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杯咖啡」的人生

魯馬滋咖啡是滬上最好的手沖咖啡店之一。位於湖南路和興國路的兩家店,是很多咖啡迷在上海的打卡必到之處。

店主是一對夫妻:日本大叔中山惠一和上海姑娘家銘。中山先生負責烘焙咖啡豆,家銘負責日常經營,兩個人相互扶持,撐起了溫暖的「朋友家」咖啡館。今天的這篇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自雇者」,淙淙流水般的細膩筆觸,講述了這對夫妻一路走來的開店故事。

去年梧桐開始落葉時,一位新結識的朋友請我喝咖啡,約在湖南路魯馬滋,一家她已經光顧了六年的店。

二十平的小店,東邊一面紅牆,朋友倚著吧台和店員姑娘談天,問店主怎麼不在,有什麼新咖啡,點了兩杯曼特寧。我們坐在靠馬路的座位,摺疊木窗完全打開,沖泡咖啡時滿溢而出的醇香,飄在店裡,飄到空中。我們聊了很久,像在朋友的起居室待了一下午。後來我才知道,魯馬滋在印尼語里是「朋友家」的意思。

店主家銘和中山先生是一對中日夫妻,相識於上海。兩人出生在中日恢復邦交的1972年,家中都有長輩參加過中日戰爭,卻都很贊成這段姻緣,他們後來給兒子取名「隆介」(「介」有橋之意)作為紀念。

2006年結婚後,到日本生活,中山在公司上班,家銘當全職主婦。一天兩人散步時,偶然走進一家手沖咖啡店,不加糖奶的咖啡口感讓家銘感到驚艷,對身邊的先生說,「我們一起開一家咖啡店吧,不過,要自己烘焙」,中山笑說,「你以為這麼容易」。一段許多夫妻間都有過的對話,埋下了一粒種子。

日子如流水。又有一天,中山先生在每天歸家途中都會去的書店里,看到一本記述咖啡烘焙師技藝與日常的書,回到家對妻子說:「這一行我很想嘗試。」

種子發芽了。兩人開始有意識地為開店做準備,從零開始,喝咖啡,買豆子,買器具。向經常光照的咖啡店老闆諮詢,尋找學習烘焙技術的學校或老師。幾經波折,找到了日本著名咖啡俱樂部kawanrumors的小野善造先生。接下來兩三年,利用下班后及休息日空餘時間,中山便投入了咖啡的世界,成為同門弟子中學習時間最長的一位。

2010年,中山的咖啡烘焙技藝日漸成熟,他們的兒子也要上幼稚園了,加之上海世博會的契機,兩人決定一起回上海開店。「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是多大的冒險」。一開始,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店面,兩人差不多有大半年都沒有工作,承受著來自家人朋友的壓力。回想當初的義無反顧,家銘說其實是「有勇無謀」,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做成這件事,想盡辦法,突破自己的極限也要達成。「換到現在,我說不定不會有那樣的決心」。

2011年春節前,魯馬滋咖啡在湖南路上開張了。梧桐落盡的深冬,一家小店照在紅牆上的燈光,給路人帶去溫暖。還在日本的時候,中山和家銘經常構想咖啡店的樣子,一致的想法就是要有一面紅色的牆。

那時滬上手沖咖啡還很少,魯馬滋咖啡不脛而走。上海外語頻道(ICS)的一位外籍編導無意中進店喝了一杯咖啡,念念不忘,帶團隊來拍了一期節目,為魯馬滋冠上「滬上手沖咖啡第一家」的稱號,惹得人拿著咖啡豆子前來「打擂」。

「想要做出真正好的咖啡,要從源頭去追溯,所以一定要自己烘培。」

魯馬滋店裡新鮮的咖啡豆,覆蓋全世界咖啡精品產區,全部從日本進口。三十餘種不同產區的咖啡豆不斷貨。為了保持新豆的供應,中山每天都要烘焙,六年裡從不懈怠,家銘也一心撲在店裡,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也是家常便飯。「隔著一條吧台,就是天堂和地獄」,其間甘苦,飲者自知。

三年前,他們又開了一家店,我對魯馬滋的採訪,就約在這家興國路上的新店裡。白色加木色為主調,乾淨明亮,瀰漫著爵士樂和咖啡香。家銘拿起吧台旁用作示例的咖啡豆,為我解釋魯馬滋的烘焙理念,「烘焙的目的是表現一款豆子的個性,去除雜味,更易於入口,烘焙師就要在咖啡豆變化的過程中,找准可以呈現它最佳風味的狀態,控制住,但每一次外界環境的變化,烘焙出的豆子也隨之而變。」

請家銘為我推薦一款咖啡,她詢問我對酸度和口感的偏好,請中山先生沖泡一杯時令的盧安達。他神情專註,動作嫻熟而有節奏感,注水輕點,繞圈,收梢,像在舞蹈,讓人不由想起《莊子》里「庖丁解牛」的故事。「道也,進乎技矣」,日復一日烘焙,沖泡咖啡,並非機械的重複,而是在失敗的體悟和經驗的積累中,磨練自身的技藝,以期理解咖啡的奧義。

中山先生用日語請家銘轉告我,有要問的問題可以隨時叫他,然後就貓進了二樓的半屋倉庫兼烘培間。我和家銘臨窗坐下,落地窗戶外梧桐初綠,春天讓路人的腳步也輕緩起來。採訪結束時,我喝完最後一口咖啡,不加糖奶的本色風味,變冷之後口感仍然舒服,是魯馬滋咖啡的自負。抬頭看見中山先生工作的背影,覺得他彷彿是在切割打磨鑽石。

問與答

:七年前你們決定兩人全職開店時,已經近四十歲,在旁人看來會覺得比較冒險,你們為什麼會這麼義無反顧?

:當時我和他去了日本,馬上有了孩子,就安心做家庭主婦,他是公司職員。關於是否有些什麼是真正自己有興趣做的,我和他一直也探討,我就覺得有必要推動他,我一直很想兩個人一起做一件什麼事情。

很早之前我就很欣賞創辦琉璃工房的楊惠姍和張毅,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夫妻倆共同去做一件事情。我覺得夫婦最佳的感覺就應該是這樣,有相似的價值觀、人生觀,又要互補。互補很重要,一個人常會覺得自己不完美,但只要有一個人在這一個缺陷的地方,能夠給你幫助,你就會有很大的力量。同時,你會完善自己,就像打磨鑽石沒成型的粗糙部分,讓它發光,更亮。我常說,兩個人到了後面不是你望我,我望你,而是兩個人一起望向前方。

:可能很多人都和我想的一樣,為什麼你們倆都不工作了,沒有想過一個人工作,一個人先開店嗎?

:當時回上海之後,我們好久沒有工作,找店址又很不順利,很多朋友都說,你們那麼小的店,是不是你守店,先生工作比較好。我原來做的是化妝造型這一塊,周末很多人想跟我學,我的朋友就建議說,你這樣出去一天,說不定抵一周的開店收入,你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我就說,一件事情你要去做,肯定要全力以赴。既然開了這家店,兩個人都全身心地投入,我們自豪於此,漸漸地也就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且我有一個想法,我覺得一個人做什麼事情,其實是你在存活於世,表達自己的一個媒介。命運安排你可能做這個,也許做那個,無論做哪種事情,這都是你這一生通過工作來表達自己,或者說證明自己的一個媒介。

:工作是證明自己的媒介,不只為了掙錢?

:對,那肯定是。掙錢只是其中的一個點。雖然有的時候在你會覺得這是個悖論,因為不知道是否太理想化。可如果直奔著錢去,有一些事情可能就漸漸地越走越遠。只是為了錢,錢到了,你最後也沒得到幸福。有一些事情,你可能沒有沖向錢,選擇看著別的一個目標,到了一定程度,錢其實也會順其自然地過來。

:開店過程中,你們有沒有遇到過經濟方面的壓力?我記得你們第一家店開張三年之後,租金上漲得很厲害。

:創業過程當然沒有那麼順利。除了租金,還有各種問題。我們的成本其實一直在上漲,因為租金、人工等等,但咖啡你不可能怎麼漲價,除非我們商業化了。我們的經營模式本身就決定了這樣的做法,它一定程度上是比較安定的。比較安定的話,因為成本上漲了,從某種角度來說,利潤反而是在下降。但所有的問題中,最大的不安定是人。

一個店的要求、理念,漸漸地有的店員能夠跟上,有的會出於欣賞而跟隨,但一定程度上因為國內的環境,人比較現實,也需要看到一些前景,當這個前景遲遲不來的話,有的可能就放棄了。還有一部分人,根本就等不了那麼久,或者根本就受不了這樣的一種工作方式。

:可能不少人會有這樣一個印象,中山先生主要負責烘焙咖啡這一塊,然後你主要負責宣傳外聯這一塊,實際上你們有沒有這樣一個分工?

:這是自然而然的,因為首先烘焙的技術就只有他能做,而烘焙是我們店存在的魂,這當然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他的很多理念想法,具體在落在過程,其實中間是會有斷層的,會被周圍的現實環境「切割」,就可能會走樣。那麼我必須迂迴曲折地去表達,減弱一點或者增強一點去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得到一些正面或負面的反饋,我又會反彈給他。我就是在中間作為海綿一樣的那個角色,既是疏導,也是傳遞,也是溝通,就像一個橋樑一樣。

在一定程度上你要維護他、表達他、保護他,但是你也要把他的很多東西傳遞出去,表達到位,這個就是我必須要做的工作。

:對咖啡店來說你們兩個是同樣重要的,咖啡加上人才成了咖啡館,他負責咖啡,你要負責「人」這一塊比較多,這可能是也和你們的性情差異有關吧。

:不是,我其實比他內向,大家都有誤解而已。比方說,我們在家裡面,如果有人按門鈴我一定讓他去開門,包括接電話。開店了以後,自己也是覺得這樣不行,漸漸的,也許是另一面被激發出來,我的性格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得到了鍛煉。其實還是局限於在這個咖啡店裡,或者是聊咖啡,如果到了外面,去陌生場合或社交圈子,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要去躲,或者沉默。

:帶我來你們店的朋友說過一個笑話:「戀愛時,家銘祈禱,兩人要能天天在一起就好了,上帝聽到了她的心愿,後來她和中山每天24小時都在一起。」你們的工作和生活完全融在一起,一直都非常自然和諧嗎?

:有一個韓國人,想來向我們拜師學藝,他很想說服他的伴侶跟他一起做事情,問我們,你們覺得這樣OK嗎?我覺得這個要三思,這因人而異,因為對方並不是你永遠的分身,而你們的生活工作都會融在一起。假設生活中有矛盾,我們可以有人退一步,但工作中有的時候你沒有辦法法退一步,事情要解決或者推進的話,當意見不一致,必須有一個人要「窮凶極惡」一點。

各種身份夾雜在一起,你們的相處方式會很不客觀。如果對方是單純的同事,你可能會比較理智,比較客觀,但因為是這樣親密的一個關係,有的時候就會情緒化。以前這個身份沒有轉換好,有時會吵架,現在到了吵架的當口,我們就會互相退一退,先把對方當成同事,稍微冷靜再繼續,就調和得比以前要好一些。

:你們的第二家店是2014年3月開起來的,有什麼契機嗎?

:我們開店一段時間,他有時會說腰不好,但有一天突然一下子就不能動了。去醫院檢查都是被人抬上去的。醫生說可能要手術,弄不好還會癱瘓。那天本來要坐救護車回來的,但他說不要,硬撐著拉著把手坐捷運。我那天在捷運上都哭了,因為那時也我們的店也談不上多順利,家裡主心骨倒下了,會有很多的生活負擔,很多壓力交織在一起,那時候甚至會想,開咖啡店這個選擇到底對不對。

他本來要躺幾天休養的,結果第二天還是第三天,他就又去烘焙了。大家都嚇一跳,他說沒關係沒關係,我只要保持這一個姿勢就好了。

其實在開之家店之前,我們失敗了一家,所有的事情都是瞬間爆發的,包括我們店嚅斷水、漲房租、中山腰疼。就在這個當口,很多我們的客人變成的朋友出了各種各樣的主意,大家一致覺得,這樣一家小店的生存狀態太艱難,應該要想辦法發展。其中有一個朋友,他們是一對台灣夫妻,就說因為你們店在這個街區,我們才搬到這個街區來。如果你們有經濟壓力,我們願意貼補你們,希望你們的店留存。這是真實的事,一直到現在令我們很感動。

我從那時起也開始考慮,要有一個體系或者方式作為保障。那時跟先生溝通,他很固執,因為當時他正沉迷在咖啡烘培技藝的琢磨中,處在最有成就感的一個階段。所以你的那些想法,和他是完全不相干的。

後來,隨著我們的人員、周邊個環境的改變,國內咖啡業界的變化等,加之咖啡技藝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想法有了變化。

:你說的是怎樣的「改變」?

:我們當初只是想做純粹的一家小店,後來就覺得在這樣不現實,然後才會有第二家。

現在有很多想法也在改變,這是在大環境影響之下的。我覺得改變並不一定不好。因為,首先,完全以一種日本人的思路,在可能根本就維持不下去,並不是東西好就一定能存活的;其實,我們的目的是把好的咖啡傳遞給別人,通過各種手段,比如開店,宣傳等等,其實就像一個媒介,把咖啡傳遞到人的心裡,但中間的這個過程,我們做的還不夠好,那我們就要思考怎麼樣做得更好,就是這個過程中,其實想法一直在漸漸地變化。

很多人會問,你們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我們有一個意願,希望更多的人喝到更好的咖啡,幫助更多人走出誤區,回到本真,了解真正的咖啡是什麼。如果把這作為一個終極目標,那麼我們再開更多的店,其實就是一個過程。

問:說到發展,現在創業的人都會想要融資,你們卻沒有,是怎麼考慮的?

答:其實我們開店第一年就有人想合作,當然這會帶來安全感,但是兩位有意者都建議我們降低標準,先賺錢再談理想,讓我們覺得理念完全不同。我們覺得股東的理念應該和我們相同,再有一些互補,這樣的人如果出現,那當然很理想,但沒出現之前,就盡量自己能做到怎樣就做到怎樣,是這樣的一個想法。

:「魯馬滋」的意思是「朋友家」,你們店的特色之一是與顧客成為朋友,這是一開始就這樣設定的嗎?

:並沒有特意設計,其實跟個性有關。我覺得一家店的氣質,跟店主的個性、思維方式、做事方式都是一貫的。比如有很多客人說你們要營銷,開微博,怎樣怎樣,我說,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是我覺得每個人其實只能做自己。比如說要發篇文章,我一定是有感而發,而不是為了發而發,那不像我,不像我的話你就做不好,那做不好的話就沒有靈魂。

其實一切東西都是自發的,包括你說的跟顧客的情感聯繫,這些都是順其自然的。有的時候與其說故意地去跟客人交朋友,還不如說是客人跟我成為朋友,或者客人願意跟旁邊的客人成為朋友,我只是在中間牽個線而已。

:有點像「深夜食堂」?

:非常非常像,這個片子剛流行的時候,很多人說你們這個可以拍個「午後咖啡館」嘛。

我們完全沒有刻意。因為當時特別小,又是吧台,這樣的手沖咖啡沒人懂,逼得我這樣性格的人必須要去介紹,起初來的客人都非常外向,他們其實比我話更多。有時來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內向的客人,我甚至會把這個客人交給外向的客人去搭話,然後漸漸地就形成這樣一個氣場,變成了一個群,一直到現在還有一個魯馬滋咖啡的群,我不是主角。

開咖啡店,你能看到人生百態,因為經過這麼多年你一直在原地,可以看到一個人經歷了很多變化,他的每一個階段,可能都會在你這邊逗留。

:你們倆都工作過,比起來,開店是不是更自由,或者說,開店是為了自由嗎?

:一開始,真沒想那麼多,不知道開店會怎麼樣,你會成為怎麼一個人,這家店會開成什麼樣。只不過漸漸形成現在這個模式之後,要說自由的話,真的已經沒有自由了。以前的工作因為只是工作,你八小時之外,還是自己的。現在即便你根本人不在店,但你仍舊是工作狀態,生活和工作已經融在一起了。

問:你朋友圈裡有一次你說,「往前看,往前走,沒有存量,卻是自由」。沒有存量的意思,應該就是說其實沒有太多退路可以走?

答:對,沒錯。我們現在也沒有辦法想象關店,只能一直往前走,你沒有退路的。

問:日本的很多店都會世代傳承,你們有沒有想過兒子將來傳承這家店。

答:這個我們沒想那麼多。這麼多年我們開店其實忽略他很多,從從這個角度來說,虧欠他很多。

我覺得人最最重要是完成自己,做什麼其實都無所謂的。而且我們也沒認為我們的事業多大,一定要傳承怎麼樣的。即便要傳承,一個沒有見過世界的人,他來傳承的話,未必能做得多好,但如果是按照他的興趣兜一個圈子,到最後按照他主動的意願想要做這件事,我覺得比從一開始就來傳承,來得更重要。

問:就像你們一樣,也是順其自然走到這一步。

答:對,我覺得就是,趁年輕你要多去看世界,接觸這個世界,去找尋自己是更重要的。

小樂點評在小樂看來,唯有你熱愛的事業才會盡心去做好,身在其中是一種幸福。

關注樂鋪(微信公眾號:lepubang),讓開店簡單愉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