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矽谷之爭:馬化騰為深圳站台 雷軍「騎牆」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再次激發了圍繞「灣區」的區域政策競爭。

哪裡有創新,哪裡就可能是的「矽谷」。

畢馬威最新的《改變現狀的顛覆性技術》的年度調查報告指出,43%的全球受訪者表示,全球的技術創新中心在今後四年有可能/很有可能會從矽谷轉移到另一個國家。受訪者中 26%的人選擇上海作為挑戰矽谷/舊金山的主要技術創新中心,其後依次為紐約、東京、北京和倫敦。

「矽谷」的名號更像是區域創新創業的綜合競爭。人民大學調查與數據中心的一份報告指出,當前的創新創業模式主要有三個典型的代表:以深圳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創業模式、以杭州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創業模式、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創新型創業模式。

深圳:硬體軍火庫

對於不少來自美國矽谷的極客來說,「Shenzhen」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字眼。在這個面積差一點到2000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不少的科技創新創業園。在不少外媒的報道中,深圳作為「China』s Silicon Valley」(矽谷)被反覆提起,這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站。

兩會期間,騰訊總裁馬化騰提出了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的建議,其中包括:建立粵港澳科技灣區常態化合作機制,共同制定粵港澳三地科技創新政策;發揮香港「超級聯絡人」角色,為科技產業創新牽線搭橋以及發揮強企引領作用,促進香港經濟轉型升級、保持國際競爭力。

「深圳在珠三角,這方面聯動其實蠻強的,因為很多智能製造、研發在深圳,製造在東莞或者在深圳周邊都已經非常成熟。騰訊剛好在深圳,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們不管是從高管也好,我們的很多人才,其實也是吸收了很多國外的人才,但是他可能會在香港、深圳兩邊跑,我希望這些方面能夠更加開放。」接受採訪時,馬化騰說道。

事實上,深圳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創投資源帶動創新產業的發展,其2016年創投投資案例數以及投資總金額上均已經超過廣東省,排名全國第三。

與香港、東莞毗鄰而居,彌補了深圳人才資源、生產製造上的短板。受鼓勵政策帶動,大量的香港名校學生在畢業后選擇進入深圳創業。

對於創客來說,深圳具有矽谷都無法比擬的魅力。比如在華強北,你可以花費不到半天時間,將一個智能硬體的模組全部找齊。這大大節約了初創團隊的時間成本。

「相對於世界互聯網是一股新的力量,並不像過去說的C2C(Copy To China),現在是叫KFC(Kaobei From China),你看有很多原創的東西,你可以看到這種個性化的資訊閱讀也好,包括這種O2O。雖然是Uber先做的,但是可以看到現在滴滴的量已經是4倍、5倍於Uber全球的總量,這個是很驚人的。」騰訊總裁馬化騰在兩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道。

不過,對於深圳而言,要成為矽谷還需要平衡軟硬體發展。 「硬體矽谷、矽谷硬體的後花園或者軍火庫,這樣的定位或許更適合深圳。矽谷主要是軟硬體結合,相比而言軟體又會大於硬體的發展。深圳的大企業更偏向硬體的創新,但矽谷硬體比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智能硬體協造平台HW Trek創始人Lucas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杭州:玩轉互聯網模式

杭州是一座在互聯網應用層不輸給京滬兩地的城市,市民對移動互聯網的接受度給創新應用提供了土壤,打車、線下掃碼,紅包、網購等數據基本能排在全國前三名,有些領域甚至超過一線城市。「不帶錢包出門」等新消費理念也最先從杭州興起。G20、世界互聯網大會等重要會議落地浙江省,自上而下。

與活躍的應用層相比,杭州在開發層面則略顯不足。人才的集聚效應對互聯網創業而言是排在首要位置的因素,矽谷過去的科技繁榮部分得益於近在咫尺的斯坦福大學,以及圍繞大學形成的創業氛圍。在這方面,杭州的人才稟賦明顯弱於理工科高校雲集的北京。

但這兩年,受薪酬水平、發展前景、甚至空氣質量等因素驅動,根植於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網易等巨頭對國內一線城市以及海外人才的吸附力迅速增強。螞蟻金服、阿里雲等陸續有此前在美國科技大企業任職的高管「迴流」。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曾自豪地說,未來全球雲計算領域將是杭州與西雅圖之爭。

杭州這種對人才的聚集效應更多體現在大公司和成熟企業身上,而非主要作用在創業圈與初創企業中。但大公司離職員工填補了該領域的人力不足。像阿里巴巴圍繞離職創業員工已經形成了一個「前橙會」文化,每年都會在西溪園區等地舉行「校友會」。這些離職員工很多在北京、杭州等地創業,創辦了像蘑菇街、滴滴打車、丁香園、銅板街、同程旅遊、易到用車、唱吧、珍愛網等互聯網企業。馬雲對此稱,希望未來的500強中,有200強的CEO來自阿里系。

但這個過程也體現出「硬幣兩面」效應。在BAT中,阿里整體上更偏運營層面,而非單純的技術層面優勢。因此這些離職創業者選擇的大多是本地生活、O2O等服務領域,即運用互聯網重新調配線下資源,提升利用率。這也是目前杭州互聯網文化中最濃墨重筆的部分,與北京相比,杭州在純技術創新上的戲份要少一些。

事實上,這也是國內整個互聯網與矽谷在結構上的一個差異。亞馬遜對標天貓、京東,AWS對標阿里雲,Facebook和Twitter對標微信、微博,谷歌對標百度,Uber對標滴滴等,但在與C端消費者距離較遠的領域,比如太空公司SpaceX和藍色起源這種在技術上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領域,在國內很難找到對標物。這表現在結構上就是互聯網更重模式而非技術創新。

此外,創新層面的內生機制與土壤也是杭州乃至全國一線城市需要補齊的短板。「我們過去也走過彎路,搞一個研發中心,就讓他們干創新,發現其實幹的都是重複性的產品工作,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創新。」在去年烏鎮大會上回答記者關於創新的提問時,馬化騰在現場說,創新不是先要劃一片地,蓋幾個所謂的創新創業園區,專門安排一個團隊並設定績效考核去搞創新;而是要在快速服務用戶的過程中去改進產品與服務。當時坐在他身邊的網易董事局主席丁磊點頭表示認同。

北京:以技術為驅動

相較於深圳和杭州,商業模式創新的創業公司似乎更容易出現在北京,從三年前的上門服務到如今的共享經濟,北京成了新興商業模式的試驗場,當地的消費者也非常容易接受這些新的消費理念。

北京的創業創新近年來也正在向以技術為驅動的方向發展。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新晉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的有32家,這些獨角獸主要分佈於人工智慧、大數據、雲服務、網路安全等領域。和往年相比,技術驅動特徵越來越明顯。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洪表示,中關村獨角獸企業是靠「四輪」驅動的,包括技術創新驅動,商業模式驅動,資本驅動和市場驅動。

中關村效應不止發生在北京,在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提出以來,中關村產業園開始向環北京城市群輻射,也將中關村裡的創業大潮引向京津冀。比如去年開始推進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據報道,其今年的目標是引進100家科技企業。

近年來,從矽谷回國創業的技術型人才越來越多,除了國內市場的誘惑,國內的資本也會經常出海網羅人才,不僅如此,國內的VC投資規模增長迅速,2015年時,互聯網企業吸引的VC投資達到203億美元,首次超過了美國163億美元。

在模式上,北京以及創業氛圍上都更傾向於矽谷的發展路徑。「矽谷毋庸置疑肯定是北京。」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幾個投資人都這樣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財經記者。

小米科技創始人兼CEO雷軍表示對北京和深圳都特別了解,「我覺得各有優勢,都是最具創新力的城市」。北京大學多、人才多,而且創業氛圍也非常濃。而深圳的商務環境非常好,創新氛圍也非常濃,有的是產業基礎。「我覺得在美國也不僅僅是灣區(矽谷)一個創新點,就包括波士頓也是美國創新力非常強的地方。我覺得如果能形成這兩個創新的中心的話,我覺得對整個的科技產業的發展都有巨大的幫助。」

矽谷的發起和繁榮很大程度上依賴一批蜚聲國際的高校,其中以斯坦福為首,位於灣區以及給灣區輸送研究與畢業生資源的著名高校多達到8所。而創投在其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早起風險投資,該地區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在這兩方面,北京或許更貼近矽谷模式。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VC投資案例中,北京以1106起位居第一,比第二名上海,第三名深圳的總和還多。投資總金額達到458.78億元,是上海的兩倍有餘。

「北京在Industry(產業)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上都更超前,加上高校研究院資源集中,這個其他地方也無法比擬的優勢。」雲九資本創始合伙人邱諄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一直是矽谷最熱誠的追隨者和模仿者。但在方興未艾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再是一個追隨者。」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盛希泰說道。

事實上,無論是北京還是深圳,並沒有沒有哪個地方真正跟矽谷相似,「北京更像矽谷,也是基於目前的情況而言,早年曾有人總結過矽谷成功秘訣,只有兩個字——天氣,或者說環境,主要是加州,尤其是北加州冬暖夏涼,沒有什麼雨,陽光非常好,於是吸引大家過來。從這點上來說,北京也面臨著挑戰。」邱諄告訴記者。

的創新已經不僅僅是靠拷貝別人的模式,因此無論像與不像,只要能夠發出的聲音,或許就是最好的路徑。

畢馬威技術、媒體和電信業務全球及美國主席 Tim Zanni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的情況是許多國家和城市在努力按照矽谷技術創新的模式進行複製和建設,並取得了諸多的成績。雖然人們可以對是否能夠複製矽谷模式持不同的看法,但這些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卻是不容置疑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