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歌聲里的青春與回憶

歌聲里的青春與回憶

——清華大學培育校園民謠成長的土壤

光明日報記者 劉博超

從宋柯到高曉松,再到水木年華、李健,這些從以理工科著稱的清華園裡冒出來的音樂人總是讓人津津樂道。水木年華樂隊成員盧庚戌曾說,他也沒弄懂,為什麼清華這座以嚴謹求實而聞名的理工科大學會產生這麼多的校園歌手。為解開這個疑問,記者走進清華大學,探訪了這片民謠沃土中的「風花雪月」。

音樂夢想借力平台茁壯成長

今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讀大三的陳秋樺已經創作了一首點擊量高達百萬的民謠《兔子先生》。陳秋樺中學就醉心於民謠,大一時幸運地入選了清華「音樂夢想計劃」。與盧庚戌、繆傑等前輩交流,會聚校內音樂人的沙龍活動,聲樂培訓、創作培訓乃至提供錄音棚和音樂製作公司,都是這個計劃的組成部分,陳秋樺覺得自己彷彿進入了一片開闊的音樂曠野。「清華沒有音樂專業,就從中央音樂學院請來專業老師為我們做一個月的培訓,在這裡,我真正接觸了音樂創作。」陳秋樺說。

光明圖片/視覺

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賈曦告訴記者:「這個計劃主要針對熱愛原創音樂的學生,為他們提供接近音樂夢想的機會,同時為優秀的校園音樂人出專輯、拍MV,開演唱會、開專場。此外,學校已舉辦26屆校園歌手大賽,各院系晚會、28家文藝社團都為學生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音樂平台,清華的鋼琴琴房也對每個學生開放,這都是我們為學生搭建的音樂平台。」

以科學專業的態度對待音樂

廖國鉞曾是第二十二屆清華大學校園歌手大賽冠軍,如今是全職從事音樂創作。早在2010年,剛進大學不滿兩個月,廖國鉞以兩首英文歌曲奪得校園歌手大賽新生專場的冠軍,之後卻連續兩次在全校複賽中折戟。直到第三次複賽,他才實現自己大一的夢想,獲得大賽的冠軍。

「清華的歌手們很少只參加一次校歌賽,冠軍們往往是高年級,參加過三四次比賽。」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原創歌手周顯坤說,「在很多學校,校園歌手憑嗓音天賦就足以取勝。但在清華,天賦僅僅是第一步,唱功、颱風乃至表演等方方面面都要臻於成熟才能贏得比賽。」他認為,這體現了清華的執著較真。走上校園歌手之路的人,經常帶著一種專業精神,用大學四年去切磋精進,同時樂在其中。

「清華人對待音樂也秉持科學的態度。」陳秋樺說,「一般說校園歌手是背著吉他寫寫歌的文藝青年,清華現在有利用數字處理和聲學做音樂混音,用科技手段從事電子音樂創作的,追求精確的音樂效果其實也反映了清華人的某種特質。」

民謠興盛也是高校的育人成果

「校園民謠的興盛,是一所高校育人成果的體現,展現了以價值塑造為基礎的多樣成長。」賈曦說。

「在清華做音樂便利,學生的積極性也高。」原清華大學西山樂隊隊長馮佳界說,「舉辦演出可以租蒙民偉音樂廳,張貼海報發通知,拉贊助的時候,我們輔導員手裡有一個名單,哪些校友可以提供支持,對接非常容易。」

無論興趣愛好如何,清華總能為學生提供多樣的文化選擇。在新清華學堂和蒙偉民音樂廳,票價幾百元上千元的商業演出票,學生幾十塊錢就可以買到;「弦舞」音樂節、阿卡貝拉專場音樂會等品牌活動,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到搖滾、清唱等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清華大學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爭取每年舉辦100場高水平演出、100場高水平文化藝術活動、10個國際較高水平的專題展覽。

談及清華校園音樂的湧現,賈曦表示,前提是充分挖掘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我們鼓勵學生在探索世界的同時不斷豐盈內心,並在夯實藝術修養的基礎上,將青春感悟用優美的旋律和文字表達出來。」

《光明日報》( 2017年02月22日 05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