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土木堡之變:君子之澤,三世而斬

《明朝那些事兒》全書免費閱讀

長按掃碼 即可閱讀

若要讓明朝的老百姓填寫一份生活幸福度問卷,永樂到宣德年間的分數無疑可以穩居榜首,朱棣靖難成功后,1402年登基稱帝,年號永樂,在位二十二年,將奪取皇位的手段擱置不論,朱棣無疑是朱元璋之後又一賢明且有才幹的君主。

他在位期間,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政治上一手開創了內閣制度和御史制度,又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對南海的經營;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永樂十九年,為了起到鞏固邊防的作用,朱棣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永樂一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

朱棣死後,太子朱高熾即位,這位身體肥胖又有殘疾(微跛)的太子,英明神武雖遠不及其父,但他為人寬厚,為政開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個月在位,卻因大力糾正永樂時期不得人心的政策而受到一致的讚譽,他選用賢臣,削汰冗官,任命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史稱「三楊」)輔政。

還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山澤供農民漁獵,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採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明仁宗朱高熾猝死於宮室之內,太子朱瞻基即位,定年號宣德,史稱明宣宗。

朱瞻基年少聰慧,深得朱棣喜愛,他在位時實行重農政策,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吏治清明,賢臣輩出,朱瞻基與其父親朱高熾的統治時期被後世的史學家成為「仁宣之治」,。

從朱棣到朱瞻基祖孫三代,雖然加起來還不到六十年,卻是大明王朝為數不多的盛世,而說完了這三個人,就該今天的主角出場了。

他就是朱瞻基的長子,朱祁鎮,年號正統,史稱明英宗。看過前幾年熱播的古裝劇《女醫明妃傳》的讀者,想必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青萍起於大風之末,故事還要從朱瞻基時期的一個小小舉措開始說起:

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朱瞻基將手中的權力分成兩部分,票擬權給了內閣,批紅權交由太監代理,我們可以簡要理解為,大臣提案,皇帝拍板,太監代筆。

每項權力的界限看似十分清晰,但執筆權其實卻是很微妙的一項權力,在明君當政時期,他們不過是按照皇帝的意思寫寫回復,可一旦遇上了昏君或心智不堅定者,批紅權就成了太監擅自決斷的利器。

而朱祁鎮,就是這樣一個心智不夠堅定的人,他身邊的太監王振,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被派去侍奉讀書,兩人關係十分親厚,朱祁鎮即位初期,依舊由三楊輔政,又有張太皇太后坐鎮後宮,王振只得老老實實的做小伏低。

而到了正統七年(1442)十月,張太皇太后辭世,三楊中的楊榮已死,楊士奇和楊溥也年老多病回天無術,王振就是從那時起大權獨攬,廣結同黨,控制了錦衣衛,還收羅了不少趨炎附勢的朝臣。

此時的王振,內得皇帝信任,外有錦衣衛幫忙,一時風光無兩,成為了明朝開國以來最有權勢的太監。可王振並不滿足這樣的待遇,他還在尋找一個更大的舞台和契機。

很快,他就自認為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犯境,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

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後勤不續,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被王振拒絕,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瓦剌趁明軍人馬失序時發動突襲,明軍倉促之下大敗,就連朱祁鎮本人,也被也先抓去當了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罪魁禍首王振被憤怒的將領樊忠用鐵鎚砸死,可他的死亡,卻無法挽回大明的頹勢。

雖有于謙挺身而出,擁立鋮王朱祁鈺為帝,打贏了一場漂亮的北京保衛戰。卻無法挽回二十萬大軍一朝崩潰,最為精銳的三大營部隊亦毀於一旦,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五十多名大臣戰死,數十年之積累,數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掃而光。

隨著精銳部隊和智囊團體在土木堡之變被消滅殆盡,皇帝只能通過內廷的宦官來制衡文官集團以貫徹自己的意志,君臣離心離德,國勢日蹙。而明英宗南歸之後,又涉及皇儲問題,明朝皇權鬥爭愈發激烈,朝臣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左右搖擺、嫁禍誣陷,鬥爭日趨殘酷,朱祁鎮「奪門之變」複位之後,更是聽信奸計殺了以于謙為首的眾多賢臣,導致明朝軍政在土木之變之後第二次斷層。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給了朱祁鎮這樣的評價:

他並不是個殘暴無能的昏君,相反,他是一個好人。他幾乎相信了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王振到徐有貞、再到石亨、李賢,無論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能夠和善待人,鎮定自若,搶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顏帖木爾、阮浪,最後都成為了他的朋友。

可是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因錯打一仗,盲信王振導致土木堡之戰慘敗,又錯殺一人,複位后誅殺了忠臣于謙而留下千古罵名。

1464年,朱祁鎮身死,留給太子朱見深的,不再是穩定的盛世,而是風雨飄搖的危樓,而他的後人又將如何作為,才能延續大明之國祚?

我們將在明天的文章中揭曉。

《明朝那些事兒》全書免費閱讀

長按掃碼 即可閱讀

昨日話題

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你覺得朱元璋的做法是對的嗎?為什麼?

慈懷共讀每日話題

書友@青山常在

父母愛子天經地儀,但凡事都要有個度,教育是一門科學,不足會留下遺憾,過之會種下隱患。象朱元章對接班的後人的這種愛,是傳統的一種溺愛,這與他的出身是分不開的,由於對文化積累的久缺,雖為一國之君,格局限制他繼續輝煌,由於起點卑微,深知勝利果實來之易,以殺驚人心朝野,用威震社會和順,不去解決社會矛盾,有意或無意地大開殺戒,以為是對太子及後人的一種大愛,能夠使朱家王朝千秋萬代,永不旁落。其實,父愛與母愛大多是潛在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子女性格的發展,朱元璋的所做所為,是不可取的,教會子女獨立生活的能力,掌控局面的智慧,對待困難堅仞不撥的毅力,勇於擔當的信心。不是為子女輔平所有道路,讓其暢通無阻就是大愛,父母終究不能跟一輩子,只能靠精心的教育和培養,使他(她)們在未來,能儘快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發展。

書友@我行我素

朱元璋出身貧苦,現在角色一換,皇袍加身,看不出以前的落魄,因為朱元璋會吝嗇權力會用一切手段不讓自己失去什麼。 朱槺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就藩北京,朱元璋將朱槺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從而使明朝的政治更加穩固。可誰知這個四皇子,竟l利用手中的兵權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這是當初朱元璋無法預料到的。

書友@香冉然

站在人性的角度,他是錯的;站在為人父的角度,那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今日話題

你覺得對於居上位者而言,品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為什麼?

親愛的書友

慈懷共讀至今已共讀48本書

進行了超過100微課

小編花費大量時間把它們整理到一個專欄里

只要花費9.9元訂閱本專欄

您將看到700篇領讀文章

聽到100節微

▼點擊圖片,了解慈懷共讀2017年7、8月共讀書目!

閱讀原文,進入只賣知識美好的慈懷小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