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熱浪來襲,你以為已經夠糟糕了嗎?未來可能更糟糕

撰文 | 邸利會
責編 | 徐 可
●●●
如果沒有前幾天大熱天掛急診的經歷,我應該會和你一樣,對時不時出現的「氣候恐怖故事」保持淡定。不要誤會,我並不懷疑氣候變化,我相信人類活動導致氣溫上升,如果不行動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只是,在倒霉事還沒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僥倖的心理總是有的。
將來的狀況只會是糟糕或者更糟糕
熱浪與死亡,前幾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文章看起來不完全像是「恐嚇」,而是透著某種無奈。用第一作者、夏威夷大學地理學副教授Camilo Mora的話說,「就熱浪來說,我們現在的選擇只有糟或者更糟」。
這份研究稱,當前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一年中會經歷至少20天的致死性熱天;到2100年,如果溫室氣體以現有速率排放,四分之三的人將暴露於這種極端熱天氣中,即使我們儘力做到最好,落實巴黎協議,仍然會有二分之一的人會受到影響。考慮到美國退出巴黎協議,未來的情況只會更壞。
極熱的天氣究竟會嚴重到什麼程度?也許當你躲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激凌的時候壓根也不會去多想這樣的問題。不過,簡單的舉幾個大面積死亡案例就足以說明問題了。1995年的芝加哥熱浪致700人死亡;2010年莫斯科熱浪致1萬人死亡;2003年的歐洲熱浪致約7萬人死亡。
當然,在北京那幾日的高溫天氣中,即使掛了急診,我也還遠沒到接近死亡的程度。當天的最高溫度應該達到了39度。實際上,前後近一周的時間內最高氣溫都有35度以上。大部分時間裡,我都老老實實呆在屋裡,除了中午頂著炎熱在附近餐館喝了一點粥。可不幸的是,我那段時間一直有些胃腸感染,在熱天氣的刺激下,病情似乎加重了。在接近午夜十二點的時候,頭腦發暈,渾身無力的我決定繳械投降,在被病菌徹底擊垮之前,掛個急診也許是較安全的辦法。
熱浪誘發多種疾病進而導致死亡不僅符合常識而且已有不少研究支持。有的研究對不同時期亞洲、大洋洲,歐洲一些城市的熱浪進行分析后表明,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疾病是主要的致死疾病,熱誘導的敗血症,消化系統疾病也能致死。從生理上說,人體內溫度只有維持在37攝氏度左右一個很窄的範圍內才能保持正常功能,而高溫加上高濕會使體溫上升,威脅生命。
所以那一晚,當我踉蹌地推開急診樓的門時,心理其實已有準備:急診的人數一定會比平時高,等待的時間可能會長。但其實,我很難說究竟多出了多少,畢竟我是第一次夜間掛急診,如果考慮到地段和是否三甲,每家醫院的情形也應該不同。如果說,白天的醫院像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菜市場,此刻大廳里的人數確實不算多,只不過更像一場慘烈戰鬥后的狼藉戰場。大量陪護的人員橫七豎八胡亂躺在座椅上,走廊里,角落處。這倒也罷,連一些看起來比較危重的病人,我猜可能因為床位緊張或者昂貴,也只躺在自我購置的簡陋床鋪上。簡單和護士交談后,我被分檢到內科。排在我前面是一位老婦人,不停喃喃低語:」頭疼,頭疼」。整個的情形讓人感到難受,我只想看完病趕緊走人。
我無法獲知當天這家醫院的急救室病人中有多少人後來不治身亡,但在構成死亡的整個鏈條中,要確認某一種天氣狀況和最終死亡之間的關聯看起來並不容易。就炎熱來說,究竟哪種程度的熱浪才算是「死亡熱浪」呢?
此番由Mora領導的國際研究組和夏威夷大學的學生檢視了從1980年至2014年發表的總計3萬篇文獻,最終收集了全球36個國家,164個城市的783次致死熱浪案例。在此基礎上,研究者確定了「死亡熱浪」的臨界線,因地區相應的溫度和濕度而異。該論文的共同作者Farrah Powell認為,因為這個臨界線是基於全球真實的人群記載案例,所以更具相關性和可信度。與我們對於人體生理的認識相符,在這個臨界線的描述下,如果相對的濕度升高,稍低一些的溫度也會導致死亡。
在確定了這樣的致死性天氣界限后,我們就能較明確地區分一般性和致死性的熱浪。那麼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未來這樣致死性的熱浪天氣會如何發展呢?氣候學家必須藉助各種各樣的氣候模型並結合假設的未來溫室氣體的排放情形來作出預測。於是就有了我們一開始提到的研究結論:即使溫室氣體排放大幅減少,依然會有一半人將遭受「致死熱浪」的摧殘。
情形堪憂
那麼,的情況會是怎樣的呢?通過這項研究所引用的文獻,我們可以窺見在熱浪死亡率方面的部分研究。比如在2003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追蹤了一年半時段內上海的溫度和日死亡率,得出26.7度為最佳溫度,每升溫一度總死亡率增加0.73%;有研究者分析了2005年至2008年間的北京氣溫,結論是高溫是導致突然性無法解釋的死亡的關鍵因素;2009年的一篇論文研究了首爾、北京、東京和台北四個東亞城市的環境溫度和死亡率,認為高溫導致總死亡、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增加;2013年針對8個大城市的研究表明,高溫可增加中風死亡的風險。
不過,此番研究的數據大多還是集中在發達國家。而一些針對地區的研究因為研究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沒有被採納用到最終的分析中。
清華大學地球科學中心教授趙宗慈提供給《知識分子》的一篇2016年發表的綜述中總結了當全球達到不同溫度升高的控制目標時,不同氣候模式對於未來熱浪和極端強降水變化的預測,結論令人憂心:
「自2010年,大約50個氣候模式一致預估由於人類排放增加,未來暖日和暖夜將明顯增加,冷日和冷夜將明顯減少;2) 大約35個模式預估,隨著人類排放增加,熱浪日數將會增加且強度增強;3) 考慮人類中等排放情景,到2024年前,至少有50%的夏季氣溫比2013年更炎熱;4)由於氣候模式模擬氣溫變化的能力較高,並且研究結論來自大量模式的模擬結果,因此對未來的熱浪變化預估的可靠性很高。」
而「大約70個氣候模式一致預估由於人類排放增加,未來極端強降水事件將有增加趨勢......由於氣候模式對降水的模擬效果較差,特別是極端強降水的模擬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研究成果有待更多的研究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從這些結論看,由於溫室氣體的持續排放,全球性的極端天氣,如強降水,和我們這次討論的「死亡熱浪」今後會更為頻繁,範圍也會擴大,影響的人群也將更多。這樣的趨勢造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對於那個高溫天氣掛急診的我來說,最淺顯的影響是,會有更多的病人排到我前面,我的等候時間將更長。當然,如果人數過多,壓根就沒足夠的醫療資源來應付急性胃腸炎這樣的小毛病。
在我靜靜地在座椅上度過「漫長」的等待血檢結果的一小時后,醫生給我開了些殺菌的藥物並叮囑了注意事項。臨了,他半開玩笑地說,「親,應該沒什麼大礙,如果吃完這些,還沒好的話,可能你就要轉去別的科室了。」 我當然希望不用這樣。
參考文獻:
1. Global risk of deadly heat,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7). DOI: 10.1038/NCLIMATE3322
2. 郭曉君, 趙宗慈, 羅勇, 黃建斌. 熱浪和極端強降水變化預估綜述[J]. 地球科學前沿, 2016, 6(6): 443-449.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