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用電影留住傳統戲曲「原汁原味」

用電影留住傳統戲曲「原汁原味」

日期:2017-06-23 作者:黃啟哲 來源:文匯報
圖片說明: 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特別設立戲曲電影展映單元,《趙氏孤兒》《穆桂英挂帥》《謝瑤環》《蕭何月下追韓信》《勘玉釧》等多部戲曲電影與觀眾見面。圖為《蕭何月下追韓信》劇照。(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黃啟哲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一段京劇舞劍驚艷中外嘉賓。台上京劇演員史依弘與巨幕上3D電影《霸王別姬》中的虞姬同步起舞,銀幕上下雲鬢劍影交相輝映,京劇之美撲面而來。

傳統文化的熱潮蔓延至大銀幕,今年電影節應觀眾需求,特別開設戲曲電影單元,《趙氏孤兒》《穆桂英挂帥》《乾坤福壽鏡》《謝瑤環》《蕭何月下追韓信》《勘玉釧》等將陸續上映。而這幾部作品也是作為國家重點文化工程的「京劇電影工程」首批完成的影片。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特別提到,要「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劇目,推進數字化保存和傳播」。近三年來,又有62部戲曲電影新作誕生,3D、全景聲等最新科技被運用在拍攝之中,更多電影語彙也為戲曲的當代傳播發揮作用。

電影與戲曲有著百年不解之緣。1905年秋,北京豐泰照相館里誕生了第一部影片———由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1949年後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則是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

從舞台到銀幕,戲曲電影讓一瞬的精彩凝駐在時光之中,讓流派藝術和經典劇目得以保存下來。專家認為,這一過程完成的不只是藝術載體的轉換,而是藉助電影,讓傳統藝術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並且通過大銀幕邁著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

進步的不只是技術,更有藝術觀念的整體升級

戲曲電影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誕生越劇電影《紅樓夢》、黃梅戲電影《天仙配》、評劇電影《花為媒》等一批經典作品,使得地方劇種在世界華語地區引起強烈反響,一批戲曲表演藝術大家也被更多的觀眾矚目。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谷好好說:「如今,傳統戲曲與當下最新的科技相結合,更是產生了全新的視聽體驗。」

戲曲是聲腔的藝術,過去錄音條件有限,留存的聲音扁平而多雜音,如今全景聲的運用,能夠讓流派在每個吐字細微的處理都展現無遺。院線商業片中,3D技術是為特效增加逼真感的「利器」。在戲曲電影這裡,身段展示和武打場面能給觀眾更強烈的震撼。比如3D《霸王別姬》中刀槍劍「刺」出銀幕,讓人眼花繚亂,武生們如同在觀眾席里騰躍空翻,而身後背景烏江之水與群山雲海層層疊疊……

隨著新技術的引入,上海出品的戲曲電影在國內外引發關注,甚至拿下電影的專業獎項。

第一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從上海國際電影節走向世界,榮獲2015世界3D電影最高獎「金盧米埃爾獎」。去年,崑曲電影《景陽鍾》獲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先進影響作品獎(3D電影)優秀獎,今年電影節展映的京劇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已獲第12屆中美電影節「最佳戲曲電影」金天使獎。

如果說技術提升是硬體輔助,那麼藝術觀念的提升則賦予作品更多的內涵。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榮廣潤特別提到京劇電影《廉吏于成龍》:「影片一開始按照歷史真實來拍,隨著劇情推進,戲曲寫意的色彩越來越濃,導演鄭大聖在電影中更多地運用了間離的藝術手法,在影片中觀眾甚至可以看到穿著現代服裝的樂師,讓觀眾更加明確這是在演戲。」在榮廣潤看來,電影所呈現的「寫意」有兩層意涵,一層是符合戲曲寫意的特點,第二層是于成龍雖是古代廉吏,其也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故事本身的當代性也透過這個手法展現出來。

新時代新課題,讓電影與戲曲互為借鑒滋養

當舞台藝術轉化為影像藝術,角色細膩的情緒塑造是最顯著的變化與亮點。「舞台上觀眾離得比較遠,要求演員的動作更為誇張。而到了鏡頭前,特寫鏡頭下的表情則要收斂和含蓄,更要準確。」作為今年電影節上將展映的京劇電影《勘玉釧》主演,荀派演員熊明霞這樣說。

新的時代,隨著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僅僅透過鏡頭將戲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搬上」銀幕,只是忠實記錄顯然不夠,不同的劇目有著不同的側重。傳統的骨子老戲拍攝,首先側重於用鏡頭更好地呈現程式表演藝術。比如麒派代表作《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中都有大量膛蟒、抖髯、跑圓場等高難度技巧,不宜用很碎的鏡頭切換展現。而拍攝新創劇目,則可以通過更自由的電影語言,呈現思想內涵。有專家提出,舞台藝術轉化成電影的過程,本身也是打磨與提高的過程,這可以啟發傳統戲曲思考這樣一個命題:如何打造出新媒體傳播下的文化精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