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夜讀 | 《洛神賦》:曹植的傳世情書是寫給她的嗎?

自《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開播以來,大家整天被司馬懿刷屏,歷史劇就是有這點魅力,讓人看完總想問問這是不是真實故事,尤其是漢末三國這個風流人物頻出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演繹空間,而《軍師聯盟》不僅讓司馬家族紅了一把,還讓大家對曹操的家庭關係產生了極大興趣。

劇中,曹操將曹植一見鍾情的甄宓(fú),嫁給了曹丕,甄宓作為曹操挑起奪嫡的一顆棋子,成了左右丕植兩兄弟的關鍵因素,甄宓還因曹植而死。其實,關於曹植與甄宓的這段緋聞,已經傳說了一千多年了,李商隱甚至有詩云「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詩中的洛神指的就是甄宓。

解題的關鍵,正是「甄宓」這個名字。其實在各類正史之中,我們只能知道此女叫甄妃或甄氏、甄夫人、甄皇后、文昭皇后,有姓無名。愛玩遊戲的人都知道,三國殺、王者榮耀這些涉及三國人物的遊戲里,都叫她「甄姬」,姬是古代對婦女的一種稱呼,相當於「甄女士」。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我們並不知道甄氏的全名。

而後人開始叫她「甄宓」(下文統一以此稱呼),完全是緣起於曹植的代表作,這個作品,就像是曹植與甄宓緋聞的潘多拉魔盒。

▲ 趙孟頫書 曹植《洛神賦》

一篇《洛神賦》,捧紅了洛神和自己

「黃初三年, 余朝京師, 還濟洛川。 古人有言, 斯水之神, 名曰宓妃。 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 遂作斯賦。」

在《洛神賦》這封傳世情書的第一句,曹植就說明了兩大靈感來源(創作套路):一、模仿戰國時著名美男宋玉的《神女賦》;二、我們都愛女神宓妃。

《洛神賦》里的提到的宓妃,傳說中為伏羲之女,因溺死於洛水,被封為洛水之神洛神。甄宓的宓字就是取自宓妃。雖然如今人們不總提起洛神,但東漢可是建都在洛陽,洛神簡直就是女神中的流量小花!

較早提到宓妃的人是屈原,《離騷》中,詩人追求女神宓妃而不得(不必急著同情他,《離騷》裡面他追了四五位女神)之後,漢代司馬相如、劉向、張衡、蔡邕都寫賦讚歎過宓妃的美貌,可能是因為情書寫得不夠好,都沒火起來。直到曹植的《洛神賦》橫空出世,「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金句頻出,不僅捧紅了洛神,更捧紅了自己。

《洛神賦》這篇10萬+情書出現后,引來許多摹本,瘋狂點贊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謝靈運還仿寫了一首《江妃賦》。不過,要說《洛神賦》的冬粉團團長,東晉顧愷之一定當仁不讓。其創作的長卷《洛神賦圖》簡直是有圖有真相的連環畫版《洛神賦》。圖畫賦予了文學新的生命,也讓取夢想象的洛神走到了眼前,人們終於能一睹女神模樣了。

▲ 顧愷之《洛神賦圖》全卷(宋摹)

「俯則末察, 仰以殊觀, 睹一麗人, 於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

偶遇:正在河邊休息的曹植,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見到了手執羽扇,飄然而至的女神,趕緊問了一句隨從「那個美女是誰?」

最精彩的部分來了,女神宓妃到底長什麼樣呢?

其形也, 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 華茂春松。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 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淥波。 穠纖得衷, 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 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 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 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 丹唇外朗, 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 靨輔承權。 瑰姿艷逸, 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 媚於語言。 奇服曠世, 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 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 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 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 步踟躕于山隅。

曹植極盡四個字夸人的本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肩窄如削,腰細如束……堪稱三國情話扛把子,單身狗認真學習一下,情書都寫不好,怎麼追女神?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相約:顧愷之畫到這裡,洛神與曹植距離最近,兩個人已經開始約會了,洛神的華容婀娜,讓曹植廢寢忘食。此處伏筆畫家一個巧思。

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

分別:雖然相對時兩情繾綣,但人神有別,洛神還是隨眾神駕玉鸞乘風而去了,只留下痴心的曹植獨自神傷,而畫中的洛神也在痴情回望。

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

追隨:分別之後,曹植還是難耐相思之苦,上演了一出你是風兒我是沙的戲碼。同時,此處也是《洛神賦圖》的點睛之筆,曹植手中之物正是前面洛神一直手執的羽扇 。帶著定情信物追女神,真心可鑒。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相思:《洛神賦圖》最後一處,曹植在駕車而歸時仍要回頭張望,期盼再次遇到洛神,畫家傳達的正是曹植筆下「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這種無望的愛。

看完《洛神賦》,就可以探討一下曹植是不是寫給甄宓的了。其實在各種正史記載中,曹植與甄妃並沒有什麼正面接觸。

魏東阿王(曹植)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國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縷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發,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珮。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后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這一段信息量很大,演繹的部分居多,可以看出,《大軍師司馬懿》中曹植與甄宓的故事基本上以此段為藍本。但這段文字仍然有一兩點可信之處。

可信之一,甄宓是因郭氏而死,而非曹植。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即位為文帝,日益寵愛助他謀取大位的郭氏,甄氏時出怨言,帝大怒,(黃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隨後,曹丕立郭氏為皇后。

可信之二,《洛神賦》原名《感鄄賦》,被甄氏的兒子魏明帝曹叡改為《洛神賦》。緋聞的一大力證就是「感鄄賦」這三個字。鄄(juàn)字由來是曹植在黃初二年時被封鄄城侯,《感鄄賦》字面意思應該是到鄄城有感吧,但《洛神賦》卻寫的是詩人在洛水旁遇到女神的故事,賦中也完全沒有提到鄄城的任何信息,洛水也完全不經過鄄城。《洛神賦》是否是名為「感鄄」實為「感甄」呢?這麼簡單的文字遊戲當然會招來大家的八卦之心了!范曄在《後漢書》中把鄄城寫成了「甄城」,李善則直接寫了成《感甄賦》。

總之,從唐代李善開始,人們就習慣稱《洛神賦》是曹植「為著他的愛人甄后所寫」。而大家願意相信這段愛情故事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陳壽在《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說,曹丕賜死甄氏后,對解夢人周宣說,「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曹丕賜死甄氏自己後悔了,沒過幾年,甄氏的兒子曹叡就繼位了,回想起母愛的偉大、母親的早逝,他為甄氏舉辦了一系列追思紀念的活動。

文帝甄皇后賜死,故不列廟。明帝即位,有司奏請追謚曰文昭皇后……太和元年二月,立廟於鄴。四月,洛邑初營宗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告廟。」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

在這樣的輿論造勢下,朝野民間都傳聞甄氏是被曹丕作死的、冤死的,得到了人民的同情與銘記……

在曹丕與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奪嫡故事下、在曹丕與甄氏的感情恩怨中、在曹植《洛神賦》的文采與遐思里,曹植與甄氏這兩個強權下的弱勢人物,被人們捏合在一起,生髮演繹出了許多故事。

甄氏被後人賜予了「甄宓」這個名字,她走進了唐人的小說、元人的雜劇、梅蘭芳的京劇以及你正在追的影視劇。一部分人覺得這純屬緋聞,另一部分則恨不得唱出「因為愛情」。比如郭沫若先生就說過「子建對這位比自己大十歲的嫂子曾經發生過愛慕的情緒,大約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吧。不然,何以會無中生有地傳出這樣的'佳話'?」

《洛神賦》是源於愛情的遐想,還是出自藝術的創造?幾番玩味之中,好像可以看到曹植在三國魏晉那個群雄紛爭的時代,用自己的才思,在劍拔弩張之中辟出一道幽光,幽光里透著絢麗的柔情。

《洛神賦》究竟是不是為甄氏所做的呢?大概只有作者知道。我們似乎更適合感嘆一句,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每個關鍵詞都是一場文化之旅

中華文化溯源

追問與尋覓 開啟一段自我確證的旅程

光明日報 · 中華文化溯源融媒體工作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