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綉春刀2》:修羅戰場,蚍蜉撼樹

在蒲松齡《聊齋志異》里有一則叫做《促織》的短篇故事,意味雋永,諷刺力度十足。

那篇故事講述的是明朝宣德年間,宣德皇帝喜歡看鬥蟋蟀,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時之間從上到下都在想法子找蛐蛐兒,終於災禍落到了一個叫做成名的人頭上。

為了找到一個好蛐蛐進獻上去,成名被打得皮開肉綻、兒子跳井自盡,終於找到了一隻可以鬥倒雄雞的蛐蛐兒,成名一家也因此換來了榮華富貴。

蒲松齡在給這個故事作註解時說:「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

《綉春刀:修羅戰場》(下稱「綉春刀2」)其實也講了這麼一個斗雄雞的故事,在片中張震飾演的沈煉面對著一幅蟋蟀斗雄雞的畫若有所思,而在人物海報中,沈煉的背後就是一隻蟋蟀。

《綉春刀2》原定於8月上映,后提檔到7月19日。

不管是否存在能夠鬥倒雄雞的蛐蛐,人世往往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一、大樹們

《綉春刀2》的故事從一則野史開始。在《甲申朝事小紀》里有一篇《萬乘刺船》:「熹廟五年五月十八日,祭方澤壇回,即幸西苑,與巴巴乘舟,上身自刺船,一內臣佐之,隨波蕩漾,方相顧歡笑,擬若登仙,倏忽大風陡作,舟覆,上與二內臣俱墜水底,兩岸驚呼,從者俱無人色。內官談敬急奔入水,負帝以出,二臣已斃於水,船上金寶酒器,並湮沒無存。」

按照推論,也許天啟皇帝便是因為這次失足落水而身亡。如果這個推論成立,那麼一個有趣的就是,明朝有兩個皇帝都是因為落水而駕崩,同時他們兩個都沒有子嗣,因此繼承大統的都是他們的弟弟輩。

正德的離世引發了嘉靖朝的大禮議,以至於直接影響到了嘉靖數十年不見人、潛心修道的生涯,明代政治格局從此改變,文官開始正式登上舞台,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而天啟的離世則帶來了「吾弟當為堯舜」的崇禎,這位剛愎自用的皇帝,在面對著西北和東北的戰爭,屢屢出錯,最終北京城在他手上丟失。

當然,明朝亡於誰手這個問題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在《綉春刀》第一部里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二部講述的不是明朝政治的終結,而是政治的動蕩。

第二部的背景就是天啟皇帝落水,也許在歷史上只是巧合,但故事從這則野史開始,開啟了一段陰謀論。

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天啟五年,閹黨以受賄二萬兩為名逮捕楊漣,並讓他慘死在獄中,此前一天,左光斗已死,隨後,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共計六人殉難,東林黨被閹黨壓制。天啟六年,魏忠賢編纂《三朝要典》,給東林黨人定性為逆黨,從此魏忠賢一家獨大,再無人可制。

然而魏忠賢是宦官,在那樣一個時代,儘管後人經常說魏忠賢有不臣之心想要篡位,但魏忠賢自己一定也知道,自己是沒有當皇帝的合法性的,他的一切權力來自於皇帝本人而非制度的授予,由於天啟皇帝放心他,他才能大權在握——同樣的道理,如果天啟死了,那他也很有可能會倒台。

而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崇禎皇帝上台後,迅速剷除了魏忠賢的勢力。《綉春刀》第一部就講的這樣一個故事。

所以在這樣一個魏忠賢一家獨大的時候,《綉春刀2》開啟了陰謀論,將天啟落水設計成一個陰謀,一個改朝換代的變天大陰謀。

有資格登上舞台的人,只有朱由校、魏忠賢和朱由檢。至於魏忠賢身邊的許顯純,朱由檢身邊的陸文昭,都只能站在舞台邊緣,以為自己能登上舞台。

因此不同於第一部《綉春刀》里失勢后瘋狂反撲的魏忠賢,這裡的魏忠賢始終是那個權傾朝野、志得意滿的天下第一權閹,在本片中依舊由金士傑飾演,卻因為角色不像第一部那樣有多重心思、多種變化,而失去了獨有的魅力。

金士傑飾演魏忠賢

與之相反的則是朱由檢。在本片中朱由檢還只是天啟的皇弟信王,年輕的信王由青年演員劉端端飾演,劉端端曾出演過《鏢門》《嘿,老頭》《少帥》等多部頗具質量的劇目,現如今出演朱由檢,更是給了他一個發揮空間——朱由檢在本片中的戲份並不算多,大概僅僅三場戲,但每次都有不同變化,一是運籌帷幄的背後主使,一是軟弱怕死的懦弱信王,一是沉著冷靜的崇禎皇帝。

儘管這樣的朱由檢和歷史上那個剛愎自用、頗有血性卻也不顧一切的崇禎形象有些差距,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是有所偏離的,但在本片中作為一個僅僅出場幾次的信王,能在本片中作為一個藝術形象而立住,劉端端的表演也能撐得起這樣一個變化了三次的信王——甚至可以說這個演員是本片中的最大驚喜。

面對著這樣一個朱由檢,魏忠賢最終一步錯、步步錯,每一步都被朱由檢埋下后招,最終一敗塗地。在《綉春刀2》的海報上,代表魏忠賢的是一隻黃雀,而朱由檢背後的圖則是蛇。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魏忠賢以為自己是那隻最後的黃雀,但他不曾想到的是,在他的背後,還有一條蛇在緊盯著他。

在那篇耳熟能詳的中學課文《五人墓碑記》里,有這麼一句話:「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這裡的「大閹」便是魏忠賢,而「聖人」則是朱由檢。

該篇文章的作者是復社創始人張溥,也因此這篇文章站在了東林黨人的立場上來討論魏忠賢和崇禎皇帝。然而幾百年時間過去了,人們開始對閹黨和東林黨產生了不一樣的態度,從各種史料中鉤沉出了這兩派人不同的歷史面貌,史學界也開始爭論不休,這直接影響到了影視作品。

在胡金銓的電影《俠女》中,正邪分明,主角顧省齋和楊璉之女楊慧貞一起,共同擊退了東廠千戶歐陽年和錦衣衛北鎮撫司許顯純,在那部電影里東林黨人是完全的被迫害且英勇不屈的人,而閹黨則是怙惡不悛的大惡人。

到了「綉春刀」中,態勢則開始稍稍偏移。

在《綉春刀2》中沒有展現東林黨人和朱由檢就是十足的善人。因為全片最大的陰謀就是由他們開啟的,並因此引發了一連串的事情,而這些人同樣會不管不顧小人物的生命,必要時候誰都可以犧牲,只要是為了「大義」。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綉春刀2》沒有刻意去表現政治譜線,也並沒有在閹黨和東林黨之間站隊,也因此,沈煉才會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男主。

二、蚍蜉們

既然魏忠賢所代表的海報是黃雀,那麼在這條食物鏈上,自然會出現螳螂和蟬。

先談沈煉,沈煉的身份設置很有意思。他只有也只能是這樣的設定,才能表現出主創想要表達的故事主題,亦即電影的野心必須要通過這樣的人物才能夠實現。

這是一部歷史電影。

在明末那段黨爭激烈的日子裡,先是東林黨佔上風,浙、齊、楚、宣、昆各黨派和東林黨互相攻訐,後來到了天啟年間,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掃清所有障礙,徹底站在了食物鏈最頂端,再往後崇禎年間東林黨再度抬頭,隨後是弘光年間的東林黨、復社與閹黨殘餘的鬥爭,一直到了最後永曆年間吳楚黨爭。有人說,明亡於黨爭,並非沒有道理。即便是大儒黃宗羲,都難免會寫出《汰存錄紀辨》這樣立場鮮明、情緒激動的黨爭著作。

因此要想如實表現出那個時代的黨爭情況,必須選取好一個局外人的視角。

張震飾演沈煉

沈煉就是這樣一個局外人。無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他都是遊走於各黨派之間的小人物。第一部里他先被聶遠飾演的趙靖忠差遣,再來是趙立新飾演的韓曠(東林黨人)也藉機利用;在本片中,他則無意中被捲入進一樁驚天大案,隨後被雙方利用,雙方都想踩著他這個墊腳石,爬到更高的位置。

也因此只有在這樣的視角中,觀眾才能看到鬥爭的本質。

與此同時,這還是一部武俠電影。

在上文提到的《俠女》,大俠在江湖,他們行俠仗義,總是跟朝廷里的「鷹犬」過不去;而在《三俠五義》里,大俠則身處廟堂,比如南俠展昭,被皇帝封為「御貓」,進入到了官方的正統話語體系中。

當選擇了一個派別時,看問題總是不真切,《綉春刀》是一部歷史題材的武俠故事,所以主角如果是江湖中人便只能隔岸觀火,而如果是在廟堂中又容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

而沈煉則不一樣。他是一個遊走於江湖和廟堂之間的普通人。儘管身為錦衣衛,可他的行事卻不完全以服從命令為準,他會看到不滿就拔刀而起,最終殺了魏忠賢的外甥;儘管他是性情中人,卻也不會完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看著自己的朋友非議朝政,最終不得不親手逮捕他。

也因此在這樣的視角中,他作為一個灰色地帶的人,才有成為主角的潛力。

這是主創選擇沈煉的原因,也是沈煉的悲劇。因為沈煉永遠是棋子,永遠是蚍蜉。誰都可以殺他,誰也都不稀罕殺他。

從主題上看,這和第一部是一致的。在《綉春刀2》裡面,沈煉身處亂世,浮浮沉沉由不得自己,被要求放火燒了案牘庫,被要求拿著《寶船監造紀要》換取榮華富貴,被要求……這一切都是無可奈何隨著他人的行為而動,只因為自己最一開始動了惻隱之心。

因為沈煉的惻隱之心救了一個局中之人,於是他被迫捲入了所有事端中,成了所有人的棋子。當然,把沈煉當作棋子的不只是朱由檢和魏忠賢(甚至他二人都沒有正眼看過沈煉),還有自以為是棋手的陸文昭和裴綸。

陸文昭和魏忠賢

陸文昭由張譯飾演,張譯是個好演員,作為他的第一次古裝表演,這次的表現不算差,演得挺到位,但也能從他對陸文昭這個角色的塑造中看出來他很少拍古裝影視。因為他念台詞的風格和他的肢體,都比較近現代化,如果是那種古裝舞台劇話劇,他可能比較適合,但是在影視作品里,他的風格有些突兀。

自以為自己會是那個勝利的棋手,卻沒想到自己仍然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雷佳音飾演的裴綸同樣如此。今年是雷佳音的豐收年,剛在播完的《白鹿原》里飾演了鹿兆鵬,又出演了熱門劇《我的前半生》,隨即在《綉春刀2》里飾演了一個非常討喜(不亞於第一部的丁修)的角色裴綸。

裴綸的角色海報是一隻蜘蛛,更是有意思。自以為能夠網路一切,成為最後的大贏家,可他卻不知道自己仍然是一隻蟲子,在食物鏈上任憑再厲害也鬥不過黃雀,更何況……蛇呢?

陸文昭和裴綸這兩個人物設置比第一部多了一層,在第一部里只有一環套一環的人物,大家都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但是這兩位卻並不能清楚自己的位置,他們以為自己會是棋手,可其實卻依舊是那個棋子,只是他們是負責吃掉其它棋子的棋子罷了。

簡而言之,他們都是蚍蜉。想要爬上去,想要蚍蜉撼大樹,真可謂是可笑不自量。

這是《綉春刀》的主題,也是第一部和第二部共同的主題。如果非要打個分,那麼第二部可能會比第一部稍稍偏低一點,因為主創並沒有更深入地進行一些探討,而是在第一部的基礎上複製了一遍所能挖掘到的深處,而主角同樣是被迫捲入,故事換了,內核依舊。

除此之外,本片還有一些邏輯上的問題。比如朱由檢在歷史上的人設,比如為何東廠的人不事先取走《寶船監造紀要》,比如他們幾個人逃到橋邊時為什麼不先一起逃過去然後再砍斷橋?諸如此類的一些問題表明《綉春刀2》尚未盡善盡美,依然存在著許多邏輯漏洞,不少地方的故事轉折略顯刻意,但這仍瑕不掩瑜,武戲比第一部精彩,內核依然能夠散發絕望和希望,從這一點上看,這部電影挺不錯的了,而接連兩部的成功足以讓觀眾期待第三部能否表現出更大的野心。

回到上文中的惻隱之心。是啊,惻隱之心能改變什麼呢?天啟還是死了,朱由檢還是坐上了皇位,魏忠賢還是遺臭萬年了,而……

而明朝最終還是亡了。

不管歷史上有沒有沈煉,有沒有沈煉去抓北齋,有沒有沈煉去抓北齋那一刻的惻隱之心,最終的結果都沒有改變,一切歷史大勢都不由沈煉決定,他只不過是一個小人物。

但是別忘了,惻隱之心至少改變了北齋的命運。

楊冪飾演北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