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西遊文化 被日本動漫「玩壞」了嗎?

「孫悟空將成為東京奧運會的形象大使!」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這條消息在微博上炸開了鍋。
雖然之後被澄清:孫悟空並非奧運吉祥物,而是動漫形象大使,是為日本體育代表團加油助威的9個動漫角色中的一員——而且此孫悟空也並非我們《西遊記》里的美猴王,而是日漫《龍珠》里的超級賽亞人孫悟空。

但部分網友還是不依不饒:「孫悟空」要被日本搶走了。

就在網友吵翻天的時候,美猴王六小齡童也出來回應了。六小齡童並不認為這是的藝術形象被外國搶走,「畢竟那個(《龍珠》)孫悟空並不是傳統文化中的孫悟空。不過,這也提醒我們要重視傳統文化藝術形象。」
同時,六小齡童透露,在2008北京奧運會舉辦的時候,他就提出過要用孫悟空作為奧運吉祥物,當時也參與了很多的設計。
「因為我覺得孫悟空身上體現了很多奧運精神,比如拼搏、進取、不屈不撓,樂觀向上。」六小齡童認為,孫悟空形象雅俗共賞、老少皆宜,國外很多人都認為孫悟空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圖騰。不過,最終「美猴王」遺憾未能獲選。
有了日版悟空為東京夏季奧運代言,六小齡童希望,自己的孫悟空也能夠成為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吉祥物。
事實上,之外,最喜愛《西遊記》的國家莫過於日本,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將《西遊記》翻拍成動畫片和電視劇的國家。如果說日本人對《西遊記》的影視改(è)編(gǎo),腦洞已經夠大,那他們以《西遊記》為靈感創作的動漫,那才真叫作腦迴路清奇。
日本人在文化方面的「山寨」功力簡直逆天,能把影視版《西遊記》拍出《紅樓夢》的感覺,動漫作品就更不用說了。
神話傳說作為日漫作品一種重要的創作題材,在日本漫畫初創期,《西遊記》便進入了漫畫家的視野,算得上是日本動漫界最愛取材的靈感來源之一。
據資料顯示,早在91年前,動漫天才大藤信郎便創作了首部西遊題材漫畫《西遊記孫悟空物語》。但日本動漫與《西遊記》的結緣,還是要從現代日式漫畫的鼻祖、阿童木之父手塚治虫說起。他在上世紀50年代創作了漫畫《我的孫悟空》。
按照手冢本人的說法,1943年,年僅15歲的他看了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由萬氏兄弟(萬古蟾、萬籟鳴、萬超塵、萬滌寰)製作的《鐵扇公主》,啟發了他後來對創作成年人動畫的想法。手冢想要在自己的漫畫中成功地描繪出《西遊記》里的人物形象。
作為《西遊記》中最有人氣的角色,孫悟空在日本自然難逃被「惡搞」的命運。
即便是西遊「骨灰粉」的手塚治虫也沒有完全忠於原著。由於當時亞洲的動畫創作受到美國迪士尼影響較大,就連萬氏的鐵扇公主也有米老鼠的影子。於是,在外形上,手塚治虫筆下的孫悟空是只黃色小猴子,大眼睛,細眉,招風耳,額頭有根毛。尤其是鼻子,與米老鼠的鼻子幾乎一樣。
而《我的孫悟空》的故事情節也有所改動,唐僧依舊去西天取經,孫悟空西行的目的卻是為了變成人類;金角大王與銀角大王被塑造成了重視友情的妖怪,表達了壞人也有動人情感的觀點;甚至《我的孫悟空》開篇還有這麼一個鏡頭:西方神仙滿頭大汗跑去向玉帝報告石猴的事情。這個神仙邊說邊把頭上的光環拿在手上擰乾汗水。好吧,上帝和佛祖原來是鄰居。
撇開這些細節,《我的孫悟空》與原著的相似度還是相當高的。手冢開創了先河后,日本西遊題材的動漫作品層出不窮,但更多表現為「二次創作」——大多隻將《西遊記》的人物或情節作為故事引子,不拘泥於原著情節,大刀闊斧地改編,後期更加演變為角色名字相同而故事情節與世界構架完全不同的作品。

例如1978年科幻題材的《SF西遊記Starzinger》,是一出類似星矢與雅典娜的故事;1983年的《騎龍少年》,被視為《龍珠》的前身,講述了一個修鍊武術多年的少年唐童受仙人師傅的指派,護送華之國公主回到祖國的故事;1998年,《西遊妖猿傳》則是將神話人物凡人化,安插在歷史事件中的顛覆之作;而《搞笑漫畫日和:旅途的終點》除了畫風、劇情都是蛇精病中的蛇精病外,片中師徒合謀還把八戒吃了……

所有改編中最經典、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漫畫,莫過於鳥山明的《龍珠》了。創作之初,鳥山明就聲明,這是一部將古代龍珠傳說與《西遊記》相結合的漫畫。漫畫主角直接用孫悟空的名字,如意棒、筋斗雲,諸如牛魔王、火焰山的設定也取材自《西遊記》。但《龍珠》發展到後面與《西遊記》完全脫鉤,孫悟空在一次次戰鬥中不斷變強大,成了宇宙第一的超級戰士。故事也變成了典型的日式風格:反覆拯救世界戰勝邪惡。
與《我的孫悟空》相比,《龍珠》中的孫悟空形象被徹底惡搞。前半部分中的孫悟空是個小男孩模樣,並非猴子,只是屁股上有條猴尾巴;而為了沒有弱點,扯掉尾巴長大后的孫悟空成了一個強壯的肌肉男,原著中的猴子屬性已經蕩然無存。
更誇張的是,在原著中並無七情六慾的石猴,到《龍珠》里居然與牛魔王女兒結婚並開枝散葉……儘管可能這並不是作者的本意——因為日本的很多漫畫都以感情戲為賣點,而《龍珠》連載的《少年 JUMP》的編輯就經常要求漫畫作者鳥山明增加感情戲——但對於習慣了《大鬧天宮》中的美猴王形象的觀眾而言,恐怕這也是令人有些無法接受的惡搞了。
儘管如此,1984年開始連載的《龍珠》用10年時間創造了另一個世界矚目的「孫悟空」。它的影響極大,以至於今天一提起孫悟空,大部分日本人乃至許多外國人,首先聯想到的還是漫畫中的那個刺蝟頭男孩的形象。如此看來,孫悟空為東京奧運代言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如果說改編后大多數的孫悟空還保留了「法力高強的齊天大聖」屬性的話,日漫中唐僧的形象則被顛覆得面目全非。唐三藏再也不是那個手無縛雞之力、動不動就「被妖怪抓走了」的文弱僧人。

以1996開始連載的《最遊記》為例,它是日本漫畫家峰倉和也的創作,套用了《西遊記》的人物名稱,劇情也與《西遊記》稍有關聯。但所有看過《最遊記》的觀眾,恐怕都不會認為這部作品與它借鑒的對象在人物關係之外有半毛錢的關係。劇中孫悟空是個中二青年,豬八戒成了背負血債的美男子,沙悟凈是有些好色、脾氣暴躁的半妖,白龍馬甚至直接變身為吉普車。至於唐三藏,除了抽煙、喝酒、罵人、打麻將樣樣在行,甚至拿起槍大開殺戒。尤其是他「佛擋殺佛,神擋弒神」的「無一物」處事作風,對於當年仍舊年幼無知、天真爛漫的筆者來說還是相當具有衝擊力的。

而筆者在機緣巧合下看的另一部叫《帕塔利洛西遊記》的動漫(別名《惡搞西遊記》),就只能用「辣眼睛」來形容了,套用現在的流行用語叫:我大概看了假的《西遊記》。

除了自身會一些拳腳功夫外,擁有金髮碧眼、白皙肌膚的唐僧活脫脫一個「偽娘」(美少年)形象,這倒是挺符合日本人慣用的女唐僧形象。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俊俏的男唐僧居然還引起了男妖怪的邪念,在吃他肉前,欲強行與他OOXX。後來幸得觀音大士派來的「盤古羅漢」搭救,並傳授緊箍咒。不過,這緊箍咒需要「口口相傳」,即法式熱吻,然後兩人就巫山雲雨了一番。
類似的情節還不止一處。在視頻網站「bilibili」上,這部動漫直接被打上了「基腐」的標籤。不過,在得知它是白泉社《花與夢》上連載的《パタリロ!》的同人化作品后,也就沒那麼吃驚了。《パタリロ!》是搞笑漫畫家魔夜峰央的作品,在國內雖然比較冷門,但在日本是一套長壽少女漫畫,從70年代未就開始連載。而白泉社的作品中,「BL向」是其特色之一。
如今的國漫,在基腐方面倒是挺向日漫看齊——在有妖氣出品的《十萬個冷笑話》西遊篇里,悟空去向龍王借兵器的橋段,就是一個大寫的「污」字(空降坐標:第三季27集)。另一部咪咕動漫2015年推出的《諸神的紫菜包飯》中,師徒四人穿越到了現代,原因是唐三藏在明知女兒國國王是蠍子精的情況下,仍然義無反顧愛上了她,從而觸犯了天條……連官方都忍不住開啟吐槽模式:三觀盡毀,原來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除了大師兄和師父形象的顛覆,由於當初《西遊記》傳入日本時翻譯上的問題(「豬」日文中應該寫作「豚」,而日文里的「豬」是專指「野豬」),二師兄豬八戒是作為「野豬妖怪」被介紹給日本讀者的。因此,原著里那個攻擊性不大的八戒,經常在日本作品中被描繪成一個凶暴粗魯的傢伙。
沙和尚(悟凈)的形象則被歪曲得更厲害。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提問:「為什麼大多數取材於《西遊記》的日本動漫里的沙僧都是河童的形象?」連觀眾都發現了這個現象。原來,小說中沙悟凈最初登場時是住在「流沙河」,但被江戶時代的日本翻譯者誤解為「流砂河」——一條名為流砂的河川。如此一來,沙悟凈順理成章地就變成了日本自古以來住在河川中、喜歡吃黃瓜的妖怪「河童」。
那麼,不一樣的「西遊記」就是純粹的惡搞嗎?
說句公道話,時代的變化已經讓人對《西遊記》的理解也不斷更替:1986電視劇版美化后的西遊幫助觀眾走過了一段難忘的歲月;十幾年後,星爺的解構系列讓我們從「好像一隻狗」的猴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二十幾年後,憂鬱、惆悵、歸來的大聖又成為新一代小朋友的西遊啟蒙……更別說地域的不同會使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誤解了。
有篇文章里的觀點說得挺好:「一個藝術形象之所以在人們心中歷久彌新,就在於不同的人總是對其有不同的解讀。這種多義性從各個方面豐富了人們對同一個藝術形象的認識,使我們可以由此而達至理解的樂趣。而很多時候,除了樂趣,我們還能夠藉助這樣強烈的迥異撞擊,洞開我們趨於封閉的心靈,從而獲得全新的看世界的角度。」

但從舶來品到本土化,從借鑒到創造,日本強大無比的「山寨」能力,也著實讓人驚嘆。

資料顯示,《龍珠》在全球累計銷售3億多本,改編成電視卡通在全球60多個國家以33種語言上映,還推出過近20部卡通電影,創造了世界紀錄。直到2014年,才被如日中天的《海賊王》打破。
而即便是看似與《西遊記》毫無瓜葛的《海賊王》,也有濃厚的「西遊情節」。除了聚集夥伴尋找寶藏的故事本身就與《西遊記》的「取經」情節一脈相承,在《海賊王》的某些細節中也可以找到蛛絲馬跡——例如主角魯夫的姓名叫蒙奇·D.魯夫(MONKEY D LUFFY ),MONKEY即猴子的意思;女帝漢考克住的九蛇島則是類似女兒國的設定,作為國王的女帝也同樣愛上了主角。
再推及開來,《犬夜叉》講的是聚集夥伴尋找四魂之玉的故事,亦有「西遊」的影子, 更直白的是,劇情中直接出現了豬八戒的後代「豬九戒」一角。《火影忍者》中的「四尾」即孫悟空,而金角銀角、晃金繩、芭蕉扇、紫金紅葫蘆、七星劍等西遊元素亦有出現。
可以說,日本將《西遊記》與本土文化有機融合,衍生出大量本土文化產品,形成了世界級的影響力。如今,《龍珠》《海賊王》《火影忍者》都是名揚海外的漫畫作品,代表了日本文化的軟實力,甚至反過來影響,培養了一大批的忠實冬粉。
反觀,近三年來,雖然西遊題材的電影(包括動畫片)總票房超50億元,顯示了「西遊」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高票房、大製作的電影,都是「牆內開花牆內香」,在國際上影響平平。
難道在《西遊記》文化上,我們就要這樣被日本逆襲?或許,對日漫中的惡搞橫眉冷對之外,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反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