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貿易戰硝煙四起,中美局步入何方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走向影響著全球經濟的復甦。一旦中、美兩國發生貿易戰,將波及產業鏈上的相關國家,並導致全球價值鏈重構。

貿易戰硝煙四起,中美局步入何方

一、中美貿易舉世矚目

自加入WTO后,逐漸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和國際貿易的助推器。2015年,首次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

從總量上看,的對外貿易已經進入一個拐點,其增速和占經濟的比重都在下降,但在全球貿易市場中的份額仍然在上升。從結構上看,伴隨產業升級,從初級工業品的主要代工國開始逐步成為部分重要電子產品與高端工業品的組裝者,以及大量工業設備的提供商。

近年來,全球經濟呈現長期性停滯格局,逆全球化導致國際貿易不振。世界貿易的增速已經連續5年低於全球經濟增速,陷入自上世紀 80 年代以來最長的貿易低迷。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走向影響著全球經濟的復甦。但在全球經濟萎靡疊加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的大背景下,似乎貿易保護主義的次優均衡成為了多數國家更多考慮的選擇。

2016年,全球反傾銷發起案例數達到了290例,創下了2003年以來之最。其中,美國是最大的起訴者,而則是被訴最多的國家。

今年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就職。貿易保護是川普對外經濟政策的主要議題,他自競選開始就表現出「以國內為主」的強硬立場,將美國貿易赤字、製造業外流、失業等問題歸咎於加入WTO和匯率操縱,以爭取藍領工人支持。

從美國對華實施反傾銷調查的行業來看,金屬製品、化學品及其製品等領域是關注的焦點,這也表明在具有較高工業附加值的主要工業領域,川普不會輕易拱手讓給正謀求抬升價值鏈的製造。

1.1 美國對商品貿易逆差激增

當前,是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國(僅次於加拿大和墨西哥)和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而對而言,美國是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國。但中美在經貿相互依賴度增強之外,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美國對商品貿易逆差達3470億美元,佔美國商品貿易逆差總量的47.3%。

2001年,美國對商品貿易逆差僅占其商品貿易逆差總量的20.2%,可見加入WTO之後逐漸代替日本、台灣等亞太經濟體成為工業品外包生產重地是美國對逆差擴大的主要原因。

從各國佔美國貿易逆差的情況來看,上世紀80年代末期,佔美國貿易逆差的比重超過台灣,並逐漸逼近日本,最終於世紀之交成為美國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國。在此期間,其他國家佔美國貿易逆差的比重變化不大,墨西哥有所上升,而加拿大、香港相對下降(圖1)。

從中美各自的進出口產品構成上看,中美商品間存在較強的貿易互補性。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附加值相對較低的中間品和產成品,如中低端機電、紡織品、賤金屬及其製品等,而進口的大多是資源品和附加值較高的產成品,如高端設備、化工製品、礦產品等。而美國的出口則以高價值的產成品為主,進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商品。

從中美兩國之間的商品貿易來看,美國對華出口主要包括運輸設備、農產品、汽車、機械設備和高端儀器、零件等,而從進口的主要是電子產品、辦公用品、服裝、傢具家電等中低端消費品和日常用品。總體來看,中美兩國生產的商品之間直接的競爭領域並不多。

1.2 中美經濟之爭波及全球

的出口結構在過去30多年發生了根本變化,出口工業品中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相對下降,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重有所上升,這些結構升級源自全球產業鏈的重構,並形成了對其他東亞經濟體的替代。

比如,Morrison(2017)就指出,1990年美國製造業進口的47.1%來自於環太平洋經濟體(包括),而該比例在2015年幾乎不變(為46.8%),只是其中的份額從3.6%增加至26.1%。[1]

將列為貿易保護的重要靶向不盡公平,但卻有助於轉移矛盾。作為全球化生產的最大受益者,跨國公司在產業鏈分工和製造業轉移中享受到了勞動成本的降低和整體生產效率的提高,並獲得了大量的實際利益。而作為產業鏈中的一環,製造的附加值其實相對較低。

但另一方面,隨著中低端生產崗位流入低成本國家,發達經濟體中低收入階層的工作機會減少,由此帶來的失業、貧富差距增加等社會問題經民粹主義和多黨政治發酵,開始成為新的不穩定因素。特別是次貸危機以來,去全球化的實踐愈演愈烈,貿易保護成為了緩解國內矛盾的施政綱領,這也導致全球貿易衝突加劇,貿易增速持續低於經濟增長。

一旦中、美兩國發生貿易戰,將波及產業鏈上的相關國家,並導致全球價值鏈重構。一方面,對出口的主要商品進行貿易制裁,必將影響產業鏈上的其他國家,主要是日、韓、台灣等東亞經濟體,中間品和原材料的供應國,以及相關的跨國公司。

另一方面,的出口受阻可能使得其他后發國家(比如印度、越南等國)更快的取代,成為新的「世界工廠」,而製造也不得不沿著全球價值鏈上行,對德國、瑞典、美國等傳統高端製造國形成衝擊。

二、全面貿易衝突概率不大

2.1全面貿易戰的條件並不具備

(1)總統簽署貿易戰行政令可能受阻

美國的政治體制和制度使得川普的「百日新政」面臨一定程度的制約。川普力圖推動的6項措施和7個方案面臨兩類選擇:一是經國會投票審批通過,但耗時較長;二是簽署行政令,不用顧及國會及內閣,但若遭到國會和內閣強烈反對,可能遭遇阻撓甚至被彈劾。

目前來看,在移民禁令、修建美墨邊境牆和開發能源監管上,川普和國會共和黨主流意見相對一致,但在貿易保護、廢棄歐巴馬醫改法案和邊境稅收等政策上雙方仍存在分歧。即使川普想通過簽署總統行政令而快速落地貿易保護政策,其內部團隊在對外貿易上的意見也並不完全統一。

總體而言,持貿易保護觀點的成員在川普內閣和對外貿易決策團隊中佔據主流,比如美國貿易代表Lighthizer、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 Navarro、總統首席戰略專家Bannon等都是貿易保護派的支持者,並且有一定的排華態度。而國務卿Tillerson、財政部長Mnuchin、商務部長Ross則反對貿易保護,但三人的對華態度卻不盡相同。

(2)出口在短期仍難以被替代

從貿易份額和增長速度兩方面來看,對美出口在短期仍然難以被替代。借鑒波士頓矩陣(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的框架(表1),我們可以發現,在美國進口中,的角色從以前的明星(Stars,高增長、高市場份額)逐漸轉為現金牛(Cash Cows,低增長、高市場份額)。

從日本對美出口被超越的速度來看,被替代的威脅遠非一步之遙。隨著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整體對美出口增速超過,其角色近年來已從瘦狗(Dogs,低增長、低市場份額)變為問號(Question Marks,高增長、低市場份額)。但從體量上看,美國自的進口額仍然接近三倍於其對上述六國,因此短期內指望東南亞國家快速替代出口並不現實。

從產業類型來看,的中低端製造業有望由於成本原因逐步向東南亞遷移,但資本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行業優勢猶存。另外,在對美出口的主要商品中,仍然存在大量加工貿易產品,比如部分高科技產品,包括電子設備、計算機等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商品。因此,要對實施全面貿易戰,川普也需要考慮外溢性及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關係,其行動或有所顧忌。

(3)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導致貿易保護壓力邊際下降

2016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經濟有所企穩,2017年有望進一步復甦,這可能帶來全球貿易的周期性改善。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回升勢頭明顯,在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的情況下,儘管經歷了退歐等黑天鵝事件,歐元區和英國經濟表現超出預期,日本經濟也持續增長。

新興經濟體中,2016全年實現了平穩增長,而隨著大宗商品價格顯著反彈,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增長回暖,此前陷入衰退的俄羅斯和巴西等國也有望重回正增長。在經濟全面周期性復甦的背景下,全球製造業景氣度提升有望支撐國際貿易增速企穩,在此情形下,貿易保護主義的非理性會進一步凸顯。

2.2 實施貿易戰的可能工具

在川普的競選宣言中,將列為匯率操縱國,對和墨西哥分別徵收45%和35%的懲罰性關稅,並將進口商品一般性關稅提升至10%等措施極為吸引眼球。從實際操作上看,可能的貿易戰工具如表2所示:

具體來看,將列為匯率操縱國,實施雙反調查和加大對投資審查是直接針對的貿易戰措施。其中,前者存在變數,而後兩者是美國的慣用手段。按照美國對匯率操縱國的判斷標準,目前並不符合大規模經常賬戶盈餘和持續、單向的外匯干預這兩個條件,僅滿足對美巨額貨物貿易順差這一條。

此外,考慮到川普需要在4月15日美國財政部《匯率操縱國報告》發布后,才會宣布其最終決定,中美雙方仍有溝通餘地。而頻繁使用雙反調查和加大對投資的審查是川普可以採用的措施,但雙反調查近年來敗訴的情況時有發生,而CFIUS審查對於貿易的影響並不直接。

徵收邊境稅和修改原產地規則這兩項措施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但對的影響相對間接。首先,徵收邊境稅增加了企業的進口成本,有利於降低貿易赤字,吸引企業回美國本土設廠。但增加的成本也將轉嫁到商品價格上,加重美國國內中低收入家庭的負擔。

其次,川普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進行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可能提高原產地產品的關稅豁免線,這對於中間產品的出口會有潛在影響。

三、貿易戰的潛在策略與行業選擇

儘管實施全面貿易戰可能性不大,川普仍然可以選擇針對某些行業開展貿易戰(參見《盤古智庫宏觀周報第201705期-川普連發數彈,貿易戰隱現端倪》)。根據川普競選期間和上任后的言論及舉措,其貿易戰初衷主要有以下三個:(1)減少貿易逆差;(2)增加本國就業;(3)提升本國產業競爭力。針對這三個目標,川普進行行業貿易戰的選擇策略也可能有所不同。

3.1 減少貿易逆差,鴿式還是鷹式?

如果川普貿然對開展較大規模的貿易戰,貿易順差可能大幅下降,對美出口敏感度較高的行業或面臨打擊。從減少貿易逆差的目標出發,美國對其進口佔比最大的行業開展貿易戰將是最有效的。但從對的影響來看,只有對美出口依賴度較高的行業才會感受到貿易戰的「疼痛」。

綜合考慮有效性和影響力兩個方面,我們提出了一個川普可以考慮的策略框架(圖2),縱軸為某行業出口佔美國從總進口的比重,橫軸為該行業對美出口佔總出口的比重。從有效減少貿易逆差的角度出發,美國關注的行業集中在第一、二象限,而這兩個象限的區別主要在於對特定行業的殺傷力不同。

具體來看,第一象限的行業對美出口依賴度較高。一旦美國選擇這類行業開展貿易戰,該策略將對這些行業的出口帶來直接傷害,一般而言,只有在較強反華情緒的驅動下才會選擇這類貿易戰,我們稱之為「鷹式貿易戰」。從HS行業分類來看,塑料製品、橡膠、鞋帽傘、加工羽毛製品等將是「鷹式貿易戰」對準的行業。

而第二象限的行業對美出口依賴度相對較低。顯然,如果美國選擇這些行業實施貿易保護,該策略在縮小對逆差的同時卻留有餘地,我們稱之為「鴿式貿易戰」。紡織原料和紡織製品、車輛、航空器和船舶,以及賤金融等製品可能是「鴿式貿易戰」的對應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機電、音像設備占對美出口最高,但其對美出口依賴度介於上文列舉的「鷹式」和「鴿式」兩類貿易戰針對的行業之間,可能是川普貿易戰青睞的理想領域。而除了我們提到的上述行業之外,其餘行業大部分集中於第三象限,對這些行業實施貿易戰,一方面對削弱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邊際作用有限,另一方面不會帶來對該行業出口的顯著衝擊,這也進一步支撐了上一節的結論,即「全面貿易戰」可能性甚微。

圖2 HS分類行業對美依賴度和占對美出口比重 來源:CEIC和PRIME註:縱軸為某行業出口佔美國從總進口的比重,橫軸為該行業對美出口佔總出口的比重。

3.2 拉動產能利用率下降的行業

川普聲稱,貿易保護的初衷是為了實現擴大就業、振興製造業,從其經濟內閣的成員構成上看,有傳統工業背景的業界人士也佔據了半壁江山。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儘管美國製造業PMI連續回升,當前非農就業人數也超過2007年,但產能利用率和製造業人數遠未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所以,貿易保護所擠壓的進口份額很有可能將落到可以直接拉動過剩產能的行業中來,以提升製造業產能利用率,並有效轉化為國內新增就業。過去五年來,美國工業產能利用率整體下降,其中,製造業中的非耐用品降幅尤為明顯。

從製造業細分行業來看,產能利用率呈現下降趨勢的行業很有可能是「貿易戰」直接針對的對象,例如耐用品中的木製品,機械,初級金屬製品;非耐用品中的服裝和皮革製品,食品、飲料及煙草製品,以及石油和煤炭產品等(圖3和圖4)。

圖3 美國製造業中耐用品細分行業產能利用率(單位:%) 來源:WIND

圖4 美國製造業中非耐用品細分行業產能利用率(單位:%)來源:WIND

3.3 打擊全球產業競爭對手

為了促進美國本土產業的競爭力,選擇與行業出口競爭較為激烈的行業作為貿易戰的靶子也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從圖5中可以看出,中美兩國在出口方面競爭比較明顯的行業是木材、塑料產品、礦產品、機械與設備等,這些行業可能成為貿易戰重點「照顧」的對象。

圖5 中美行業出口競爭係數 圖5 中美行業出口競爭係數 來源:CEPII 註:1. 最高值/最低值為該行業出口競爭係數最高/最低的主要國家係數;2. 圖中數值分別為和美國在各行業的出口競爭係數值。

四、應如何應對?

4.1 反擊策略與反擊工具

為了應對美國可能採取的行業貿易戰,並避免對出口造成實質性影響,需要未雨綢繆。從短期兩國博弈的角度,對美國貿易戰的反擊策略有兩種:(1)警告式反擊;(2)對抗式反擊。如果美國採取「鴿式貿易戰」,可以優先考慮「警告式反擊」策略,而如果美國打響了「鷹式貿易戰」,選擇「對抗式反擊」也未嘗不可。

類似的,我們可以從某行業對美進口佔美國對總出口的比例和進口占該行業美國總出口的比重來思考不同的應對之策(圖6)。既然的目的在於反制,那麼「打疼」美國才是最主要的,所以不同於3.1中美國降低貿易逆差的目標,針對美國對華出口依賴度較大的行業(第一、四象限)進行回擊才能起到效果。

具體來看,第四象限的行業佔美國對華出口比重較小,採用這種策略反制美國的貿易戰可以稱之為「警告式回擊」,實施該策略的意圖是借對個別行業的制裁施壓美國,以換取美國對貿易保護成本的重新考量。按照SITC二級分類,該策略下,可以對美國的生皮及生皮毛、紙漿及廢紙、軟木及木材、紡織纖維和皮革、皮革製品及已鞣毛皮等行業進口進行限制。

而第一象限的行業佔美國對華出口比重相對較大,針對其進行制裁的策略我們稱之為「對抗式反擊」。顯然,實施該策略的意圖是對美國進行報復,使得其貿易保護不一定能達到縮減對華貿易逆差的效果。在該策略下,可以對美國的其他運輸設備、油籽及含油果實、金屬礦砂及金屬廢料等行業的出口進行限制。

從貿易反擊的具體工具來看,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在WTO的框架下,針對美國出口採取反傾銷調查。從歷史經驗來看,儘管對美髮起的反傾銷數量較少,但敗訴率低,仍可以考慮作為一類重要的回擊工具。

圖6 美國SITC分類行業出口對華依賴度和佔美對華出口比重 來源:CEIC和PRIME 註:縱軸為某行業對美進口佔美國對總出口的比例,橫軸為進口占該行業美國總出口的比重。

4.2調整對外戰略,統籌全球布局和多邊關係構建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勞動密集型傳統代工製造業出口勢必逐步萎縮。近年來,諸多跨國公司已開始將代工廠向東南亞等具有廉價勞動力的國家和地區遷移。一旦中美行業貿易戰開啟,與產業結構類似、具有較強替代性的東南亞國家將是潛在受益者,行業轉移的速度也將不可避免地加快。可以預見,東南亞國家在未來將取代,成為新的「世界工廠」和亞太地區貿易的重要推動力。

為了應對產業鏈重構,從長遠來看,應積極調整對外政策,通過開闢海外市場、加快服務業貿易自由化以及牽頭推進區域經貿合作關係等戰略來保持自身在國際貿易和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

首先,通過積極的經濟外交不斷開闢新的海外市場,保持與東南亞地區的經貿合作,從未來的「」增長紅利中獲益。

其次,應擴大自己的「能力圈」和「朋友圈」,在對美商品貿易容易受到制約的時期,積極推動服務業的貿易自由化進程,並積極與東盟、歐盟建立全面的高層次貿易往來。

再次,堅持倡導「全球化」,推動「一帶一路」,RCEP和FTAAP建設。

美國退出TPP意味著其放棄了亞太區域投資與貿易平台構建的領導權,應積極把握這一機遇,構建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事實上,早已與 TPP成員中的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未來應繼續以雙邊貿易投資自由化為突破口,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地區的多雙邊機制建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