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社區建設:如何從0到1引導用戶創造內容?

在接手一個社區后,如何把社區做好?想清楚用戶群體是什麼,用戶能夠產出什麼樣的東西,創造出什麼價值,可以在這裡獲得什麼價值。這個終極目標確定了,便可以跟著團隊節奏不斷推進。

一、路口社區從0到1都做了什麼

路口App是一個女性購物分享的社區,和小紅書有點類似。從一開始我們去做這個社區時,在零的階段做了三個月的時間。這個團隊以強運營為主,那麼在零的階段,我們做了哪些事情?

種子用戶培育(0階段)

最早開的的PC版社區,沒有任何用戶,那麼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社區的價值是什麼?用戶應該是誰?來自哪些地方?如果是女性購物分享社區,那用戶是一線女性,還是二三線用戶。這些用戶我們嘗試著在不同的渠道邀請到社區,參與零的階段。

社區最早沒有任何用戶,也沒有帖子,團隊就三個創始人,每一個女生就在想自己興趣愛好是什麼,每人分一個類別,在這個類別下每個人有100個馬甲號。我們將這100個馬甲號設一個金字塔,金字塔最上面馬甲的人設是什麼,應該發多少帖,以什麼樣的語氣回復。腰部人設是怎樣的用戶,來自哪個城市。每個人都有一個表去維護用戶,時間在一到兩個月。同時分好興趣類別後,到百度、谷歌任何地方搜索知識碎片,加上人設,讓頭部馬甲變成大V一樣真實。

回到App建設上來說,每一個運營有了100個馬甲號以後,在1個月之內,節奏上可以這麼打造:前三天頭部馬甲號先把內容發起來,當時的內容是圖文的,也有淘寶鏈接。在語氣上要跟著人設走,比如來自上海小白領的說話風格會帶著一些小傲驕,我們打造一個月馬甲就邀請用戶進來。

邀請什麼樣的用戶進來?在嘗試了豆瓣、微博、帖吧之後,發現微博用戶會更適合路口社區。因為微博用戶的參與感非常強。淘寶這部分也做了精細化運營,每一個細節、數據都要注意。只有零的階段做好了,後面社區不干預性運營就能慢慢退出舞台。所以零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優質內容培育(0-1階段)

從零到一的階段,來自微博、豆瓣等各個渠道的腰部用戶進來了。進來了以後,該如何讓用戶產生互動行為呢?豆瓣用戶很愛寫,但不愛互動,我們用馬甲讓他感受到社區的好感度,逐漸相信這個社區,慢慢地體現他的友好度。微博用戶比較擅長寫碎片化的東西,我們會用小馬甲以用戶的方式去鼓勵他,或者建議如果能夠再長一點,再多分享一點會更愛看。

不同渠道有不同的精細化運營UGC,包括評論、發帖、回復等等。

這時候要打造社區自己的KOL,比如一個用戶想火但沒有機會,現在社區紅利可以推他,讓他感受到有源源不斷的社區流量,這個人就會樂於去運營自己。為什麼不推引流過來的微博大號?因為他們已經嘗試過成為網紅的心情了。這時候推社區的KOL,微博用戶會感受到除了在微博冬粉多以外,自己的水平並沒有比這個社區的人強,所以眼界及防禦心會逐漸降低,這是心理的拉鋸戰。

用戶多了以後,要出台一個社區規則解決社區里的現有問題,比如有小廣告或有人在變現賣東西,可以針對這些現象制定一些規則,慢慢地去改變。如果有KOL,可以從不同的人那裡提取規則制定的意見。

從零到一的階段是優質內容的培育階段,運營的小馬甲,特別是頭部馬甲可以慢慢退出舞台。當有新的KOL出現時,需要將精力放在腰部和底部UGC用戶的挖掘和活躍觸動上。

可規模化思考(穩定發展階段)

用戶發展一定規模時,產品需要配合早期驗證結果,來包裝社區價值。不同的用戶進來后,內容能否滿足他們,用戶在這裡獲得了什麼,將來能成為什麼。

同時,頭部用戶比較希望能快速變現,很難等到要幫助社區建到什麼節奏才去變現,所以社區應該早期就為頭部用戶考慮好這個問題,相當於特殊福利也好。當然,有些頭部用戶如果在早期不適合,但是將流量更多地拿在了手裡,這時候就應該考慮怎樣以很自然的方式,將這些群體進行換血,以注入新血液並快速融入社區。

(1)0階段:解決UGC結構模型,社區run起來

UGC的結構模型是社區的內容主體。我們把一半精力放在建設內容主體,一半精力放在互動上。一般人寫的早期社區如何運營方法都差不多,區別最不同的在於摳細節和精細化運營。包括一個帖子要用多少馬甲回復,是機器化回復還是怎麼做。如果發現這個用戶很好,想要留住他,就會觸動500個馬甲,具體說什麼話,幾點幾分說話,哪些馬甲該回復,都是有計劃有節奏去進行。

在社區調性的打造上,可以使用小範圍測試以及數據反饋的調整。比如為了讓用戶點擊查看廣場內容,運營隨機抽取一些用戶,給他們發私信,私信內容的推薦方式加上文案賣萌或比較個性化的方式,用戶的點擊慾望會比較高。

我們有一個金字塔模型,零階段時最頂端是自己的工作人員,腰部用戶是從微博或豆瓣邀請進來的,底部用戶是精準的推廣渠道進來的。我們去對比過微博,微博內容生產UGC的金字塔結構最頂端的冬粉在100多萬,非常有影響力,甚至有微信公眾賬號的人。而路口與微博頭部用戶的結構模型是不匹配的,所以沒有必要跟他們去爭頭部的用戶。

所以,我們通過一段時間思考後,決定放棄微博大V的引入,她們在社區里流失太快而且忠誠度幾乎為0,反倒是微博腰部用戶在我們潤物細無聲的馬甲運營下,呈現出歡騰樣子,像打雞血一樣為社區貢獻不少內容,這種熱情還輻射了更多用戶,這就是一個UGC結構健康的例子。

精細化運營的目的是從發帖開始到互動,要去引導每一個環節的UGC用戶完成早期社區調性的打造,並將這些調性延續下去。

(2)0-1階段:驗證UGC與產品價值

路口從零到一的階段,是為了驗證UGC是否能夠成功,用戶是否能夠跟著運營節奏去發布和創造內容。我在想用太多數據去驗證一個社區的成功不如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如何留住一個用戶的」,為了這個答案我們做過很多隱形的調研和顯形的調研,用戶的回答也慢慢的讓我們理解到——原來我們的用戶畫像是這樣,我們服務好這群人就好了。

雖然產品價值與一開始我們定的有所不同,不過既然經過了0的階段用戶的「回答」告訴我們這個社區是她們喜歡和依賴的,接下來就是思考當我們規模化的時候,如何有更多用戶來創造內容。

在這個環節,我通過一個真實的例子說來明社區0階段成功了會影響這個社區未來幾年的氛圍打造:在分享這個PPT的時候,我再次登陸了路口,一個社區如果兩年沒有登錄的話,上面還有曾經兩年前的用戶留言,還想著你,這其實是社區將用戶留下來了,她們的感情、所有的牽挂以及所有的記憶都留在這個社區。

用戶為什麼不創造內容?

失敗案例——小影(vivavideo)美國社區

小影在全球有5億左右的工具下載用戶,它在2014年就在做工具轉社區的事情。國內現在的短視頻平台比較出名的是快手和抖音,但當時小影的日活和工具下載量已經非常多了,屬於規模化運營階段的社區。

可以說小影在做社區轉型時是躺在流量的金山上,不缺流量。但是美國社區在2月份開通后,數據從3月到整個6月期間,播放量在持續下滑,工具下載量卻是一直都還好的。所以說,工具轉社區這件事原本就比直接去做社區更難,冷啟動應該更精細化。

為什麼工具轉社區更難?因為用戶是沖著工具來的,用完即走,用戶沒有下意識地要在這個地方去發布內容。當用戶在剪輯場景下,打開App完成需求后,他們首先是想著我趕緊分享到聊天群里,或是FB。偶爾點開社區tab,當下的內容包裝沒有很快吸引他,沒有社區氛圍,重要的是也沒有模板式的玩法(如小咖秀的對口型就是模板式玩法),會導致工具用戶轉化為社區用戶比例一直穩定且低,社區發帖量比例一直穩定且低。

另一個例子:小影的社區已經運行兩年,運營經常發起活動和主題,用戶參與都不多,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活動不吸引人,還是用戶群體不對?其實不然。我們發現用戶不做任何事情,社區也一樣挺好的,用戶也會來看看內容,因為內容是爬取的。但運營就顯得沒有任何存在,數據也不會特別好。

這個就是很明顯的在早期沒有做好0階段運營的一個例子,沒有社區調性。

「調性」在引導用戶創造內容方向起到什麼作用

社區總是說調性,調性是什麼?從氛圍的角度解釋,指一種文化已經形成。比如B站的彈幕文化,看搞笑視頻時不是一個人在那傻樂,感覺和好朋友在一起並且槽點一致。很多視頻網站也開通了彈幕功能,但只會變成平台的功能而不是一種文化。比如在優酷的用戶發彈幕時都在罵人,是因為人不一樣嗎?人可能是同一個人,但跨平台時屬性就變了。

而從「人」的角度解釋,可以指一類群體。B站將二次元群體的文化調性做好了,所以用戶在跨平台到B站,人物屬性會堅持B站社區的調性。而快手這一類人也玩得很好,他們找到了他們的空間,聚集了5線城市的年輕人。社區是同一類群體去捍衛一種文化,我們們總是將它具象成是一個平台或什麼,其實公司也是一個社區,趣味相投就會變成有調性的社區。

團隊與社區是一個道理,社群是以人去維護一個群體的內容,人與內容之間都是一樣的,人即內容,內容即人。早期調性形成的話,用戶會自然地加入到這個內容社區當中來。

總體節奏:先收再放

早期社區的節奏是先收再放,先做精準的小群體,注重社區濃度早期培養,建立生態。社區調性產生后按節奏放量,然後再一步一步放開走。

內容運營節奏:從高往低

在早期冷啟動的任何階段,都需要精細化運營,去抓細節。內容部分的運營節奏,先從比較內容質量較高的方面入手,用戶有自己的經驗、心得以及審美。先將這些用戶邀請進來,再慢慢地規模化,讓社區內容變得豐富起來。但這裡要注意,用戶運營要注重強聯繫和強維護,即引導用戶UGC和引導內容的產生水平。

簡單的總結,早期在冷啟動階段更多是做驗證的事情。在規模化后,到整體穩定了就會朝著終極目標去走。終極目標對很多初期運營來說會想得比較少。那麼在接手一個社區后,如何把社區做好?想清楚用戶群體是什麼,用戶能夠產出什麼樣的東西,創造出什麼價值,可以在這裡獲得什麼價值。這個終極目標確定了,便可以跟著團隊節奏不斷推進。

給運營人的幾點建議

0到2年:通過工作找到自己的天賦和興趣。

2到4年:鍛煉自己的項目推進能力,眼界提高。

3到5年:如果市場給到的工資價位不是之前的5-6倍時,就需要考慮是否繼續在這個崗位或這個行業,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面值得去做。

5年以上:保持自己的專業度,在專業程度上反覆訓練和提高。

作者:文煜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