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國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研究

新舊動能接續平穩轉換是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李克強總理先後在不同場合強調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意義:1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克強總理強調要「切實加快新舊動能平穩接續,協同發力,促進覆蓋一二三產業的實體經濟蓬勃發展」;他在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指出,「要依靠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在4月18日「貫徹新發展理念培育發展新動能」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新動能體現了新生產力發展趨勢,是實體經濟發展升級的強大動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足見,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只有工業領域新舊動能平穩接續了,整個國民經濟的新舊動能才能平穩接續。

我們認為,工業新動能是「引領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和提質增效的新動能,既有來自新興產業創造的新動能,也有來自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釋放的新動能」。新動能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地域性和長期性,因此在培育新動能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協同,加強部門協同、地區協同、產業協同、企業協同,以系統推進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又要精準施策,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乃至不同企業分別制定動能轉換方案,最大程度釋放新動能。

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但是當前社會各界對新動能以及新舊動能轉換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對如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也未形成清晰的思路。本文將嘗試界定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徵,分析新舊動能發展現狀,並對如何推進工業新舊動能轉換進行了一些思考。

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研究背景

1

新一輪工業革命是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歷史背景

世界工業發展進程表明,歷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演進,本質上就是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帶動經濟發展的過程。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上半期)以蒸汽機的發明、改良和應用為標誌,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以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獲得快速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以內燃機的發明和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誌,實現了電氣化生產,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換為重工業,鋼鐵、煤炭、機器製造及交通運輸等部門加速發展,電力、電器、化學、石油、汽車、飛機製造等部門逐漸興起。

自20世紀中葉以來,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等取得重大突破,生產方式逐步向自動化、智能化邁進,信息技術產業、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電子工業等部門飛速發展。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主要工業化國家紛紛出台旨在振興製造業的戰略舉措,促進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帶動全球工業發展模式變革,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興起,正加速推動全球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2

三期疊加的新常態是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背景

新成立以來,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規模躍居世界首位,500餘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工業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實現由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中後期的歷史性跨越。新成立初期,經濟百廢待舉,優先發展鋼鐵、機械、電力、煤炭等重工業成為當時的工作中心,初步建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但是由於片面發展鋼鐵等重工業、片面追求發展速度,沒有處理好農業與工業、輕工業與重工業之間的關係,導致經濟發展動能之間缺少互動,經濟結構嚴重失衡。改革開放后,及時將優先發展重工業調整為加快發展輕工業,輕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輕重工業之間逐步協調發展。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進程加快、交通和基礎設施投資加大等帶動,1998年以來重化工業獲得快速發展,帶動整個工業規模突飛猛進,2010年製造產出佔世界19.8%,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2012年隨著經濟逐步進入工業化中後期,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擴張為核心的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為繼,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勞動年齡人口佔比和絕對量自2012年出現雙重下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二是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帶動工業生產經營成本逐年上升;三是環境保護壓力也不斷加大。

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以及勞動力等要素稟賦的變化,經濟逐漸進入新常態。經濟新常態有三個主要特徵:速度換檔、結構調整、動力轉換。其中,動力轉換是經濟新常態的最核心內容,因為動力轉換過程中必然會帶來速度和結構等方面的調整。新動能(或新舊動能轉換)其實就是為解決新常態下的動力轉換問題而提出的,只有新動能發展壯大了,才能更快地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才能更好地引領新常態。

3

工業新舊動能轉換是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從發展歷史看,追趕經濟體必然會遭遇發展階段轉換問題,能否順利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從發展趨勢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全球範圍內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爭奪全球產業發展主導權的必然選擇。從國內實踐看,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

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內涵及相關概念辨析

1

新動能是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形成的引領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新舊動能轉換是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經濟社會等領域廣泛深入滲透,對特定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起引領或主導作用的動力發生轉換的經濟過程。新舊動能轉換實質上就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是轉型升級的過程;是依託特定區域的經濟發展實際,以新經濟為引領,以新興產業為抓手,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過程。

具體到工業領域,工業新動能是能夠引領和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和提質增效的新動能,既有來自新興產業創造的新動能,也有來自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釋放的新動能。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實質就是通過深入落實《製造

2025》和「互聯網+」戰略,不斷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和製造業創新能力,推動工業向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綠色製造、優質製造轉型,不斷提高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實現從工業大國邁向工業強國的歷史過程。

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總的是要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改革,努力破解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消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改革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指出

我們要不斷發掘經濟增長新動力。……我們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銳意改革,激勵創新,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斷尋求新增長點和驅動力。

——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演講指出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依靠創新,不斷增加創新含量,把產業提升到中高端。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同科技人員交談時強調

我們對新經濟要重新認識、高度重視。新經濟不僅僅解放了老的生產力,更主要是創造了新的生產力。經濟要「爬坡過坎」,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大力培育新興增長點,這樣才能使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2013年10月31日,李克強總理在北京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指出

……我們當前正處於新舊動能轉化「拐點」,只要讓「新經濟」壯大起來,把「新動能」培育起來,經濟就不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柳暗花明又萬村」。

——2016年2月24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

經濟發展必然會有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台階。當前發展正處於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我們說要發展「新經濟」是要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轉型。「新經濟」的覆蓋面和內涵是很廣泛的,它涉及一、二、三產業,不僅僅是指三產中的「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和業態,也包括工業製造當中的智能製造、大規模的定製化生產等,還涉及到一產當中像有利於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股份合作制,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等。而且,發展「新經濟」,小微企業可以大有作為,大企業可以有更大作為。

——2016年3月16日,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指出

新動能呈快速增長態勢,儘管目前在規模上還難以和傳統的動能等量齊觀,但它在保障就業、增加收入、促進轉型升級方面,乃至在推動發展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假以時日,異軍突起的新動能必將撐起未來經濟的新天地。

——2016年6月27日,李克強總理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

……新動能向傳統產業加速滲透,使許多企業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展現出新的活力。經濟新動能呈現出增量崛起、存量激活、質量提升的態勢,對經濟增長、轉型升級、增加就業的支撐作用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雖然目前新動能在規模上還難以與傳統動能等量齊觀,但假以時日,必將在經濟發展中挑起大梁。

——2016年9月23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六屆中加經貿合作論壇上表示

要切實加快新舊動能平穩接續,協同發力,促進覆蓋一二三產業的實體經濟蓬勃發展。……新動能與傳統動能不可分割。「新動能與傳統動能是不可分割的!新經濟、新動能不僅催生了新技術、新業態,也在推動著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煥發生機。

——2017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

要依靠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人力人才資源為支撐,加快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發展新動能,一是必須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並舉,既要培育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也要化解淘汰過剩落後產能、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老樹發新枝」,促進社會生產力整體躍升。二是要推動有效投資和消費升級互促共進,把國內巨大市場需求作為「導航燈」,大力補上短板,促進產品和服務創新,實現更高水平上供需結構的匹配和優化。三是不僅立足國內市場,也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抓住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積極培育對外開放新優勢,拓展發展空間。

——2017年4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培育發展新動能」座談會上強調

2

主要特徵

1.工業新動能具有時代性。新動能與新工業革命密不可分,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會產生新的技術,形成新的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動能。因此,新動能是一個動態演進的概念。當前正在進行的工業新舊動能轉換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使企業的商業模式、生產模式、管理模式和組織模式等發生全面變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2.工業新動能具有地域性。新動能是能夠引領當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階段不同,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因地而異。工業新舊動能轉換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階段,既要避免不切實際地過早「去工業化」,導致經濟「脫實向虛」;也要避免盲目跟風、一擁而上地發展「新興產業」,造成高端產業低端化和產能過剩。

3.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長期性。新舊動能轉換實質是發展方式轉變,由規模速度型的粗放式發展轉為質量效率型的集約式發展、由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首先需要有足夠的創新要素儲備,其次需要加快體制機制等領域的深層次改革來提高創新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此外還需要有暢通的融合渠道來加速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滲透改造。因此,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步步為營,穩步推進。

3

概念辨析

1.新經濟與新動能。新經濟孕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就是培育壯大新動能。現階段的新經濟主要是指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來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經濟活動。由於新經濟具有高滲透性、高融合性、高成長性等特徵,在創造新動能的同時,也加速改造傳統經濟,使傳統經濟煥發新的活力。因此,新經濟與新動能是一脈相承的,發展新經濟是培育新動能、引領新常態的必然選擇。要營造有利於新經濟發展的環境,讓人才、技術、資金、創意、信息等能夠自由充分地聚集到新經濟領域,不斷壯大新動能。

2.新興產業與新動能。新興產業是新動能的主要載體和主導力量,但要保證新舊動能平穩接續不能單純依靠新興產業,還必須重視運用新技術新業態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聚焦新興產業能夠創造新動能,但這些新興產業多是「無中生有」,很長一段時期內其規模都難以和傳統產業等量齊觀;還必須重視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改造,促進「有中生新」,釋放新動能。這樣通過「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並舉,才能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3.新增長點與新動能。新增長點是我們在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過程中的主要著力點,是支撐經濟的高成長性領域。如,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實現「爆炸式」增長,引領汽車行業發展方向,是汽車行業的新增長點,使汽車行業孕育產生巨大的新動能。又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新經濟蓬勃發展,引領服務業

、高新技術產業、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等釋放新動能。此外,還有共享腳踏車、網路零售、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形成新增長點,帶來新動能……

專欄2 專家對新經濟新動能等的解讀

劉世錦(2016)認為:通常意義上的新動力,是指那些新成長起來的增長領域,亦可稱之為「新經濟」。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一是新成長產業,包括生產性服務業、與居民消費水平升級相關的生活性服務業、製造業中的新技術產業等;二是產業轉型升級,如機器替代人工、綠色發展等;三是創新而產生的新增長點,如網購等「互聯網 」所帶動的相關行業。此外,還包括「老經濟」加新機制。

李君(2016)認為所有創新活動都必須以培育新動能為核心,而新動能的來源,不僅僅是指新技術、新產業,也包括傳統技術和傳統產業。「新經濟」概念在實踐上是一個尋求新動能的嘗試,而在理論上是一個探索新增長模式合理性的過程,因此,它刻畫出的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嘗試突破的歷史路徑,這是一個實踐探索和理論嘗試同時並舉的過程。

李偉(2017)認為:培育新動能,有助於保持經濟以較快的速度增長。然而,穩住增速,並不是培育新動能的唯一目的。培育新動能,還應有助於經濟結構的優化和風險的化解。換句話說,我們對所培育的新動能,不僅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質」的要求,應從發展所處階段、經濟結構和政府監管能力等多維度認識新動能。倘若如此,就會發現,經濟運行中的有些所謂「新現象」並非都是我們所需要的「新動能」。我們所培育的新動能,一定要有質量要求。這種新動能不僅應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也應成為優化經濟結構和化解各類風險的動力。

4

轉換表現

1.從供給側看,工業新舊動能轉換表現為:經濟增長動能由要素規模和投資驅動轉換為要素質量和創新驅動。一是「人口紅利」逐漸轉變為「人才紅利」。「十三五」時期,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

年限將從10.23年提高到10.8年。隨著教育年限的增加,勞動者素質將逐步提升。二是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大幅增加,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從創新投入看,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R&D活動的企業佔19.2%,R&D經費投入強度為0.90%,比2004年分別提高13個和0.34個百分點。從創新產出看,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佔比為13.6%,比2004年提高2.1個百分點;有效發明專利57.4萬件,是2004年的18.9倍。

2.從需求角度看,工業新舊動能轉換表現為:經濟增長動能由單一的投資驅動轉換為消費和出口與投資聯合驅動。一是消費品製造業前景看好。「互聯網+」重塑產業鏈,催生新的消費需求;「寬頻」戰略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意願。2017年1-5月網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2.5%,比全社會商品零售額高22.2個百分點,新業態帶動消費品製造業快速發展。二是工業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2016年企業對國外製造業投資310.6億美元,占對外投資總額18.3%,比重較2015年提高6.2個百分點。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實施,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裝備企業將大規模高水平地走出去尋求國際產能合作。

3.從產業角度看,工業新舊動能轉換表現為:經濟增長動能由傳統的高耗能行業和採礦業支撐轉換為由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支撐。一是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具有高增長性。2013-2016年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9.4%和11.3%,領先規模以上工業1.9個和3.8個百分點。二是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對工業經濟的支撐能力增強。2016年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為32.9%和12.4%,比2012年分別提高4.7個和3個百分點,支撐力度明顯增強。

4.從區域角度看,工業新舊動能轉換表現為:經濟增長動能由東部地區一枝獨秀轉換為中西部與東部地區協同發展驅動。一是地區間工業規模的差距明顯縮小。2015年全國31個省(市、區)工業增加值的離散係數為0.86,遠低於2005年的峰值0.98,地區間工業發展更趨均衡。二是中西部地區工業支撐作用增強。2015年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佔比為40.2%,比2003年的歷史低點提高9.5個百分點。三是中西部地區后發優勢明顯。2011年以來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有助於形成新的增長極。

5

轉換模式

工業新舊動能轉換,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通過新興產業的發展及其引領輻射所創造的新動能,二是通過運用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製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等工具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所釋放的新動能。

1.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是伴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發明、應用而出現的新的部門和行業。當前世界範圍內的新興產業主要是指隨著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間等新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系列產業部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先進位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以及由於技術突破而湧現的新興產業等多數仍處於產業生命周期的創新期和增長期,成長性好、帶動性強,是工業新動能的主要載體和主導力量。

2.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統產業主要指勞動密集型、以製造加工為主的行業,典型的傳統產業如紡織服裝、家電等,經歷過繁榮發展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衰退期的產業。但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向這些傳統產業滲透,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等趨勢愈演愈烈,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等等也應運而生,傳統產業重新煥發勃勃生機,釋放巨大新動能。現階段,通過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提高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水平,通過深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製造業和互聯網+等深度融合,來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技術產業融合,推動傳統產業在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使傳統產業邁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的增長,是工業新動能的另一個重要來源。

工業新舊動能發展現狀

1

新動能培育壯大情況

1.新經濟

新經濟與新動能密不可分,新經濟的發展情況能夠較為充分地體現新動能的培育情況。雖然目前尚沒有國家層面的新經濟統計數據,但是部分省市關於新經濟的統計已走在前列,為了解新經濟發展情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據統計,深圳市新經濟逐漸成為重要支柱。2017年一季度深圳市新興產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大未來產業)實現增加值1853.88億元(已剔除行業間交叉重複),同比增長12.8%,佔GDP比重達到40.4%;新業態(主要是房屋租賃業、供應鏈企業和新增企業)中195家供應鏈企業創造增加值佔GDP的0.8%;新模式(主要是商業綜合體及大個體)創造增加值佔GDP的2.5%。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加值936.39億元,文化創意505.32億元,互聯網260.91億元,節能環保

133.13億元,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119.52億元,新能源118.64億元……這些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增速都遠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

2.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因此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等。目前,國家統計局開始按季度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2017年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5個百分點。但是由於沒有較長的歷史數據去對比分析,也缺少細分行業的數據,很難及時準確反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狀況。因此,我們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八大領域與國民經濟行業的大類行業進行比對,發現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本都能體現在以下12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因此,本文僅以這12個工業大類行業來近似刻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雖不夠精確,但對於認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判斷未來趨勢還是很有益的。

從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相關的部分工業大類行業的生產來看(表1):2017年1-5月,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錶製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速都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且增速較去年全年有明顯提高;醫藥製造業和汽車製造業繼續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長,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保持中低速增長。這體現出雖然戰略性新興行業整體增長較快,但行業內部分化非常明顯。

從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相關的部分工業大類行業的投資來看(表2):2017年1-5月,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錶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去年明顯提升超過10個百分點;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投資扭轉去年的負增長,保持低速增速;汽車製造業投資增速較去年有所提高;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速回落超過5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今年以來持續負增長,增速較去年大幅回落超過10個百分點。

從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相關的部分工業大類行業的利潤來看(表3):2017年1-5月,儀器儀錶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的利潤增速較去年大幅提高超過15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的利潤增速較去年回落超過5個百分點。

綜合看:2017年1-5月,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錶製造業的生產、投資、利潤增速都較去年全年有不同程度提升;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投資、利潤都出現負增長,且增速較去年全年大幅下滑,但增加值增速仍有所回升;汽車製造業的投資增速較去年全年明顯回升,但生產、利潤增速出現回落。

3.裝備製造業

裝備製造業,技術含量高、處於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部位,是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產業支撐。2017年1-4月,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8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近1/3,裝備製造業的快速增長,在不斷優化工業內部結構的同時也為工業平穩運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大類行業的生產看(表4):2017年1-5月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的增加值增速都在10%以上,只有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的增加值增速低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

從投資看(表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錶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遠高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且投資增速較去年全年有明顯提高;通用設備製造業投資扭轉去年的負增長,但增速仍然很低。

從利潤看(表6),儀器儀錶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的利潤增速遠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平均增速,且利潤增速較去年全年有明顯提高;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的利潤增速較低且較去年全年有所回落。

4.高技術產業

高技術產業利用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當代尖端技術來生產高技術產品,研發人員和經費投入都比較高。高技術產業包括醫藥製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信息化學品製造六大類。由於高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具有很強的滲透性,是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產業支撐。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高技術產業具有較高的成長性,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高出規上工業的幅度逐年提高。2017年1-4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4個百分點。隨著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高技術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支撐能力不斷提高。

5.生產性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是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服務業增加值佔比在2013年超過二產,在2015年超過50%,產業結構的重大轉折意味著工業化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工業要逐步向服務業製造轉型。生產性服務業雖然屬於服務業,但與工業生產密不可分,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是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動力。

2015年4月,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生產性服務業分類(2015)》,但目前尚沒有發布國家層面的生產性服務業統計數據。上海市在2013年就確定了《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統計分類與代碼》,有較好的生產性服務業統計數據積累。2014年,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094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到38.6%,佔比首次超過工業,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60%。根據上海市關於《振興實體經濟推進位造業轉型升級2017年工作安排》,預計2017年上海市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將達到65%左右。

2

傳統動能改造提升情況

1.智能製造試點示範

智能製造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抓手。為更好地推進和推廣智能製造,2015年3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於開展2015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的通知》,並下發了《2015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2015年9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全國第一批共46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涉及38個行業、21個地區。2016年6月28日,公布全國第二批63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覆蓋45個行業、25個地區,涉及離散型智能製造、流程型智能製造、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服務5種智能製造新模式。據初步摸底,試點示範項目智能化改造前後對比,生產效率平均提高32.9%以上、產品研製周期縮短30.8%、運營成本降低19.3%、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6.3%;對於能源利用關注度較高行業的項目,其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11.3%。

2.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方式。根據工信部的統計,2016年製造業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到61.8%,重點骨幹企業電子商務普及率達到54%;有33.5%的企業使用雲服務,47%的大企業搭建並運營協同創新平台。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7年1-4月,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體業務收入15753億元,同比增長13.1%;實現利潤總額1858億元,同比增長10.3%。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推動工業經濟提質增效,使傳統產業釋放新動能。去產能方面,截至2017年5月中旬,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共退出煤炭產能6897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46%。隨著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的不斷推進,企業效益出現明顯改善。2017年1-4月,黑色金屬礦採選業、黑色金屬冶鍊及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89.2%和141.5%,增速較去年同期顯著提高。去庫存方面,2017年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10.4%,增速低於同期主營業務收入3.1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4天,比上年減少0.7天。去槓桿方面,2017年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較去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降成本方面,2017年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1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15元。補短板方面,2017年1-4月,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7.9%,高出製造業投資高3個百分點;占製造業投資的比重為44.2%,較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

推進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幾點建議

一是部門協同。要緊密聯合工信、發改、科技、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稅、交運、工商、商務、金融、統計等部門,通過部門協同來創新管理優化服務,為加快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二是供需協同。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實施「三品」戰略,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推動工業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通過供需協同,堅定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方向。三是地區協同。繼續貫徹落實「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大力推進東部、西部、中部、東北四大板塊良性互動,通過地區協同培育新的增長極,為工業新動能培育和工業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四是產業協同。充分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的引領作用,運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產業協同促進新舊產業融合,為工業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五是企業協同。深化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企業的應用,整合ERP、EHR和OA等信息系統形成企業內部協同辦公平台,同時擴展CRM、SCM等銷售服務系統並與內部ERP等系統交互,實現外部產業鏈協同,通過企業內外部協同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為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更多精彩內容陸續更新,敬請期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