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們來了2》口碑下跌只因素人加盟?星素綜藝如何贏得觀眾?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全明星陣容都是綜藝節目的最大看點。今年6月,廣電總局的一紙「限星令」,打破了綜藝舞台上「星光璀璨」的局面。根據限令意見,全明星真人秀將退出黃金檔。為保黃金檔之位,不少全明星綜藝火速拉來素人嘉賓救場,卻招致了觀眾的口水。

近期播出的綜藝節目中,《我們來了2》、《我們相愛吧3》和《脫口秀大會》都採用了星素結合的模式,觀眾卻似乎並不買賬。甚至有冬粉表示,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偶像和素人一起玩遊戲。那麼,星素結合的綜藝節目存在著哪些問題?怎樣的星素互動更吸引觀眾呢?

這些綜藝口碑滑鐵盧 只因加入了素人?

往年的暑期檔,活躍在綜藝舞台上的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大明星。但今時不同往日,這個夏天,國產綜藝節目的「星光」似乎黯淡了不少,越來越多的「生面孔」登上了綜藝舞台。

今年6月,廣電總局再發「限令」,要求全明星綜藝退出黃金檔,旨在提高素人的參與比例。限令一出,首先受到波及的是《極限挑戰3》和《挑戰者聯盟3》,這兩檔節目被迫撤出了黃金檔,改為晚間22點播出。

還有不少節目不想放棄黃金檔的位置,火速拉來了幾位素人嘉賓來救急。比如,《我們相愛吧3》中,明星嘉賓的出場時間被大幅壓縮,新增了兩對素人CP的相識過程。《我們來了2》新增了4位素人嘉賓,和6位女星一起經歷兩天一夜的文化體驗。《吐槽大會》原班人馬推出的《脫口秀大會》,也採用了星素結合的模式,讓民間的脫口秀高手可以跟明星同台競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觀眾似乎對節目中的素人元素並不買賬。這些節目播出之後,口碑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在豆瓣上,《我們來了2》的評分從上一季的7.1跌到了4.4,《我們相愛吧3》的評分從上一季的6.6跌到了5.6。《脫口秀大會》的豆瓣評分僅為5.0,和《吐槽大會》7.2分的好口碑相差甚遠。

實際上,早在2015年「限真令」出台之後,已有不少綜藝節目嘗試了星素結合的模式,並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比如,《爸爸去哪兒4》、《約吧!大明星》和《我想和你唱》等。然而,成功的案例仍是少數。《放開我北鼻》、《夢想的聲音》、《二胎時代》、《四大名助》、《笑聲傳奇》等節目,都曾因為採用星素結合模式備受期待,最終的收視熱度和節目影響力卻不如人意。

採用星素結合模式 只是為了應付政策嗎?

除了以上提到的綜藝節目,《極限挑戰》、《我們的挑戰》等全明星綜藝也在近幾年放大了素人元素。既然星素結合模式的成功先例不多,為什麼還不斷有綜藝節目試水這種模式呢?對於綜藝節目來說,採用星素結合的模式有哪些好處呢?

1、延長全明星綜藝的壽命

2015年7月,廣電總局頒布了「限真令」,明確要求對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和調控,避免過度明星化。今年6月底,廣電總局再度「發威」,要求全明星綜藝退出黃金檔,旨在提高素人的參與比例。

迫於政策的壓力,熱門綜藝紛紛對節目進行了調整。目前來看,星素結合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素人作為一種元素點綴在節目之中,以《極限挑戰3》和《奔跑吧》為代表。另一種是讓素人成為節目的固定組成部分,和明星嘉賓一起完成節目設置的任務和挑戰,以《我們來了2》和《我想和你唱》為代表。

但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國產綜藝仍然沒有擺脫對明星效應的依賴。如《極限挑戰》、《我們來了》等節目,都儘可能地保住了原有的全明星陣容。融入素人元素,更多地是為了保住節目,使其儘可能地少受到限令的影響,節目形式並沒有大的變化。當然,採用星素結合的模式,的確延長了這些全明星綜藝的壽命,讓其不至於在廣電的「重拳」下失去性命。

2、增加節目的真實感和趣味性

近兩年來,不少老牌綜藝節目都顯出了疲態。《跑男》、《新歌聲》等節目,都陷入了收視口碑雙重滑坡的危機,就連前兩季口碑拔群的《極限挑戰》也不是例外。截止到發稿前,《極限挑戰3》的豆瓣評分為8.1分,低於第一季的8.9分和第二季的9.2分。

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節目製作本身存在的問題,觀眾的審美疲勞也是重要原因。放大節目中的素人元素,不但可以跟廣電總局的要求接軌,也可以給節目帶來更多的新鮮感,延長節目的生命周期。

相較於演藝經驗豐富的明星,素人大多沒有參加節目錄製的經驗,在節目中的表現更加真實自然。比如,《極限挑戰》第一季中,乘坐黃磊計程車的「瘋狂」女乘客,第三季與黃渤、孫紅雷展開「搶奶」大戰的大媽,都憑藉真實可愛的表現,成為了節目的「笑點擔當」。

有綜藝感的素人,還會為節目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我想和你唱》中,素人的風格千奇百怪,有號稱「80后美少女」的高齡奶奶,也有剛學會說話的萌娃,有撞臉楊洋的網紅,也有邊唱歌邊給孩子餵奶的奶爸。在個性迥異的素人的加持下,這檔綜藝不但讓觀眾大飽耳福,還讓觀眾大開眼界,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

3、減輕製作經費的壓力

自《爸爸去哪兒》帶紅了全明星綜藝,綜藝節目似乎在一夜之間患上了「明星依賴症」。為了爭取更多觀眾,各大衛視都陷入了「明星爭奪戰」,明星的片酬隨之瘋漲。有報道稱,鄧超錄製一季《跑男》的片酬是1000萬,周杰倫錄製《新歌聲》的片酬同樣高達1000萬。《極限挑戰》給「男人幫」的片酬更是天價,黃渤甚至達到了一季4800萬。

明星片酬的瘋漲,讓綜藝節目的製作經費逐漸向明星片酬傾斜。綜藝節目的製作經費畢竟有限,如果大部分都給了明星,可以用於內容製作的就寥寥無幾了。甚至有業內人士稱,1億製作費的全明星綜藝,8000萬都給了明星。

超過三分之二的製作經費落入明星的口袋,這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採用星素結合的模式,可以減少經費方面的壓力,把更多的經費用到內容製作上來,更加有利於節目的長遠發展。

星素結合模式的綜藝 為何頻遭觀眾吐槽?

無論是從政策風向來看,還是基於綜藝節目的自身來考慮,採用星素結合的模式都將是大勢所趨,甚至有人說「明星+素人」的節目模式將引領綜藝市場進入3.0時代。但就目前來看,星素結合的綜藝節目少有成功之作,不少加入素人元素的節目都遭到了觀眾的吐槽。那麼,這類綜藝節目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

1、星素結合流於形式,素人嘉賓淪為陪襯

縱觀近兩年播出的星素結合綜藝,很容易發現一個現象。原本是全明星綜藝的節目,在加入素人嘉賓后,很容易引發觀眾的不滿。原本定位為星素結合綜藝的節目,卻不存在類似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多數全明星綜藝為了響應政策,強行植入了素人嘉賓,卻沒有用心挖掘他們身上的亮點,仍然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明星身上,導致素人的表現無法給觀眾留下印象。另一方面,由於明星和素人的生活背景不同,兩者之間很難有共同語言,也很難有更多交流。如此一來,素人嘉賓只能淪為明星的陪襯,連「尬聊」也插不上嘴。

在《我們來了2》中,這種「割裂感」尤其明顯。這檔節目邀請的6位女星雖然頗具親和力,但也很難和素人嘉賓打成一片。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只能是,明星跟明星一起玩,素人和素人一起玩。同樣令人尷尬的還有《我們相愛吧3》,每次到了素人CP都是觀眾的「尿點」。甚至有觀眾說:「如果想看素人相親,我還不如看《非誠勿擾》呢。」

2、素人嘉賓也並非「全素」

「限真令」和「限星令」的發布,本意是為了讓綜藝節目更貼近觀眾,以免淪為明星作秀的舞台。然而,在星素結合的綜藝節目中,你會發現很多素人嘉賓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素人,而是由網紅、達人或者行業精英組成的「偽素人」。

比如,《我們來了2》中的素人嘉賓中,許吉如參加過《我是演說家》第三季,她的一段《國強則少年強》的演講視頻在網路上流傳很廣。小白是《愛上超模》第三季的造型師,宋茜還表示與其相熟。《我們相愛吧3》中的趙方舟曾經參加過《星動亞洲》,並且還有自己的經濟公司,史子逸也參加過《一站到底》的節目錄製。

與關之琳、蔣欣、宋茜、潘瑋柏等明星相比,這些素人嘉賓勉強可以稱之為「素人」。然而,對於觀眾來說,這些有演藝經歷的嘉賓半隻腳已經踏入了娛樂圈,幾乎可以稱之為「准明星」了。這樣的素人嘉賓,根本不能算是「純素人」,難以體現「星素結合」的真正意義。

3、素人嘉賓的綜藝感不足

相較於明星來說,多數素人嘉賓即使有過演藝經歷,也很難在綜藝節目中表現得如魚得水。對於大部分素人嘉賓來說,適應節目的節奏和找准自身的定位,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如果素人嘉賓不知如何表現,節目組也不加以引導,就會呈現出尷尬的節目效果。

在《脫口秀大會》中,素人表演的尷尬感尤為明顯。這檔節目由《吐槽大會》的原班人馬打造,採用了星素結合的模式,每期只請來兩位明星,其餘全部為素人。從首期的播出效果來看,節目依然靠著李誕和池子撐場面,素人的吐槽內容老套乏味,很少有點睛之筆。尤其是第二環節的「不快不吐」,整個環節都不知所云,完全暴露了素人舞台表現力的不足。

星素結合是大勢所趨 怎麼做才能贏得觀眾?

回顧早期的真人秀節目,會發現無論是《超級女聲》、《快樂男聲》還是《加油!好男兒》,實際上都是素人選秀節目。可以說,真正讓真人秀節目火起來的是素人,而不是明星。這說明,素人完全可以撐起一檔節目,關鍵在於節目是否有好的創意,能讓素人的表現更加吸引觀眾。

尤其在「限星令」之後,素人已經成為了綜藝節目的「必選項」。如何打好素人這張牌,是星素結合綜藝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既往的成功經驗來看,星素結合綜藝如果做到以下四點,比較容易贏得觀眾的青睞——

1、甄選符合節目定位的素人

與明星同台競技的素人,要想不落下風,必須有鮮明的個性或者突出的才藝。因而,星素結合的綜藝節目必須注重對素人的挑選,按照節目定位選擇合適的素人。在這個方面,星素結合的音樂類綜藝普遍做得不錯。其中,《我想和你唱》可以作為挑選素人的範本。

作為一檔音樂類綜藝,《我想和你唱》在挑選素人嘉賓時,首先考量的是歌藝。從節目的播出效果來看,節目中和明星合唱的素人都有著不錯的歌藝,有的素人天生一幅好嗓子,有的素人接受過音樂訓練,專業水準和歌星相比也並不遜色。比如,和蕭敬騰合唱的「搖滾農民」鴻濤,與薛之謙合唱《演員》的張婉清,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動人的歌聲,《我想和你唱》還發掘了不少風格獨特的素人嘉賓。有人可以邊唱歌邊跳弗拉明戈,有人可以給抒情歌曲加上rap,還有人可以用京劇的方式演繹流行歌曲。一檔節目能湧現出這麼多個性鮮明、才藝出眾的素人,說明製作團隊在發掘人才方面下了功夫。相較之下,不少星素結合綜藝選擇的素人嘉賓還不夠驚艷,在選人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無差別地對待明星和素人

星素結合的綜藝之所以會有「違和感」,是因為很多節目是為了應付政策才植入了素人嘉賓,節目的關注焦點依然是明星,素人淪為了明星遊戲任務的「道具」。在這類節目中,明星的一舉一動都會被鏡頭記錄下來,素人卻沒有幾個鏡頭,連觀眾都替他們感到尷尬。

其實,只有真正地將明星和素人擺在同等的位置,給予明星和素人同樣的表現空間,才是星素結合綜藝的正確打開方式。比如,在《朗讀者》中,既邀請鄭淵潔、斯琴高娃等名人來朗讀,也邀請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來講述他們的故事。在節目中,普通人和名人講述的人生故事同樣令人感動,並沒有因為身份背景的不同,就給他們更少的鏡頭、更簡短的訪談。

3、善於挖掘素人的閃光點

素人初次登上綜藝節目,如果沒有特別突出的個性和才藝,很難在節目中找到存在感。這時,就需要節目組根據素人的表現,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些特質加以放大,從而給觀眾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以《爸爸去哪兒4》為例。這檔節目中,素人萌娃阿拉蕾(崔雅涵)沒有明星父母的人氣加持,卻依然能夠圈粉無數。觀眾喜愛阿拉蕾,除了因為她長得可愛,還因為節目組發掘出了她的最大「萌點」——擅長即興表演。在第一期中,阿拉蕾即興「創作」了一首神曲《秋褲之歌》,配上後期的搞笑花字,立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反觀《我們來了2》中,節目組雖然邀請了四位行業精英當嘉賓,卻沒有讓她們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如,在第二期節目中,所有嘉賓都需要在長城上走秀。這時候,恰好可以讓身為造型師的小白髮揮專業長處,展示自己不俗的專業品味,但節目組卻沒有這麼做。兩期節目下來,四位素人嘉賓幾乎沒什麼記憶點,引得觀眾紛紛吐槽——「請素人嘉賓有什麼意義」。

4、增加明星和素人的互動

既然是星素結合的綜藝節目,明星和素人的互動自然是節目的一大看點。在星素互動的狀態下,有利於激發出明星和素人的真實狀態,增強節目的真實感和感染力。畢竟,看明星如何和素人相處,總比看一群明星故作真誠地相互讚美來得更加有趣。

星素結合的綜藝中,明星和素人的互動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既可以是《我想和你唱》中的面對面互動,也可以是《極限挑戰》中的路人協助明星完成任務,還可以是《約吧!大明星》中線上線下的互動。只要明星和素人的互動足夠自然有趣,就足以引發觀眾的興趣。

比如,在《我想和你唱》中,讓明星和素人全程都「以歌會友」,避免了明星和素人「尬聊」的尷尬。尤其在合唱環節,明星和素人共同演繹一首歌曲,實現了素人與偶像合唱的夢想,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更加有代入感。在《爸爸去哪兒4》中,阿拉蕾和李亦航能被觀眾記住,除了本身的個性吸引觀眾之外,也是因為他們在節目中與明星的互動十分自然有趣。

隨著全明星綜藝的降溫,以及「限星令」的進一步發酵,星素結合必將成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但就目前而言,不少星素結合的綜藝節目仍然流於形式,只能滿足觀眾一時的好奇心,缺乏可持續性。如何打好素人這張牌,讓明星和素人的互動更加有趣,仍然有待國內綜藝人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