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超1.7億!7大生物醫學「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出爐,最新一批申報開始

自1月22日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已先後公布了16個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其中與生物醫學相關的共7個。具體如下:

備註:血管穩態與重構的調控機制重大研究計劃擬資助總直接費用並未在指南中直接標出,是根據信息計算所得

1何為「重大研究計劃」?

據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於2001年開始試點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該計劃是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前沿兩類核心基礎科學問題,結合具有基礎和優勢的領域進行重點部署,凝聚優勢力量,形成具有相對統一目標或方向的項目群,並加強關鍵科學問題的深入研究和集成,以實現若干重點領域和重要方向的跨越發展。

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分為「培育項目」、「重點支持項目」和「集成項目」3類。「培育項目」的資助期限一般為3年,「重點支持項目」的資助期限一般為4年,「集成項目」的資助期限由各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截止7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共發布了16個「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指南明確了各「重大研究計劃」的科學目標、核心科學問題、2017年度擬資助研究方向、2017年度資助計劃、申報要求及注意事項等內容。

以下是本周公布的5個生物醫學「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詳情:

器官衰老與器官退行性變化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

一、科學目標

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明確組織器官衰老及退行性變化的共性機制和器官特異性改變。聚焦於重要人體組織器官(如腦、心血管、腎臟以及血液系統等)衰老及其向退行性變化演變的早期過程,明確器官衰老和器官退行性變化相關的分子、細胞和功能變化特徵,闡述器官衰老及向退行性變化演變的調控機制,加強對衰老相關疾病發生髮展的認識,開展一系列與衰老及器官退行性變化相關的新型技術研究,並進一步建立衰老相關疾病的應對策略。

二、核心科學問題

(一)器官衰老及向退行性變化演變的分子、細胞及功能變化過程和規律;

(二)器官衰老向退行性變化演變在老年疾病發生髮展中的作用和調控機制;

(三)器官衰老及向退行性變化演變過程中的早期生物標記物及相關檢測技術。

三、2017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總體布局,2017年度擬重點資助如下研究方向,鼓勵研究者採用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手段,注重與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化學等領域的合作,針對器官衰老與器官退行性變化研究,提出新思路、新原理,建立新方法與新技術。

(一)建立組織器官衰老和退行性變化研究相關的新技術與新方法。

聚焦器官衰老和退行性變化的前沿科學問題,鼓勵學科交叉,發展新技術與新方法。包括利用不同模式生物建立新的衰老研究模型、衰老和退行性變化標記物檢測技術、細胞重編程技術、靶向基因編輯與示蹤技術、表觀遺傳修飾的可視化檢測技術、單細胞技術、質譜檢測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納米藥物技術等。

(二)重要人體組織器官衰老和退行性變化過程中的遺傳、表觀遺傳及分子網路機制。

針對衰老的不同階段(尤其是器官衰老向退行性變化演變的早期階段)展開遺傳因素、表觀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作用機制的研究。發現並鑒定新的組織器官衰老相關基因、非編碼RNA以及蛋白質等關鍵分子。研究衰老不同階段的核酸修飾、組蛋白修飾、端粒相關蛋白修飾、染色質穩定性以及非編碼RNA等對器官衰老及器官退行性變化的影響。

(三)重要人體組織器官衰老和退行性變化的細胞內外環境穩態。

研究細胞內環境穩態、代謝關鍵信號通路、細胞內化學小分子、脂類、激素及各種免疫炎症因子引起細胞衰老的機制。通過分子生物學、分子影像、電生理及生化檢測等技術研究線粒體、溶酶體等亞細胞器在衰老及器官退行性病變中作用的分子基礎與分子調控機理。

(四)器官衰老及其向退行性變化演變的生物標記物及器官特異性衰老和變性評價指標體系。

尋找能在個體、器官、細胞和分子水平反映器官衰老及向退行性變化演變的分子標記物,建立個體、器官和細胞特異性衰老和變性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研究器官衰老過程生物調控網路與關鍵節點的資料庫和大數據計算分析平台,為早期識別器官和個體衰老與退行性變化預警提供標準和評價依據。

四、2017年度資助計劃

本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計劃安排直接費用3500萬元。擬資助培育項目22-30項,直接費用的資助強度為60-8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6-9項,直接費用的資助強度為200-25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4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五、申報要求及注意事項(因該部分內容重複很高,因此後面4個「重大研究計劃」該部分內容略,詳情可點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查詢)

(一)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所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託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規定。

1.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以下類型項目總數合計限為3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於200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僅限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負責人承擔,作為參與者不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含承擔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項目)、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1年的應急管理項目。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限項;正式接收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資助后,計入限項。

2.申請人(不含參與者)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上一年度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本年度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三)申請注意事項。

1.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17年8月21日-25日16時。

2.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書採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申請須知和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將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擬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沒有系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託單位基金管理聯繫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重大研究計劃」,亞類說明選擇「培育項目」或「重點支持項目」,附註說明選擇「器官衰老與器官退行性變化的機制」,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以上選擇不準確或未選擇的項目申請將不予受理。

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

(5)申請人應當按照重大研究計劃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應突出有限目標和重點突破,明確對實現本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目標和解決核心科學問題的貢獻。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繫。

由於醫學科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請申請人注意在項目申請及執行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醫學倫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問題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包括在申請書中提供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單位倫理委員會的紙質證明(電子版申請書應附掃描件)。

(6)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預算編報須知的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科教〔2016〕19號)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製說明》的要求,認真如實編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后,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下載列印最終PDF版本申請書,並保證紙質申請書與電子版內容一致。

(8)申請人應及時向依託單位提交簽字后的紙質申請書原件以及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等附件。

3.依託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申報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並在規定時間內將申請材料報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規定的項目申請截止日期(2017年8月25日16時)前提交本單位電子版申請書及附件材料,並統一報送經單位簽字蓋章后的紙質申請書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報送的紙質附件材料。

(2)提交電子版申請書時,應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

(3)報送紙質申請材料時,還應包括本單位公函和申請項目清單,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可將紙質申請材料直接送達或郵寄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採用郵寄方式的,請在項目申請截止時間前(以發信郵戳日期為準)以快遞方式郵寄,以免延誤申請,並在信封左下角註明「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材料」。

4.申請書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負責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組聯繫方式如下: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行政樓101房間)

郵政編碼:100085

聯繫電話:010-62328591

5.本重大研究計劃諮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三處

聯繫電話:010-62327198

(四)其他注意事項。

1.為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科學目標和多學科集成,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應關注與本重大研究計劃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係。

2.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項目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與集成,本重大研究計劃將每年舉辦一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並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有義務參加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所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

血管穩態與重構的調控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通過對血管穩態與重構的機制中涉及的代謝、氧化應激、炎症、生物活性物質、遺傳和表觀遺傳調控等問題的研究,深入探討血管穩態維持及血管重構的分子機制,揭示血管重構的本質,產生新的用於重大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干預策略和防治模式。

一、科學目標

本重大研究計劃以解決重大血管疾病共性的前沿科學問題為導向,以血管穩態與重構的調控機制研究為中心,利用分子生物學、分子影像學、組學和生物力學、化學與材料學等學科交叉及系統生物學的方法和策略,闡明血管結構與功能穩態和疾病過程中重構調控的關鍵信號通路和網路模式,以期揭示以血管功能與結構病理改變為基礎的重大疾病的發病機制,尋找早期診斷和疾病轉歸的分子標誌及干預靶點。

二、核心科學問題

血管穩態與重構的動態調控網路和關鍵節點。

本重大研究計劃從2013年開始,已資助21個重點支持項目、95個培育項目及4個集成項目。根據立項資助和在研項目實施的情況,2017年將進一步體現「凝聚方向和重點突破」,旨在已有資助成果的基礎上取得更多原創性的突破。

2017年度在資助方向中繼續鼓勵以多學科交叉手段深入探討機制;鼓勵項目申請人進行優勢互補的集成協作申報;鼓勵利用系統生物學理論和方法構建血管穩態與重構的動態調控網路和關鍵節點;鼓勵利用臨床標本與數據資源開展研究。申請書中應突出在前期研究中已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且明確體現學科交叉和轉化研究的特色。

(一)主要資助方向。

1.血管穩態維持的調控網路和關鍵節點及其功能;

2.利用臨床資源或新技術新方法,研究血管損傷/修復相關疾病的機制和防治策略;

3.基於生物力學、納米技術、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干/祖細胞定向分化、組織列印、分子影像等技術的血管重建及修復。

(二)集成的資助方向。

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總體布局的需求,在原有資助項目的基礎上,2017年度擬在如下兩個領域進行集成。集成項目的申請要以在已有重要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目標,項目組主要成員須包括兩位或以上承擔過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的負責人,組建優勢互補的科研團隊,以實現研究方向上的重要突破。

1.巨噬細胞在血管損傷、修復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

2.危重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的機制和干預措施。

四、2017年度資助計劃

本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擬資助培育項目約10項,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7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2017年擬資助集成項目3項左右,直接費用總計約1000萬元,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與疾病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

中樞和外周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結、脾臟等)的免疫學特性,與人體重要疾病高發組織器官(如肝臟、腸道、肺等)的免疫學特性存在較大區別。這些組織器官由於具有獨特的結構、生理功能和組織微環境,含有獨特的細胞亞群和功能分子,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區域免疫特性,而且組織器官的區域免疫特性與所在區域的眾多疾病的發生髮展緊密相關。由於對疾病高發組織器官的區域免疫特性研究較少,影響了免疫學理論與疾病防治的整體發展。為了深入闡釋疾病的免疫病理機制,推進轉化醫學研究,迫切需要對組織器官的區域免疫特性進行基礎性、前沿性和系統性的先導研究,以揭示區域免疫特性與重大疾病的內在聯繫,尋找新的免疫治療靶點。

本重大研究計劃的戰略目標是將免疫學的重大基礎研究(區域免疫特性)與國家的重大需求(重大疾病)結合起來。以「組織器官的區域免疫特性與疾病」研究為核心,通過與免疫器官比較,重點研究重要疾病高發組織器官(如肝臟、腸道、肺等)的區域免疫特性,闡述這些組織器官中特有免疫細胞亞群的基本性狀,揭示區域免疫特性的基本屬性,發現形成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的細胞調控網路和分子調控網路,深入研究與自身免疫病、炎症、感染、腫瘤、過敏、肥胖等相關的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

一、科學目標

通過與免疫器官比對,闡釋重要疾病高發組織器官(如肝臟、腸道、肺等)的區域免疫特性,並對相關疾病提出新解釋和探索新的免疫干預策略。

二、核心科學問題

了解重要疾病高發組織器官(如肝臟、腸道、肺等)的區域免疫基本屬性、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的網路調控機制以及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在疾病發生髮展中的作用機制。

三、2016年度申請及資助概況

2016年度申請及受理項目概況: 2016年度共收到重點支持項目44項,受理40項;收到培育項目139項,受理134項。來自62個高校和科學院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參加申報。

2016年度申請項目的特點: 申請書的研究內容基本圍繞指南描述的關鍵科學問題所涉及的研究方向,申請項目所涉及的組織器官主要集中在肝臟、腸道、肺臟等重要疾病高發組織器官,此外還包括腎、皮膚、血液、心血管、中樞神經、脂肪、骨、關節、子宮等多個臟器和組織,呈現出涉及面廣但重點突出的特點。研究人員主要來自消化、呼吸、皮膚、生殖、風濕免疫、神經生物學、醫學遺傳學、生物信息學、醫學影像學、醫學光電子學等多個學科背景。

2016年度資助項目的特點:2016資助重點支持項目8項,培育項目20項。其中,消化系統重點支持項目2項,培育項目7項;呼吸系統資助重點支持項目2項,培育項目4項;泌尿系統資助重點支持項目1項,培育項目2項;皮膚系統資助重點支持項目1項,培育項目1項;神經系統資助重點支持項目1項;資助交叉學科研究重點支持項目1項;資助血液、內分泌系統等組織器官的培育項目4項。其中部分研究有望在國際上取得領先地位,如對腸道區域免疫特性的研究等;部分研究著眼於臟器間的相互作用和對話,如腸道與肝臟區域免疫特性的相互影響等;部分研究運用新技術與新方法開展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研究,如研究所理力學微環境對肝血竇免疫應答的調控機制等;此外,部分研究能夠運用新技術新方法開展不同組織器官間區域免疫特性的比較研究等。

2016年度申請項目存在的不足:個別項目僅對免疫細胞或免疫分子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未能體現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這一關鍵科學問題;部分項目仍然採用傳統的分子免疫學研究思路進行單個功能分子的研究,尚未充分利用系統生物學手段進行調控網路研究,利用免疫學大數據開展研究不足;部分項目缺乏深入的機制探討,創新性不強;運用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的項目總體較少。

四、2017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2017年度本重大研究計劃擬重點資助的研究方向:將特別支持基礎與臨床聯合申報的研究;支持運用系統生物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支持利用新技術和特色平台開展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的研究,尤其是同步動態研究兩種或多種不同組織器官區域免疫特性的成像新技術的研究;繼續支持肝臟、腸道、肺臟等疾病多發器官或淋巴組織系統的區域免疫學研究的同時,適度加強特發疾病的器官區域免疫學研究。

五、2017年度資助計劃

2017年度計劃安排直接費用2000萬元,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3-5項,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20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4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擬資助培育項目12-18項,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6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情感和記憶的神經環路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

一、科學目標

本重大研究計劃以情感和記憶的神經環路為主要研究內容,充分發揮醫學科學、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等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科交叉的優勢,引入連接組、功能組等系統化的研究理念,結合臨床情感和記憶障礙疾病特點,對情感和記憶(尤其是情感相關的記憶)的神經環路的結構和功能進行定量化描述。

二、核心科學問題

本重大研究計劃的核心科學問題:

(一)情感和記憶的結構環路與功能環路間的相互關係;

(二)情感和記憶神經環路相互作用的關鍵節點和調控機制;

(三)遺傳和表觀遺傳因素以及應激等環境因素對神經環路可塑性的作用及其調控機制。

2017年度項目指南主要在前期重點支持項目和培育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情感和記憶的集成研究。同時,少量受理與本重大研究計劃「情感和記憶的神經環路基礎」研究方向密切相關的部分 「培育項目」的申請。集成項目主要以非人靈長類和/或人腦為研究對象,多學科多手段聯合、研發並集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方法,構建新平台和新系統,提出新理論新知識,在特定神經環路在情感和記憶中的結構、功能和機制方面取得原創性的突破。重點集中在情感和記憶障礙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建立,利用單細胞測序等技術對人腦情感和記憶障礙的神經環路進行細胞多樣性研究,以及神經環路顯微成像新技術研究。

重點資助領域和研究方向如下:

(一)在非人靈長類中建立情感和記憶障礙的動物模型並開展神經環路研究(集成項目)。

在非人靈長類中運用多種基因操作方法建立情感與記憶障礙如老年痴呆症、抑鬱症和孤獨症等的神經精神疾病模型,並利用新建立的模型開展神經環路的研究工作,包括電生理記錄、在體鈣成像、無線電記錄、無線光纖成像等新方法。

(二)利用人腦組織標本研究情感與記憶神經環路的細胞多樣性和異質性基礎(集成項目)。

針對人腦情感與記憶神經環路的核心腦區,深入研究這些腦區細胞亞型組分和構成基礎。鼓勵聯合應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分析,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單細胞Hi-C測序技術,單細胞全基因組甲基化測序技術等多個單細胞組學技術,並結合多通電生理分析,系統研究人腦情感與記憶相關腦區神經環路細胞亞型分類、功能特徵及分子細胞機制。

(三)情感與記憶的神經環路顯微成像新技術(集成項目)。

發展和優化基於腦組織透明等方法、適用於多種模式動物(如非人靈長類、小鼠、大鼠等)與標記策略的微米解析度高通量熒光顯微成像新技術,以及相應的樣品製備流程和數據處理方法,以高效繪製細胞類型特異的、基於即早基因表達和嗜神經病毒示蹤等策略的全腦神經活動圖譜和環路聯結圖譜。

(四)培育項目

聯合應用光遺傳學、電生理、基於工具病毒的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全腦尺度神經環路重建技術、分子遺傳學技術、在體鈣成像等多項技術,在分子-突觸-細胞-環路等多個水平上,以情感和記憶的神經環路為主要研究內容,結合臨床情感和記憶障礙疾病特點,對情感和記憶(尤其是情感相關的記憶)的神經環路結構、功能特徵及分子細胞機制進行研究。

四、項目遴選的基本原則

(一)強調以科學問題為導引,緊密圍繞本重大研究計劃的核心科學問題;

(二)體現多學科多模態交叉;

(三)創造新模型,開發新技術,建設新平台;

(四)基礎較好、條件較為成熟,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潛力。

五、2017年度資助計劃

2017年度是本重大研究計劃實施的第7年,計劃安排直接費用1600萬元,每個集成方向擬資助集成項目1-2項,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300-400萬;培育項目擬資助3-8項,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50萬,資助期限均為2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非可控性炎症惡性轉化的調控網路及其分子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計劃以非可控性炎症的惡性轉化過程為研究對象,發揮醫學科學、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引入系統生物學整體性、信息化的研究策略和轉化醫學研究理念,著重研究「非可控性炎症惡性轉化」的網路調控及其分子機制,揭示炎症向腫瘤轉化的本質,催生新的可用於臨床的疾病早期診斷、預測、干預策略和防治模式。

本重大研究計劃從2010年開始資助,2013年開始進入項目的集成和整合階段。

一、科學目標

本重大研究計劃面向人口健康重大需求,瞄準當今國際醫藥領域發展最新動態,遵循「方向明確,重點突破,基礎紮實,學科融合」的原則,充分發揮醫學科學、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等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科交叉的優勢,引入系統生物學倡導的整合性、信息化的研究策略,發展貼近臨床病理特徵與疾病進程的新技術、新方法;針對炎症可控性與非可控性調控網路轉化這一動態事件,重點關注宿主、微環境與惡性轉化之間的互動影響,揭示非可控性炎症惡性轉化的分子機制與調控規律,為非可控性炎症向腫瘤轉化過程中的關鍵節點作為腫瘤的預測、診斷、治療及藥物靶標奠定基礎,催生全新的、臨床實用的腫瘤等複雜疾病防治模式與干預策略,為轉化醫學研究奠定基礎,同時,努力推動學科交叉和集成研究,建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形成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隊伍,造福人類健康事業。

二、核心科學問題

(一)非可控性炎症惡性轉化的分子機制;

(二)非可控性炎症調控網路關鍵節點的發現及其功能詮釋;

(三)非可控性炎症惡性轉化的動態網路調控規律。

由於本重大研究計劃執行時間的原因,為整合本重大研究計劃前期研究的成果,2017年度將集中資助圍繞非可控性炎症惡性轉化的分子機制、非可控性炎症調控網路關鍵節點的發現及其功能詮釋、非可控性炎症惡性轉化的動態網路調控規律三個研究方向在前期研究中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且明確體現學科交叉和調控網路分子機制的特色、在較短時間內能取得相應成果的項目。

四、2017年度資助計劃

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總體布局的需求,在原有資助項目的基礎上,2017年度計劃安排直接費用570萬元。擬資助5項左右的集成項目,直接費用資助強度不超過150萬元;同時資助個別有特色的培育項目,直接費用資助強度不超過80萬元。資助期限均為1年,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備註:本文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整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