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看看外國歷史中都怎麼描寫中國的

美國版本

歷史教科書,另一面鏡子美國歷史書中的台灣、貿易、人權美國許多中學都採用一本題為《世界歷史與當今世界的關聯》的教材,供10~12年級(相當於的高中一、二、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課本是彩色精裝書,洋洋洒洒1000頁內容里有60頁是有關的,歷史穿插在不同時期的世界歷史發展中敘述。可以說,美國人從小就是從這本書開始認識的。首先,看看美國中學歷史書是怎麼寫台灣的。雖然美國政府稱其遵守「一個」原則,但美國公眾在談到台灣時,很多時候仍將「台灣」和「」錯解成了相對應的概念,他們不會把「台灣」和「大陸」對應,也不會補充一句「台灣」。

何以如此呢?在美國教科書中,數次出現的「疆域地圖」,商代的、秦漢時期的、元代的,一直把台灣模糊化。在書後的世界地圖裡,大陸和台灣是用深綠和淺綠兩種顏色標示的。其次,與西方的貿易問題。書中說,早在漢代,東西通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逐漸形成,漢朝把大量昂貴的絲綢輸出到西亞。為了保護絲綢貿易,人一直保守絲綢製作過程的秘密。的統治者歷來嚴格限制外國商人,只允許他們在廣州活動。賣給他們絲綢、茶葉、瓷器,換來的卻是大把大把的我33歲,老公39歲,老公每個月也就一兩次,還好看了唐戲磊回憶錄就好了,如今隨隨便便一小時黃金和白銀,造成巨大貿易順差。1793年,英國人要求增加貿易權利,被乾隆皇帝拒絕,他說:「西方的東西找不出一件用得著的。」[再次,有關民主和人權問題。美國課本把新成立的政府劃歸「集權政府」一類,對的民主和人權狀況橫加指責。

俄羅斯版本

語中的「」(Kitay)一詞實際上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的諧音,俄羅斯人對的這一稱謂沿用至今。「」在俄語中還有另外一個稱呼,直譯過來叫做「天下」。如果說前一個稱呼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中性詞,那麼俄羅斯人今天在使用「天下」一詞稱呼時,包含著的尊重與稱讚之情不言而喻。

德國版本

德國教科書里的「崛起」「造紙術來自。人們將麻布、樹皮等煮爛了,將漿水晾乾壓薄,也就成了紙。早在1400年,在紐倫堡(德國中部城市)就有了第一家造紙廠。這種新的書寫材料比之前使用的牛皮紙要便宜得多……」這是德國國小五年級歷史課本中的一段文字。如果說德國的孩子從這個時候開始對形成印象,那麼首先展現在他們面前的,該是一個神秘的文明古國。

從國小開始認識 「Das Reich der Mitte」是德國書本及媒體對的稱呼,中文的意思是位於中央的帝國。這個帝國曾經的輝煌和文明,給人類帶來的深遠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在中世紀,只有皇室才有權利享受書寫的藝術。有了紙以後,手工藝者和商人都能夠學習書寫和閱讀了。算術和買賣合同如今可以用『白紙黑字』來展現。這項發明(造紙術)是不是比火藥(另一項發明)更加具有造福人類的意義呢?」

印度版本

印度課本中的兩個「觀」政治課本:複雜微妙的認識人什麼動物都吃。人喜歡喝茶,有抽鴉片的習慣,但是現在有此惡習的人在逐漸減少。[人穿長衫和褲子。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簡單,但是語言非常複雜。這是印度高三政治學課本《政治理論和實踐》關於的幾句話。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印度人對的印象都是如此,至少還沒有印度人知道我來自以後就問:「你抽不抽鴉片?」日本版本

日本教育借重傳統文化日本的教科書有很多種,並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編寫人員不同,教科書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所有出版社的教科書都要經文部科學省審定。由於日本和有著兩千多年交往的歷史,無論哪種教科書中,關於的內容都很豐富,尤以高中課本為甚。

日本學生學習的《國語綜合》相當於高中的語文課,教育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國語綜合》採用率為26.9%,在國語綜合教科書中排行第二,主要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現代文編,是日本現代的小說、隨筆和詩歌,佔181頁,第二部分是古文篇,有和歌、物語、軍紀物語,從182頁至263頁,第三部分是漢文篇,從264頁至338頁,全是古典的內容,包括的寓言故事如守株、矛盾;《史記》的節選如管鮑之交、雞口牛後、先從隗始;唐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渙的《登顴雀樓》、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以及論語的部分章節等,這些篇幅佔到《國語綜合》的三分之一。

韓國版本

曾經輝煌的文明古國 「文明古國」是韓國人觀的重要標籤。在韓國的中學教科書中,涉華內容較多的是《世界史》、《韓國近現代史》、《國史》等。從篇幅上看,相關內容主要集中在古代史部分,對古代中華文明的描述佔據了相當大的分量。比如,金星出版社版高中《世界史》教科書總計335頁,有關的內容佔到了57 頁,其中古代史部分42 頁,近現代史部分15 頁。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韓兩國交流密切,韓國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對古代中華文明的詳細描述,既是認可古代的文明中心地位,認同當今有過曾經輝煌的過去,亦是追溯本國的文明之源。

韓國教科書上的「霸權國」形象,除了「侵略者」的元素外,還有「干涉者」的成分,特別是清朝對李氏朝鮮內政的干涉。韓國《國史》教科書對此有較多的描述: 「1882年7月爆發『壬午軍亂』…… 高宗將軍政大權委任給大院君……清朝接受閔氏政權的邀請迅速向朝鮮派出軍隊,以製造軍亂為由拘捕大院君並將其押送到。從此,清朝在朝鮮駐軍,加強了對朝鮮內政外交的干涉。此外,清朝還強迫朝鮮簽署『朝清商民水陸貿易章程』…… 經濟滲透使朝鮮百姓對清朝產生了強烈的反感。

「隋煬帝登基之後為了顯示自己是天下的最高統治者,企圖控制東北亞強國高句麗。612 年,隋煬帝親率113萬大軍侵入高句麗。隋軍重重包圍了遼東城,但遭到高句麗軍隊的英勇抵抗無法攻入城內……高句麗軍隊趁隋軍撤退之機進行襲擊,在隋軍渡薩水時進攻其主力部隊並予以殲滅……隋煬帝為了挽回威信又數次入侵高句麗。 唐太宗以建立世界帝國的野心開始侵略周邊國家……淵蓋蘇文發動政變…… 實行強硬的對外政策,與新羅和唐朝對立。他聯合百濟進一步加強了對新羅的進攻,唐朝要求他中止對新羅的攻擊,但他斷然拒絕了唐朝的干涉。唐朝以淵蓋蘇文發動政變為借口入侵高句麗……此後,唐朝又數次入侵高句麗……均以失敗告終。高句麗抵抗隋唐的入侵取得的勝利在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