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多研究點自己 少談點「北京」!

以北京為代表的房價問題又成了熱點。一篇《最近有點為北京難過》,更是說的都是淚,看的也有無處話凄涼,但北京不相信眼淚,它也並不凄涼。

1

房價高成這樣,接下來是漲還是跌?是輿論最關心的問題。消息面的觀點涇渭分明,各有各的道理。

一種說法是還要大漲。

這主要是過去的事實在支撐,找不到道理,存在即道理。以北京為例,四環的房子漲到兩、三萬,大家就受不了,理性的開始不斷算賬,包括總理都出來說,房價不能再過快上漲與大漲。

但現在,五環的房子都是六、七萬甚至更高了,房價還在漲,一路漲。鐵的事實粉碎了很多曾經看跌的理性的心,紛紛向現實投降。

所以,放棄幻想,依然看漲。

還有一種說法是要大跌。

這是堅定的市場經濟和產業理智派。比如,拿日本、美國的房地產和比,堅持從理性的供需和經濟發展的角度討論。認定房子繼續漲,經濟會越來越糟糕,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房價一定會跌,甚至大跌,現在是最後的瘋狂。

到底怎樣,鬼知道。但有些東西值得參考。

認為要大漲的,應該好好想一下這個事情。

房價搞成這樣的負能量已是顯而易見,決策層也是清楚的。以北京為例,這幾天流傳的數據是,去年房價大漲,但從工業到文娛消費,很多行業的指標都是大幅下行,甚至歷史性的下行。

這兩年,關於實體經濟有很多討論,說稅費、虛擬經濟等等是傷害實體經濟發展的原因。應該說,這些都是皮外傷,真正把實體經濟打成內傷甚至大出血的還是高房價,高房價促使了一些惡循環。

在北京,普通企業給到普通職員一萬塊薪水已是重負了,但拿到薪水的人如果家底不過硬,日子還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普通企業和普通職員是中流砥柱啊,中流砥柱都被房子困住了,後果就是生產的不能好好地生產,消費的不能好好地消費,生產消費都被掣肘了,還談什麼實體經濟振興。

指望房價大跌的,也有兩個情況要重視。

第一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該說還是靠房地產的拉動力。房地產曾經給我們很多好處啊,從政府到民間都是。這個好處是讓人上癮的,要戒掉這個癮,不容易。

第二個,日本、美國,以及真正市場化的供需在我們這邊,其實是不太靈。如果靈,房價不會是這樣。

我們的房地產是純正的市場經濟嗎?不是。比如,我們的供應就一直是被非市場控制的。

這樣的情況下,控盤的想要防止房價上漲比較困難。比如北京,很多人對房價高的怨言大,批評政府的責任。但政府也是一肚子苦水,城市負荷有限,人口不能大增,這就是意味著不能大舉土地供應,但我們的需求很大,全國的購買力都來跑過來,結果呢,一路大漲。

房價的上漲難控制,但要防止房價下跌卻是比較輕鬆的事情,尤其是土地本身就比較稀缺的地方。減少供應就是了。

有人說,現在是控制土地供應,這個好控制,將來房子多了,怎麼控制?控制得住嗎?控制得住的。小時學過課文吧,說萬惡的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讓牛奶跌價。說難聽點,將來房子真要多了,拆掉老房子建中央公園,可以的吧。還有,如果全國有點錢的人依然這麼不顧一切也要在北、上、深搞搞房,房子會多嗎?

可以控制供應的,希望讓房價跌,甚至大跌嗎?不太現實。這裡面,不光是政府捨不得土地財政的問題。

它不但涉及到金融、經濟的系統性安全,還涉及到多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大家看到買不起房子的老百姓在抱怨房價高,也要看到很多甚至更多已經有房子的在害怕房價跌。

害怕跌的,應該是比抱怨漲的,力量還大。

當房子成為一個社會大問題,可能是這個社會本身出了問題。我們的一個問題就是,從政府到民間,房子都被放在了太重要的位置了。

2

大漲也沒理由,大跌也沒理由。是漲是跌,你也說不清。你到底要說哪樣?

要說的是,房價,你我左右不了它,也越來越難判斷它,與其去糾結,去被掣肘,去弄得心慌慌,不如好好面對它,接受它,最好是超越它!

首先是面對和接受,高房價地區的人要接受房子就是奢侈品,就是有錢人才能有這件事。不接受也不行,如果想要房子價格低,只能到其他地方去。

這樣說,很殘酷,但沒有辦法。

面對和接受之後,應該要超越它:人生的意義不應該只圍繞房子,即便是房子,真正關鍵的也不是你買(賣)了是要漲價還是跌價,不是北京的房子怎樣,而是你有怎樣的能力,要怎樣的生活,如何選擇才更適合自己?

這個選擇,應該與你的事業、生活,更長遠有關,靈活、通盤考慮。靈活,通盤考慮能讓你得到的,或許遠遠超過房子本身的意義。

我有兩個朋友,前段時間做了一個交易,一個朋友把他的房子賣給了另外一個朋友。賣房的朋友生意很好做,堅信用這筆錢去做生意一定能跑贏未來房價的漲幅,買房的朋友手裡有筆錢找不到什麼自己有信心的事情,想來想去,再買套房吧。

你看,他們一個買,一個賣。如果只看房價,無論漲跌,都會有一個人要吃虧的。但他們一定會有人吃虧嗎?從全局看,不一定。

因為,房子不是他們的唯一。賣房子即使賣了便宜,但或許拿到資金做成了遠遠超過房子增值收益的事情,就算是利息,也每年都有幾十萬的收益。買房子呢,就算房子買虧了,但或許他不買房子稀里糊塗去做個生意,最後虧到血本無歸。

所以,關心政府和社會怎麼對待與影響房價,別人家的房與價。不如關心自己的根本問題。

我們的根本問題還是,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好了,什麼時候買不到房子?發展不好,什麼時候也都是沒有立錐之地。

正如我一個朋友當年被人勸說買個北京戶口,他回答:如果我有出息,沒有北京戶口又怎樣?如果我沒出息,有了北京戶口又能怎樣?

對比海外和,我有一個可能不客觀但比較有意思的觀察,我們大都愛管天下大事,替黨和國家與社會操心。國內朋友,經常分享給我的是薩德、川普、南海等等大問題,海外的呢,比較關心個人,一些香港和台灣朋友,經常給我看的是,怎麼提高生產和工作效率,怎麼理財,怎麼生活,怎麼規劃自己事業和人生,他們更關心個體和方法論。

我們也應該多一點關心個體和方法論。對應《最近有點為北京難過》來說,就是多研究點自己,少談點「北京」。

很多人張口就是和人面臨怎樣的國際國內形勢,回頭跟他聊,他連自己優劣、機遇和挑戰都搞不清。

這是不好的。

3

有人說,必須關注集體多於個體啊,個體的命運怎麼能擺脫集體的命運。老生常談的論調是,沒有小家,哪有大家。這話有道理,但又有點沒道理。

沒道理在於,所謂的成功、失敗,幸福、痛苦,具體來說都是個體的結局,但這些個體卻都是來自集體。一個集體,有人成,有人敗,有人哭,有人笑,可見,個體又是能超越集體的。

還有,你這麼關注國家與社會,你確定你真的是能與國家與社會同呼吸,共命運。國家是第二大經濟體了,您是第幾大?

關於個體和集體,我還有個極端的例子。

一個朋友有段時間特別背時,他說,要是今天地球爆炸就好了,人生馬上沒有煩惱。我說,你如果真這樣想,可以啊,您不就是想一死了之了,地球不爆炸,也可以做到,何必不靠譜地指著大家墊背。他覺得有道理,貌似有點豁然開朗:對,其實還是活著好,那就好好活著吧。

前段時間有個談論,說的是社會階層固化,草根逆襲的通道即將關閉。我們一個同事寫了文章,觀點很好,說任何時候,奮鬥都能改變命運,草根都有逆襲的機會。還舉了一大堆例子,鼓舞人心。

稿子我們發了,但我後來跟老遲講,個體而言,草根逆襲的通道永遠不會關閉,群體而言,的確是正在關閉了,現在不會再有那種藍衣藍庫,一群一群地變成西服革履,幾乎可以說是一個時代造福一批人的機會了。

這其中,關門的主力就是房地產。

悲觀一點來說,一個有房的二代和一個無房的二代,現在差的已經不是奮鬥,而可能是奮鬥一輩子終於成了你的鄰居,還有可能成不了。

但請注意我的用詞,是悲觀,可能,而不是一定。你怎麼知道那個無房的二代不會是未來《福布斯》上的人?如果他能是,房子會是個什麼問題?

如果集體通道已經關閉,個體更應該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自強,而不是悲觀於集體宿命主義。對於房價,也是這個道理。

不光是今天,過去其實也一樣。

如果有人1999年用50萬在北京買了兩套房,那應該是賺大了。但我告訴您啊,同年,馬化騰沒用50萬買房,用50萬辦了騰訊。你還覺得買房鐵定最划算嗎?那就是說,買房不如創業嗎?也不是。我想,您身邊就有一堆不這樣認為的。

所以,還是關鍵在個人。

如果您被高房價圍困,建議不被浮雲遮望眼,也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是結合自己的實際來處理,而且能夠超越它,別讓它成為人生和生活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

最後還插播一段,說個可能招罵的感想。房價上漲,你我可能都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人。

前段時間有看一個新聞,一對年收入不到15萬的小兩口,賣掉雙方父母在老家的房湊了三百來萬搞首付,背上兩、三萬的月供,買了個600多萬的房。背著這麼一座大山,這小兩口真是可憐。但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又是在助推高房價。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他們把房子看得太重要了!甚至有種人生全部為了一套房的沉重與悲壯。

房子真的有那麼重要?沒有這個房子,他們就不能用那麼大一筆錢,去有更好的人生的嗎?甚至先干點其他的,然後更輕鬆地有套房嗎?

思路,應該更開闊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