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注】《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實施兩月,聽聽當地醫生怎麼說

「陳惠 張雨 任藝•深圳醫療條例實施兩月 聽大家怎麼說,[492].醫師報,2017-3-9(2-4)」

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兩個月以來,深圳市醫療界發生了不少重大變化。

1月5日,深圳對一些違規診所作出處罰,並進行了扣分;

深圳連續出現的兩次醫鬧,公安部門迅速反應,處理及時;

到目前為止,在深圳市醫師協會辦理執業註冊、登記的醫師達到2800餘名;

……

而剛剛帶領26人團隊來到深圳的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綠化教授更是感慨:「作為多點執業的醫生,我們也是《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的受益者。」

2月28日,《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座談會如期舉行,座談會由醫師報社主辦,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協辦。

關鍵詞政府責任

政府部門不能再「看菜吃飯」

從經濟特區的立法優勢角度上,對現行法律法規中不適應當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內容進行了創新和完善,在條例上做了一個全面系統的規範,加強了基本醫療服務的保障。

據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巡視員張英姫介紹,從加強基本醫療服務保障這個角度,重點突出的是政府職責。政府首先要保障基本服務,其次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從立法的角度要力推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這樣的分級診療的模式。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黨委書記王鵬飛談到:「政府開始關注醫療法,並嘗試地方立法。原來,一直只強調醫生的責任、患者的責任,從來沒有確定政府的責任,在這部法律中間開始嘗試強調政府在醫療方面的作用。」

「《條例》的九章八十五條裡面界定了政府的責任,政府對醫療衛生要承擔什麼責任,政府各部門不能推諉。」深圳市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天星表示,立法首先保證政府對基本的衛生事業的投入要給予保障。作為一部地方性醫療法規,這對推動深圳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肯定會起到推動作用。財政投入按規定進行,終結了有關部門「可以看菜吃飯」的現象。而且還界定了市、區兩級財政,區政府要投入哪些,包括公共衛生服務、社區醫療服務等。

關鍵詞公共場所

醫院定性公共場所 醫護吃了「定心丸」

《條例》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執業場所是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的公共場所,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的執業活動受法律保護。這也就意味著醫院不再屬於《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的內保單位,而是正式被列入公共場所範圍,一旦有醫鬧、醫暴等違法行為發生,警方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對違法分子予以嚴厲打擊。

「《條例》自今年11日正式實施后,深圳連續出現了兩次醫鬧,一次在寶安醫院,一次在兒童醫院,公安部門對這兩次醫鬧的處理非常及時。現在不管任何情況下,只要有人在醫院鬧事,公安部門都會及時行使權力。」王天星說。

「深圳把醫院作為公共區域來管理是一個重大突破,在醫療機構這個公共區域範圍內,醫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深圳龍城醫院副院長劉存義已經親身感受到《條例》實施后深圳公安部門的變化。

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法規處副處長陸鈺萍介紹,在《條例》起草過程中曾經刪除了醫院被納入公共場所這部分內容,但在徵求市政府意見過程中,市政府正式復函市人大,建議考慮實際情況,從醫鬧、傷醫事件頻發的客觀實際,以及公安機關執法需要考慮,明確法律規定和指引,將醫療機構明確為「公共場所」。

「社會必須要開始正面看待醫療糾紛問題。」王鵬飛說,曾經大家對患者和醫生的關係稱為「人民內部矛盾人民幣解決」,不作為一個對等的民事關係,無論是醫院還是公安,對這樣定位不清的糾紛很難處理。

關鍵詞病歷公開

病歷公開:醫生要做的還很多

落地存在困難

「每天都要做好幾台手術,下了台都半夜了,哪有時間寫病歷啊?」從《條例》徵求意見開始,有關「病歷公開」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歇。

正如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洪瓊川所言,《條例》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我們亦應該面對現實。「醫生上一個晚上的班累得要死,第二天還要完成病歷,真的太苛刻了,即便年輕醫生也受不了。況且現在很多病歷都是由低年資醫生完成,一線醫生真的很苦。」

劉存義也提到,《條例》要真正落地可能還有一定難度。「一天十幾台手術,下了台還要寫手術記錄。簡單的還好,PCI病變的記錄是十分複雜的。所以在這個過程里,病歷公開更多的是對患者權利的保障,給醫生可能會帶來更多風險,因為實在忙不過來,而家屬又會十分在意細節,很容易引起質疑。」

有利於醫患互信

雖然也承認《條例》在這方面可能會增加醫務人員的負擔,但陸鈺萍同時認為,這將有利於醫患互信的建立。

陸鈺萍指出:在醫療機構不主動向患者公開病歷的情況下,其實患者可以通過很多其他法律途徑,最終獲得他們的病歷。「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公開病歷,則有利於醫患互信的建立,所以《條例》才會有這樣的規定。」

「此外,在整個立法過程,不僅患者代表、市民代表對『病歷公開』有強烈的意願,同時,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司法機關、仲裁機構、鑒定機構的意見。」陸鈺萍談到,立法雖然要考慮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同時也要回應社會的訴求。「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立法的訴求。」

關鍵詞多點執業

多點執業的深圳「突破」

多點執業是方向

對於「多點執業」而言,深圳的步子要比全國大出不少。

作為從事腫瘤放療的主任醫師,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運營部部長任驊感慨道:「其實我們來深圳是得益於多點執業的,因為原來我要是想到深圳工作,只能是會診。」

洪瓊川指出,多點執業無疑是應該大力推行的。「我曾到澳大利亞考察過,在那裡,醫生每周只上三天班,星期四開始要麼去旅遊,要麼就是到全國各地做手術。如此不僅增加醫生的收入,更可以促進技術的交流和人才的流動。」

當前,雖然醫改也在大力推進多點執業,申請多點執業已無需獲得原醫院同意,但在當前的整體醫療衛生大環境下,多點執業還是由公立醫院在控制。劉存義指出,多點執業若能真正放開,民營醫療機構很快就能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只是這些醫生顧忌原單位的態度。

多點執業是動力

在劉存義看來,深圳之所以能邁出如此大的一步,得益於其「特區」的地位,而大部門地區恐怕考慮更多的還是嚴格按照制定的《執業醫師法》來執行。

關於加快《執業醫師法》修訂進程的呼聲已不是一天兩天,此次深圳《條例》中關於「多點執業」的規定或可推進《執業醫師法》的修訂。

劉存義表示,《條例》的出台,關於多點執業的規定,與國家法律法規相衝突的問題如何去界定,是按照區域化的管理,還是遵照《執業醫師法》來管理?「我想《條例》如果按照當地的屬地條例來執行,可能會推進國家對於《執業醫師法》的修訂。」

任驊提醒,《條例》中明確要求,多點執業的醫生要與醫院簽約,規定服務時間,及糾紛處理問題等,這保護了多點執業醫生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行業管理

醫師註冊由深圳醫師協會負責

王天星表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的推進,加大政府和社會共治的管理模式,是構建小政府、大社會的一個發展途徑。醫生由行業協會管理,這也是國外通行的做法。

據香港大學深圳醫院Alan介紹,在香港,醫生註冊機構有三個,第一個是香港醫務委員會。主要負責針對畢業生的基本註冊,通過醫學院考試合格后成為專科醫師的註冊。「醫務委員會為普通百姓、家人、患者提供了投訴渠道。患者與醫生發生糾紛或投訴,由該委員會處理。如果醫生行為有失,委員會可以刪除其註冊資格。」

第二個機構是專科學院,內科、外科、耳鼻喉等不同專科都有相應的學院,負責對專科醫師考試。達到一定水平的專科醫師,可以到專科學院申請專科牌照。

第三個機構是醫院管理局,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醫生日常行為由醫院管理局管理,既維護醫生權益,也保障患者權益等。除了醫務委員會,這也是患者的另一條投訴渠道。

《條例》通過立法,授權深圳市醫師協會承擔行業自律,建立從業制度、醫師資格考試和醫師註冊等業務。據王天星透露,從1月1日正式受理醫師執業註冊和備案開始,平均每天有80~100人。到目前為止,經深圳市醫師協會註冊或備案的醫師有2800餘人。下一步深圳市醫師協會將在醫師自律、醫師執業監管等方面做多方努力。

關鍵詞執行落地

條例關鍵:理解好 執行好

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王綠化院長表示,《條例》造福深圳的市民,也更好地規範醫生的醫療行為,無論對深圳市民還是對醫務工作者都是利好消息。既然是立法,大家都能接受,就要把法規理解好,執行好。

「《條例》已經出台,沒有商量的餘地,」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牟巨偉有同感,關鍵是如何執行。

「這不是虛的,是真的來了。法規已經擺在面前,我們就要遵守它,不遵守它就要吃虧,就要被處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喬坤認為,對於醫務人員而言,首先要規範醫療行為,其次要不斷創新,在現有基礎上提高醫療質量,增加學科的影響力。

2017年1月1日《條例》開始施行。「所有醫務人員都希望醫患雙方其樂融融,醫生關愛患者,患者尊重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這是大家內心中的願景。」深圳市人民醫院王光鎖說,然而現實並非如此,這也是為什麼醫療條例出台的原因。王光鎖參與了2016年年底《條例》的啟動過程。他認為,立法理順了一些關係,給醫務人員「吃了」定心丸。當然,對患者有要求,對醫務人員也有要求,要求我們進一步規範醫療行為。那麼在解讀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落實各項條款,更好地執行規範,才是更複雜的問題。

王光鎖提出,一些條款還需及時細化。「正如蒼天大樹已經立起來,怎樣才能枝繁葉茂,如何達到立法預期,改善不良現象,後面的配套文件顯得更加關鍵。」

陸鈺萍明確表示,目前深圳市衛生計生委正積極推進《條例》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

《醫師報》3月9日2-4版

《醫師報》招聘以下人才:

新聞中心副主任、頻道主任:1名

新聞中心編輯、記者:1-2名

學術中心副主任、頻道主任:1名

學術中心編輯、記者:1-2名

醫學項目策劃人:1-2名

新媒體主管:1-2名

美術編輯:1-2名

發行專員:1-2名

市場總監:1-2名

有意者請聯繫:

王老師010-58302828-6831

郵箱:[email protected]

給自己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

給自己一個挑戰自我的機會!

編輯、排版:《醫師報》張璐

歡迎訂閱醫師報:郵發代號:1-351;

刊期:周報,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諮詢電話:010-58302970

投稿請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