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腸道菌群: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夏日已到,瓜果、冷飲等生冷食物成為消夏主流,可是不少市民卻表示無福消受。「我一吃生冷或者辛辣的東西就拉肚子,可別人為啥都沒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不少市民很是疑惑。您知道嗎,這些都與您體內的腸道菌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專家的解釋,一起了解腸道菌群這個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100萬億個細菌 住在腸道內

「問一個問題,或許很多人都會答錯。人體中最多的成分是什麼?細胞?基因?」 安徽中醫藥大學教授汪長中一接受採訪就問我們。「都不對,是微生物!它們的數量與人體細胞的比例達到10∶1。其中,在我們的腸道中,就含有超過100萬億個細菌微生物。這些細菌微生物就構成了腸道菌群。我們每天排出的糞便中,乾重量的50%以上是由這些細菌及其『屍體』構成的。如此龐大的細菌群體駐紮在腸道內,構成了一個極為複雜的集體。」

「不過腸道內的這個複雜的機體,並非雜亂無序地駐紮在腸道內,它們有著一定的組成結構。」專家指出,人體內最主要的是共生菌,佔99%以上,它們和我們人體是互利共生的關係,人體為細菌的生活提供生存場所和營養,這些共生菌則為人體產生有益的物質和保護人類健康。最常見的就是雙歧桿菌、乳酸菌、擬桿菌等,它們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氨基酸,並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聽到的名詞「益生菌」,主要指的就是這幾類細菌。除了共生菌,還有兩種數量較少的細菌:條件致病菌和病原菌。條件致病菌在一定條件下任由它們繁殖,那麼就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比如腸球菌、腸桿菌等;而病原菌如果不慎被人體攝入,則有可能在腸道內大量繁殖,然後興風作浪,導致疾病。臭名昭著的沙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都是夏季容易誘發腸胃疾病的罪魁禍首。

「所以,對於我們人體來說,維持腸道菌群處於正常的平衡之中,是保證機體健康的重要一環。若菌群結構發生異常,則可能帶來很多潛在的健康問題。」汪長中指出。

腸道健康是 人體的晴雨表

「如今,在不少專家的共識中,已經提出『腸道是人的第二個大腦』的概念。因為腸道菌群這個在我們體內協同作戰的部隊,與我們人類共同生長、進化,也與人類多種疾病變化密切相關。」安徽預防醫學會專家李超介紹。

「對於腸道菌群這個龐大而又複雜的群體,人類醫學的研究可謂歷史悠久,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發現,腸道菌群不只是存在於人體腸道,參與人體消化過程這麼簡單,它和人體健康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腸道菌群的課題研究已經成為如今醫學界最為火熱的課題領域之一。」

專家指出,腸道菌群承擔了我們人體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們附著在腸道內壁表面的粘膜層之上,能夠阻止通過食物、飲水等隨同進入體內的其他潛在致病菌在腸道內的定植,幫助腸粘膜破損的修復,保證我們機體防禦外來損害,起到生物屏障的作用。

但同時,也會因為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影響人體的健康。近段時間國際國內的多項臨床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衡是造成肥胖、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引發癌症、代謝綜合征、甲狀腺病變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腸癌在國內大城市惡性腫瘤發病中高居第二位,有很大原因是由長期不健康的高脂飲食、吸煙、飲酒以及缺乏運動等外在因素,造成腸道菌群結構改變,潛在致病菌數量增加,益生菌數量減少,腸道菌群紊亂導致的。

「統計顯示,約40%的人在長途行程時,或是外出異地期間,會出現便秘的現象,這些都是因為隨著我們同行的百萬億個腸道微生物無法適應環境改變而導致的後果,我們俗稱為『水土不服』。夏季不同人群對於生冷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也是與各自體內的腸道菌群構成不同有關係的。因此,腸道和腸道微生物的配合,可以看做是人體免疫力產生的重要源泉之一。其實不僅僅是可能引發疾病,人體的腸道菌群失調甚至都有可能影響我們的心情調節呢,比如人在情緒變化時,飲食上也會有不同的變化。」李超介紹,大家可能都感覺到,有時候身體不舒服了,或是生病了,你對食物的選擇也會有所改變,平時喜歡甜食,這時你可能喜歡吃鹹的。

有研究表明,腸道細菌還有可能影響我們的飲食習慣,並引發焦慮情緒、抑鬱和高血壓等一系列問題。但是這些寄居在我們腸道里的微生物群落究竟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食物選擇的,目前還不得而知。

合理生活習慣 有助菌群結構平衡

腸道菌群這第二個「大腦」如此重要,我們如何能夠保護它,儘力保持它的平衡呢?

對於這些疑問,李超解釋道,「腸道菌群並非是與生俱來的。胎兒在孕育期間處於母體中,面臨的是一個幾乎無菌的環境,胎兒的腸道內也是無菌的。但當我們出生后,開始通過哺乳、呼吸等接觸到各種細菌,才逐步形成最初的腸道菌群,隨著我們的成長,菌群種類結構漸漸趨於穩定,並伴隨我們的一生。」

「所以說,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如食物、藥物、情緒、運動、吸煙、飲酒等外在因素都會改變我們體內的腸道菌群,並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所以合理飲食、保持良好情緒、加強運動,減少吸煙飲酒,都會對腸道菌群起到保護作用。而一旦發生腸道菌群失調,主要表現為共生菌比例的下降。我們就需要通過補充共生菌,或通過補充促進共生菌生長的物質,來達到調節腸道菌群組成、進而改善健康狀況的目的。比如,全穀物小麥的攝入,會增加腸道內雙歧桿菌的數量,蔥蒜等膳食纖維較豐富的蔬菜,可以調整腸道細菌結構,泡菜、優格等發酵類食物,可以幫助我們體內培養乳酸桿菌。此外,還有一種『糞菌移植』的臨床治療手段,也可幫助很多患者恢複合理的腸道菌群。」

採訪中,多位專家都特別提醒,一定要重視抗生素的使用。因為作為一把雙刃劍,抗生素既能夠殺死導致感染的有害細菌,但同時也會損耗正常的腸道菌群,損傷免疫系統,使人體在面對超級細菌感染的時候變得更加脆弱。臨床研究發現,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飲食習慣惡化、抗生素濫用等情況的發生,複雜性、難治性腸病發病年輕化趨勢、都市化趨勢愈加明顯,反倒勤吃五穀雜糧、生活習慣沒那麼「乾淨」的農村和不發達地區似乎更容易保持腸道健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