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國中產階級的焦慮:是什麼讓他們集體失眠?

原標題:美國中產階級的焦慮:是什麼讓他們集體失眠?

前段時間,著名的獵頭網站智聯招聘發布了一份關於中產階級的調查報告,說他們中多達95%的人,經常或者偶爾焦慮;睡眠質量一般甚至差的,佔了7成。

無獨有偶,根據信用卡網站20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

三分之二的美國人因為財務狀況而夜不能寐。

有65%的受訪者表示,由於為錢苦惱,他們在床上輾轉反側。

這個比例在兩年前是62%,十年前的金融危機以前則是56%。

而這65%的人中,中產階級佔到不小比重。」

「真實」的美國中產

你,一個自詡為狼狽不堪的中產階級,一定感到很震驚,老美也會失眠?!他們有啥可失眠的?!

你眼中的:老美中產VS中產

(別墅里唱歌跳舞VS這個月房貸還沒還!)

(開車兜風遛狗VS車沒搖到號兒,捷運又擠上不去)

(如沐春風的醫生姐姐VS挨千刀的挂號黃牛)

也許,

能享受健全的養老制度與醫保制度……

不用擔心下一代教育問題……

生活無憂無慮,才是你心目中的美國中產階級。

但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

我們來看最新的研究,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顯示,

美國單身狗:進入中產的最低標準為2.4萬美金,最高標準為7.2萬美金,相當於16萬~50萬人民幣;

兩口之家:最低標準為3.4萬美金,最高為10.2萬美金,相當於23萬~70萬人民幣;

三口之家:最低標準為4.1萬,最高標準為12.5萬美金,相當於28萬~86萬人民幣。

再來看美國中產階級的結構:

可以明顯看到那些半職業、手工藝人等,年收入3.5萬美金,相當於20萬人民幣收入的老美,可能還真挺「窮」的。這不由得讓小編想問的中產階級也分三六九等嗎,劃分標準又是什麼呢?

所以這才是美國中產的真實水平,且中產的中下層部分,美國中產的中堅力量(中下層67%),因為這個不尷不尬的身份,他們的愁事兒還真不少。

愁事一

災難般的醫改,生不起病的中產

在,作為中產的你覺得自己不敢生病,看病前掛一個專家號,要比上班起得還早,最後買著被號販子炒到數百元的特需門診號;看病時,得防著醫生瞎開一堆價格驚人的葯,做一堆亂七八糟高精尖儀器的檢查……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憂患。醫療問題,首當其衝成為38%的老美難以入眠的原因。

因為醫療體質本身的原因,導致美國醫療費用一度位列世界榜首。

曾經一度讓中產階級以為看到曙光的「歐巴馬醫改」,卻徹底將他們推入了泥潭。

以前中產階級的醫療費用,由於有政府的分擔,他們還能支付得起。但由於醫改使得支付的結構發生了大變化,目前的美國醫療保健分成了三個階層。

一組是有錢人,可以很容易地買得起任何保險,一組是窮人,可以獲得降低高達數千美元的自付額以及公共援助購買保險。

最後一組是收入處於中產階級底層的美國人,政府給予他們的補貼大大削減,收入水平將會與醫療保健的支出產生衝突並引發財務問題。

也許你很難想象,當你只看病不拿葯,住院半天就出院的時候,在西半球,一向注重健康的美國中產,同樣也會選擇生病時忍著扛著,以及向上帝禱告。

馬里蘭州陶森(Towson,Maryland)的依麗娜· 沙列斯基(Irene Solesky)為例,作為抵押貸款承銷商,在歐巴馬醫改前,沙列斯基有個人保險計劃,每月花費215美元,輕鬆承擔全家四口人的醫療費用,當時的自付額為5,000美元。

醫改后,因為沙列斯基和她的丈夫收入較高,不滿足到政府補貼的條件,需要支付1,351美元購買保險公司的青銅級計劃作為醫療保險補充。最重要的是,他們將面對13,100美元的家庭自付額,他們全家四口人,一年中也就只敢使用過一次醫保。

55歲的沙列斯基表示:「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政策」,她指出,她的歐巴馬醫保政策的花費是房屋抵押貸款的兩倍,「醫療保險應該是為了保證醫療費用不會讓你陷入財務危機,而不是為了讓醫療保險給你帶來財政災難。」

(設施優良的美國醫院,多數中產「高攀」不起)

以家庭醫療事業為主的權威機構凱撒家庭基金會,高級副總裁拉瑞· 拉維特(Larry Levitt)表示:「

中產階級正受到壓榨。他們得不到補貼,自付額令他們難以負擔。」

可以說,歐巴馬醫改是犧牲一個階層的利益去滿足了其他人的行動,這引起了中產階級的強烈不滿,代表廣大中產利益的,雖然川普一上台就把槍口對準了「歐巴馬醫保」政策,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廣大中產階級人民還得在看病貴中掙扎。

愁事二

養老金養不起老

據預測,2035年全國將有4億老年人,很多的中產們已經開始焦慮,將來恐怕面臨會「老無所依」的困境。到那時候,物價漲了,看病更貴了,跑不贏通貨膨脹的的退休金,又不願加重兒女的負擔,錢真的還夠用嗎?

其實,美帝老人的養老金也已經不夠花了。70歲的老人重新出門尋找工作,他們帶著比面試官年級還大的領帶,去尋求一個又一個薪水低廉的工作去勉強維持養老。

退休生活得不到保障,已經成為讓美國中產們糾結的第二大問題。

(正在辛苦工作的美國老人)

美國人養老金積累主要有三條途徑,第一是政府的社安金體系,靠自己工作時每年納稅積累點數,要積累十年40個點以上,到67歲時,可以全額領取。根據工作時納稅的多少,社安金收入每月在770—2700美元之間不等。如果62歲就開始領社安金的話,只能領70%。

第二個途徑是401K帳戶,是由員工每月拿出薪水的一部分,存入這個帳戶,50歲以下的人,最多每年可以存入18000美元,公司貼補同樣的錢,通常公司貼補的錢轉員工薪水的3%到6%不等。這一部分錢累計到退休后取出來,作為社安金不足的補充。

第三個途徑是各種養老基金的帳戶,這是純商業的投資行為。

有錢人才能靠401K和商業養老基金的投資途徑,讓自己將來退休以後,生活的更體面一些。

如果是一對年終收入是5萬美元的美國夫婦,並無能力每年拿出上萬存入各色養老金賬戶。

兩人同時退休后,養老金總額不超過2萬一年,稅後最多也就是1500刀每月,此外還要交納住房稅,雖然65歲以上的老人的住房稅是大幅度減免的,退休后也要繳納1200刀左右。

就算房產已經付清(很多老人退休時都付不清房貸,只好賣了房子換地方居住)還有必不可少的幾百美元的房屋維修及保險,還有必要支付的醫療費用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1500美元能剩1000刀錢就不錯了。

但如果是富人你不用在乎每月1000多美元的社安金,如果是窮人,一切靠政府來救濟,最尷尬的就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產階級的中下層,政府福利跟不上,自己就存不下錢,社安金不夠花。

當70歲的中產大媽跳著廣場舞時,70歲的美國大媽還要去上班補貼家用,日子過得是不容易。

愁事三

可憐天下父母心,美國人也疼孩子!

的中產們會因為附近沒什麼好學校而位於把北京東五環,面積100多平的小三居賣了,再多貸款300萬,去買下了這套位於東城區的「老破小」700多萬的二手學區房。

其實,美國的父母也會做出同樣的犧牲。你肯定會認為,美國的教育,公立中國小校學費全免,學……老美們簡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嘛!

雖然讀個公立學校真花不了啥錢,但是一進入大學,擔子立馬變得很重。根據財經新媒體Quartz報道,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2006-2016年間,美國大學學費上升了63%,宿舍費上升50%,教科書費用上升了88%!

看到這組數字,你是否稍感釋懷。

人民網根據美國教育部一份最新的資料顯示分析,學校將一紙通知書送達,學生一年至少要奉上3萬美金,相當於一個底層中產家庭的年收入。這導致本應該獨立生活的年輕人根本無力承擔大學學費。

(因大學學費瘋漲,引發多地抗議遊行)

你以為美國爸媽真有傳說中那麼瀟洒,拋開更多美國中產實際上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教育質量更好的私立學校(學費全部自付,費用極高)不說,他們更不可能會像房間流傳的那樣孩子一成年,就啥都不管了。

天下父母都一樣,哪有不疼娃的。

和一樣,美國人中產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們不落後於別人家的孩子,在這樣一個社會裡——少數受到良好教育的精英獨佔幾乎所有的資源,如果缺乏相應的大學教育,自己的子女會失去他們本該得到的資源。

所以孩子上大學是必須的!中產父母們也義無反顧地接過了學費的擔子。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一份聲明表示,「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很多年長的美國人在自己只能獲得固定收入的同時,還在為子女或孫輩的教育提供資助。我們擔心學生貸款會造成許多美國中老年人的經濟沒有保障,而且貸款的償還問題會加重他們的財務困境。」

典型的美國中產,作家NEAL GABLER曾這樣說到:

「 相比少的可憐的獎學金來說,我能給我女兒的太多,但是要想為她們的教育全額付款,我掙得還是太少。

另外一個決定——我們認為她們有上好大學及上她們自己選的大學的權利,大學就是宰人沒商量,我一個女兒的大學校方對我說,因為我能付得起房貸,所以我能付得起她的學費。

最後,我的父母支付了我女兒們上大學的大部分花費。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儘管對於那個選擇我一點都不後悔——付了那個大學學費就意味著,我父母過世后,我不會有任何遺產。

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耗盡了我們自己的積蓄,還有我的父母們的。」

這與一邊覺得回家鄉憋屈,一別又不得不把一家人都搭上,在京城搶購「老破小」學區房的我們何其相似!

焦慮下的路,還是得走下去!

在美國制度下,富人財力雄厚逍遙自在,窮人靠政府救濟也可無憂無慮。

但中產,尤其是中下層,既沒有富人的錢多,窮人的優惠政策與他們無關,為了保護自己應有的資源,他們也絕不能放棄,這讓美國中產陷入一種上不去下不來的膠著狀態。而情況,也自然不必多說。

近十多年來,全球社會與行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產群體的發展空間不斷被擠壓,工作收入與相應的福利保障在不斷減少的同時,維持其社會地位和生活品質所需的成本卻不斷上升,二者的此消彼長讓中產階層壓力倍增。

美國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生活還要繼續,收穫與失去,在焦慮中前行,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種的中產階級同樣的畫像。

很多年前,鄭智化在《中產階級》這樣唱道,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

我扛著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

我的眼光很高,力量很小,

我在沒有人看見時

偷偷跌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