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載荷首登國際空間站 研發"盒子"的是安徽人

鄧玉林教授(左三)向美方交付空間生命科學載荷

北京時間6月4日凌晨5時7分,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製的「空間環境下在PCR反應中DNA錯配規律研究的科學載荷」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空間中心,通過「獵鷹9號」火箭乘坐龍飛船送往國際空間站。該載荷將在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下,在軌開展抗體編碼基因的突變規律研究。鄧玉林教授是我省東至縣人,據介紹,目前他正在合肥註冊申辦一家企業用於科研轉化。

「盒子」首登國際空間站

根據北理工大學官網介紹,按照既定計劃,龍飛船將於美國時間6月6日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將是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標誌著中美空間科學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本次升空的北理工空間生命科學載荷,是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和國防科工局民用航天專項支持下,由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鄧玉林團隊自主創新研製,是繼該團隊所研製的載荷在2011年「神舟八號」搭載、2016年「長征七號」首飛搭載以及2017年「天舟一號」搭載之後的又一次實現「太空之旅」。此次載荷將被帶入到國際空間站美國實驗艙,實驗數據將傳回給北理工研究人員進行後續的科學研究。

研究空間環境對基因突變影響

據悉,空間飛行過程中航天員將面臨多種健康威脅,其中空間輻射和微重力是導致航天員生理功能失調的重要因素。鄧玉林教授介紹,早在「神舟八號」載荷實驗的研究中,團隊就發現了在空間環境中DNA變異的一些新現象,從而推斷空間環境之於基因突變可能與生物分子進化有著重要聯繫。

「鑒於抗體是人體中較為保守的重要生物學元素,我們提出大膽設想,將抗體編碼基因片段作為研究空間環境對分子進化影響的模型。」鄧玉林說,「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空間實驗進一步了解空間環境對基因突變的影響和規律。」

團隊主要成員、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副教授李曉瓊介紹,此次載荷是採用微型微流控PCR儀,對抗體DNA片段進行在軌飛行狀態下的基因擴增,來模擬人類生命的延續與發展。在空間飛行結束后將分析基因突變規律,進而探討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下的基因誘變機理。

據了解,本次搭載共有兩組12塊晶元,將對20個基因在空間環境下進行突變規律的研究。

在合肥建企業進行科研轉化

6月5日,本報記者與鄧玉林教授取得聯繫。據介紹,鄧玉林1962年出生在池州市東至縣堯渡鎮長嶺村鄧村組一個農民家庭,兄弟姊妹4人,他排行老二。雖然少年時代就離開家鄉前往北京求學,但和老家的感情十分深厚,每年都要回來數次探望家人。東至二中是他的母校,每隔一兩年他都會回母校看一看。不僅如此,鄧玉林還十分關心家鄉發展,曾引進寧夏一家集團在當地建設1000畝中藥材基地。

鄧教授告訴本報記者,在太空上做實驗的難度要遠遠高於在地面的實驗難度,本次空間載荷從關注航天員生命健康切入,延展到空間環境影響微(分子)進化的探索。「這是一項基礎性生命科學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其潛在應用價值十分廣泛」。他們正在省城申辦註冊一家企業,準備進行航天醫藥科研成果的轉化,以回報家鄉。 (圖片來自北京理工大學官網)

鄧教授借本報祝福聯考學子

今天是聯考首日,鄧玉林教授也借本報給廣大考生送出祝福,希望考生們能取得好成績。鄧教授說:「如今正在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轉變,這需要大量優秀人才加入。 」他希望能有熱愛空間生命科學和航天醫學的學生加入這個隊伍中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