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擔憂中國獲取其基因數據:是中美較量的新領域,還是有罪推定的新話題?

每當在一些領域突飛猛進時,總會有美國的某些機構試圖給扣上一頂「小偷」的帽子,比如若干高精尖武器設備取得突破性研發進展的時候;而關於黑客威脅論也已經不止一次被大肆渲染了。

美國方面從對本土基因數據的戰略安全保持警惕是無可厚非的,同樣的,似乎在這方面也有必要系統性的做出防範和統籌。

以下是英國《金融時報》原文翻譯全文(本文轉載時加了幾個

科研進展和雄心

基因組研究有望帶來精準靶向藥物的新時代,這種藥物使傳統的通用藥物看起來就像是二戰時的傻瓜炸彈。但針對病人個人基因組的定製治療方案仍然處於早期階段。

美國和都在積極研究癌症、囊性纖維化和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等疾病的個人化治療。去年公布了一項90億美元的15年研究計劃,令歐巴馬時代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撥款2.15億美元的計劃相形見絀。

自從2000年首次對人類基因組測序后,DNA科學呈現飛躍式發展。曾經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數十億美元的工作,如今用1000美元不到一周就能搞定。美國正在從逾100萬名志願者收集基因數據,以便自動化實驗室系統可以研究個人基因如何相互作用。

「第一個問題是數據……你需要很多數據,」位於華盛頓的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的埃萊奧諾雷•保韋爾斯(Eleonore Pauwels)表示。

北京方面在該領域的雄心使得一些企業走上收購之路——特別是在美國。例如,1月深圳的碳雲智能(iCarbonX,旨在把人工智慧和大型基因資料庫結合起來以打造個性化健康治療方案)向PatientsLikeMe投資逾1億美元。這家美國公司自稱全球最大的個性化健康網,逾50萬人在此分享了醫療細節。位於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的PatientsLikeMe表示,其數據是匿名的,存放在美國境內的伺服器。

這類數據——儲存在100 GB到1TB的文件內——可以用於研發新藥物。實驗室收集海量此類數據,之後把它們與詳細的人口統計、飲食習慣、健康和生活方式等記錄數據相結合。超級計算機尋找規律,識別基因缺陷並提供新的治療建議。

跨境收購與全球合作

然而,同樣的數據集也可以用於研發生物武器。FBI於2014年末首次提出對生物醫學的擔憂,目前尚未正式提出政策建議。擁有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的尤建議,收緊健康記錄方面的法規,使之更難轉移到海外。

儘管川普政府在科技領域的大多數高級職位目前仍處於空缺,但尤堅持認為FBI的顧慮已經開始在政府內「產生更大影響」。

政府之外,人們的看法不一。「我不認為他是杞人憂天。他提出了一些需要提出和回答的問題,」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高級研究員本•肖伯特(Ben Shobert)表示。

但麥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 FasterCures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伯納德•穆尼奧斯(Bernard Munos)稱,FBI的擔憂誇張了。「他們能從我們這裡偷的是數據,」他這樣說競爭對手,「數據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你需要聰明人從數據中提取知識,再根據知識設想可能的新療法。現在,人實現這一點的能力有限。」

FBI官員意識到,科學是一項全球努力,如果局限在國界線內,這項努力將會凋敝。

例如,如果沒有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和的幫助,美國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會耗費更長時間。穆尼奧斯表示,美國約40%的生物醫學科學家來自或印度。

「如果沒有這些人,美國生物醫學研究今天很難運轉,」他表示,「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這就是迄今為止跨境收購幾乎沒有遭到反對的原因。2013年,美國政府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批准了深圳華大基因(BGI-Shenzhen)收購位於加州的完整基因公司(Complete Genomics)。後者對超過2萬個人類基因組進行了測序。

FBI的擔憂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成員韋賽爾表示,如今這樣的交易可能遭到否決。其中一個原因是缺少互惠性。肖伯特表示,儘管企業持股了美國生物醫學公司,但法規不允許外國企業將基因數據帶出。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也不跟蹤大部分的外國貸款、股份不足10%的非控股性投資——比如碳雲智能的收購——或對初創企業的入股。

「最初期的有趣的東西,在車庫裡研究的東西,可能被的資金滲透,這可把FBI嚇壞了,」羅森表示。

在國會,共和黨領導層成員、參議員約翰•康寧(John Cornyn)計劃引入立法,將政府審核外國投資的範圍擴大到合資企業和其他技術公司收購。「投資的現狀是不可持續的,」康寧在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6月一次活動中表示。

網路風險

跨境收購不是美國基因數據面臨的唯一風險。醫療行業出了名的容易受到網路攻擊。尤表示,儘管迄今為止大多數公眾關注都集中在身份盜用或信用卡信息被盜上,但病人醫療記錄往往更易被竊取。他3月向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表示,最近一些黑客事件涉及「真正滲透和獲取臨床數據」。

去年12月,黑客潛入探索診斷公司(Quest Diagnostics)得到了3.4萬份病人記錄,其中包括實驗室成果。該公司自詡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臨床實驗室資料庫。

儘管沒有證據表明外國勢力參與此次事件,但加州監管部門在1月宣布與保險商Anthem達成的和解方案時表示,美國官員認為代表政府的黑客於2014年攻入了Anthem的網路,並且花了一年的時間翻遍了7880萬客戶的記錄。

「總體上,醫療保健行業遠沒有其他很多行業和部門安全。因此,如果下定決心的行動者有動力的話,他們的能力肯定足以獲得此類信息,」網路安全公司曼迪昂特(Mandiant)的副總裁查爾斯•卡瑪卡爾(Charles Carmakal)表示,「我們只是還沒遇到罷了。」

與此同時,國家安全風險若隱若現。美國政府長期投資於抵禦會造成「嚴重」健康風險的約60種病原體和10種毒素的手段,包括埃博拉病毒、H1N1流感病毒和蓖麻毒素等。

但基因編輯和新一代DNA測序等技術進步使得科學家可以把新病毒變成武器,或許包括用定製病原體攻破現有免疫系統或抵抗現有藥物的影響。一些專家對用來殺死特定人群、甚至個人的生物武器發出了警告。

去年,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把旨在製造新生物武器的基因編輯列入國家最大安全威脅。「風險是實實在在的,」白宮一個科學顧問小組去年11月表示,「而且會隨著未來幾年生物技術日益複雜而越來越危險。」

「內部威脅:科學家被控竊取行業機密」

擁有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和4項專利的薛瑜(Yu Xue)是「全世界最頂級的蛋白質生物化學家之一」,檢察官在指控薛瑜從其供職公司竊取行業機密時表示。

薛瑜坐在她在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的辦公室內——位於賓州上梅里恩(Upper Merion)一個高爾夫球場對面——把機密文件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了同謀嫌疑人,同時把其他文件下載在拇指驅動器內。

薛瑜當時正在幫助研發一款單克隆抗體——它就像一種自動尋的裝置,搭載藥劑直達癌細胞,以減緩癌細胞生長或殺死癌細胞。這是精準醫學的早期例子,精準醫學給治療一些疑難雜症、並使西方製藥公司保持全球領先帶來很大希望。該案突顯了美國官員所說的獲取美國技術機密的全面行動。

根據費城美國地方法院(US District Court) 5月24日提交的最新起訴書,同謀嫌疑人在南京成立了一家名為南京任諾葯業有限公司(Renopharma Inc.)的公司來銷售盜取來的機密,其中包括進行試驗的「分步說明」、葛蘭素史克對注入患者體內的蛋白質進行純化的過程、以及實驗結果。

任諾葯業共同所有者、同樣面臨指控的李濤表示,該公司得到了政府的資金、低息貸款、免稅期和4000平方英尺的免租金實驗室。

「不同層級的政府幫了我們很多,」檢察官援引他在一封郵件中寫道的內容稱,「這向我們證明了我們選擇的這條路是對的。」

另一份郵件表示,任諾葯業預計通過生產「擁有知識產權的新型藥物」,今年銷售額將接近7500萬美元。

李濤、薛瑜及其同樣被指控的孿生姐妹薛天均提出無罪抗辯。同樣曾就職於葛蘭素史克的席露(Lucy Xi)尚未提出抗辯,法院文件中沒有列出最後一名被告梅諺的律師。葛蘭素史克的總部位於英國。

薛瑜曾經在郵件中發送了一篇關於禮來(Eli Lilly)一名科學家被控竊取機密的文章。「太可怕了,」她說。

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