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四大行資管專家:十大角度解讀「銀行委外」業務

轉自微信公眾號 國金策略與行業配置筆記 主持人:李立峰 樊繼拓 魏雪

國金策略首席李立峰:

非常感謝投資者在百忙之中來參加電話會議,之所以要召開電話會議,主要是因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出現了一些異動,不少媒體將部分原因歸結於銀行委外業務這一塊。

我們發現從郭樹清履職銀監會主席一個月以來,從3月份到現在10天左右的時間共發布了8個文件,都是以銀監會的名義去發布的,最近的一次銀監會的講話是在4月21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明「不出成效絕不罷手」,而且當天銀監會就要求從六個方面防範金融風險以及對新開展的同業投資業務實施多項規範和監管,做到「買者自負」,切實打破「剛性兌付」,這一塊的監管措施比較嚴厲。我們可以看到從3月份央行的MPA的考核到銀監會陸陸續續出來的7道金牌及8份文件,商業銀行包括股份制銀行,特別是一些中小股份制銀行已經在加快調整其資產負債結構,資本市場明顯感受到來自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調整的壓力,無論是在股票市場還是債券市場都出現了異常的交易,包括連續3個交易日眾多股票跌停,也就是說市場會影響到關於銀行的委外情況以及其持續性。

鑒於這個背景,國金策略團隊邀請到北京一家四大行(總行)負責資產管理業務的專家,其對於銀行委外業務監管以及2017年銀行委外業務準確的情況有非常資深的了解,對委外業務的資金來源及資金成本及委外資金的資產配置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實際操作,希望能為廣大投資者帶來啟發和最新的前沿動態。

接下來有請特邀重磅專家對銀行委外進行深入解讀。

特邀專家:

這次我主要分享以下幾個問題:

一、委外業務的發展背景、近幾年規模增長情況、當前質量情況以及資產配置比重情況

委外的規模在2014年之前比較小,委外機構比較少,工行和光大銀行 (601818行情資料評論搜索)做的比較早,當時的規模大約幾百億,到2015年下半年受股災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渠道受限,此時銀行理財規模在增長,但投資渠道有限,就催生出了銀行委外規模快速擴張。但到2016年下半年信用債風險頻發,銀行委外規模增速有所放緩,但此時委外規模已經很大。

關於銀行委外的規模缺少系統性的統計,而且銀監會和中證登的數據沒有及時對外公布,市場上對銀行委外規模估算的差異比較大,比如有的媒體報道銀行委外規模在2015年末就達到16.7萬億,其中銀行理財的委外規模是5.17萬億,銀行非理財的委外業務規模為11.52萬億,還有券商對銀行委外規模進行測算,表示2015年銀行委外規模為23.1萬億,2016年銀行委外規模27.7萬億,另有券商測算結果是5萬億。目前從掌握的數據以及四大行交換的數據來看,市場普遍高估委外規模,實際上2016年高峰時四大行委外規模為2.5-3萬億,可能是工行的規模突破了1萬億,建行的規模在7000億-8000億,其他兩個行規模不超過5000億,在3000億左右。2016年整個銀行業委外資金規模在5萬億-6萬億,如果算上保險公司以及央企國企下屬的財務公司,這個數據可能會膨脹。這個數據是站在銀行資金的角度上估算,對規模的估算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產品端估算,這兩種方法都會產生一定的誤差,沒有很精確的數字。2017年第一季度整個銀行業委外規模有所下降,其中四大行的委外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略微下降,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但是股份制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的委外規模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到經濟監管的影響。

從受託機構的參與情況來說,主要以基金公司和券商為主,其他機構如信託機構、保險公司也有少量參與,而且各個銀行間對於受託機構的偏好差異比較大:國有大型銀行主要是和規模比較大、業績突出、排名比較靠前和評級比較高的大型基金公司和券商合作,但主要的合作對象還是銀行旗下自身的基金公司,佔比大約70%-80%左右;股份制銀行更傾向於和大中型券商和基金公司合作,還有一些是公募,更看重受託機構的投資業績,像城商行和農商行大多與中小型的基金公司和券商合作,也有一些公募基金,更看重受託機構的收益率,委外部分是以投顧的形式參與,這有益於培養自己的團隊,城商行農商行分別的資金鏈很小,大約在幾個億,幾十個億就算很大了。

對於委外資金的資產配置情況,從2016年數據來看,主要配置的是信用債、利率債、貨幣市場基金等低風險的資產,主要是以純債券的基金為主,佔比在90%以上,對權益類的資產配置比較少,佔比不超過10%,這部分資金主要來源於私人銀行部的資金,這部分委外資金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傾向於配置權益類資產。機構間對委外資金資產配置的差異比較大,不同部門的資金成本不同,一般而言受託機構會優先配置信用債,如果信用債的收益率能夠達到委託機構的收益率要求,那麼富餘的資金也會配置一些利率債和貨幣市場基金,去年的市場情況會適當的配置一些利率債和貨幣市場基金,存在一些加槓桿的情況。

二、監管要求應對同業理財套利空轉,四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如何應對?

這一要求實質上一直存在,因為當前銀行存在贖回的動力。在牽涉到資金來源時,銀行委外資金主要來源有兩處:一是銀行理財,即表外資金,二是同業資金。同業資金作為委外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資金鏈條,即同業存款購買同業理財,而同業理財投資委外資金,這是一個可行的套利模式,該模式是在貨幣政策較為寬鬆且流動性較為充裕的情況下才能夠運轉。這是因為同業的資金的成本相對很低,要比銀行理財、短期理財的成本低很多,就有較大的可操作的立場空間。但是隨著今年貨幣性政策逐漸縮緊,造成流動性降低,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同業資金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它的套利模式將難以為繼,將面臨著資金鏈的斷裂。尤其是近年來同業業務的發展非常迅速,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銀行都成立了同業業務部,這個部門很大一部分資產是做同業投資的,而同業投資中,以今年的數據來看,約有70%-80%都做了委外投資,購買其他公司的同業理財或同業存單。同業資金的規模擴張得非常快,且大多數以短期資金為主,長期資金佔比很少,這就形成了一個期限錯配。而目前銀行期限錯配問題非常嚴重,同業資金存在很大的流動性風險和期限錯配風險,這就是為什麼近期銀監會要嚴查同業,限制同業。

三、如何看待媒體報道銀行業委外大規模撤退的問題。

投資者應當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去看待新聞報道。從我了解到的消息和掌握的數據來看,四大國有銀行並未出現大規模贖回委外資金的情況。工行贖回了一點點早期的委外資金,但規模很小,也僅僅是早期。去年曾經發生過某國有銀行集中贖回的情況,但屬於個例。據我的判斷,目前銀行類的委外資金贖回的主體應該是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因為城商行、農商行的資金大部分是理財資金和同業資金,且同業資金佔比較高;且將同業存單納入到同業負債的管理中,因此他們面對的監管的壓力會更大,一旦對同業的監管更嚴的話,同業業務將很難進行下去。所以我們希望包括金融行業的能夠更客觀地看待新聞媒體的報道,不要被混餚視聽。

四、管住了同業存單,理財套利且在實施MPA考核下,銀行在資產負債表流動性管理上如何應對?影響大嗎?

銀行表外理財納入MPA監管,是按廣義信貸指標及餘額同比增速來考核的。就是說如果你的規模越大,對你今後的發展可能就越有利,如果你的規模越小,反而對你今後的發展形成很強的制約,因為它是以增速來考核。同時MPA考核機制已經實施嚴格的打分制,它對廣義信貸規模的限制對中小銀行的制約較強,而對大行的影響還是比較有限的。從我們行的情況來看,這個影響還是很有限的。影響更大的還是銀監會近期下達的相關文件,尤其是對同業理財、同業業務以及對委外業務的監管。

五、當前銀行委外資金的成本如何。假設委外出現浮虧,如銀行贖回,會面臨大額的浮虧問題,該如何應對?

說到銀行委外資金的成本問題,我們應分幾個角度來看。

首先,分機構來看,各家銀行都涉及銀行委外業務,2016年以前,是以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為主,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業務較小。但是從2016年開始,城商行農商行類中小銀行的委外業務開始大規模地增長,佔比迅速提升。對於各行的佔比情況呢,由於缺少系統性數據,我們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比例。就我估計,工農中建交這六大行委外資金是占整個市場的30%~40%左右,股份制銀行佔30%左右,城商行農商行類小中型銀行佔比大約在35%左右。

其次,從資金成本上來看,國有大行的資金成本相對是最低的,其次是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金成本最高。再分部門來看,銀行的委外資金主要來自於資產管理部的銀行理財、同業業務部門以及與私人銀行下面的管理部門。其中資產管理部的委外資金規模佔比是最高的,但金融同業部的同業業務委外資金規模增速非常大,從16年的二季度、三季度來看,增速非常快,佔比提升也很快。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部的委外資金成本是極高的,但是他們願意承受的風險也是很大的,可接受的投資範圍也是比較廣的,比如他們的資金就可以投資給權益類的資產。而資產管理部的資金成本次之。而同業業務部委外資金成本最低,但是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有嚴格的要求和限制。同業的資金大多數都是短期資金,拆藉資金,資金成本非常低。

從資金的性質上看,銀行委外的資金主要來源於表外資金和表內資金。表外資金最高是銀行的理財資金,而表內資金有同業資金、銀行自有資金和保本理財資金。其中表外理財資金佔比是最高的,同業資金增長最快,資金規模逐漸增加;銀行表內資金委外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同業資金委外。表內資金成本相對較低,也就是銀行的自有資金和同業資金成本相對是較低的。表外資金的成本相對較高,尤其是發行財理財產品的時候,理財產品現在的成本是逐漸抬升的。

對銀行贖回委外資金浮虧的的問題,我們行目前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委外資金收益達不到理財要求的情況,通常我們這時會提前收回委外資金,交給業績較好的受託機構。一般情況下,銀行委外資金在招投標的時候,在協議里就會約定委外資金的收益預警線和止損線,包括投資資產的損益情況。佔比情況。當然我們也會考慮委外資金的投資標的情況,流動性是否更好。如果是投資信用債,贖回就比較困難,如果是投資流動性比較好的貨幣市場基金、利率債,如果出現浮虧或者達不到我們的要求,銀行可能就會考慮贖回。

六、銀行近期會有大規模贖回嗎?以及各家行在贖回的實際操做上有什麼不同?

從近期的債券市場情況看確實出現了大額的買單情況,我們不排除有銀行委外資金贖回的可能。有媒體和賣方研究員認為銀行贖回的主體和壓力主要來自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但是從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和數據來看,國有大行並沒有出現大規模贖回的情況,而是保持了和去年差不多的情況,有關媒體的報道是很不準確的,也是很不負責任的。站在銀行的角度,實際上,近期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近期贖回資金的情況較多,是近期贖回的主體。因為他們的資金成本比較高,要求的收益也是比較高的,而且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比較差,尤其是在對同業業務有從嚴監管的趨勢情況下,對同業業務依賴性較強的股份制行、城商行、農商行對委外資金贖回的意願比較強烈。當然,也有可能部分管理委外資金的受託機構正面臨著有股份制銀行贖回的情況,這也要看具體情況,是否是委外資金到期了,或是否是受託機構沒有達到協議要求。一般情況下,銀行與受託機構協議是一年期以上,與自身銀行基金子公司的協議達到三年以上。我們每半年進行一次測評,如果沒達到測評要求,會考慮贖回。在我對委外資金贖回的操作上,考慮到資金成本和風險能力,各家銀行業會有所差異。總體上來說,委外資金贖回會優先贖迴流動性較好的資產,比如貨幣市場基金、利率債等。同時,不會出現集中大規模贖回的情況,一般會採取分批次贖回,防止市場有較大波動,帶來資產損失。

七、今年的委外業務和去年有何不同?

從目前來看,今年的委外和去年的委外沒有很大的差異,但是近期銀行理財增速是下降的。大行主動放緩了理財規模的增速,從四大行交換的數據來看,四大行都在有意降低理財增速。負債端,理財資金成本很高,而在資產端,優質資產稀缺,高收益資產比如非標資產有很大的限制,這會導致銀行在銀行理財產品上的收益不斷收窄。從從四大行交換的數據來看,銀行理財的收益都在逐年遞減,這就導致銀行理財擴張動力缺失;此外,表外資產監管趨嚴,非標資產投資收到很大限制,優質資產稀缺,投資渠道受限,理財利潤擴張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綜合來看,銀行理財規模增速會放緩。從一季度四大行的交換數據來看,銀行理財規模都有所下降,規模大概幾百億。

八、金融去槓桿,是否處於中後期?

金融業去槓桿要結合實體經濟去槓桿來看,實體經濟去槓桿離不開金融去槓桿,實體經濟去槓桿實際上就是減少對這些行業的資金供給。而從資金供給角度來看,就涉及到金融去槓桿。

我認為去年的金融去槓桿不太理想,因為實體經濟太差,同時進行實體經濟去槓桿和金融去槓桿,會帶來很大的風險,實體經濟也沒有承受如此大的風險的能力。考慮到實體經濟不佳,去年的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還是比較寬鬆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是不利於金融去槓桿的,同時去年金融監管層也面臨換屆的問題,而且監管部門之間對金融去槓桿的看法不同,協調也不足。對整個金融風險缺乏全面的掌握和摸底。監管層對金融去槓桿會不會導致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個問題沒有把握。我認為今年金融業去槓桿已經具備大的金融經濟環境:經濟有所好轉,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另外,金融業資金空轉問題、關聯套利問題以及金融風險等問題已經比較突出、比較嚴重,如果繼續任由發展,會帶來比較的風險隱患,因此我們認為目前金融業去槓桿會有實質性的操作,進入到中後期的階段。

九、銀行委外規模短期內會有綜合變化,贖回潮什麼時候接近尾聲?中長期的趨勢又是怎麼樣?

2016年我們預計2017年銀行委外規模會繼續擴張,但是一季度的監管力度和措施超乎預期,因此目前我們對2017年銀行委外規模預期偏悲觀。最差的情況下,整個銀行委外規模會較大幅度收縮;稍微好一點的情況是,新增委外規模同比下降,但是總體規模仍將有所增長。我們銀行將保持現有規模,如果委外到期或達不到收益率要求,我們會考慮收回委外資金,不在進行委外操作。但是大規模贖回的意願,還是不是非常強烈,我們趨向於維持現狀。一方面是我們自己銀行旗下委外資金,規模佔比也比較大,我們不會大規模收回,保持現狀;另一方面是外部機構,我們也是傾向於維持現狀,但是如果二季度收益率達不到要求或者風險過大,我們考慮收回,並不再進行委外操作。

十、從銀行資管的角度來看銀行委外資金的配置、可能的思路及建議

銀行委外資金的配置還是低風險的貨幣市場供給為主,權益類配置佔比較低,目前依舊處於風險考慮。權益類資產去年配置很低,主要集中與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等針對高端客戶的理財。去年我們進行了一場委外資金的招投標,適當地增加了權益類委外資金的佔比,不過規模不大。對於債券類評級,我們國有大行對風險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都是AA+以上的,像股份制和城商行可能對收益更看重一些,適當地犧牲一下風險,他們可能是對風險採取適當容忍態度。就部門而言,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等部門客戶的委外資金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適當投資一些權益類資產,但是比例很小,規模也很小。對於資產管理和同業的資金來源,風險的承受能力很差,特別是同業資金,風險要求很高,所以大部分投給債券,尤其是信用債,都屬於存貸型基金。對於2017年的委外資金,我們適當增加了一些權益類的資產配置,但是增加的不多,主要還是考慮到風險。在當前優質資產很少的情況下,資產配置確實很難,既要考慮到資產收益率,也要考慮到風險,我們總的思路還是要把風險放到首位,哪怕是犧牲一點點收益率,我們也要保證委外資金的安全性。可以說現在針對委外資金市場,大家對監管的態度還是比較持中。包括站在我們大行的這個角度來看,這輪監管就看下面有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如果是會出台一些監管的細則,那麼我們可能會在委外這塊做一些調整,但是目前來看我們還是持觀望態度。可能城商行、農商行可能現在問題比較大一些。

通過郭樹清的談話也好,通過最近銀監會的政策也好,可以看到監管層可能會對同業業務進行嚴查、進行很嚴格的監管,委外業務也會受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判斷,對於今年的委外業務,並不是說銀監會會一刀切,而是採取使其規範化發展,走規範化發展的道路,這是我們一大的判斷。

提問交流環節

Q1:大行委外業務贖回問題:剛才您講到大行的委外如果要考慮到贖回的話,可能是比較側重於收益率沒有達標這種情況。但是我們這邊了解了一些情況,比如2016年,大部分銀行委外還是以存貸為主,這個在當時的業績考核可能都是在4.5%-4.8%之間,但是2016年存貸基金或說存貸組合收益率如果能做到4%,就算是表現比較不錯的組合了。這樣看的話2016年的存貸組合都是很難達到業績標準的,這種情況你們這邊是怎麼考慮的?

A1:2016年業績標準市場上普遍是在4.5%-5%,城商行和農商行是5%甚至以上。從我們的情況來看,我們給子公司基本是按照最低標準衡量的,4.5%已經很低了;第二步驟是在4.8%-5%之間,去年我們接觸的幾家機構,有的做的很好,有的做的很差,基本上來說都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如果說滿足不了我們的要求,但是在承受範圍之內,這種時候下我們採取的是規模減一下,有可能是給的規模太大,導致駕馭不了這麼多資金。就去年的情況來說,外部機構的規模都在幾十億,很少超過百億,我們一方面考慮業績情況,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其對資金規模的把控能力。所以整體來說,收益率是我們考慮的一個方面,如果收益率是在我們承受範圍之內的話,我們也是可以接受的。

Q2:您剛才講到「現在金融去槓桿已經在中後期」,是否能再進行下解釋?

A2: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去年金融業去槓桿其實不是太理想的。從我得到的消息來看,去年整個金融業更多的是摸底情況,來看金融業到底有多大風險;而且「一行三會」之間對金融業去槓桿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看法,就是說他們之間沒有協調一致;但是更重要的在於金融業風險多大,去槓桿的話可能會帶來多大風險,對這方面心裡沒底,這也是去年金融業去槓桿遲遲沒有動作的原因。那麼我的理解,金融業去槓桿首先第一步是要摸清情況、評估風險,強制性去槓桿會不會首先對金融業產生很大的衝擊、很大的風險,那麼這個風險是否會波及到實體經濟,還要考慮金融業去槓桿的話實體經濟有沒有這個承受能力,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第二步就是在做好摸底和評估之後,就開始實施了;今年一季度,包括證監會、銀監會等出台各項監管政策,給我們一個信號,就是下一步金融業去槓桿可能要進入到實質性操作階段,會進入到中後期。去年人行把表外資金納入MPA考核,以及銀監會對幾大行摸底理財產品等,我們的理解這就是屬於摸底的情況,來看看風險到底多大,去槓桿的力度該怎麼操作。以上就是我的理解和判斷。

Q3:如果說去年是摸底階段,那麼今年就是實際推進的階段對么?

A3:對的,但是現在實質操作,我認為應該從監管的角度來,通過監管的規範化,一方面引導去槓桿,另一方面引導金融業的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會是採取很強硬的去槓桿。有可能是針對某塊業務,比如同業業務、理財業務等,來下手進行去槓桿,也就是「由點到面」這樣一個操作方式。

Q4近期銀監會出台一系列政策,這個對市場來說,一方面資金面偏緊,一方面市場會更新預期。我想問一下,您這邊感覺到的二季度的話在監管方面會加強嗎,因為您也提到今年是落地階段?

A4:銀監會近期的確出台了很多政策,我的理解來看這些政策還是之前的一些東西,在之前的文件中都出現過,只是之前沒有很嚴格地去執行,這次又拿出來很嚴格地去執行。可以比較一下,新的文件和之間的文件來對比,新的東西不多。二季度我們是這樣看的,目前在摸底情況,自查階段在6月份才開始,整改是在12月份才開始,這樣就給金融業一個很寬鬆的緩衝時間去適應這個過程,這就要自查是什麼情況。所以近期,包括二季度,很密集地出台一些具體的監管措施,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我感覺比較小。出台政策、反饋自查情況等都需要時間,我們認為可能是在6月之後,在第三季度,可能會根據自查情況出台一些具體的措施。

Q5:銀監會提到「打破剛性兌付」,您認為這方面進展會是怎麼樣的,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A5:其實這個問題已經談過很多了,包括在銀監會文件中也說過很多次了,想「打破剛性兌付」還是很難的,大家都是在口頭上喊。以我們的經驗來說如果理財產品虧了,都是拿自己的錢去倒貼的,所以「打破剛性兌付」目前只是喊喊口號而已。比如理財產品虧了,一群人來總行鬧事,為了銀行的聲譽等各種考慮,總是拿自己資金去貼的。所以「打破剛性兌付」並沒有實質性的保障措施,比如制度上和法律上的保障還沒做到。至於說「打破剛性兌付」對市場的影響,這個很難說,比如信貸違約的很多,如果是機構客戶好辦,但如果是個人客戶就會比較棘手,這個時候是否還是剛性兌付。所以銀監會只是提,從我們機構角度來看確實很難操作,是這樣一個情況。

Q6:四大行會採取怎樣的策略,是否會贖回收益率達不到要求的部分業務或清盤到期的部分業務?

A6:目前來看,四大行的委外業務大同小異,基本上80%的業務還是給銀行旗下的子公司、證券公司來做。對於子公司,銀行的態度比較寬容,可接受的收益率可能會比市場上低很多。交給外部企業則要考慮雙方之前合作基礎,業務往來緊密程度等因素,如果出現資金規模超過企業操作範圍,收益率達不到要求等情況,銀行會對該企業的風險、收益率、信息報送、重大事件溝通情況進行評估,一段時間后如果仍達不到要求,會考慮贖回部分資金。同時,由於目前對銀監會政策的把握還不到位,因此暫時的考慮是維持當前規模;如果後續有政策出台,可能會終止部分到期業務,但還是優先保證子公司的委外規模。

Q7:是否意味著委外資金規模整體收縮,市場影響偏負面呢?

A7:委外資金分為同業資金和銀行理財資金兩部分。第一,各大行已經不把理財業務規模增長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理財資金增速已經放緩。第二,雖然去年同業業務發展較快,但由於今年出台了很多針對同業業務的監管政策,因此從同業存單到同業理財再到委外業務的鏈條目前已經很難持續。在貨幣政策偏緊的背景下,銀行沒有充足的流動性和較低的利率成本來維持槓桿水平;且銀行同業委外資金本身就具有對收益率要求偏低,著重於流動性風險控制的特徵,大多以短期資金為主。因此同業委外資金受政策限制較大。

Q8:現階段金融業去槓桿走到了什麼階段?

A8:監管層去年對金融業去槓桿可能帶來什麼樣的風險還是把握不足,處在一個摸底階段。目前可能會考慮從某些業務入手,由點及面的進行政策落實,比方說從同業業務入手,第二個是理財入手,限制委外投資比例;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還不明確。二季度或下半年可能會有一些實質性的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果。也就是在處置如保險業務、同業業務等「風險點」。

Q9:四大行委外資金投向權益性市場的比重會不會增加?

A9:銀行在去年年底招投標時就確定權益類資產的比例近期不會再變動。對權益性市場持觀望態度,可能會根據市場做一定的動態調整,但目前調整的意願較低。

Q10:銀行業監管對量化投資有什麼樣的影響?

A10:量化投資在銀行業監管中較少提及。因為市場量化投資規模依舊較小,銀行委外投資在量化投資的規模也很小。我們認為監管措施不會對量化投資產生很直接的影響,也不會產生短期內都有影響。加強銀行業監管,有可能緩慢地波及量化投資。目前我們正嘗試性地接觸一些量化投資,陽光私募等,適當地去擴展FOF、MOM等形式的基金。從目前角度來看,銀行業監管對量化投資的影響還是非常有限的。

Q11:近期股市調整似乎更多基於預期多餘實際的產品的退出,而不像是銀行委外的退出引起的,對此你怎麼看?銀行委外配資的股票退出方式是什麼樣的?

A11:銀行委外投資到股市的資金沒有確切數據。我們不妨進行估算,如果2016年委外資金是5萬億,權益類配資是10%,就是5000億,假設其中投資股市部分佔50%,就是2500億元,而2500億相對於幾十萬億市值的股市,影響有限,所以目前流出的「股市下跌歸因於委外資金的大幅收回」的言論,在邏輯上是行不通。我們認為有可能是委外資金暫時性的收回,給市場傳達出一種流動性趨緊的信號,引起股市的下挫。

國有大銀行的委外業務要按照流程進行的,而且流程基本已經標準化,不會出現「贖回就是立馬要求割倉交錢」的情況。比方說,我們在與機構簽訂合同時,會預先設定預警線、止損線,一旦觸碰到線后,對手方需要及時跟我們進行彙報,我們也需要經過專家委員會討論后,才會做出是否贖回的決策,最後,我們會將決策信息反饋給機構方,如果需要贖回,我們也會採取「分批次、分步驟」的緩慢贖回。當然,不排除一些城商行和不成熟的機構偶爾會有些不成熟操作。

Q12:年初到現在,預測四大行的債的收益率和股的收益率分別是多少?目前你們對委外業務收益率的容忍度大致在什麼樣的水平?

A12:委外業務基本上是每半年考核一次,季度性考核意義不大,目前收到的回饋數據大多是動態性的數據,因此暫時沒有這方面的數據記錄。我們對機構業績進行考核時,如果業績波動很大,我們會與基金經理進行談話,如果出現大規模的浮虧,我們就直接和機構領導談話了。另外,銀行委外業務由於簽署時間錯開,一般採取分開考核形式,不會進行一次性的集體考核。

收益率容忍度每個銀行差別較大。如果是對自己銀行下屬的基金子公司,容忍度會寬容很多;而對外界的基金公司容忍度就會差些。容忍度沒有明確的具體數字,我們需要結合市場、其他基金公司的情況,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綜合考慮衡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