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逼婚!我們該選擇愛情婚姻還是理性婚姻?

既然已經到了年關,就不得不聊一聊七大姑和八大姨都關心的問題——愛情和婚姻了。逢年過節,試婚年齡的單身男(女)青年們最頭疼的就是感情歸屬的問題,無論是正面「逼婚」還是旁敲側擊的「類似逼婚」都夠單身狗們好受的了。在「磨刀霍霍」的新年裡,我們簡單聊聊愛情和婚姻。

很早以前,一個朋友跟我說,談婚姻的時候不要說愛情,愛情這個東西就是文學構建的產物,尤其在,愛情就是現代西方思想傳入的附帶產品,幾千年的婚姻歷史里根本就沒有愛情的字眼存在,那些愛情故事都是後來的文藝青年們浪漫又牽強的附會

如果從這個觀點出發,似乎婚姻的選擇題就變得很簡單了,因為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看上去像是一種虛無的建構和文學的想象,而以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和家庭背景等等客觀因素為核心進行對比考量的理性婚姻才是人生的坦途。

那麼,作為一個接受了現代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到底應該為愛情奮不顧身還是像簽訂一單商業合同一樣完成一紙婚姻契約呢?在選擇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愛情婚姻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傳統婚姻制度的發展與沿革。法國哲學家呂克·費里在《論愛》中,簡單扼要地梳理了西方婚姻制度和理念的歷史變化與發展。

在中世紀時期,婚姻是家庭建立的基礎,嚴格地說和愛情或者感情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雖然教會不斷宣揚愛與忠誠,也確實有極少數家庭能夠相親相愛,但是婚姻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建立或者鞏固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愛與關懷並不是婚姻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舊制度下,婚姻的合法性由族系、生物學和經濟學三大因素決定,婚姻只有相對應的簡單功能:家族傳承、傳宗接代和財產繼承。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愛的基礎並不是兩個人或者兩個家庭結合或者分開的必要原因。即使「偉大的人文主義者」蒙田也會堅定地認為:「先生們,不要娶你的情人!」,因為,在他看來娶了因為情感、慾望和色情而愛上的女人,是一場災難,好比「把籃子放在頭上之前,先往裡面倒上了糞便」。

顯然,那個時代的婚姻觀念,允許男人有無數的情人,卻不同意男人把情人娶回家。那個每天生活在自己身邊的伴侶,不折不扣地符合社會理性和標準,僅僅是最合適的人選而沒有任何愛情滲透的空間。在莫泊桑的小說《昔日的愛》中,一個生於舊時代的老奶奶告誡自己的孫女——婚姻和愛情毫無關係,因為你只能結婚一次,卻可以談20次戀愛

舊制度下的理性婚姻不僅僅是無愛而結婚,更多的則是「被」婚嫁的情況,當事雙方甚至完全喪失了婚姻的自主權。在西方古典戲劇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婚姻完全不是兩個男女之間的事情,而是家族乃至村莊的事情,婚姻是為了維繫鄉村或者家族的宗族體系和傳統風俗的紐帶,人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不被允許的愛情而使共同遵守的習俗規定不受破壞

那麼,愛情婚姻是如何在理性婚姻的歷史傳統中破土而生的呢?

愛德華·肖特在《現代家庭的誕生》中指出,他在理性婚姻中看到了大資本力量促發的勞動工資和市場發展的結果。隨著工業的發展,農村勞動力逃離了代表著農業生產和宗教勢力的舊社群,而進入城市從事工業生產。農民尤其是婦女,第一次享有遠離舊有社群的自由,擁有了私人財產,並單獨或者同工友生活在大城市,因為工資收入帶來的經濟獨立和相對開放的城市環境,女人們可以暫時脫離鄉村的控制開始自主選擇愛情。這一時期,大量表現自由愛情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而其中最經典的主題沿用至今:一個墜入愛河的女孩子不惜違抗父親的意志,只為選擇自己所愛的伴侶和想要的婚姻。

有趣的是,愛情婚姻最先在工人階級中產生,資產階級因為自身的經濟原因和傳統在接受愛情婚姻的道路上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愛情婚姻才在所有的社會階級中佔據了上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並宣揚突破功利目的、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愛情似乎成為了家庭成立的唯一標準——而不再是生物學原則(人們可以相愛結婚而不要孩子)、不再是門第或者財產原則(人們可以相愛而不在同一社會階層,雖然這樣未必會幸福)。人們因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結合方式——可以不結婚但組成家庭,也可以突破性別阻隔組建家庭,更可以簽訂同居協議而不組建家庭……

愛情婚姻被人類普遍接受之後,產生了兩個最直接的影響:一是對孩子的愛誕生併產生了各種類型和花樣;二是離婚成為可能並普遍化。

在舊時代,孩子的死亡的嚴重性甚至比不上一頭牛或者一匹馬的死亡,拋棄孩子這種事情在19世紀初都依然存在,歷史學家博斯維爾的調查數據顯示那個時期接近三分之一的孩子曾被自己的父母遺棄。而愛情婚姻讓孩子成為了愛情的結晶,現代家庭內部對孩子的愛持續增長,以至於我們對未來的討論都避不開一個重要的話題——我們有責任讓我們自己的子孫獲得幸福。

因為情慾難以持久,離婚的發明和普及在愛情婚姻盛行的時代就見怪不怪了。情慾和愛情的本質並非單一的,而是脆弱多變的,即使有婚姻法的保障,依然無法阻擋離婚的蔓延。在如今的歐洲,六成的婚姻是以離婚為結束,當然這並不是說愛情婚姻失敗了,而是說維繫愛情婚姻比維繫傳統的理性婚姻要難得多。

必須要說的是,離婚並不代表婚姻的失敗甚至指向的是多元的幸福選擇,被很多人理想化的1850——1950年間的資產階級家庭並非那麼完美,雖然離婚被禁止,但是很多家庭過著相愛6天卻爭吵60年的悲慘日子,男人們雖然沒有拋棄妻子,卻流連在家庭之外的聲色中,而那些家庭主婦們既失去了愛情生活也失去了職業生活。

所以我們不難想象,今天為什麼那麼多人懼怕愛情婚姻或者說拒絕承認以愛為名的婚姻,最重要的隱患就在於愛情本身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如果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常常因愛情轉移而破滅,那麼門當戶對、精打細算的理性愛情則顯得更加穩定和靠譜,如果所有的婚姻都要處理無愛的掙扎和瑣碎的生活,那麼為什麼不拋開愛情的短暫幻覺而多考慮一些現實的客觀條件呢?

無論作何選擇,值得慶幸的是,當今社會很少會出現單純的愛情婚姻或者理性婚姻,人們既難以接受為愛放棄一切的頭腦發熱的婚姻,也會拒絕家族操辦僅以社會指標對等的無愛婚姻,只是在二者中間的廣闊地帶,有的人更偏向於給愛多一點自信,而有的人給自己的理性加重砝碼。

- 版權信息 -

編寫:守拙堂陳嶠

本文觀點及資料來自

呂克·費里《論愛》

好 書 推 薦

《論愛呂克·費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