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藝術電影如何抵達最大觀眾群

圖片說明: 《二十二》勝在真誠,導演以「真誠」贏得老人的信任,影片以「真誠」換來口碑。圖為該片劇照。

■本報首席記者柳青在電影單片票房「以數十億論英雄」的環境里,電影《二十二》的1.7億元票房顯得「尋常」。然而,這是一部紀錄片,一部以慰安婦倖存者為主角、主題嚴肅沉重、表達方式內斂低調的紀錄片;而1.7億元這個數字,是去年紀錄電影總票房(8292萬元)的兩倍。於是,它成了這個暑期檔《戰狼2》之外另一部值得討論的現象級影片———《二十二》創造的「票房童話」,是一個偶然的個案,還是一個讓人振奮的信號?藝術電影的春天真的來了?曾經,「能在院線中多堅持些日子」,就是對於上映的全部「野心」《二十二》的拍攝完成後,劇組捉襟見肘,完不了工,後來眾籌得了100萬元,20萬元用在後期製作,80萬元作發行費用,能在今年暑期檔進入院線,很是費了周折。公映前,主創們在若干城市跑「路演」時,導演謹慎地表達了他的「野心」:能在院線中多堅持些日子,吸引20萬觀眾,爭取票房過1000萬元。對於一部首映當天排片不到1.5%的影片而言,這的確是個「奢侈」的願望了。在《二十二》上映前不久,張楊導演的紀錄片《岡仁波齊》票房過億,被認為是紀錄片在商業院線中取得的重要突破。即便如此,回顧過去幾年裡若干紀錄電影的公映經歷,不得不承認一個客觀事實:紀錄片在電影市場面臨的境遇並不樂觀———2013年12月20日,張僑勇導演的《千錘百鍊》上映,被看作「紀錄片進院線」邁出的第一步。《千錘百鍊》記錄四川大涼山深處,拳擊運動如何滲透進一個普通中學教練的生命,並且改變了幾個年輕人的命運。影片在70個城市公映,是「歷史上最大規模公映的紀錄片」,而它最終的放映場次是383場,票房7萬元。2014年7月25日,范立欣導演的《我就是我》公映,影片以《快樂男聲》為背景,記錄一群少年在選秀過程中經歷的內心衝突和迷惘。「快男」冬粉並沒有為影片創造預期的票房,《我就是我》上映3天後就下線了,累計票房490萬元。2015年6月,《我的詩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獲得了最佳紀錄片金爵獎,但是影片延遲到2017年才有機會公映,票房止步於315萬元。在商業電影的壓力和夾縫裡,它們的放映空間仍然有限紀錄電影的票房能到千萬級別的,少而又少,2015年10月上映的《喜馬拉雅天梯》是難得的一部。在商業電影的壓力和夾縫中尋找有限的觀眾,這是紀錄電影面臨的現狀。因為《岡仁波齊》和《二十二》的票房成績,認定「紀錄片將是大銀幕票房的增長點」,很可能是一個過於樂觀的誤判。《二十二》的「逆襲」,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時勢」造就的。影片上映當天,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第二天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紀念日。由此輻射出的情感能量,直接成為人們走進影院的動力。何況,「22」這個數字本身構成一個具有強大感染力的故事:從1938年到1942年,日軍在徵召的「慰安婦」總計在20萬以上,到了2012年,全國公開身份的倖存「慰安婦」老人僅剩32位。導演郭柯有感於那些受盡磨難的老人們生命相繼凋零,拍攝了43分鐘的短片《三十二》。2014年,32位老人中有10人陸續離世,數字變成了「22」,郭柯開始拍攝長片《二十二》。電影上映2天前,影片中的黃有良老人去世,到8月14日那天,片中的22位老奶奶,只剩下8位了。論藝術手法,《二十二》不能算是一部「高明」的作品,它的視聽語言是淳樸單一的,甚至欠缺一個足夠自洽的內在邏輯,但它勝在真誠,導演以「真誠」贏得老人的信任,影片以「真誠」換來口耳相傳的口碑。《二十二》和不久前的《岡仁波齊》有個共同點,都是靠人際傳播的口碑提升上座率,換來更多的排片,在迅速翻篇的商業院線里「頑強」地爭取到放映空間。「過億」並非常態,健全的放映環境仍需努力隨著電影市場容量增加,觀眾對作品多樣性的需求增加,這是《岡仁波齊》和《二十二》獲得超常收益的大前提。在藝術院線和長線放映機制都不甚完善的當下,紀錄片和文藝片的排片仍然處在弱勢地位,只能靠上映后短時間裡的口碑作為賭注,排片率和放映時間是「博」出來、「賭」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作品的質量是硬道理,但是也要看到,觀眾的「自來水」是個不確定因素,會有相當數量的觀眾「誤入」,而這些「誤入」的觀眾很可能是留不住的。《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遭遇的冰火兩重天是現成的例子。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張楊,雖然一部紀錄片,一部劇情片,但背景類似,論影片的完成度和藝術水準,差別不大。《岡仁波齊》在一個相對平淡的檔期上映,主創的預期票房是2000萬-3000萬元之間,沒想到這部品相不同於尋常商業片的電影掀起觀影熱潮,最後票房過億。在票房利好消息頻傳時,學者石川發了條微博潑冷水,談到「影院里很多刷微博、打瞌睡的」。時隔兩個月,《皮繩上的魂》上映,檢驗觀眾的時刻來了———結果《皮繩上的魂》的票房勉強剛過300萬元,大大地低於預期,幾乎是慘淡的。《岡仁波齊》和《二十二》的票房固然振奮人心,《皮繩上的魂》遭遇的挫敗也讓人看清,健全的藝術影片放映環境仍需努力,「過億」並非這一類影片的放映常態,穩定的觀眾群、良好的放映渠道和長線放映的機制仍在「上下求索」的過程中。《二十二》的票房成績讓資本蠢蠢欲動時,我們也別忘了,這是一部差點進不了院線的電影,別忘了,每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各類電影節之後,有太多無法得到更多與觀眾見面機會的電影。此類電影在影展之外,如何抵達更寬闊的空間?能不能讓文藝青年之外的觀眾看到這些電影?能不能讓影院接受產品的差異性?比起一部兩部「過億」的個案,讓儘可能多的「小小佳片」釋放它們的能量,這才談得上「藝術電影的春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