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解密 | "雙一流"即將取代985、211?哪些高校能入選?真相在這裡!

全國聯考家長都在關注↑↑↑

高中生家長注意啦!

圈小二(id:quanxiaoer)為微信好友,即可進入各省市聯考家長群,全國考爸考媽分享交流平台期待你的加入!群內也將不定期舉辦免費專家講座、家長經驗分享等活動。

本文為新浪聯考「高校駕到」欄目原創稿件

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從2015年國務院正式公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開始,國家「雙一流」建設正式拉開大幕,與此同時,關於「雙一流」將取代「985」、「211」的消息也開始甚囂塵上。去年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將統一納入「雙一流」建設。

今年6月,隨著網上有流傳42所雙一流大學入選名單一事,教育部回應:「雙一流」建設的有關工作仍在過程中,最終名單確定后擬於8月底左右正式公布。這也意味著「統治」了大學江湖近20年的名校標籤或將進入更替倒計時。

隨著名單公布時間日趨接近,「雙一流」是什麼?什麼樣的大學有機會進入「雙一流」?為何說會取代「985」、「211」?今天新浪高校駕到欄目將帶領大家提前做好功課,解密這些讓考生和家長困惑不已的大學建設舉措。

Part 1 「985」和「211」是什麼?「雙一流」到底指的是什麼?

現在一點開大學介紹,就是「985」、「211」、「111」、「2011」,還有什麼「985平台」,現在又即將公布「雙一流」。相信對不少考生和家長來說,「985」、「211」還算熟悉,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其他的更是弄不清楚,這些都是什麼?

985工程(即我們常說的「985」高校)

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代表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985工程」正式啟動建設。

「985工程」建設任務為機制創新、隊伍建設、平台建設、條件支撐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等五個方面。

39所「985」工程高校

211工程(即我們常說的「211」高校)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於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后正式啟動。其目標在於,經過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以及一批重點學科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等方面有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別是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有明顯進展,成為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基地。

「211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學校整體條件、重點學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三大部分。

112所「211」工程高校(部分)

(全部名單可查看今日發布的第三篇:2017112所「211工程」大學名單匯總,你所在的省份幾所?)

985平台(並不等於985高校)

985平台一般是指「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主要任務是以國家和行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需求為導向,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學科前沿,在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全國頂尖的優勢學科重點建設一批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項目高校從中央部屬「211工程」建設的學校中擇優遴選。所以說,這個「985」和我們常說的「985」完全不是一回事,「985平台」高校不等於「985高校」。

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名稱(部分)

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雙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槓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總體方案》從建設、改革兩方面共安排了10項重點任務。5項建設任務包括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著力推進成果轉化,5項改革任務包括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領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實現關鍵環節突破、構建社會參與機制、推進國際交流合作。

雙一流建設「三步走」

111計劃(從國外引進海外學術大師)

該計劃指的是「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該項目從2006年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實施。

項目旨在推進高等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以國家重點學科為基礎,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台,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優勢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餘名海外學術大師、學術骨幹,配備一批國內優秀的科研骨幹,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建設100個左右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努力創造具有國際影響的科技成果,提升學科的國際競爭力,提高高等學校的整體水平和國際地位。

創新引智基地遴選範圍以「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學校為先導,逐步擴展到有國家重點學科的高等學校。創新引智基地人員構成要求為:聘請不少於10名海外人才;配備不少於10名國內科研骨幹。

入選「111」計劃的95所高校及其引智基地數量(部分)

2011計劃(主要任務是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全稱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是繼「985工程」、「211工程」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高等教育系統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該名稱源自2011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於2012年5月7日正式啟動。

「2011計劃」的核心目標是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工作重點是建立健全協同創新機制。該計劃由主體學科進入ESI前1%行列、並擁有國家重點研究基礎的高校牽頭,協同其他代表該方向國內最高水平的若干高校/單位/企業,圍繞國家急需的戰略性問題、科學技術尖端領域的前瞻性問題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公益性問題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根據「2011計劃」重大需求的劃分,2011協同創新中心分為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和面向區域發展四種類型。

協同創新中心名單(部分)

梳理這些高校標籤可以發現,其實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985」、「211」都是國家為增強高等學校教育、科研水平以及學科水平而採取的一系列建設舉措,而且這些舉措也都是一脈相承的,無論是最初的「211」還是即將公布的「雙一流,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建設全國頂尖高校、並在此基礎上建設世界一流高校。

Part 2 「985」「211」、「雙一流」 這些標籤意味著什麼?

雖然前文已經解釋了國家在高等教育建設上所實施的一系列大型的「工程」和「計劃」,但估計大家依然覺得雲里霧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國家折騰出的這些個舉措,究竟意味著什麼?能憑這些來判斷大學的優劣嗎?

傳統序列——985>211>普通高校

現在「985」和「211」基本上已經成了名校的代名詞,而且在社會上、特別是招聘時也獲得廣泛認可。「985」一定是「211」,「211」不一定是「985」。在大學中,「985」、「211」、普通高校就像是金字塔一樣的層級關係。關於這些高校「常識」,考生和家長並不陌生,但至於它為什麼會成為判斷大學優劣的標籤,不少人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985/211」高校資金

相比普通高校佔有壓倒性優勢

從這兩項工程的建設內容可以看到,入選的學校都需要在教學、科研、基礎建設、國際合作交流等多方面全面進行改革和建設。為實現這些目標,國家每年在這些「985」、「211」高校投入的資金相比於其他普通高校,佔有壓倒性優勢,而39所「985」高校又是這一系列高校中的「高富帥」。在2017年教育部直屬高校部門預算中,居於首位的清華大學2017年預算數達到了233.35億元,而居於末位的中央戲劇學院(非985/211)經費只有3.98億元,不過清華大學的一個零頭。

科研

這些學校每年都會獲得數額龐大的科研經費,用以引進國內外人才、建設科研基地和實驗室、培養高水平的科研新人等等。

從2009年至2013年的數據顯示,「211」和「985」高校拿走了全國七成的政府科研經費,其中「211」高校拿走19.3%,為510.66億元,「985」高校拿走52.7%,為1394.94億元,其他高校只拿走28%,為742.1億元。另一數據是,「211」和「985」高校只佔全國高校總量的14.3%(信息來源於鳳凰財經)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等等這些常常能在網上見到的全球性大學排名,其排名衡量指標中,科研與學術佔有極高比例,例如《QS世界大學排名》的評價體系中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包括獲獎、著述發表等)所佔比例就達到40%。在最新QS全球大學排名中,內地共有39所大學上榜,無一例外全是「985」、「211」高校,其中「985」高校32所,「211」高校7所。所以從很大程度上可以說「985」、「211」高校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候選人,這是國家「985」、「211」工程的建設目的,也是其建設成果。

QS2018全球排名(內地)

教學與基礎建設

如果說高校在科研上的成就好像距離普通大學生還太遠,那高校在教育教學以及校園基礎建設上所採取的舉措,必然是與每個大學生息息相關的了。為什麼大家要追求「985」、「211」高校,從國家對這些學校教學和基礎建設上的要求,就能看出原因。

例如「985工程」高校在體制機制改革、條件支撐方面的要求就包括(節選):

「……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推進人才培養國際化,拓展國際視野,提高國際競爭力。」

「以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和高水平管理隊伍為重點,實行人員分類管理,建立多種形式的內部分配和薪酬激勵制度。」

「加快建設公共資源與儀器設備共享平台,建設配置合理、設施完備的教學科研用房。」

「加強教學科研信息化、數字化環境建設,構建基於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的教學科研環境。」

「使所建高校的圖書館、電子資源庫和自動化程度在整體上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達到這些要求,國家除了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經費,還會在教學與基礎建設上進行扶持。而且正因為這些高校在科研基礎建設上有了國家資金的支持,也使得高校自身的經費得以更多地用於完善校園基礎設施、聘請優秀教育人才、營造學生創新創業等各方面良好環境等等。

不過,「985」、「211」高校之所以成為名校標籤,除了因為「985」、「211」兩項國家級舉措鼓足了這些高校的錢袋子,也是因為這些高校不少在入選前本就有著深厚的學術底子和歷史積澱。

用人單位對「985」「211」高校認可度高

在招聘時,用人單位會對畢業生的學歷、甚至學校有一定的要求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企業這麼做是否合理另當別論,但事實就是如今不僅是學歷為畢業生尋找工作豎起了門檻,學校的好壞與否也成為了能否應聘成功的「籌碼」之一。

究竟什麼樣的大學才是好大學?關於這個問題,不同的標準自然會有不同的答案。在這其中,「985」、「211」高校的確不一定就是好大學,但不得不承認隨著「985」、「211」的深入人心,它們已經成為公認度最高的、判斷學校層次的依據。而這個公認度的來源又與這些學校的強大後盾支持相關,可以說「985」、「211」的地位正是在這種國家支持和社會認可兩者的相互作用下逐漸鞏固下來的。

學校成為應聘時的隱性壁壘

現在在招聘時,學校是否是「985」、「211」確實已經成為了大學生應聘的隱性壁壘,有的單位甚至會要求應聘學生的大學部學歷也必須是「985」、「211」,也就是說就算是考上了這些學校的研究所也會被一些單位拒之門外。

有媒體報道,對於招聘過程中設立門檻的情況,某大型地產集團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坦言,雖然公司在招聘簡章中沒有明確表明門檻,但在具體招聘過程中,會對「985」、「211」院校畢業生有所側重(信息來源於央廣網)。另外,教育部發布的2016年《高等教育質量報告》表明,不同高校就業率不平衡,「985」、「211」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優於一般普通大學部高校。

最新說法——

「雙一流」將取代「985」與「211」?

從2006年國家實施「111計劃」到2012年啟動「2011計劃」,關於「『985』、『211』已經過時了,將要被取代」的傳言就從未停止,而這一次,「雙一流」將取代「985」、「211」的說法是否又只是謠傳呢?

教育部回應:

將「985」「211」納入「雙一流」建設

之所以「雙一流」將取代「985」、「211」的討論相比於之前「111計劃」和「2011計劃」出台時更為熱烈,主要是因為2016年6月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語委聯合發文,宣布失效一批規範性文件,其中涉及「985工程」「211工程」建設相關文件,對此有不少人猜測「985工程」「211工程」將停止實施。

加之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在這個實施辦法中已經沒有了過往高校常用的「985」和「211」建設的名稱。

實際上,教育部針對此事發出過回應:「985工程」和「211工程」將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雙一流」以學科為資助主體 每5年調整一次名單

「985」「211」以學校為資助主體 名單形同「終身制」

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雙一流」和「985」、「211」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雙一流」是以學科為資助主體,突出以一流學科建設帶動一流學校建設,而「985」、「211」是以學校為資助主體。2015年10月教育部網站上發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稱「要圍繞主幹學科,強化辦學特色,建設若干一流學科,擴大國際影響力,帶動學校進入世界同類高校前列」。

從前文介紹可以看出,在繼「985」、「211」工程之後,國家所實施的「111計劃」和「2011」計劃也都是圍繞學科建設來進行的。而且隨著聯考改革的深入,例如上海、浙江兩地開始實行「3+3」新聯考方案,新的聯考政策也意味著考生往往在高一時可能就需要考慮自己的專業方向,聯考的學科傾向逐漸凸顯。「雙一流」以學科為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為考生和家長在提早定下報考目標上提供參考。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轉向,就像阿特巴赫教授說的:「不管用什麼名稱,好的一流大學,好在哪裡,一流在什麼地方,最終都是在學科上體現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有著非常直接的內在聯繫,有了一流學科才可能有一流大學,世界上不存在沒有一流學科的一流大學,但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大學,也不可能在所有的學科都達到一流」。不過,「雙一流」以學科為基礎也可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學校都以優勢學科競爭,在優勢學科上持續投入,會導致現有一些相對薄弱的學科被邊緣化,進而產生一系列人員、結構上的調整。

「雙一流」大學建設總體方案

第二個是「雙一流」建設名單將不再一層不變,會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競爭機制。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實施辦法》明確高校「雙一流」建設每5年為一個建設周期,建設高校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

2015年發布的《總體方案》在肯定「985」、「211」成績的同時就指了出現有重點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複交叉等」。之前的「985」、「211」工程,一方面是先自上而下圈定一批高校,而把哪所高校劃為「985」,哪所高校劃為「211」卻沒有一個科學、可以服眾的標準。就「211」而言,劃定之時就有很多辦學水平之外的考量,比如兼顧地方,每個省至少有一所入選,兼顧各個行業,保證每個行業至少有一所。另一方面,名單缺乏流動性,形同「終身制」,到了最近幾年索性徹底關上了「985」、「211」的大門。可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各高校的發展水平不一,已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名單之外的學校不管如何努力,辦學成績多麼優秀,都無法擠進這個排行榜。

不過,雖然《實施辦法》明確高校「雙一流」建設實行動態調整,並設立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綜合多方意見來論證確定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認定標準。但是這個認定標準如何具體設計以及實施,依然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而且之前「985」、「211」所形成的基本格局不是一朝一夕會被扭轉的,「985」、「211」所存在的「身份固化」問題,會不會因為「雙一流」的動態調整有所好轉,也未可知。

「985」「211」高校仍最有機會 普通高校也有望翻盤

《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雙一流」大學及學科的遴選條件作了明確規定: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應是經過長期重點建設、具有先進辦學理念、辦學實力強、社會認可度較高的高校,須擁有一定數量國內領先、國際前列的高水平學科,在改革創新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中成效顯著。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應具有居於國內前列或國際前沿的高水平學科,學科水平在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中進入前列,或者國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業或區域影響、學科優勢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能進入「一流大學」名單的高校,「985」、「211」依然是最有機會的,一方面它們「經過了長期重點建設」,另一方面,這些學校因為有國家的支持,在學科建設上自然比其他高校走得更前,目前「擁有一定數量國內領先、國際前列的高水平學科」的高校還是集中在「211」、特別是「985」高校。

不過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雙一流」與「985」、「211」的區別,「雙一流」以學科為資助主體,這也意味著在雙一流的遊戲規則下,一些高校完全有可能憑藉一兩個優勢學科迅速崛起,而一些原來的「985」、「211」高校也可能被排除在「雙一流」之外。

「雙一流」或將取代「985/211」

Part 3

該如何理性對待這些大學「標籤」?

繼「985」、「211」后,又要來一個「雙一流」,報考的風向要不要隨之而動,還需要理性看待,大學的好壞不能僅僅以國家政策傾斜作為唯一依據。一方面,學校實力與國家遴選相輔相成,「標籤」確實值得參考。這些學校之所以被選中,也正是因為學校在相關遴選標準中實力強大;而前文已經說明,國家政策為學校帶來了數額龐大的建設資金,例如原先水平相當的兩個高校,如果一個被選上而另一個落選,不出幾年兩所高校的差距就會被拉開。

但另一方面,考生和家長在報考時還是切忌掉入「唯標籤論」的陷阱,「標籤」對自身是否適用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其一,國家資金支持確實會對高校建設帶來極大的助力,但是獲得資金支持的高校與一些未入選的高校相比卻並不一定都很厲害。以學術科研為例,時下,一些人通過包裝概念拿到科研經費,但最後並沒有搞出有價值的成果,製造出大量「學術泡沫」。2013年《青年報》的一項調查更是顯示,95.9%的受訪者認為現在「學術泡沫」嚴重。

其二,從前文介紹可以看出,國家在評選高校名單時,其學科水平以及學術、科研水平是評選的主要依據,但是大學的好壞與否所包含的方面卻比這些廣闊得多。對於普通學生來說、尤其是對於沒有讀研讀博計劃的學生來說,這些「工程」、「計劃」只是擇校的參考之一,學校的教學水平、就業環境、實習機會、用人單位對學校學生的認可度等等其他方面也應該綜合考慮。

其三,比起即將公布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更需要注意。一直以來,為了讀「985」、「211」名校而無奈選擇了該校的弱勢學科,這種情況比比皆是。大家都很清楚,好的大學也並不是所有學科都好,但「985」、「211」的名校標籤效應太強,實在難以抉擇。「雙一流」名單公布之後,或許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種困擾,所以考生和家長千萬莫只盯著前一個「1」,而忽略后一個「1」。

綜上這些信息,我們可以看出,與其說「雙一流」將取代「985」、「211」,不如說「雙一流」是「985」、「211」的整合和推進。可以說,即便沒有「985」、「211」了,但是「985」、「211」的概念、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且即便官方不再強調,但「985」、「211」這些年的建設成果仍是其他一些普通高校難以在短時間內超越的。不過,一流大學從來不是「命名」的,而應該是競爭而來的,從「雙一流」的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我們可以期盼,在未來的高等教育建設或將朝著更加科學化的方向發展。「雙一流」名單據教育部稱將在八月底左右揭曉,備受矚目的「雙一流」是否會成為新的報考指南針,我們拭目以待。

新浪教育「高校駕到」欄目

陸續為廣大考生及家長推薦高校

解讀高校最新招生政策

敬請關注!

「高校駕到」欄目聯繫方式

電話:010-58983871

郵箱:[email protected]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聯考家長圈」(ID:sinagkjzq)微信公眾號,並回復關鍵字「真題」按提示操作,即可免費領取2016和2017年各省市聯考真題!2018及2019屆家長不要錯過哦~

更多高校招生信息及報考指南

請戳「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