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ofo和摩拜最終會像滴滴快的一樣合併?不一定

文 | 時代財經APP 梁志雄

最近兩會上,共享腳踏車猶如複製了去年網約車的情況,成為被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隨著話題的發酵,共享腳踏車也接二連三迎來各種融資的消息,同時對廣大用戶來說更「喜大普奔」的是ofo、摩拜等紛紛推出免費騎行的活動,「補貼戰」再次上演。

就像以前網約車開戰的時候,滴滴和快的都通過各種渠道宣布自己是市佔率第一,而現在共享腳踏車的故事如出一轍。

ofo拿比達諮詢數據顯示,ofo擁有51.2%的市場佔有率,在城市覆蓋數、腳踏車投放量、綜合得分方面位居榜首。而摩拜方面拿Trustdata的數據說話,2016年摩拜腳踏車月活躍用戶量已達313.5萬人,逾70%市場份額,日充值筆數達10.79萬筆,這兩項數據碾壓ofo。

不管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看起來業內和用戶印象中,基本都認定ofo和摩拜是兩個最有力的競爭者。

先不說背後玩轉投資的各位「金主」肯定已經看出門道,就是普通吃瓜群眾,見過前兩年這麼多先打「補貼戰」、最後合併的例子,也已經察覺出在共享腳踏車領域,這兩個領先的種子選手最後可能也會是合併的結局。

歷史又重演,但合併還差點火候

首先要知道,早前滴滴和快的、美團和大眾點評、58同城和趕集網、攜程和去哪兒等行業內的巨頭合併,大多是先走燒錢補貼模式,背後資本耗不起持久戰才會選擇合併。

而當初滴滴能夠吞掉快的、乃至Uber,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滴滴背後有騰訊「撐腰」,除了有「金主」資金上的優勢,另外微信給滴滴開放了單獨的入口,因此滴滴有了入口優勢、支付優勢。

但是即使滴滴依靠微信擁有短暫優勢,快的一旦開啟價格補貼,滴滴也必須及時更上,一起打價格戰。用戶都是喜歡「佔便宜」的,誰的補貼多,誰的份額就會明顯升上來,因此價格戰一直這麼打下去,投資人一直燒錢,動輒單月燒掉幾十億元,投資人受不了。

而有趣的是,ofo在去年9月獲得了滴滴出行投資數千萬美金,另一方面騰訊在今年1月直接投資了摩拜,這背後就有很微妙的關係。

騰訊到現在並未沒有給摩拜開放入口,而滴滴也未有給ofo開放入口,當然這只是表象,有了入口也只是錦上添花,最重要是滴滴背後站著騰訊,也就是某程度上ofo和摩拜無論誰在這場競爭中勝出,騰訊都會是獲益者。另外,共享腳踏車現在的燒錢規模還遠遠比不上網約車的規模,因此現在「金主」們也不會著急合併。

雖然未來ofo和摩拜誰是第一第二還難分出勝負,而且合併不合併也是后話了,只是可以肯定,這個共享腳踏車的市場已經是這兩個巨頭間的競爭了,其他共享腳踏車要不只能分剩餘的蛋糕,要不就黯然離場了。

有分析人士表示,最終共享腳踏車的競爭最後是以以某家有實力的企業率先IPO而結束戰鬥。ofo和摩拜就像兩匹賽場上的馬,最終投資人會選擇勝出那匹,而不是非要合併。

先想好怎麼盈利再說

至於有其他分析認為摩拜和ofo的車輛設計、解鎖方式等方面有著相當的差異,因為面臨因供應鏈合作方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而難以走向融合。很明顯這只是表面的問題,即使真的合併,兩個app和兩種腳踏車產品仍然共存。

現在共享腳踏車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應該是盈利的問題。

現在無論摩拜還是ofo都處於燒錢推廣培育市場的階段。目前摩拜腳踏車和ofo並部著急盈利,想要先擴大用戶規模以後再思考盈利,和當初滴滴Uber的思路基本一致。

但是不像網約車市場的競爭,共享腳踏車還只是個小額交易的市場,依靠半小時5毛、半小時1元的使用費,怕是沒有熬到實現盈利的時候,公司就已經熬不住了。

雖然很多媒體猜想過共享腳踏車公司可以利用押金進行理財投資,但是經過前一輪央視等媒體的報道和監督,共享腳踏車企業顯然不敢擅自挪用押金,隨著監管的加強,這些押金可能必須要託管的。

如果引導用戶利用押金進行理財,像順豐那樣做個「順手付」的理財功能,是很多企業都想插足支付和理財領域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看來還沒有哪家做得特別好。

現在的情況是,共享腳踏車都朝著「免費騎」的模式發展,很顯然暫時是顧不上盈利了,先擴大用戶規模至上。但是這種「互聯網思維」並不新鮮,在手機行業里的小米、樂視等,無不是以極低的硬體價格,甚至打著硬體免費的旗號來擴張生態。只是一味盯著銷量、規模終究是容易出問題,小米、樂視2016年的困境也有目共睹。

因此,共享腳踏車現在大概還顧不上合不合併、壟不壟斷的問題,最先想的是如何拼細節,拼精細化經營,畢竟整個大蛋糕都做壞了的話,就更談不上分蛋糕的問題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