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五臟與月經周期關係論治月經病

『最受歡迎的中醫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中醫公眾號』

致力於中醫尤其是中醫民間的成長和傳承

每天陪伴中醫人成長

第 15 期

作者 / 吳 倩 秦佳佳 劉 政

暨南大學醫學院

編輯 / 冰無雙 ⊙ 校對 / 錢秀華

I導讀 月經病是女子經帶胎產中最常見的疾病,因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以致陰陽失衡,沖任督帶受損。 中醫藥 治療本病有明顯的優勢,圍繞月經周期的分期治療已成為當代中醫之共識。 根據中醫的整體觀念,從五臟與月經周期關 系出發,以五臟為整體,病證結合,從行經期、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各期分屬於肺、腎、肝、心、脾進行辨治,以提高中藥 調經療效。

月經病是以月經的期、量、色、質發生異常及伴隨月經周期所出現的各種癥狀為特徵的一類疾病,又稱月經失調。 其臨床表現不一,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等。 病因病機也複雜多樣,多與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 調有關。 對於月經病的治療, 當代中醫大多選擇了圍繞月經周期進行分期治療, 但是目前對月經 各期辨證用藥尚無統一認識, 多數只強調從肝脾 腎論治, 有悖於中醫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 氣血來源於五臟,腎藏精,精化氣,肝藏血,脾統血, 心主血,肺主氣。 筆者上循經旨,參考《內經》等古籍中陰陽五行理論、 前人經驗總結以及恩師臨床運用經驗,試從五臟與月經周期關係論治月經失調。

1肺——行經期

月經周期的 1~4 天,此期相當於行經期。 此時血室正開,子宮泄而不藏,經血得以下行。 此期以通為用,以下行為要。 肺主氣,主肅降。 月經來臨是肺適時肅降所致,精血皆賴肺氣之輸布而達於子宮。

基本治則 活血調經為主

代表方劑 桃紅四物湯、 理肺降氣湯化裁

常用藥物

桃仁、紅花、川芎、當歸、 白芍、熟地、蘇子、枳殼、烏葯、香附、雞血藤等。 若小腹冷痛加炮姜、肉桂、艾葉炭;若疲乏無力加白朮、黃 芪;若五心煩熱、盜汗加墨旱蓮、麥冬、沙參。

2、腎——經後期

月經周期的 5~12 天,此期相當於卵泡期,又可 稱為「陰長期」。 此時血室已閉,子宮藏而不泄,通過腎氣的封藏,陰精漸長,沖盛於沖任二脈,此為「重陰」階段。 腎藏精,主生殖,為天癸之源,沖任之 本,故《傅青主女科》有「經水出諸腎」之說。 腎為氣 血之根,《馮氏錦囊秘錄論》云:「氣之根,腎中之真 陽也,血之根,腎中之真陰也。 」月經的物質基礎源 於腎陰,由腎中陰精所滋生,然其生成必賴腎陽的 資助與溫化。 月經周期性的藏瀉,是腎陰、腎陽轉 化,氣血盈虧變化的結果。

基本治則 補腎養陰為主

代表方劑 歸芍地黃湯、二至丸化裁

常用藥物

當歸、白芍、地黃、山藥、 茯苓、丹皮、澤瀉、墨旱蓮、女貞子等。 若小腹涼,夜 尿多,加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桂;若神疲乏力, 大便溏瀉,加補骨脂、吳茱萸;若心煩不眠,加酸棗 仁、夜交藤、遠志。

3、肝——經間期

月經周期的 13~15 天,此期相當於排卵期。此時 陰精充沛,氣血充盛,重陰必陽,在腎中陽氣鼓動下, 陰精化生陽氣,又有「的候」之稱,出現 縕之候,真 機之時。 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與女子月經 及胎孕關係尤為密切,故有「肝為女子先天」之說。 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中說:「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 者肝也。」若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則經行通暢。若肝失疏泄,則氣機阻滯,導致月經周期紊亂,常出現月經 後期、月經過少、痛經、閉經、經行乳痛等。 但凡肝之 藏血和疏泄功能失常,皆可引起月經失調。

基本治則 疏肝理氣為主

代表方劑 柴胡疏肝散、丹梔逍遙散化裁

常用藥物

柴胡、枳殼、芍藥、 川芎、香附、陳皮、丹皮、梔子、當歸、茯苓等。 若肝鬱 血滯,經血有塊,加丹參、蒲黃、桃仁、紅花;若五心 煩熱,舌紅瘦小,加玄參、地骨皮、龜甲;若耳鳴神疲,腰膝酸軟,加杜仲、續斷、桑寄生。

4、心——經前期

月經周期的 16~28 天, 此期相當於黃體期,又 可稱為「陽長期」。 體溫呈高水平相,陽氣逐漸旺盛, 為孕育做好準備。 若已孕育,則胞宮繼續藏而不瀉。 若未孕育,則泄而不藏,經血下瀉,周而復始,進入 下一個月經周期。 此期為「重陽」階段。 心主血,主神 志。 《素問·五臟生成》說:「諸血者,皆屬於心。 」《仁 齋直指方》云:「血藏於肝,流注子臟,而主其血者在心。 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月經以血為本,若血液充 盈,脈管通利,則月經通暢。 若情志不暢亦會引起 「心氣不通」,同樣可以導致經行不暢。

基本治則 溫通心腎為主

代表方劑 溫經湯、右歸丸化裁

常用藥物

吳茱萸、肉桂、川芎、當歸、芍 葯、丹皮、熟地、杜仲等。 若經量少加雞血藤、黃芪; 若經量多加艾葉炭、荊芥炭、茜草;氣滯腹痛加木 香、香附、烏葯。

5、脾——各期

月經周期中的四期雖各有臟腑所主,但都離不開脾胃的滋養,需要輔以補益脾胃,再者其對月經 來潮轉化和排卵的轉化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所以 《素問·玉機真藏論》曰:「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旁。 」脾主運化,主統血。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充 足是「月事以時下」的一個重要條件。 若脾氣虛弱, 則化生無源或統攝無權,可致月經後期、月經過少、 崩漏等。 《婦人規·經不調》云:「調經之要,貴在補脾 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 」

基本治則 補脾和血為主

代表方劑 四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化裁

常用藥物

人蔘、白朮、茯苓、當 歸、升麻、柴胡、炙甘草等,若血量多,加仙鶴草、棕 櫚炭、血餘炭;若腰腹冷痛,小便頻數,加益智仁、續 斷、桑寄生;若小腹脹滿,加砂仁、香附。

結語

月經病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基本病機為臟腑功 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督帶受損。 在治療上,現代醫 家多根據行經期、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採用中藥分期治療為基本,結合辨病、辨證。但其對月經失調的治 療多是強調從五臟中的某一臟或某幾臟論治,顯然違 背了傳統中醫的整體觀念和陰陽五行藏象理論。在調 節氣血和月經的產生過程中,五臟是相互協調、相互統一的整體。唐容川《血證論》曰:「血生於心火而下藏 於肝;氣生於腎水而上主於肺;其間運上下者,脾也。 」 筆者運用《內經》等古籍中陰陽五行理論,結合恩師的 臨床用藥遣方,主張治療月經失調當從五臟和月經周 期關係著手,以五臟為整體,運用應期治療,辨證與辨 病相結合,方能取得滿意療效,最終達到調理氣血沖 任,恢復女性正常月經生理之目的。【岐黃民間傳承(qhmjcc)編校發表,運營人員號:lianshangpuying】

I 來源出處:本文摘自《江蘇中醫藥》2014 年總第 46 卷第 2

I 版權聲明: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