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英國讀工科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諾丁漢大學博士如此回答...

本文由知乎作者符博(諾丁漢大學博士、博后)授權轉載。

申請博士是個值得花心思再三考慮的事情,因為讀博期間會承受來自學校導師和項目的壓力,同齡人戀愛和工作進度落後的壓力,家庭可能的碎碎念的壓力,而這一切又並不保證PhD這個頭銜,更不要說畢業之後的工作了。你會花很多年時間在一個很具體的項目上,理論上你會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在某個行業成為內行,之後你也有很大可能從事相關方向的工作。

同人文、社會學方向的PhD不同,工程類的學生們不是帶著自己的想法進實驗室的,而是由導師決定做什麼項目,因為在導師申請經費的時候已經要寫清錢將來的用途了。所以在感受讀博體驗之前,再問自己一次,是不是真的打算或需要讀博。因為年輕或者因為工作不好找而讀博從來不是個好理由。

英國在08年經濟危機之後經濟受創,對教育的經費撥出也吝嗇了很多,這幾年還時不時有教工罷課的活動。對想申請PhD的同學的影響就是獎學金難申了,導師們難申到錢,也就沒那麼多錢給博士生們。英國的工科一般來說沒有美國跟業界結合的那麼緊,科研經費大多還是來自政府或研究中心,像BBSRC, EPSRC等,而這些funding因政策原因會優先供給歐盟學生。現在申博士的話,如果成績不是Top1,或沒有一個有錢的導師看上你,那半獎(學費全免,自己負責生活費)是個比較現實的期望。近幾年從英國本地讀碩再申博的愈來愈難了,反倒從國內申請博士 (留學基金委) 的相對多一些。錢少的另一影響就是買昂貴儀器或者出國開會時導師會皺眉頭,也影響學生科研的效率。

英國博士時長一般是3年科研加1年寫博士論文,早幾年對博士的科研成果要求貌似更高而時長相對寬鬆,有讀6、7年的。現在學校在權衡時間和質量的關係,要求4年畢業。這對很多項目而言是很困難的事,可以酌情延長1年左右,於是4、5年是個相對常見的時間。如果自我管理意識很強論文寫的早,加上導師同意,也有可能3年畢業。總的感覺高校的制度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的報告要交,報銷的手續越來越複雜,PhD項目時間規定越嚴等等,當然英國也不是個例。

講講我們學校(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工程學院的PhD考核制度::入學第一年要求學生在做項目的同時修夠一定學分。每月和導師有一次較正式的meeting並給系裡提交meeting report。做科研的三年每年要交年度報告並被安排和一本校考官答辯(viva),如果答辯不通過是不能進入下一年的。第四年寫論文不用繳學費,論文寫完后如果導師們審核同意就可以提交學校了。之後校方安排答辯時間,一般一到兩個月。

與國內博士不同,英國博士畢業最關鍵的部分不是提交論文而是答辯。答辯時兩位考官,相關領域的校內和校外考官各一個。答辯時考官和你關在一個小屋裡,考官根據你的論文向你提問,答辯時間一般3、4個小時,但我也見過7個小時的。答辯后考官們會給你的論文和答辯提修改意見,只要修補一下論文,考官重審通過就算OK了;也有可能需要重新提交論文或重新答辯;最不幸的會直接fail,轉為MPhil(哲學碩士,如果選擇不寫論文那麼就直接拿MPhil的title)。(具體答辯詳情可參考:我所經歷的英國博士答辯...

我們學校的網路資源很豐富(不要想歪了),常用的論文資料庫都買了,國內一些名校的同學下英文論文有時也會找我幫忙。下paper只需考慮搜索而不用考慮能不能下載下來,這種爽度在公司上班的人是體會不到的。由於同實驗室的同學來自各個國家,英語是唯一交流語言,所以幾年下來專業領域的英語聽說讀寫都不是問題了。出國開會時,你只會想著怎麼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的漂亮些,無須考慮這段presentation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因為你早擔心過了)。習慣英文的另一好處是你的成果容易被其它國家的人看到,不止是你發的paper,包括你寫的blog,你維護的代碼(呃,文檔部分)等等,方便擴大你的network。讀PhD期間可以在學校兼職助教補貼生活,主要任務是實驗課的答疑或作業、試卷批改。我沒有看到像美國高校那種講課的助教,不知道是不是只是我沒接觸到。

讀工科博士的來自印度和這兩個發展中大國的學生較多,阿拉伯一些盛產石油的國家有他們政府的強力資金支持,也來了很多學生。選擇的工科專業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電子工程和土木工程這幾個上。工程學院開大會時,看到過半的亞洲面孔不要吃驚。你的英語聽力也在和奇奇怪怪的口音交流中得到提高……

英國對比德國日本等工科比較強的國家高校內等級制度(hierarchy)不強。美國我不知道狀況,我猜應該也不錯。等級制度是搞學術的大忌,屁股決定對錯?對追求真理的人來說不能更可笑了。我剛進實驗室的時候喊導師XXX教授,導師說我知道人會對上級表示尊敬,但是我希望你尊敬一個人不是因為他的職位,而是因為他的為人。這句話一直影響著我,在之後跟上級的交流中做到不卑不亢。喊導師名字不過是一種形式,但確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看待這個關係。導師請學生吃飯或同門們一起娛樂的頻率較國內少。我想一部分因為西方文化中公私更分開一些,另一主要原因,是實驗室里的人國籍和年齡分佈的要比國內寫意的多,共同話題相對少一些。

早些年英國PhD只有一個導師,現在都是2個(也有3個)導師的,其中一個主要負責(main supervisor),另一個起督導作用。PhD期間的日子質量主要就看主導師的了。即使學習在同一所高校,每個人的體驗也可能大相徑庭。在進實驗室之前,對導師做再多的調研都不過分。除了考慮他的研究方向你是否喜歡,他的學術水平如何,也可以打聽一下他的指導水平如何,他在實驗室的為人如何,他與學生的關係如何等等。

有的導師申經費能力強,那麼即使大環境缺經費的情況下你也不用擔心用不上好儀器的問題;有的導師指導有方,在你科研懵懂時期能夠耐心引導你而不只是評判你的成果,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要像教練而不要像裁判;有的導師名氣大,paper署上他的名不愁投不出去;有的導師為人隨和,你壓力不會太大;有的導師靈感很多,呃,祝你好運……

每一個特點都會讓你的體驗更有意義或更痛苦。順便補充一點,一般華人導師會更嚴謹,或者說苛刻一些。想來或許是自己在英國紮根已不易,不希望因手下的華人徒弟而落人話柄吧。偏頗一點說,跟華人導師要做好受一點窩囊氣的準備,不過關係也可能走的更近一些。

跟導師的交流以郵件為主,彙報進度或尋求指導。大概2周見一次面,也有每周見或一個月才出現一次的。於是乎,你的英文(郵件)寫作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沒錯,我說上面一句話就是為了引出大名鼎鼎的《PhD Comics》系列(作者J. Cham)。

讀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來就不是。同學朋友中因讀博而和男/女朋友分手的,得抑鬱症的,耗費大把青春而後悔不已的,因種種原因 (包括導師中途跳槽) 而輟學的,絕不是極少數。如果你喜歡你的專業並真的願意投入你的黃金時代來深入學習,那你應該會從選擇學校和導師起就對自己負責了,並希望你的熱情和毅力能夠堅持到你畢業。

說了這麼多還沒有嚇跑你的話 (什麼?已經入坑了?) 那我再打打氣。地球上能用你比較熟悉的語言學習,科研實力夠雄厚,環境優美,學習期間又沒有太多複雜關係的國家一隻手能數的過來, 英國肯定是其中一個, Enjoy。

寫在最後:我運氣好在英國讀博時遇到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導師,並很享受讀博的日子。其實很想在這個問題里大書特書紀念那幾年,但已經扯的很長了就不贅述了。

學術大爆炸推崇與每個獨立的個體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一起探討學術;我們在為科研工作者提供各類學術熱門資訊與生活相關信息的同時,更期待助力學術的崛起:)【ID:academicbang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