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大考古發現:新疆發現距今4萬年前人類文化遺迹

8月16日,吉木乃縣舉行通天洞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會,來自國家、自治區從事舊石器考古研究、青銅時代考古研究、古地質環境、古生物等方面的專家齊聚考古發掘現場,共同探討和見證舊石器考古的一個重要發現。

考古專家一行來到通天洞遺址考古挖掘現場進行參觀,就該遺址的考古發掘情況進行交流,並判定該處遺址年代為舊石器時代,並可能4.5萬年前在這裡就有了人類活動的痕迹。

「通過目前的發掘情況來看,當時這裡的環境可能是溫帶草原,是一個很好的通道,從某種意義上講,要比河西走廊的通道更重要,這是一個石器加工技術傳播的重要通道。」在通天洞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夏正楷說。

通天洞遺址位於吉木乃縣托斯特鄉闊依塔斯村東北一處當地人稱「通天洞」的洞穴內,遺址所在地理環境屬於花崗岩球狀風化地貌,為古人類提供了優良的居住環境和狩獵場所。

據了解,2014年,新疆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北疆文物認定組與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在吉木乃縣工作途徑闊依塔斯村時,發現此處遺址,初步認定該遺址屬於青銅時代古人類生活居住遺址。

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專人對遺址進行了較詳細的調查,2016年年初,向國家文物局提出了發掘申請並獲得批准。

新疆文物局副局長李軍介紹,一直以來,新疆發現的舊石器大多是地表上的,在年代上是模糊不清的,也是沒有辦法測定的,僅僅依靠石器特徵來推測年代也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

「2016年發掘的通天洞遺址就解決了這個難題。這處遺址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新疆舊石器考古的空白,也是舊石器考古的重要發現,意義深遠,開啟新疆舊石器考古研究的新篇章。

同時,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大遺址保護力度,推進合理適度利用,有效挖掘遺址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充分發揮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使文物成果更多惠及當地群眾,讓當地民眾樹立文化自信,推動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李軍說。

通天洞遺址的考古發掘研究及附近遺址的發現,極有可能是阿勒泰乃至新疆,甚至亞歐草原在史前考古上的重大突破和進展。

對這一重要遺存內涵的認知和了解,將推動新疆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宣傳,為研究當地早期歷史提供實證。

一項填補空白的重要發現新疆發現距今4萬年前人類文化遺迹文博 李政

8月16日,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會召開。

來自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南京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甘肅省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院校的20餘位專家學者,對通天洞遺址的年代、地層文化序列、石器技術、堆積形成過程和古環境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專家一致評價:這是一項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重要發現,遺址保存有舊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堆積。特別是首次在新疆發現明確年代的舊石器時代地層堆積,遺址發現的4萬年前勒瓦婁哇莫斯特技術的石器組合,填補了舊石器時代中期一直缺少典型人類文化特徵遺存的空白。

新疆乃至舊石器考古的重要發現


通天洞遺址位於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托斯特鄉環境優美的地質公園景區內,遺址因頂部花崗岩風化塌陷形成自然天窗而得名。2016-17年夏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此進行了兩期發掘工作。

發掘領隊於建軍介紹,遺址地層堆積豐富,自上而下連續分佈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①-②層為全新世堆積,出土有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期時代的陶片、石器、鐵器和少量細石葉;

第③-⑤層為自然堆積的粗砂和花崗岩角礫,目前沒有發現人類活動和遺迹和遺物;

第⑥-⑨層即是舊石器時代文化層,出土有大量石製品和破碎的動物骨骼,並發現有火塘等明確的遺迹現象。

碳十四測年表明,遺址最下層的年代在距今4萬2到4萬5千年。

遺址地層剖面

出土的石器一組

在全新世地層中發現的陶片主要屬於阿凡納謝沃文化和卡拉蘇克文化,還發現有灰坑和石圍牆等遺迹及銅器鐵器;舊石器地層中以石製品和動物骨骼為主。

石製品種類十分豐富,數量為2600餘件。其中莫斯特文化邊刮器、勒瓦婁哇石核及石片、盤狀石核等構成了主要的石器組合,此外還發現有可能的勒瓦婁哇石葉,總體顯示出舊大陸西側舊石器時代中期向晚期過渡的特徵,在國內同時期遺址中較為獨特。

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大多破碎,有明顯的切割、灼燒、敲擊等人工痕迹,目前鑒定出有鳥類、小型食肉類、野兔、羊、驢、犀牛、棕熊等。

北京大學黃蘊平教授認為,這些動物種類反映了當時的草原環境下人類以狩獵為主,這批新資料為探討這一時期人類對動物資源的利用方式和遺址環境變遷提供了依據。

「四萬五千年前,第一群人首次來到這裡,點燃了一堆篝火。」發掘現場北京大學王幼平教授的介紹勾勒出了4萬年前古人類圍著篝火修整石器、狩獵吃肉休養生息的生動場景。

出土動物骨骼

兩處用火的灰堆

以往新疆的考古發現多是距今4000年以後的遺存,零星發現的舊石器遺址點都沒有地層。通天洞遺址是新疆首個有明確地層的舊石器洞穴遺址,堆積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不僅填補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舊石器考古的重大發現。

用遺址出土石製品為標尺進行對比研究,對了解新疆地區四、五萬年以來古人類演化發展過程、區域文化發展的編年框架的有重要意義。

通天洞遺址發現的意義

王幼平教授談到遺址的重要性時說,這個遺址處於歐亞草原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又出土了典型的莫斯特文化石器組合,這對進一步探討亞歐大陸東西兩側史前時期人群的遷徙、交流、擴散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高星研究員在會議總結中,認為通天洞遺址的學術意義還在於對學術界一些熱點重大問題提供了具有發言權的新材料。

遺址的原生地層和保存完好的洞穴沉積環境,使得用現代科技手段從洞穴遺址中提取古DNA的重要信息具有了可能性;而遺址發現的勒瓦婁哇莫斯特技術石製品,也為解決學術界爭論的乃至東亞地區是否存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文化遺存,以及莫斯特技術的傳播路線提供了依據。

由此可以思考東西方的交流和人類技術發展是否同時和趨同的問題。而文化的關聯和趨同性反映的是人類遷徙、技術和文化思想的傳播與互動。「通天洞遺址在一個敏感的地帶,一個重要的時段發現的遺存,具有民族學和社會學的重要意義。」

與會專家在遺址發掘現場

遺址未來的工作潛力巨大

考古隊對通天洞遺址所在的薩吾爾山這片地區進行了調查,發現了類似的洞穴18處,初步探查有2個洞穴也有史前人類活動的遺迹。

而在薩吾爾山的另一側,也有類似的洞穴。這預示著對這一地區舊石器時代古環境、古人類適應方式、生計行為、區域空間功能分析等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開展。

專家們建議,應擴大發掘面積,進一步解決石料來源、全新世地層年代等問題,爭取為解決新疆地區始終沒有找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層提供線索。

同時要繼續加大多學科合作和科技手段的使用。鑒於遺址的重要性和可以預期的巨大潛力,專家建議應以學術目標為導向制定長期的考古工作計劃,儘快建立工作站,立足長遠,在更廣闊的範圍內進行系統性研究。

1號洞穴地層剖面

2號洞穴洞前發掘遺迹

推薦閱讀

館長說 | 跨界合作,打破博物館的本位主義,讓百姓感受到實效!

館長說 | 博物館的七大科技需求,對文博企業的三點建議

宋新潮的深度思考:我們該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