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司馬懿幹掉曹操與諸葛亮的法寶 世人真該好好學

三國中後期發生的事件不少,但諸葛亮跟司馬懿在蜀魏邊境的軍事對峙和司馬家族在魏國的崛起無疑是三國格局演變的主基調。司馬懿原本只是文職人員出身,卻最終當上了魏國的大都督、大將軍,成為魏國政治、軍事方面的頭號實權人物,最終通過自己及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的功績,掌控了魏國的朝政,最後由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晉朝。應該說,三國時代知名的謀略家、戰術家人數眾多,但有的英年戰死(如陳宮被俘不降而死、龐統被亂箭射死)

網路配圖

有的不幸病死(如諸葛亮、法正、郭嘉、周瑜、魯肅等等),也有的因捲入政治鬥爭、不再受到重用而未得善終(如荀彧、陸遜),雖然也有的人妥善終老(如賈詡),但真正建立巨大功業的,算起來還真只有司馬懿一人。從個人成就來看,司馬懿在去世之前分封為相國、安平郡公,達到了三國時期位居人臣者的最高水準(諸葛亮也被拜為相國,但只被封為武鄉侯,侯爵比公爵差了一大截)。那麼,歷史為什麼「選擇」了司馬懿呢?司馬懿又是如何「登頂」的呢?

首先,司馬懿活得長,活了72歲。活得長的優勢使司馬懿在境外(蜀、吳兩國)的對手越來越少(諸葛亮、諸葛瑾等各自離世),也使得在朝內的競爭對手逐步被「淘汰出局」(魏國中後期的曹真病死、其子曹爽卻逐步顯示出不如司馬懿的政治軍事才能),連主子也一個個離世而去(曹操、曹丕、曹睿),建立功業的環境和條件越來越好,最終在第四個主子曹芳時期成為了全面掌管魏國朝政的權臣。但是為什麼其他謀略家卻英年早逝,或死於戰場或死於病床或死於政治鬥爭呢?

其實,司馬懿仗沒比別人少打,戰死沙場的概率不比其他人低,朝內的政治鬥爭沒比別人少經歷,關鍵是司馬懿善於防守、能保防線不失,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不丟,至於朝內的政治鬥爭則多次採用以退為進的戰術,並在關鍵時刻發起致命一擊,實現重大成功(高平陵政變)。司馬懿活得長,使他更有機會去建功立業,而他活那麼長,本身也是其大謀略、大智慧的體現。其次,也是最為關鍵的是,司馬懿非常善於判斷形勢,評價厲害關係,驅動有利因素為己所用,同時預防不利因素。司馬懿由於從小就顯示出過人之處,名聲遠播,因此還是在201年的時候曹操(當時任東漢朝廷的「司空」)要讓司馬懿出來任職,司馬懿卻看到漢朝已逐步衰微,不願任職並且裝病糊弄曹操。

網路配圖

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這一年)曹操以不任職就殺頭來威脅司馬懿,司馬懿才只好在曹操麾下任職。而在曹操逐步崛起之後,在曹魏是否進位稱王這個問題上,司馬懿較早就表明了態度支持曹操,從而得到了曹操的信任;曹丕繼任魏王后,司馬懿又支持曹丕稱帝代漢,成為曹丕登基的大功臣和親信大臣(但司馬懿卻並未留下「篡漢」的「罪名」,黑鍋都被華歆等人背了)。在軍事謀略方面,215年曹操奪得漢中后曾建議曹操進入西川攻打剛剛取得西川不久的劉備,曹操未採納(後來劉備先發制人進攻漢中並取勝),但後來司馬懿越來越顯示出過人的謀略和才能:219年關羽在荊州向北攻打曹氏邊境,一時威震華夏,曹操差點想要遷都了,司馬懿獻出奇計,讓曹操聯合東吳孫權合謀破關羽,結果不但成功地擊敗了關羽,而且瓦解了孫劉聯盟,關羽死在東吳將領的手中,使劉備對東吳的仇恨更深、直接導致了蜀漢與東吳的戰爭;

226年,曹魏與東吳在荊州北部發生戰事,司馬懿成功擊敗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其後升任驃騎將軍;227年,司馬懿「兵貴神速」擒獲叛將孟達;隨後在從230年到234年蜀魏交戰過程中,司馬懿成為抵禦諸葛亮的魏國最高軍事指揮官,在與諸葛亮對峙的過程中,大力採用「深溝高壘、拒守不戰」的防禦戰略,並成功拖死諸葛亮,讓諸葛亮將星隕落在五丈原——其實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北伐面臨很高的運輸成本和物資壓力,在蜀魏邊境主要以山地為主的地形下,防禦就是最好的進攻,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次年年初司馬懿帶兵去征討,這次卻顯露了司馬懿的進攻本領,成功地斬殺公孫淵、平定遼東;

網路配圖

241年,司馬懿當時雖然已改任沒有實權的太傅,東吳兵分三路進攻魏國,結果又是司馬懿帶兵出戰,擊退吳軍。而在後期的政治方面,司馬懿以一系列的功績成為權臣,最後與曹氏親貴曹爽爭權時,以退為進,裝病不問政事,有效地蒙蔽了曹爽的眼睛,並等來良好時機成功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剷除曹爽之後,司馬懿實際上便成為了魏國第一權臣。司馬懿懂得評估形勢,合理運用強攻、防守、退卻、示弱、裝病、密謀等戰術,取得了政績,鞏固和提升了自己的位置。這一系列的英明決策,充分顯示了司馬懿不僅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也是優秀的戰術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