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思維方式決定自己的命運

劉伯承說過一句話:「五行不定,輸得乾乾淨淨。」五行是什麼?就是敵情,我情,時間,地形,任務,一句話,就是真實的具體實際。每打一仗,要把具體情況摸得透透的,才能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才能打勝。這就是孫子兵法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理論的具體化。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做到解決問題時從來不停留在「理論上」,而是注重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其結果是一個又一個成就;但有些人卻總是停留在「理論上」,當實際與理論相悖時,總是用理論去責難實際,結果當然是頻遭挫折,一事無成。其實這與個人的道德素質關係不大,而與認識論意義上的思維方式關係密切。上世紀80年代初,曾經掀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這個問題根本不應該大討論,但當時整個社會在認識論上出現謬誤,阻礙了歷史發展,不澄清問題就無法前進。由此可見,順應歷史潮流的力量必定會拋棄產生謬誤的這一思維方式。歷史要前進,就要藉助於不會停留與理論的思維方式正確的人。

人們在談有可能實現、但毫無把握的事情的時候,往往說「在理論上」會怎樣怎樣。既然在實踐上很懸,沒有把握,那麼強調「理論上」說得通,又有什麼用呢?這樣的思維方式絕非表明思維的嚴謹,究其實質,是一種滋生謬誤的思想方式。

理論是實踐的抽象概括,但人們遇到的問題卻是具體的,實際的,不可能是抽象的。比如「找個女人上床」,你找的不可能是抽象的女人,你找的肯定是有一定高度、一定膚色、一定個性、一定相貌的具體的女人。拿著抽象理論去套實際問題,產生謬誤是勢所必然的。

粟裕能百戰百勝,是拿著孫子兵法在指揮作戰嗎?他的學歷是中學尚未畢業。黃埔軍校的許多畢業生不僅孫子兵法倒背如流,還精通德國的軍事理論,但為什麼蔣介石哀嘆道:黃伯濤,黃維,孫元良,邱清泉,名頭一個比一個響,但都不如劉伯承、粟裕呀。這就是注重實踐與停留在理論上的差別。

明朝首輔張居正在主持改革的半途,父親死了。根據傳統的禮儀,父母死了,當官的必須回家守喪三年。張居正明白,如果自己回家三年,改革只能半途而廢,但不辭職,他將背負踐踏禮教的罵名。萬曆皇帝也知道這點,眼看明朝正在扭轉頹勢,不能因為張居正的老子死了而重新跌入深谷。於是不讓張居正辭職。

但是許多人不幹了。他們紛紛彈劾張居正。問題在於這些人不是改革的反對派,都是張居正改革的支持者。但他們認為,明朝中興與維護禮教相比,後者更重要。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謬論就來自這種思維方式。皇帝對這些人發了脾氣,下旨「廷杖」(公開打屁股),把這些人打得皮開肉綻,有的終身殘廢。其中有一個叫鄒元標的年輕官員,看著前面的人上書彈劾遭到廷杖,還是決定上書彈劾自己崇拜的老師張居正。可見其道德境界「巍巍然也」。而且四十年後,由於廷杖而終生瘸腿的鄒元標,第一個出面呼籲為張居正平反。他的行為堪稱道德模範吧,但實際上只是個庸人。明明知道張居正去「丁憂」的話,改革必然終止,但還是覺得道德為上。有人會說,沒你張居正明朝就不轉了嗎?事實還真是如此:張居正死後,明朝迅速跌入困境,萬曆皇帝揮霍掉了張居正10年改革帶來的財富之後也死了,之後24年,明朝滅亡。

這就是能人與庸才的區別。能人的目標是解決具體問題,而要解決具體問題,必須拋開既有理論,掌握具體的「五行」而後決策。庸才也想解決問題,但卻從過去的理論尋找解決的答案,結果必然是謬誤百出。

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dk113389(互聯小牛),在這裡你能學習到更多的商業模式和營銷技巧,老闆都在這裡學習,你還考慮什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