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國放棄對亞洲的領導權?這3個原因令安倍被迫對華友好

11月20日,日本派出史上規模最大訪華團,合計包括大約250名經濟界重量人物。顯然,日方希望揣摩改善兩國關係的氣氛能否為經濟交流帶來好處。不過也正是在11月20日,日本防衛省決定在宮古島啟動土地平整工程,目的就是在這裡部署陸上自衛隊,以應對突發事件,加強對西南諸島的防衛力。「海外探客」認為,日本在地區安全方面主張「印太戰略」,但在經貿方面又力促「東亞合作」,也就是說,軍事上的防範對象與經貿上的合作夥伴居然都是同一個大國。安倍充滿矛盾的對外策略凸顯了日本國家定位的缺失。

不過,安倍的計劃缺少美國的配合和加持,顯得勢單力孤。此次川普亞洲之行證明,美國依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依然可以憑藉孤立主義從亞洲帶走3000億美元的大單,但川普狹隘的「美國優先」使得美利堅的勢力開始退縮。由於川普反對多邊體系,美國的威信直線下降,使得愈來愈靠近舞台正中央,出現兩國影響力此消彼長的「黃金交叉」。

必須承認,美國手裡依然握有「五大王牌」:掌握世界儲備貨幣、遙遙領先的軍力、優越的地理位置、堅實的能源保障、發動貿易戰的能力。不過,如今的美國已經沒有意願將寶貴的實力投放到亞太。美國正在不自覺地放棄對亞洲的領導權。

1、從韓國到東南亞,美國的招呼不靈了

川普政府至今對南海都沒有一個統籌全局的戰略定位,或許在這位商人的眼裡,海洋問題只是一個籌碼而已。這其實是美國對亞洲戰略的重大調整,因為在希拉里-歐巴馬時代,美國明確定義「南海屬於美國的利益範圍」。

在與東盟決定啟動「南海行為準則」案文磋商之前,從韓國到東南亞諸國,都解決充當美國的棋子,越南和菲律賓直接拒絕川普主動提出的「調停」。為了踐諾,韓國架空《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乾脆拒絕與日本分享關於海洋方面的軍事情報,而涉及韓國和日本兩國的武器裝備、彈藥和燃料等軍事物資共用的《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SA)的談判也名存實亡,其他雙邊軍事合作已經停擺。韓國實際擺出一副要置身事外的姿態,這令日本孤掌難鳴。

川普雖然在越南演講時強硬表示「領土擴張是地區威脅,各國必須尊重航行自由和法治」,但東南亞諸國更感興趣的是搭上「帶路倡議」和自由貿易的快車,而非美國的說教。總之,美國的招呼已經不靈了。

2、川普對日本提出的「印太戰略」不感冒

美日澳三國領導人在40分鐘的會談后,確認了聯合應對大國海洋活動的「不動搖約定」,爭取與印度一起推進「印太戰略」。安倍還與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多談了30分鐘,討論了日澳的共同海洋利益。

不過,川普訪問亞洲的側重點依然是經貿問題,至於偶爾提及所謂的「印太戰略」也是從經貿角度出發,而安倍自從2007年就開始鼓吹「印太戰略」實質上是軍事遏制戰略。兩者根本不是一碼事。

事實上,探客分析,安倍非常想把TPP與「印太戰略」結合起來,提醒川普注意經貿與安保的必然聯繫,但慘遭忽視。11月14日,在菲律賓出席東盟峰會的安倍再次呼籲所謂的「享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一起構築包圍圈,並意有所指地強調「在法治基礎上保持海洋的自由、開放是和平與繁榮的基本條件。」這與川普的講話基本相同。

安倍與東盟國家首腦重點討論了加強海洋合作、日方提供海上巡邏見等物資和裝備援助事宜,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都表示感謝。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還對日本竭力推動TPP表示感謝。為了拉攏杜特爾特,安倍向菲律賓提供了10.1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對於日本的援助,東南亞是歡迎的,而對於川普的色厲內荏和口惠而實不至,精明的東南亞國家也是心裡明鏡。大老闆無動於衷,令安倍的忙碌成了無用功,也讓日本的活動顯得頗為尷尬。

3、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令安倍被迫改變對華策略

安倍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國內環境。除了可以在首相寶座上一直待到2021年,日本民眾對一些敏感問題的關注度也在下降,譬如釣島「不關心」及「不太關心」的受調查者接近總數的34.8%。而政治與經濟形勢的變化也令其他問題壓過了原來的矛盾點。安倍關注與中韓等國共同應對社會老齡化等問題。日本如今最頭疼的就是老年人犯罪,日本65歲以上老人再次入獄率已經達到23.2%。此外,慷慨的觀光客也成為「安倍經濟學」的一個論據,經濟帶動日本復甦已經成為趨勢,關於的正面印象緩步上升上升,因此主張對華友好自然成了選項。

在經貿問題上,中日之間存在共同利益。安倍不點名地批評了川普以「美國優先」為標誌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內向意志,主張加強中日韓三國的金融合作,並建議三國首腦儘快展開高峰會議推進地區經濟合作。

與大國首腦會面時,安倍提出中日高層應該重啟互訪,加快改善關係。安倍承認「經濟發展對日本來說是機遇」,並對「帶路倡議」持開放態度。雙方也同意早日締結中日韓自貿協定(FTA)和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CEP),並重啟政府間的文化交流。在此次會晤中,安倍聲稱「歡迎與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取得進展,但應該基於法治,並維持自由開放的海洋秩序。」

能夠意外獲得笑臉,日本媒體的反應是「大國似乎結束了對安倍的歧視,或許意味著某種重大變化。」日媒猜測,安倍在9月28日突然出席駐日使館的國慶兼建交45周年活動是改善關係的突破口。日本學者指出,安倍實際已經意識到「印太戰略」必然失敗,川普本身對此不感興趣,而且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高於美日。至於澳大利亞則在能源與出口方面依賴,只是口頭上喊喊,並不會採取實際的敵對行動。安倍也瞧出搭乘「帶路倡議」快車的必要性,也因此放低了姿態。當然,安倍在對外方面也沒有什麼牌可以打,只能明知無用還依然鼓吹「印太戰略」。

經貿合作固然是雙邊關係的壓艙石,「帶路倡議」的早期收穫也對日本產生了誘惑,但日本並未放棄對抗。根據日媒報道,本國計劃從2018年度開始研究「日本版戰斧」,預定的對艦導彈增加了對地攻擊能力,這也是日本首次正式開發對陸巡航導彈。研發這種武器以奪取被敵方佔領的離島為主要目的,導彈可攻擊敵方基地,還可提高對韓國北方鄰居的遏制力。這與在宮古島部署陸上自衛隊的目標相同,是在軍事上遏制大國的2個手段。

由於日本不能正視戰爭責任和本國位置的變化,在歷史和海洋問題上總是充滿火藥味,導致兩國國民之間的感情欠佳,兩國關係的真正改善依然任重而道遠。(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