不上,就該被「箭擊盾牌」?再者,盾牌是能擋箭的,被射中的,只能是人體。講到吟詩比興,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千年前那蘭亭的「曲水流觴」,自然,高雅,智設,千年後的後人,是否汗顏?三是各選手答題之後,幾位處在尊位的專家,面對著與己並不均等的選手,不少作派和反應值得一商:我們看到當選手出錯, 甚至在淺灘觸礁、淺草沒了馬蹄時,有專家會不經意流露出一絲輕蔑的笑容,潛台詞藏著,這麼淺或這麼有名,怎麼都不懂。就算在專家們「傳道、授受、解惑」的過程中,也時而不自覺地流露出自得的語氣和語詞。皆因為是「課堂」 之設,「考場」之圍,但會不會有時忘了,場上的是一群「雜然」之輩?專家的點評,固然生色有料, 但也會感到過於大繪了,本應是大薈,如果是大卉,更佳。此時呈現,有如詩詞大燴,年齡落差,職業相異,水平不一,能力有別,但各有故事,各有精彩,而這故事和精彩,常常並不在詩詞本身,而是「在詩外」。

四、大會?

《詩詞大會》、「詩詞大會」,二者有什麼區別嗎?前者是特指,後者是泛指,一個顯精英性,一個彰群眾性。因為是「央視製作」,便可以全國海選,可以煌煌殿堂。於是,這「大會」,看著看著,似嗅出一點「陳腐味」——等級觀念過顯,主持人的優越感,高人般的尊位,俯視感的自得,百人團的被「高高掛起」,只比記憶的賽制,個人追逐賽、擂主爭霸賽,「萬箭齊發」的火藥味,「擊中」「擊敗」的騰騰殺氣,場氣氛的死板⋯⋯這般賽制,選手得分,便不單靠自己答對獲得,而是踩著朋輩們的敗績累進,不有點殘忍?其實在類似的「知識競賽」節目里,多是因答對而累晉,若積分相等,通過加題見出分曉(類似球類比賽的「加時」「連贏」),既合理,也增加精彩度。

或許,蓋因為是「央視製作」,是演播廳思維,慣於自視高位。便想到,既然是「歷時10個月海選,跨越大江南北,從全國各行各業詩詞愛好者中精挑細選,不計年齡、國籍,以詩會友」,這是極佳的創意,不過在宣傳片上,緊跟的一句是「為榮譽而戰」,立顯硝煙?不是猛龍不過江,但凡入選皆凡人。一眾選手,他們與詩詞相聯的故事,各有各精彩,事實上也能在隻言片語的透露中,知道賽場下的交流,真是交友和補益,這裡頭如果也有鏡頭跟拍記錄,便令信息增益,添切近之感。既然片頭有了在祖國各地取景造勢的大陣仗,何不讓各自故事的「微紀錄片」在大會上呈現出來,令這一檔文化、文藝節目更具人文情懷?

幾乎被所有人欣賞並看好的北大博士生陳更功虧一簣走下台時,平和語氣說了一句:「詩詞不是拿來比賽的,輸贏不是那麼重要。」——真諦之言,擲地有聲!在,似乎誰都知道,在央視的各種賽場上獲得名次,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榮譽和紅利。我們曾記那邊廂的居里夫人把她獲得的金質獎章,拿給孩子作玩具。由陳更這句話想到 ,何不做個「玩場」,民間玩,隔空玩,少小玩,師生玩,鄉村玩,課間玩,兵營玩,把「玩」做到極致,讓《詩詞大會》超出演播廳,變成「詩詞大會」。又想到,作為《詩詞大會》的後續效應,是可以由此線索延伸下去,拍出多少部題材獨特、故事感人的紀錄片來,匯成一大部紀錄片的合集——盡量挖掘這些各職業各年齡段民間凡人達人的故事,或家學背景,或專業功底,或跨界一玩,或職業所系,或純屬愛好,或硬性指督,或「半路出家」,或自小磨礪,因八仙過海,方各顯神通。同是愛詩詞,或是通人,或是智人,各有其能,會作詩的不一定背功為勝,博聞強記的不一定詩筆稱佳,背詩逾萬不一定理解透深。還有同是詩詞,有偏於愛詩或偏於愛詞;同是愛詩,也有偏於古風或偏於律絕,或只偏愛李或杜⋯⋯這些差異,恰好雜然賦流形,紛繁呈大千,只要思維有超越,只要不以成敗論英雄,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壯觀!當過七年抹灰工、憑自身努力當上國小老師的劉澤宇,課堂教習之餘,每周一次給全校幾百學生講詩詞,專家馬上嗅出:這就是你和你們學校的詩詞大會!這話太對了,但話的後面,我們是不是已經腦中呈現了一部生動的紀錄片情景?當看到片頭那全國外景地取景,導演出一個個群體誦詩的壯觀,卻只起一個「開場鑼鼓」功用,感到是不是有點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如果用於人物生活的記錄,作為短片插播(現雖也短片插播,但鏡頭語言是宣傳片,非紀錄片),對讓詩詞走入生活走入民間,文化養潤心靈,倡推風清氣正,實在功德無量。

雖然作這般苛責,仍要給它點贊。如同《舌尖上的》誘發各階層國人的味蕾,令「舌尖」成為熱詞,《詩詞大會》撥動了許多國人似已不敏的神經,溫熱了將要冷卻的心靈。詩詞之美,詩詞之益,詩詞與人生、與性靈,忽然間迸射出如此強大的輝光,大家對後生之輩忽然長了認識:一出生就把左臂留在了天堂卻勇於超越自己並詩書畫、競技體育全能性的女孩張超凡,有七年抹灰工歷練的國小老師劉澤宇,藏區牧民扎西才讓,樸實農婦愛詩如命卻是曾身患惡疾數次化療嗓音已變的白茹雲,盲人兒子、國小語文老師張欣未⋯⋯身世平凡而歷練不凡,固然寂寞沙洲冷,野百合也有春天,比之神童、達人等出類拔萃者,我們更能感受詩詞對人生的砥礪,以及詩詞的入心養心醉心。

時至今日,雖然也有達人詩詞文章了得,但相比一兩千年前的先人,我們面對的是今人已陷書語乾癟、想象貧瘠、辭彙匱乏、味同嚼蠟的巨大落差。場上專家講道:「我經常在遙想大唐那樣一個非凡的時代,每個詩人都擁有空前的想象力和表達力,每當他們要表達這種感情的時候,就有無限的句式來供他們驅使。」相形之下,不該好好反省一下我們「標準答案」式的行教規矩?

贊彈雜陳,只以旁觀者站位,冒發直言。因為並沒有十場看全,難免盲人摸象之偏。一日看盡長安花,風光十里不同象。但看這樣的節目,增養,啟智,勵志,過癮。「詩興」之激,試用一個集句,結束此文——最是一年春好處,萬般紅紫斗芳菲。等閑識得東風面,只待新雷第一聲。

本文節選自《南方電視學刊》2017年第1期

媒意見編輯:王 晶

轉載請註明出處與作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互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