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的孩子為什麼不願分享?為什麼喜歡哭鬧?帶你走近兒童敏感期(一)

走近兒童敏感期(一)

01

為什麼新生兒喜歡吮吸,吃手指?

為什麼2-3歲寶寶會突然開口說話,直接從辭彙跨越到句子?

為什麼有的寶寶就是不願分享玩具,而過一段時間又願意了?

為什麼你的寶寶吵著要跟幼稚園老師結婚,過幾天又要和玩伴結婚,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為什麼有的寶寶會無緣無故哭鬧?有的就喜歡和大人反著來?

為什麼你的寶寶出門前能磨蹭到你抓狂?

為什麼有這麼多為什麼……

02

一切都源於一個神秘的詞——兒童敏感期。

義大利著名醫學博士、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寫過一本《童年的秘密》,具體闡述了兒童這個神奇的存在。

兒童雖然弱小,但非常神奇,他有一套自己的生長和發展體系,不依賴於成人世界。

也不希望成人世界打擾和對他們進行干涉。

彷彿是一種神聖的力量內推著兒童前進,心理、神經和身體發育。

但成人自以為是的各種獎懲、苦口婆心的各種教導、隨意而強勢地打亂兒童的步伐等行為,都無形中破壞了本來順利的進程。

蒙台梭利說,某種程度上,兒童是成人的老師。

03

那,什麼是敏感期?

敏感期就是0-6歲的成長過程中,受這種神秘內在力量的驅使,兒童自身經歷的具有階段性特徵的能力特性。

有的特性過了這個階段就消失了,有的以升級的形式進入下一階段。

比如不願分享玩具這個問題,家長總以道德眼光審視自己的孩子,抱怨其沒有分享精神。

但其實,2歲左右的寶寶不願分享玩具,完全是「自我意識敏感期」的正常反應。

兒童一出生時,是沒有自我的,他與世界渾然一體。直到長到2歲左右,才開始發現自己和世界實際上是分離的,自我意識便開始萌芽。

他通過佔有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當這個東西完全你屬於他時,兒童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兒童自我誕生的標誌。

這一敏感期兒童會有哪些表現?

私有意識產生,經常會說「這是我的」;

會用打、哭鬧、尖叫等手段表達不同意、不喜歡的態度;

會經常說「不」、「我就不」,什麼都是「不!」;

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看法,並且十分專註。

所以,家長不必急於糾正和道德教育,並指責自己孩子「自私」。

家長要做的,首先是端正態度,認識童年的神奇,兒童的偉大。

其次,尊重敏感期的發展規律,在特定的敏感期內,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理解,實在有必要,再進行干預和指導。切忌盲目干預,和不合時宜的獎懲。

再次,耐心等待這一敏感期過去,兒童自己就會主動分享玩具,甚至進行物物交換。

04

那,還有哪些兒童敏感期?兒童會有哪些突出表現?家長又該怎麼做?

大體來說,分幾個階段:

(此為簡略版,基本依照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捕捉兒童敏感期》中的方法進行分類)

視覺敏感期

從沒有光線的子宮來到這個世界,新生兒是脆弱而不習慣。

他會本能尋找有陰影的地方以及明暗相間的邊界,持續地關注,直到疲乏。

兒童表現:

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喜歡暗淡昏黃的光線。

家長如何做:

1)盡量保持環境的安靜和光線的暗淡,不要用強光刺激寶寶的眼睛。

2)如遇寶寶眼睛輕度感染,盡量不要讓繃帶纏太長時間。錯了視覺敏感期,寶寶的大腦神經組織會隨之衰退,眼睛甚至會「失明」。有過真實案例。

口腔敏感期

半歲左右,寶寶口腔敏感期到來。

口是他感知世界的好工具。儘管有眼睛,但腦科學認為這時的視覺並不完善,視力也模糊,不像口,能被他自由熟練地運用——因為在媽媽子宮裡他就經常吮吸手指。

口腔成了他連接自己和世界的最自然渠道,什麼東西都會放到嘴裡嘗嘗。

兒童表現:

吃手、咬能觸摸到的任何東西、吮吸東西。

家長如何做:

1)不要人為干涉寶寶這一舉動,打破他專註吃手指、咬東西的過程。

2)如果覺得送到嘴裡的東西不幹凈,可以事先清洗,並勤洗寶寶的小手。

3)要有耐心,待他開始到處用手觸摸東西時,表明口腔敏感期已過,手的敏感期來臨。

手的敏感期

8-9個月時,寶寶開始喜歡抓捏東西,尤其喜歡粘稠和綿軟的東西,比如麵條、香蕉、蛋糕等。反覆抓捏之後,才放到嘴裡品嘗。他通過手來探索和認知世界。

兒童表現:

喜歡抓、摸東西,用手探索世界。

家長如何做:

1) 人類最偉大的就是探索精神,這個時期家長千萬不要粗暴干涉兒童用手去探索世界。

2) 給寶寶勤洗手,避免細菌感染。

行走的敏感期

大約7個月左右,兒童出現行走敏感期。總是拒絕坐,不停地想站起來,渴望走路。

當孩子一旦學會走路,他的世界就發生了很大變化。他不再依賴成人,活動範圍也擴大很多。

蒙台梭利說,這個時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誕生。

他的身體,開始走向獨立。

兒童表現:

跳、獨立行走、上下坡、爬樓梯、專走不平的地方。

家長如何做:

1) 不管多忙多累,也要放棄自己的走路節奏、生活節奏,去適應和配合孩子,讓孩子在敏感期內得到充分發展,並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陪伴。

2) 不要圖方便,直接抱起孩子走,這等於剝奪孩子成長和探索的機會。

3) 當孩子長到2歲左右,他就再也不想自己走路,而是想盡辦法讓你抱他,這時候你要明白,他的行走敏感期過去了,這時的他,是在偷懶。

空間的敏感期

從離開子宮到一個更大空間生活,這首先就是空間的體驗。

之後,大約1歲左右,兒童會用手、腳后,通過把這個物體與那個物體分離,或把一些東西從高處撥拉到地上再壘高再撥下去,來完成對空間的更強烈感受。

再之後,便是不斷的探索,從高到低,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用他的皮膚、肌肉、身體來感知這個空間多大、多高、多遠。

兒童表現:

壘高、推倒、爬、抓、移動物體、旋轉、扔東西,用一切辦法探索空間。

比如鑽洞、鑽大衣櫃、到桌子底下玩耍、爬窗檯、爬樓梯等。

家長如何做:

1) 這個階段危險性很大,家長要跟在孩子幾米遠的地方保護他。但切忌因為害怕而沒完沒了的嘮叨,甚至阻止孩子進行探索。也不要在孩子剛有點不平衡或小危險時,就伸手去幫忙。除非是大危險。

2) 家長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不要把這種危險「說」給孩子聽,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感,破壞兒童自我保護的能力,也讓他不敢探索和感知世界。

專註細微事物敏感期

1歲到1歲半左右,是兒童能將手和整個身體平衡聯繫起來的時期。

這個時期里,腳是兒童的運輸工具,手是探索工具。隨著身體平衡的發展,手和腳開始有力量和靈活起來了,比如會抓、捏細小事物。

這個抓捏動作本身,就是在發展小手的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為兒童以後發展精細動作打下基礎。

皮亞傑也認為,兒童首先是通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期初對世界的認識就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裡也是微觀的。

兒童表現:

手裡喜歡攥小東西,喜歡觀察並抓、捏小事物,比如小石子、小米粒、小線頭、小紙屑,會莫名對著一條小蚯蚓、小蟲微笑、用手撥弄等。

家長如何做:

1) 不要以為孩子變內向了,也不要以為在宏大的觀察對象面前,孩子選擇細微的、成人注意不到的東西就是不正常的,要對這個階段有充分認識。

2) 孩子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恰恰說明他對世界的觀察力增強了,對生機勃勃的萬物充滿了熱愛和探索欲,家長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盡量陪伴和參與這個過程。

還有一些敏感期,需要下期再寫,太多了。

希望家長們能科學育兒,了解孩子發展的各個階段特徵,給予充分的愛與自由,不要橫加干涉,更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

慢了,就慢了,說明不了什麼。

保護他對世界的熱愛和探索欲,跟著他的步伐,才是最重要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