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別再假裝你不是有錢人

文/蜜斯桃(niwo已獲授權)

這周末在《紐約時報》上讀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作者是個英國人。

Reeves來自英國中產家庭,母親出身工薪階層,她期望兒子能進一步實現階級攀升,於是從小送他去上演講課,交際舞課。後來Reeves從牛津畢業,用他自己的話說,

「在牛津度過了脫胎換骨的三年之後,我口音中殘留的任何工薪階層痕迹都被抹去了。」

*英劇《唐頓莊園》

即便如此,Reeves卻不喜歡英國濃烈的階級意識,於是舉家遷至美國。畢竟,美國是「美國夢」(American Dream ) 開始的地方。

維基百科是這麼解釋「美國夢」的,

「與其他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在美國擁有的經濟自由相當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當有限,這使得美國的社會流動性極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邁向巔峰。」

200多年來,「美國夢」一直激勵著無數野心勃勃的年輕人,或移民或求學或偷渡。他們放棄故土,只為來這片自由平等的土地造夢,Reeves便是其中一個。

至今有人認為美國是地球上最自由平等的地方,比方說,前段時間在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女學生。在她眼裡,美國自由的空氣都是甜的。美國大學教育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看來,她拿到了大學畢業證,卻沒有真正畢業。

在美國呆了5年,我發現,空氣的確是好的,但平等自由?至少階級固化這個問題上,美國壓根兒沒比其他地方好多少,甚至更嚴重。

英國有部著名的紀錄片叫《56up》,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7年記錄一次。幾十年過去了,記錄片中的主人公從孩子到青年再到中年,事實證明,英國的社會階層難以逾越。

*紀錄片《56up》

Reeves在《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里就說了,「試想當我發現美國的階層固化比英國還要嚴重時有多麼驚恐吧。

美國的收入分配中,居於前20%的平均家庭年收入達到20萬美元,他們跟後面80%的人完全隔絕開來。從1979年起,前20%人口的稅前收入增加了4萬億美元以上,而剩下80%的稅前收入加起來,也只增長了3萬億美元多一點。

階級固化的根本在於,貧困會持續代代相傳,但富裕的遺傳因子更加強大。白手起家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已經進入了資本回報率高於勞動回報率的時代。說白了,就是有錢人以錢生錢,越來越有錢,而缺乏原始資本的人,一開始就處於劣勢,甚至沒有參與遊戲的資格。

優良的社會資源將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從父母輩延續到子女輩。處於頂端20%的家庭中的大多數孩子會繼續留在這個位置,至多下降到前40%的位置。

研究社會流動問題的學者加里·索倫(Gary Solon)最近就提出:

「與其說存在貧困陷阱(poverty trap),不如說是『財富陷阱』(weath trap)。」

* 電影《蒂凡尼的早餐》

」和英國最大的區別是,美國處於頂層的大多數人都否認自己有特權,他們將自己所處的位置歸功於優秀和勤勉,而非運氣或者受到操縱的制度。英國的上流社會人士最起碼還會感到不安。」

在英國,首相把子女送進相當於美國私立高中水準的學校,這在政治上是不正確的,而美國,政治家支付奢侈的教育費用,把子女送去私立學校很常見。

考GRE時學過一個單詞,Metriocracy,中文翻譯是精英管理的社會制度,唯才是舉。其實也就是「美國夢」的另一種說法,只要你行,你就能上。

美國人對Metriocracy堅信不疑,尤其是中上階層的美國人,這種信念讓他們相信,自己所獲得的資源是由於自身的努力和優秀,但另一方面,他們的行為又不斷違背唯才是舉的初衷。

如果你填過美國大學申請表,不難發現,幾乎每一個學校都會問的一個問題是,你是否有直系親屬就讀於該校,這一點對於申請常春藤名校尤為關鍵。如果你的父母碰巧是該大學的校友,那麼你申請這所大學就會更加容易。

美國的大學錄取制度非常模凌兩可,GPA(平均成績點數)和SAT的分數(相當於美國聯考)並不能保證錄取結果。據一位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招生辦工作過的朋友說,學校在衡量申請人時,也許a比b在學術上表現得更好,但因為b是校友的孩子,那麼b被錄取的幾率就更大。

在全世界,美國是唯一一個有這種文化的國家,牛津和劍橋在上世紀中葉就拋棄了對校友子女的喜好。

這種類似於世襲的現象聽起來並不太唯才是舉。

總有人抱怨國內職場環境不夠公平,不乏所謂的「關係戶」「空降兵」。好像美國就不一樣似的。

如果你真的在美國求過職,恐怕你會失望,他們只是把「找關係」變成了更好聽一些的「推薦」。

一個殘酷的事實,在美國求職,一封有份量的推薦信有時勝過一份近乎完美的簡歷。

講一個親身經歷,我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美國一家政治諮詢公司,我的老闆是里根總統競選班底的負責人,曾擔任老布希總統的高級顧問。工作第一年,我有幸直接接觸到了很多重要的美國政界人物,我對接的國內客戶也都是商界精英。這是一個極高的起點,但我無法把它歸功於自己。撇開工作后的表現,必須承認,比我GPA高,比我簡歷漂亮的國際學生太多了,如果不是家中長輩推薦,我是幾乎沒可能得到這個工作機會。

一個應聘過美國頂尖投行,現在在國內創業的朋友也跟我講過一個事。他們當時經過幾輪筆試和面試,最後一輪面試之前,被留下的幾個應聘者被一起邀請去一個公司聚會。其中一個應聘的男生跟他是同一個學校畢業的,朋友說他們跟公司高層握手時,他聽到男生叫的是uncle,這個男生就是被最後錄取的那個。後來他們在一次校友聚會上又碰見了,男生跟我朋友聊起當年面試的事,男生說,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老爸一起和這個高層打高球。

有一些特權看不見但又存在著,但有的白紙黑字看得清清楚楚。

Reeves在文中提到了美國的一項政策,叫529大學儲蓄計劃(529 college savings plans),我恰巧聽到過公司的CFO跟我們的大陸客戶推薦過這個計劃。這項計劃命名源自美國國家稅收法第529條,父母可以儲蓄金錢以備支付子女大學費用到一個專用戶頭,這筆錢可以投資在不同的股票和債券,而這個戶頭所賺的收益,不用繳稅。

但529計劃的得利者僅限於中上階層家庭,因為以下的家庭大部分並沒有足夠富餘的錢財來做這項投資。2015年歐巴馬提議結束稅收減免時引發一片騷動,反對聲不僅來自共和黨,最後是代表富裕地區的民主黨人士徹底斃掉了這個提議。

總之,進步政策常常遭到中上階層的反對。他們拚命保全優勢和特權的同時,還自欺欺人的堅稱,自己生活在一個無階級的,唯才是舉的社會。

他們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我現在看到,在英國,改善階級固化中還存在一線希望,至少我們承認階級的存在,英國上流社會人士更能意識到,他們現在的位置至少一部分是源自幸運。對於美國人來說,要解決階級鴻溝不斷深化的問題,必須首先承認這些鴻溝的存在,以及我們都是維護這些鴻溝的共謀者。」

一些處於上游的人的確不算懶惰,甚至可以說非常努力,但你必須承認,這場較量並不十分公平,你未必是跑得最快的那個,你的領先有幸運的成分在裡面。

-End-

作者 | 密斯桃 ,微信公眾號misstao413,曾在美國總統競選班底任職,最不正經留美海歸

· 如需轉載/互推/商務合作,請發送「合作」至後台 ·

歡迎來稿自薦和推薦精彩的文章至

[email protected]

如何講好「故事」,打造你的影響力和個人品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