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獨家觀點】融合教育來了,普校教師別忘了補上「特殊教育素養」這一課!

1.點擊上方藍字「掌握現代特教」訂閱;

2.訂閱成功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查看往期內容;

3.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當前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面對「隨班就讀」演化出「隨班混讀」「隨班就座」的現象,有的教師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迷茫不前,有的教師在教學理念方面出了問題,亟需彌補特殊教育素養,通過樹立新的殘疾人觀、踐行人本特教思想、掌握特殊教育專業知識、尊重差異,使自我專業知識和專業情懷得以提升,適應融合教育發展要求。

樹立新的殘疾人觀,增強幸福感認知

自從有人類社會就有殘疾人,殘疾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殘疾人是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在人類歷史的各個階段,在每個國家、每個社會的各個階層,都有殘疾人存在。殘疾人同其他社會成員一樣,是人類的組成部分,是人存在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的一種表現。

殘疾人,有人的尊嚴和權利,他們的人格和權利應得到尊重和保護。《殘疾人教育條例》指出: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禁止任何基於殘疾的教育歧視。殘疾人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並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質,為殘疾人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條件。

造成殘疾人問題的主要原因不是殘疾本身,而是外界障礙。外界障礙的存在使殘疾人在社會生活中處於某種不利地位,權利的實現和能力的發揮受到限制。對殘疾人給予特別扶助,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實現,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是社會應盡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位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師的責任。

殘疾人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融合教育是現代文明殘疾人觀的重要體現,推進融合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要正視融合教育這一主流趨勢,樹立科學的殘疾人教育觀,用積極的態度迎接融合教育,增強幸福感。

踐行人本特教思想,提升教師的專業情懷

融合教育反對社會排斥和歧視,主張普通學校必須以一種滿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教學思想來接納所有兒童,其重點關注的教育對象是在傳統的學校制度和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不能很好地獲得教育機會的兒童,泛指「一切身體的、智力的、社會的、情感的、語言的或其他的任何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和青年。這就包括殘疾兒童和天才兒童、流浪兒童和童工、偏遠地區或游牧人口的兒童、語言或種族或文化方面屬少數民族的兒童,以及來自其他不利處境或邊際區域或群體的兒童」。在融合教育思潮的影響下,結合國情和國際特殊教育發展趨勢,教育科學研究院孟萬金教授提出了「人本特教」,即「以人為本的大特殊教育新理念」。「人本特教」主張「尊重個體,尊重差異」的特殊教育理念,倡導「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人人都要關心特殊教育,人人都能享有特殊教育」的大特殊教育體系。

根據人本特教的思想,盲、聾、弱智、肢體障礙、多重障礙等殘疾兒童,是人本特教的重中之重。自閉症、身體病弱、嚴重情緒障礙、學習障礙、言語障礙等弱勢兒童,以及孤兒、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艾滋病患兒等處境不利兒童是人本特教關注的基本層面。智能優異、藝術才能優異、創造能力優異、運動技能優異以及其它特殊才能優異等超常兒童,是人本特教值得重視的高端。不同時期、不同年齡、不同特殊需要的普通兒童都是人本特教關注的對象,是融合教育的對象。人本特教思想是從積極的角度出發對融合教育的繼承和創新。「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因此,融合教育的對象不僅僅是存在生理缺陷的殘疾兒童,還包括健全的「特殊兒童」,這些「特殊兒童」普遍存在於學校教育的每一個教室、每一個班級。因此,在人本特教理念下,融合教育不僅僅是殘疾學生與健全學生在課堂上的融合,而是各種特殊需要的融合,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更深度的融合,包括殘疾學生與健全學生的融合、天才學生與學習障礙學生的融合、流動學生與城市學生的融合、病弱學生與健康學生的融合。作為教師,不只是在面對殘疾學生時才開展融合教育,不是被動地接受融合教育,更不應排斥、抵制融合教育,而是應該讓融合教育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常態,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特殊需要,讓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滿足融合教育的需求

在目前的融合教育中,很多教師在特殊兒童的特殊需要面前束手無策、茫然無力,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接受過或者很少接受特殊教育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學習。要培養幸福的學生,滿足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促進他們的進步和發展,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特殊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

首先,要掌握一些基礎的特殊教育知識。例如特殊教育的發展史與未來趨勢、有關特殊兒童教育的文件法規、特殊兒童的概念及分類等。並且,教師要了解特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規律和一般性規律。無論是缺陷兒童,還是發展障礙兒童、弱勢兒童、天才兒童,他們的身心發展既遵循兒童發展的一般規律,又具有其獨特性。教師要了解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發展的異同,理解特殊兒童身心發展的普遍性、特殊性、複雜性、多樣性。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夠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做到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同時,教師還要掌握教育特殊兒童的基本技能,例如手語或盲文等。

其次,開展差異教學的能力。《薩拉曼卡宣言》中指出:學生的多樣性並非教學的負擔,相反應該成為教學的資源與優勢;多樣性的學生能夠為班級貢獻多元的觀點與學習、交往方式,使教師和其他學生獲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5年出版的《融合教育指南》中也提到,應該將融合看作是積極回應學生多樣性的動態過程,並且不將個體差異看成是問題,而是看成增進學習的機會。在「人本特教」的理念下,「特殊兒童」普遍存在。有特殊兒童存在的課堂,其差異性遠遠大於傳統課堂,駕馭這種大差異課堂是所有教師的最大挑戰。關注學生的特殊差異,實施差異教學,是「人本特教」理念下特殊教育素養專業能力方面的關鍵。

人本特教思想既關注學生個體間的差異,關注特殊學生的需要,在此基礎上有效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開發;又關注學生個體內的差異,關注每個人的智能結構、優勢和弱勢,關注與教學相關的學生學習風格、思維速度和知覺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以及由此帶來的學習結果上的差異。開展差異教學,不是為差異而差異,是應對特殊學生不同情況的多樣化,保證每個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感受學習和活動的幸福。

再次,開展多元評估的能力。目前融合教育中的特殊兒童,尤其是輕度殘障兒童、發展障礙兒童和超常兒童,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評估。若教師沒有一定的評估知識,很難了解他們真實的教育需要,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服務。例如,同樣表現為學習成績差,可能是輕度發育遲緩導致的智商低,也可能是視力或聽力輕度殘疾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難以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也可能是注意不集中,也可能是單純的學習障礙。如何給表現相同但教育需要卻完全不同的特殊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必須以科學的評估為前提。人本特教提倡多元化教育服務形式,根據學生的實際選擇從最少受限制到最大受限制的服務形式。怎樣的教育服務形式才是最適合特殊兒童的,也必須以科學的評估為前提。此外,在「人本特教」的理念下,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選擇都是基於滿足「特殊兒童」的特殊需要。傳統、單一的評估內容和方式不再能夠滿足特殊兒童評價和進步的需要。在有特殊兒童參與的普通課堂,教師應能夠針對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調整評估方式、時間和難度,保證特殊兒童的進步和水平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客觀的評量。

增加主觀體驗,提高教師幸福感

與殘疾學生在一起,殘健對比,讓健全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和對生活現狀的滿足。與聽障學生在一起方顯耳朵的重要,暢享天籟之音;與智障學生在一起方顯大腦的神奇,暢遊知識海洋。讓教師和健全學生體會到幸福來自於生命健康,幸福是生理與心理、主觀與客觀的有機統一。師生從殘疾學生身上得到了教育,受到了啟發,從中滲透了身殘志堅的生命意識教育(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教育活動),學會了感恩。

與殘疾學生在一起,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奮發圖強、自強不息、堅韌不撥、樂觀向上的精神,進一步培養了師生的健康人格——感恩、自信、堅持等。對於教師和健全學生來說是精神上的激勵,是意志力的錘鍊,即便遇到不幸,也要從逆境中奮起,在不幸中求得幸福,在不圓滿中求得圓滿。

與殘疾學生在一起,親眼見證殘疾學生的發展與進步,讓師生體驗到殘疾學生是自己在創造幸福,體會到幸福是物質與精神的有機統一。

與殘疾學生在一起,大家相互幫扶,相互理解,讓健全學生更好地悅納自我。

與殘疾學生在一起,需要教師更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細心和恆心,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具有良好的耐挫力,善於自我調適,保持平和心態。教師的這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是幸福的基石無時無刻不在熏陶感染著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更好地感知幸福、體會幸福。

幸福一種心理體驗,也是一種追求的過程。殘疾學生對幸福的追求,極大地感染與激勵著師生對幸福的感知和追求。教師亟需彌補特殊教育素養,並從殘疾學生身上獲得的幸福能力「移植」到全體學生身上去,讓全體學生一起幸福起來!

本文刊登於《特殊教育》2017年第5期,略有刪改,題圖來自網路。作者單位: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泰安,271000。

點這訂閱《現代特殊教育》

▲向上滑動

微信公眾號

zwzgtj xdtsjy

新浪微博

現代特殊教育

今日頭條

掌握特教

掌握特教

長按右方二維碼

關注我們►

以使命擁抱生命,

服務特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