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七夕引爆「甜蜜經濟」情侶「單身狗」都要買買買

(北京時間 林蘊報道)還有一周不到的時間,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就又要來了,這就是個情侶秀恩愛分分鐘虐死「單身狗「的日子。因此,浪漫的氛圍將提前在本周末進入高峰。原本是紀念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統節日,但在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下,如今成為全民「買買買」的「浪漫節日經濟」。

與七夕節同屬於「浪漫節日經濟」範疇的還有「2·14」情人節、「5·20」和「11·11」光棍節,每當這些節日來臨,鮮花脫銷、餐廳排隊、電影院爆滿都成為了節日消費的典型現象。不少嗅覺靈敏的商家提前預熱,被瞄準的顧客群也已經不僅僅限於情侶,就連單身人士也加入了「買買買」隊伍。

不過,情侶有情侶的活法,「單身狗」有「單身狗」的活法,大家在這一天都為「七夕經濟」做出了不少貢獻。那什麼是七夕經濟?又是如何形成的?

對於這種逢節必買的現象,京東研究院在七夕前的一個周末發布《京東消費數據洞察:七夕前消費趨勢數據》,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向大眾揭開「浪漫經濟」的神秘面紗。

七夕點燃「浪漫經濟」

所謂的七夕經濟,就是指以七夕節為由,以「愛情經濟」為賣點的經濟行為。

早在7月份,朋友圈裡就早已「風起雲湧」了,不管是賣花、賣紅酒、賣首飾還是賣包包、賣手錶的,紛紛打著七夕的旗號,讓你想忽視都難。

數據顯示,浪漫經濟大眾化,女性佔據浪漫經濟主導地位。京東研究院大數據發現,女性的消費佔比較平時女性消費佔比高出20%。浪漫節日來臨前,女性也會籌備過節,女性消費者愛買的七夕禮物是運動服飾、朱古力和鐘錶。女性擁有絕對話語權,佔據73%的訂單比例。數據說明,女性經濟崛起,女性在戀愛關係中消費行為更加獨立且具有話語權。

《報告》顯示更多年齡層的消費者為另一半選購禮品,年齡分佈比較均勻,26-35歲用戶佔比21%、36-45歲和16-25歲用戶佔比均為20%、46-55歲用戶佔比17%、56歲以上的用戶佔比也達到了16%。其中,26-35歲用戶愛買的七夕禮物是永生花、酒店預訂、蠟燭,36-45歲用戶愛買大閘蟹禮券、牛排、掃地機器人,46-55歲用戶愛買情趣用品、飾品和剃鬚刀。數據表明浪漫經濟已經非戀愛情侶專屬,浪漫經濟呈大眾化趨勢。

在網購時間上,越臨近七夕節消費越高,上午10點、下午14點和晚間22點為下單購物高峰。

情侶還為七夕經濟做哪些貢獻?

七夕,鮮花市場自然又迎來了噴薄時刻。實體花店連同網上花店從8月初起,就忙著推出各式鮮花系列,搶佔七夕市場。

「現在的朋友圈越來越沒有人情味了,最近每天都是關於七夕禮物的刷屏,有點虐單身狗啊。」王小姐吐槽說,有一家花店一天發了十多條推送,讓她忍不住選擇屏蔽。

記者走訪北京市區多家花店發現,作為愛情象徵的鮮花十分暢銷。在海淀南路一家花店,據花店工作人員介紹,近一周來鮮花的預定量比平日猛增,購進的500束鮮花已預定出去了大半;預計七夕當天的銷量會是平日的兩三倍,價格上也會有兩三成的漲幅。

而在今年的這場鮮花「爭奪戰」中,一些鮮花賣家也紛紛在互聯網上,加入了七夕市場的「鏖戰」。

據《京東消費數據洞察:七夕前消費趨勢數據》分析,「花」是七夕標配,鮮花的消費金額高於永生花,永生花的增幅要高於鮮花,最受歡迎的花種是熱情似火的紅玫瑰,其中鮮花最流行51朵款、99朵款、19朵款。

每到七夕前後,珠寶首飾類商品也是熱點之一。在家百貨商場記者看到,不少商家打出「愛情牌」,七夕期間,部分品牌飾品7.5折至9折不等,還有「滿贈」等促銷活動紛紛上陣。某品牌飾品專櫃負責人介紹,上周末兩天的飾品銷量基本趕上平時一周的銷量,多以鉑金、黃金和鑽石飾品為主。一對正在購買珠寶的夫妻告訴記者,每逢情人節、七夕節,他們都要買些飾品,寓意著愛情像金子和鑽石一樣堅韌永恆。

此外,每年七夕節,餐廳生意也是相當火爆,主要是一些時尚主題餐廳、西餐廳和自助餐廳。記者了解到,不少時尚餐廳9日晚上的座位早已訂滿,而一些自助餐廳不給訂座。市區的多家大型超市,早已開闢了朱古力專區,打出了甜蜜的標語,以此吸引顧客,紅酒也加入促銷行列。而一些甜品店,也在七夕節推出了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

「單身狗」們也要買買買

七夕到來,不少商家早已提前預熱,被瞄準的顧客群已不限於情侶,不少單身人士也加入了「買買買」的隊伍。

傳統節日商業化氛圍濃厚是好事,可以為傳統節日的文化繁榮添一把火。但是這把火要適度,是否會讓傳統節日失去文化本真,成為現代商業經濟的一個工具?

「西方情人節、生日、520、七夕節、聖誕節……每年光給愛人送禮物的節日就好幾個,有時剛過了一個節又接上另一個節,現在過節都不知道該買什麼東西好了,有時覺得很愁人。」市民馬先生說,他和妻子結婚三年,每次就買化妝品、衣服、首飾或是鮮花,已經沒有什麼新鮮東西可送了。

馬先生看來,很多節日形式已經大於內涵,使得節日庸俗化了,而且像七夕這種傳統節日被商業化以後,節日本身的味道也跟著變了,失去了節日的意義。

不過,也有很多市民很是期待每年的這些節日。今年24歲的小袁逢節必過,小袁說,如果過節收不到男朋友的禮物,她會傷心死,就算沒有男朋友送,她也會犒勞一下自己。

「這些節日就是給大家找個借口去消費,享受下買買買的樂趣。」小袁認為,沒必要把節日本身看那麼重,就是多一個休閑放鬆的機會,平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偶爾過個節也不錯。

對於傳統節日淪為商家與市民狂歡的現象,有網友坦言:「七夕節、情人節、520這種節日,說到底只不過是商家的促銷手段,本質就是買買買,但如果有比較給力的優惠,並不排斥這樣的節日,純噱頭么,看過就算了。」

值得一提的是,節日經濟不能只貼個「愛情」的標籤,簡單的商品打折促銷就算過節。這樣的過節方式很快就會失去傳統節日內涵。以傳統節日為代表的民俗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還要充分挖掘節日的文化內涵,這樣不僅有利於繁榮商業,更有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