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最震撼人心得戰前動員:這是一生中最後一頓飯!

什麼是戰前動員?

就是刀出鞘,彈上膛,千軍萬馬整裝待發,只等指揮員一句話。指揮員說什麼、怎麼說,即戰前動員。

《曹劌論戰》語:「夫戰,勇氣也。」道出了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氣。戰前動員,就是觀察一支部隊、一個將領之「氣」的窗口。

(一)

從文盲成長起來的戰士作家高玉寶,參加過遼瀋、平津、衡寶等20多次大小戰鬥,他認為「全世界最具有號召力的戰鬥動員」,是一個指導員說的。

那是1948年10月,塔山阻擊戰進入最緊張階段。高玉寶所在的東北野戰軍4縱12師35團傷亡巨大。每天,成千上萬的炮彈傾瀉陣地,飛機不斷轟炸,塔山堡一片火海。「一個排的電話兵出去接線,一個不剩全部犧牲」。

防禦要點6號高地的官兵打光了,團長讓高玉寶通知九連去接替。指導員要求戰士抓緊時間填飽肚子:「同志們!大家要吃飽,這是我們一生中最後一頓飯了!」

就是這句話,讓高玉寶終生不忘,稱其為「全世界最具有號召力的戰鬥動員」。

的確,這句話是必死之心的宣示。這位指導員很清楚,6號陣地是「絞肉機」,是「死亡陣地」,連隊必定有去無回。「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東野林彪言猶在耳,經過數日搏命,九連當時還能張嘴吃飯的官兵,都覺得自己「賺了」,早已做好必死準備。聽了指導員的話並無傷感,反而呵呵笑。

最後,35團打得只剩一個連,九連幾乎全體戰死,敵人沒能往前一步。錦州失守后,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傑想不通:為什麼11個師再加上飛機大炮,就是拿不下小小塔山?

答案,就在指導員這句話中。

上圖:高玉寶,《半夜雞叫》作者。參加遼瀋、平津、衡寶等20多次大小戰鬥,立6次大功、2次小功。

(二)

打仗是要死人的,是你死我活的較量。因此,有效的戰前動員必須直面死亡,斬釘截鐵,不留餘地。

1938年冬,日軍進軍汾河,直指晉東南,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兼政委王震奉命奪汾河。戰前,王震讓人抬一棺材到會場,立於棺上宣誓:「我領頭向前沖,要死我先死,死後裝進這口棺材!」

將有必死心,士無貪生念。是役,部隊大勝,王震頭負重傷。359旅此後連克7座縣城,重創日軍,八路軍總部和邊區政府分別授予359旅「模範黨軍」「百戰百勝的鐵軍」稱號。

1946年8月,泗縣戰鬥打響前,華野三縱政委丁秋生說:「我們要抱定決心,打贏了開慶功會,打敗了開批鬥會,打死了開追悼會!」泗縣之戰,創造華中攻克縣城之範例,取得城市攻堅戰的寶貴經驗。

將士用命,無往不勝。碾庄戰役,鄧小平道:「人人都要有燒鋪草的決心!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國各路解放軍還可以取得全國的勝利,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川人小平所言「燒鋪草」,系四川風俗,即人死後,須把其睡過的鋪草燒掉。「燒鋪草」的決心,就是必死之心。此役,國民黨軍10個整師計12萬人被消滅。

臨戰動員,最能體現指揮員的作戰決心和擔當精神。1946年9月的定陶戰役,我5萬大軍要從敵38萬軍中虎口拔牙,中野六縱司令王近山道:「打得只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打得只剩下一個團,我當團長;打得只剩下一個連,我就去當連長。縱隊全打光了,我們對得起黨,對得起太行山的父老鄉親。」

東野10縱司令員梁興初在1948年的黑山阻擊戰前,也作過類似動員:「打剩一個團我當團長,打剩一個營我當營長,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就算是10縱打得剩下一個人,也要打下去!」黑山阻擊戰艱苦卓絕,敵人三天未進一步。

戰將風骨、英雄氣概,盡在戰將的動員中。

上圖:王近山,因打仗敢玩命被稱為「王瘋子」,開國中將,《亮劍》李雲龍原型人物。

(三)

戰前動員,既要鼓舞殺敵之志,也要明確戰場紀律。戰場紀律,事關生死勝敗,來不得半點拖泥帶水、模稜兩端。

許世友沒文化,戰前動員卻很有水平,一是一、二是二,從不含糊。1941年,許世友調任山東縱隊三旅旅長。3月15日攻打大牙山日偽軍,他跳上八仙桌,舉刀宣布:「我來膠東是來打仗的,太平我不來,我來不太平!這一仗,只許進,不許退!臨陣逃脫者,殺頭!消極避敵者,殺頭!動搖軍心者,殺頭!」全軍肅然,此役大捷。

1978年,許世友任對越作戰東線總指揮,「三殺令」演變為難以考證的「十殺令」:「不前進者,殺!臨陣怯逃者,殺!延誤戰機者,殺!投敵叛變者,殺!泄露軍情者,殺……最後加一句——用刀子殺!」

指揮員明確戰場紀律的決心意志、威嚴威信,本身就是戰鬥力。1943年4月,2萬蔣軍圍殲16旅。旅政委江渭清作動員:「此次突圍任務極為重要,完不成任務的,團長、政委軍法處置!」

接下來,被譽為「王老虎」的王必成講話:「江政委太客氣了,我現在宣布,完不成任務,團長、政委提頭來見!散會!

上圖:開國上將許世友,從戰士到軍長期間,七次參加敢死隊,五次任大刀敢死隊隊長,人稱「大刀敢死隊長」。

(四)

戰前動員,不僅是講話、是大會,也是一種儀式。這種儀式,有時候勝過千言萬語。

長征中,賀龍作戰前動員有個特殊儀式:亮骨頭。

1935年12月,紅五師師長賀炳炎在瓦屋塘戰鬥中右臂骨頭被炸碎,因沒麻藥,便咬著毛巾完成截肢手術,用時2小時16分。軍醫嘆:「關雲長刮骨療傷不過如此!」賀龍撿了塊碎骨包在布中。

此後賀龍作戰鬥動員,便把碎骨拿出來:「這是紅軍師長賀炳炎的骨頭渣!那是黨的好兒子的骨頭渣!」紅軍上下無不動容。

訴苦、簽名、宣誓、授旗、授槍、寫血書、喝壯行酒,各個部隊採用的動員儀式各式各樣,目的卻一樣:鼓動官兵殺敵立功。

在30多年前的對越作戰中,一撥又一撥老山勇士胸戴紅花,整齊列隊,一碗壯行酒酣暢飲盡,豪情萬丈奔向敵陣。這碗壯行酒的滋味,留在許多參戰老兵心中。

筆者拜謁老山主峰時,就遇到一些回訪戰場的老兵,到處打聽哪裡能買到「老山酒」:「這個酒養氣,給多少錢都行!」

上圖:1984年4月28日至5月15日,昆明軍區14軍40師收復老山、662.6高地、八里河東山,斃敵l320餘。這是戰前動員現場。

上圖:1986年10月,老山,蘭州軍區47軍139師「藍劍-B」行動誓師大會,出征的139師416團5連及配屬分隊官兵,飲盡壯行酒奔赴戰場,17分鐘攻佔968高地,殲敵146人。

上圖:1984年11月,昆明軍區14軍41師官兵在老山防禦戰中寫的血書。

(五)

戰前動員,並非我軍獨有。

二戰名將巴頓脾氣粗暴,卻是個演講大師。諾曼底登陸前,他在第三軍團作的戰前動員髒話連篇,卻堪稱經典——

20年後,你會慶幸自己參加了此次世界大戰。到那時,當你在壁爐邊,孫子坐在你的膝蓋上,問你:「爺爺,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幹什麼呢?」

你不用尷尬地乾咳一聲,把孫子移到另一個膝蓋上,吞吞吐吐地說:「啊……爺爺我當時在路易斯安那淘大糞呢。」

與此相反,弟兄們!你可以直盯著他的眼睛,理直氣壯地說:「孫子,爺爺我當年在第三集團軍和那個狗娘養的喬治·巴頓並肩作戰!

這場只有10分鐘左右的演說,讓美軍官兵熱血沸騰、終生難忘。三軍團解放大半個歐洲,在盟軍中戰功顯赫。

蘇聯經典影片《莫斯科保衛戰》中,指導員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28名戰士同幾十輛德軍坦克作戰,他死前高呼的一句話,可謂戰鬥動員之經典:「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兵臨城下》中,赫魯曉夫雖然形象不佳,但對情緒低落的蘇軍軍官說的一番話,卻也鏗鏘:

「本市不是庫斯克,不是基輔,也不是明斯克,本市是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本市背負著領袖的名字,不僅是個城市,更是標誌。我要我們的小夥子抬頭挺胸,我要他們拿出勇氣來,不准他們再怕得屁滾尿流!」

上圖:喬治·史密斯·巴頓(1985-1945),美軍上將,在二戰歐州戰場以指揮美國陸軍第七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作戰而聞名。

(六)

時光流逝,硝煙遠去,我們依然能夠從戰將們的這些動員中,聞到戰鬥氣息、聽到炮彈呼嘯、感知軍人意志、領略英雄風采。

辦公室「推稿子」,永遠推不出這樣接地氣、動人心的戰前動員。真正的戰前動員,永遠產生於真正的戰場。

「和平官」的嘴巴里,永遠說不出如此有血性、有殺氣的動員。真正的戰前動員,永遠由真正的戰將發出。

期待屬於這個時代的經典戰前動員!

(原創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