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與巴西:「熟悉的陌生人」

當前,全球化進程雖有受挫,但全球化大勢無可逆轉,人類的命運史無前例地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就使得增進了解和理解就變得愈發緊迫。然而,語言和文化的巴別塔阻礙了這一使命的實現。而今,為解決這一全球問題創造性地提供了方案。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他的「新文明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作為優先關注的新興市場之一,拉美是習近平主席踐行其文明交流互鑒思想的重要地區。早在2013年,他在墨西哥參議院發表演講時就強調,「人文上,中拉要加強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巴西利亞會晤拉美國家領導人時又共同宣布將「人文上互學互鑒」作為構建五位一體的中拉關係新格局的關鍵支撐之一。2016年11月,在中拉文化交流年閉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文化關係是中拉整體外交的重要一翼,要以中拉文化交流年舉辦為新起點,牢牢把握中拉整體合作的歷史機遇,充分借鑒彼此文化成果,讓中拉文明成為不同文明和諧相處、相互促進的典範。」

巴西是拉美第一大國,也是金磚集團成員國。兩國不僅在雙邊事務上,而且在多邊事務上都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關切。基於此,2012年雙方領導人共同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也是第一個同建立這種夥伴關係的拉美國家。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巴西期間更是提出了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以加強雙方發展戰略對接,攜手面對國內改革和全球治理的共同任務。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的新使命無疑增強了文明交流互鑒的緊迫性。

事實上,中巴文明交流互鑒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2008年和2016年,和巴西相繼承辦了奧運會,並利用開幕式展現了各自的文明與傳承,從中既能看到兩地文明的歷史積澱,也能窺見兩地文明交流的起始。文明互鑒之所以發生在相當程度上源於中巴文化的共同特質:包容性。正如鄭永年教授所精闢概括的那樣,「文明就其本質來而言是一種對話文明,其表現是開放、包容和進步」,即通過不斷的學習實現自身的進步。里約奧運會開幕式集中彰顯了巴西的文化精神:多元、混合、包容。巴西著名詩人奧斯瓦爾德·德安德拉德(Oswald de Andrade)將巴西的這種文化特色賦予一個極其本地化的術語——「食人主義」(Canibalismo),即不斷地消化和吸收外來文化並將其轉化為明顯具有巴西特色的混合文化。

正是因為中巴文化這種共同的包容性,使得中巴兩國雖有天涯之遙,但文化交流和影響卻並不見弱。巴西著名文化人類學家吉爾貝托·弗雷雷(Gilberto Freyre)認為「對於巴西作為熱帶地區的一種新型文明的直屬,甚至起過直接的影響」,甚至徑直稱巴西是「熱帶」(China Tropical),這一思想集中體現在其同名著作中。巴西漢學家特謝拉·萊特(José Roberto Teixeira Leite)在其《在巴西》(A China no Brasil)一書中則系統地梳理了文化對巴西方方面面的影響,認為元素嵌入了巴西人的生活,從而使巴西文化有著豐富的東方性。

早期,文化向巴西傳播主要通過商品介質。這尤其體現在農作物的移植(比如茶),器物(水磨、瓷器、紡織品、服飾)的傳遞和藝術品的傳入。換言之,「文化傳入巴西以有形文化為主,無形文化次之;在傳入時間上也亦非齊頭並進,而是有形文化居先,無形文化居后。」這種文化傳播特點主要歸因於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16~18世紀,葡萄牙在亞洲以澳門和果阿為據點,開闢了澳門—果阿—里斯本—巴西(或先到巴西再到里斯本)的商貿航線。這條西向的印度洋通道,是與美洲聯繫的第一條管道。商品的盛行甚至開始對巴西產生無形的影響,以致巴葡語辭彙中出現了一個新詞:chinesice,意即「風格」。

而在19世紀末期,也開啟了對巴西的首次探索。1887年清朝政府派遣遊歷大臣傅雲龍等遠赴巴西進行國情考察。正如他本人所說,「遵朝遊歷,雲龍以前未之有也」,在歷史上這也是首創性的。傅雲龍抱持「以目證耳,以今較昔」之決心,回國后撰寫《遊歷巴西圖經》10卷,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巴西國情,開創了人「發現」巴西的先河。他的筆觸讓人看到了一個「政俗皆美」的巴西社會和未來巴西的潛力:「瑰奇之寶,羽毛之美,草木之蕃,論者謂之五大洲冠」。很快,巴西朋友就會看到130年前人眼中的巴西——這部10卷本的著作已由暨南大學金國平教授翻譯成葡萄牙語。

近現代以來,中巴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大大推動了兩國文明互鑒。國畫大師張大千曾旅居巴西17年,留下諸多傳世珍品並影響了巴西的藝術品;巴西著名記者卡洛斯·塔瓦雷斯40多年來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傳播,以增進中巴之間的相互認知;2015年巴西球星羅納爾多決定在開辦30所足球學校,助力足球發展。歷史性的文化聯繫和日益緊密的經濟合作,驅動越來越多的人和巴西人學習彼此的語言和文化。截至2017年,拉美已有20個國家成立了39 所孔子學院,其中巴西一國就有10所;而目前設有葡語專業的大學也已經驟增至40多所。

儘管如此,中巴之間的相互認知仍然遠遠不夠。一個最近的案例是,甚至的精英知識分子對2016年裡約奧運會開幕式進行了錯誤的文化解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巴西歷史和文化的知識相當缺乏,研究巴西文化和國民性的幾部經典至今沒有中譯本。不惟如此,研究彼此的學者和機構也寥寥無幾。未來一個時期,要深化中巴文明交流互鑒無疑首先需要加強對彼此文化的翻譯、研究和傳播力度。

【本文系作者於2017年8月17-18日在福建泉州舉辦的「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上的發言。作者郭存海,系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美文化特殊學科負責人,中拉青年學術共同體(CECLA)聯合發起人兼負責人】

本站刊登所有文章,無論轉載還是原創,都已通過正規渠道和相關刊物與原作者溝通,並獲得許可。

法律支持:北京盛廷律師事務所

中拉青年學術共同體(CECLA)官方微信公眾號,專註於提供拉美歷史和現實的深度閱讀,挖掘拉美資訊背後的理性分析,致力於了解拉美、研究拉美、傳播拉美,助力中拉關係可持續發展。

  • 投稿薦文:歡迎將原創作品或已刊優秀文章投薦給我們。薦稿最好已獲原刊或作者轉載許可,或幫助提供聯繫方式。

  • 加入我們:歡迎加入CECLA的作者、運營或活動團隊,讓我們交流、分享、共同成長——你我他和CECLA。

  • 反饋討論:歡迎您的任何意見,鼓勵或批評,請直接留言或寫信。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