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原來秦軍就是使用了這個兵器統一了中國

春秋戰國時代,是歷史上最亂的時代之一,在這期間,諸侯國互相攻打,戰亂不止。作戰一要靠人力,二要靠兵器。今天重溫一下春秋戰國時期人民的智慧結晶——兵器篇!

【劍】

早期是匕首式短劍,來源是北方的草原地區,既是吃肉的餐具,也是護身的武器。劍和刀是一類,區別只在單刃和雙刃。古人所謂「輕呂」、「徑路」,就是這類刀劍。春秋末年,開始流行長劍。

長劍,特別是質地精良的寶劍,反而出於南方,主要是吳、越和楚。長劍出,短劍也不廢。長劍便於戰鬥,短劍利於護身,都是便於貼身使用的武器,故戰國秦漢,武士往往身佩刀劍。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劍成了君子的代表,也成了身份的象徵,不少文人雅士都佩劍。

【戈】

戈是勾兵,類似農器中的長鐮。戈頭,商代的戈是一字形,前有鋒,下有刃(叫援),後有柄(叫內),類似短刀。

周代的戈是丁字形,為了便於綁縛和固定,還增加了下垂的部分(叫胡)。戈盛行於商朝至戰國時期,具有擊刺、勾·啄等多種功能。它的缺點是易掉頭,轉頭。使用不夠靈活。隨著兵器和戰術的發展,戈被逐漸淘汰,后一度成為儀仗兵器。

【矛】

矛是刺兵,長矛叫錟,丈八長矛叫矟,即曹操橫槊賦詩的槊。矛頭,樣子變化很多,和矢鏃有類似性,可以比較研究。

矛柄(叫柲)和戈柄(也叫柲)不同,戈是弧線打擊,和斧柄一樣,只有做成扁的,才利於控制鋒刃打擊的方向,矛只用於刺,柄是圓的,才方便。矛刺殺對手,也能夠擲出對人造成傷害,在以方陣為主的作戰中還可以組成方陣內部攻擊組。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戟】

戟是戈、矛合一的器物。戈、矛可以分鑄,也可以合鑄,還有把多個戈頭裝在一個柄上的例子。戟矛叫刺。戰國晚期,戟的戈部,援、內左右上揚,都有刃,叫雞鳴戟。戈、戟是和車戰匹配,很有特色,但車戰式微,隨之衰亡,《武經總要前集》沒有這類武器。戟可劈可刺是一款大將適用的武器。

【殳】

音shū,屬於棒類,後世叫棒(《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它分三種,一種有錘狀的銅箍和上出的矛刺;

一種也有這兩樣,但錘狀銅箍上還有旁出的刺,類似宋代的狼牙棒;還有一種完全不同,只有管狀的銅頭,無鋒,曾侯乙墓的遣冊叫「晉殳」。

青銅殳

【鈹】

音pī,是把短劍裝在長柄上,類似現代的刺刀,後世叫槍(《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鈹流行於戰國時期,南北方都有,尤以趙、秦發現最多。

這些發現,趙鈹無鐔,秦鈹有之,古人把有鐔的鈹叫鎩。與矛不同的是鈹可用於劈刺,比較實用,是士兵的主要兵器之一。

【弓矢】

古人叫長兵,是可以遠距離殺傷的武器。弓矢最古老,舊石器時代就有。木石是最古老的武器,弓矢就是木石並用(當然,更原始的矢是木矢)。

盛矢的器具叫箙,盛弓的器具叫韜。弓箭的出現無疑大大促進了人類的發展,使人類可以輕易殺死野獸。在火藥出現前的千年時光中弓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弩】

是一種奇妙的發明,學者認為,可能是受捕獸器啟發。,公元前4世紀,弩已流行。這種武器的起源地,可能在亞洲,特別是長江以南。

歐洲使用弩,年代比較晚,學者懷疑,是從亞洲傳入,早期線索,不太清楚,明確可考的,是10—11世紀的弩。這種晚期的弩,可能是從阿拉伯傳入。弩和弓不同,它有弩臂置矢,弩機控弦,望山瞄準。

過去,武舉應試,要考張弓的臂力。但強弩,手拉腳踹肚子頂(即所謂蹶張),人力難以拉開,還使用帶絞車的弩床。

弩床,可以用一個弩機控制多個弩弓,叫連弩。連弩,射程遠,準度高,對付北方民族的馬隊衝擊,特別有效。

現代的槍,就是弩的後裔,準星等於望山,扳機等於鉤牙。火器出現,騎兵衰落,正是這種反制武器的延續。秦軍的主要配置便是弩,他們以龐大的弩兵部隊統一了。

【鏃】

鏃即箭頭,石器時代,所謂細石器,很多就是石鏃。青銅時代用銅鏃。後來,還有鐵鏃。鏃多種多樣,帶骹的,帶的,有翼的,無翼的,雙刃的,三棱、四棱的,方的圓的,厚的薄的,各有各的用途。演慣用的箭,前面是鈍頭,宋代叫撲頭箭。

→ 歡迎對刀劍等冷兵器感興趣的朋友加龍泉師傅私人微信:longquandjlsf

→歡迎想要了解更多冷兵器知識的朋友,關注微信冷兵器第一自媒體號:中華冷兵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