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淺談中國的戰略轟炸機發展

前三期分別和大家談了美俄的戰略轟炸機和英法的空基核打擊的發展,作為世界主要大國之一的,的空基核打擊力量如何?是否有戰略轟炸機?本期小編與大家談談的戰略轟炸機發展。

目前現役的轟炸機是轟-6K戰神,轟6-K在原轟-6系列轟炸機的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可以掛載6枚射程2000公里左右的CJ-10A空射巡航導彈--這種導彈當然可以裝備核彈頭。顯然,轟6-K已經具備了戰略轟炸機的某些特點,與作為戰術轟炸機研製而成的轟-6家族其他基礎型號相比,轟6-K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然而,不管是從航程還是從載彈量上來看,轟-6K與世界現役的戰略轟炸機相比仍然存在很多差距,僅具備對美國關島、日本實施航空突襲的能力,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然而,現代防空體系已經發展成為由地面防空警戒雷達、防空導彈、各種高炮、自動化指揮系統及通信等系統組成的綜合防禦體系,其目標探測、識別定位、防空攔截能力都得到飛躍性提高,對轟-6K這樣依舊傳統的轟炸機來說,面對這樣的防空系統幾乎沒有勝算。簡單來說,轟-6K終究無法稱為真正的戰略轟炸機。

20世紀60年代,在完成原子彈、氫彈試驗之後,開始發展「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即:逐步建立空基遠程戰略轟炸機空射、海基戰略核潛艇潛射和以陸基發射井發射遠程戰略導彈進行戰略核打擊的威懾能力。

196812月,仿自前蘇聯圖-16「轟炸機製造的轟-6首飛成功。將從蘇聯引進的圖-16和轟-6改進了20~30架,可掛載一枚中小型核彈,大約當量為9~15萬噸級,勉強算作「戰略轟炸機」。然而既便是現在最新改進型轟-6K,也不是合適的戰略轟炸機。轟-6轟炸機航速慢、航程短,其機載電子設備也不完善,突防能力弱。國產轟-6轟炸機服役並形成戰鬥力時就已顯落後,空軍急切需要更大型的轟炸機,作為空基戰略核打擊力量。

20世紀70年代,的轟-6I的研製計劃展開,轟-6Ⅰ保持了轟-6原型機的基本外形,在機翼根部改裝兩台「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在左右機翼中部各加掛一台「斯貝」Mk. 512-5W渦扇發動機,從而有效地提升了該機的動力性能。最大航程從5,760公里增加到8,060公里,作戰半徑從3,600公里提高到大約5,000公里(搭載核武器),一舉跨入了戰略轟炸機的行列。

然而80年代開始,軍費大幅降低,為了發展經濟,實現「軍隊要忍耐」的政策,而且「斯貝」Mk. 512-5W發動機維護費用較高,發動機來源難以保證,加上後勤維護也較為困難,研製方考慮到改裝型單機成本增加,且發動機零配件難以長期保障,因此在改裝1架,取得實驗數據和改型經驗之後,放棄了轟-6I的後續研發。

1971年,名為「12號任務」的轟-8戰略轟炸機研製任務開始展開。轟-8飛機方案類似轟-6轟炸機的放大版本,採用四台渦輪風扇發動機,具有更優越的遠航性能和更大的載彈量。機組乘員6人,布局與轟-6相同,正/副駕駛、領航員、雷達領航員位於前密封艙,尾炮射手和通訊員位於后密封艙。該機空機重量65噸,正常起飛重量155噸,最大起飛重量163噸;正常載彈7噸,最大載彈18噸,攻擊武器可載13枚仿製AS-5「鮭魚」的空對地導彈或1009,000千克各種級別的國產航空炸彈,也可投放核彈。載彈7噸時,航程為11,000公里。雖然轟-8轟炸機的航程和載彈量均小於美國B-52戰略轟炸機,但從基地起飛,已經足以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各重要政治、經濟和軍事基地實施戰略核反擊 。

-8轟炸機於1971年開始設計工作,原定於1979年定型並於20世紀80年代進入空軍服役。后因計劃調整和內部分歧,19719月轟-8研製中止。轟-8轟炸機,是在沒有充分技術論證和堅實工業科技基礎的情況下,倉促下達計劃開始研製的。而基於轟-6的技術,放大研製轟-8本身起點就比較低。由於歷史局限和科技制約,轟-8轟炸機項目最終下馬。但轟-8的試製實踐為的大飛機產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進入新世紀,核力量的發展中,陸基和海基核力量的發展可謂得到了充分的證實。陸基核力量方面,井式的東風-5B和機動式的東風-31A,東風-31AG,東風-41相繼亮相。海基方面,的094戰略核潛艇大量服役,巨浪-2型潛射戰略核導彈發射成功。唯獨空基的核力量沒有太大的發展。雖然也在儘力完善自己全領域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建設,但是對於"三位一體"核力量來說,仍然有著一個最大的短板--以戰略轟炸機為基礎的空基核力量。在空中武器倍受重視的現代戰爭條件下,空基核力量在"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中有著重要作用,是否完善和發展空基核力量已經成為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個國家是否需要戰略轟炸機必須回答三個問題。

一是國家軍事是否需要?根據每個國家的軍事思想和發展戰略判斷戰略轟炸機所能起的作用以決定是否「一定需要」或「最好擁有」這樣的武器。空軍建立65周年之際,空軍提出的「建設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的戰略,標誌著空軍建設與運用思想發生了根本轉變。而目前缺乏戰略轟炸機,改進型的轟-6K只是一款中型轟炸機,戰略威懾能力非常有限,所以非常迫切需要一款能跨洲際打擊的戰略轟炸機,以完善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

二是經濟能力是否可以支持?美國研製B1BB1A只有4架)轟炸機100架,前後共10多年,耗資(含科研費和改進費)368億美元;隱身轟炸機B221架,耗時13年,耗資400多億美元,至於以後25年的使用維護費一般與採購科研費之和相當或稍多一些。經費問題必須從全壽命費用角度考慮清楚,根據能否承擔和是否值得來決定取捨。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突飛猛進,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軍費開支也逐年上升。的經濟實力完成可以支持研製一款戰略轟炸機。

三是科研、生產技術水平夠不夠?戰略轟炸機不僅是飛機本身的性能問題,更重要的是突防能力、自身防護能力和打擊能力問題。配套的電子對抗設備、精確打擊武器、自身防護武器、維修設備等,都要配套研製。研製這樣的武器系統只有依靠本國的科技力量,雖然個別技術可以引進,但不能完全依靠國外。這三個問題如都有肯定的答覆,戰略轟炸機就可以起步研製了。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世界上研製戰略轟炸機的國家越來越少。

進入新世紀,的科研和工藝技術等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近幾年運-20,殲20等等大批量的新型武器裝備陸續進入軍隊服役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從世界範圍來看,能夠研製大型戰略軍用運輸機的國家,同樣也具備研製戰略轟炸機的能力,這是因為大型運輸機所用到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金屬構件加工技術、複合材料蒙皮技術等,也會在轟炸機上得到應用。所以說2013年初首飛的運-20研製成功后,並不僅僅是增加了空中戰略投送能力這麼簡單,還將極大豐富航空工業部門在大型飛機設計領域的工程經驗,對於研製轟炸機這樣的大型飛機,有著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的戰略需求需要一款戰略轟炸機來完善自身的戰略威懾能力,而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完全支持研製一款戰略轟炸機。儘管遠程戰略轟炸機在發展速度還是發展規模確實遠不如戰鬥機那麼紅火,並且耗資巨大、技術難度高、研製周期長,但其作為其三位一體的核中堅,地位雖不及核潛艇,但決不可能沒有。尤其是近年來,在國際政治舞台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經濟快速的增長對能源的需求的增加,不可避免地會與別國在某些方面摩擦日益增多。擁有戰略轟炸機,和平環境下它是一個極具威力的戰略威懾力量,作用不可低估;戰爭環境下是克敵制勝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不論是現在緊迫的領土、領海爭端還是將來面對更大的威脅,現在都必須未雨綢繆,儘快啟動遠程轟炸機的研製工作。

據前不久空軍司令員透漏,已經正在研發遠程戰略轟炸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引來戰略轟炸機首飛的消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