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孩子普遍被父母打過,為什麼成年後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心理創傷?

兒童心理課

孩子普遍被父母打過,為什麼成年後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心理創傷?

「你知道我們國家為什麼這麼多人既憎恨權威,又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既喜歡大包大攬替別人決定,又特別喜歡推卸責任。既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珍惜自己。

有嚴重的依賴和反向依賴的心理模式是怎麼形成的?」

作為父母,我們真是缺了太多課,缺了關於尊重、理解、傾聽、共情、陪伴的課。

美國影視劇里,動不動就心理創傷。

小時候被父母打過啦,上學時被老師當眾批評啦,當兵時擊斃大量敵人啦,都能在心裡留下深刻陰影,進而嚴重影響到後來的正常生活。

但這些事情,好像對人來說壓根不算是個事。被父母打貌似是家常便飯,被老師當眾批評過些年就忘光了,上陣殺敵是本分、殺越多越自豪,很少聽說有人因此就心態扭曲。

是美國人太矯情了嗎?還是人活得太糙?

實話說,我今年剛畢業,從業時間不長。但是我接手過8例青少年的案例中,每一例,對,每一例,都有父母打。

他們8個有得厭食症,有失眠焦慮成績下降,有拒絕和父母交流,有在學校表現出暴力傾向,有多動症…表現出的癥狀各種各樣。

但細問下來,家庭生活,卻多少有些相似:夫妻之間交流頗少,父親在外工作甚少管教孩子,母親既工作又要主持家務,還要教育孩子,孩子一不聽話就打,他們也並非宣洩式毆打,有時只是沒有耐心沒有時間並且習以為常這種方式而已。

當我告訴他們,請他們不要一上來就打罵孩子,應學會交流溝通,他們第一句話就是「哪那麼嬌氣,我們小時候哪個不是被打大的。」

有句古話,叫棒下出孝子。

可是人的孝順,是出於愛嗎?並不完全是,是出於倫理,出於道德,出於社會規範。因為不孝,罪大惡極,人人唾棄。如果說,棒打有什麼影響,那麼,最大的影響就是把親子之間的愛,給打沒了。

而,親子之間的關係,是人所有人際關係的立足點。所以,很多人總是會以粗暴的方式表達愛。

所以,很多人不懂什麼是愛。所以,很多人根本學不會尊重自己的愛人,自己的孩子,因為從小沒有體驗過長輩給自己的尊重。

再補充一句:很多父母通常並不在意孩子的心理成長,只有當他們出現異於常人的地方的時候,他們就察覺到了不對勁。

然後再想辦法。很多父母在傳統教育下成長起來,往往不認為孩子是獨立個體,而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這個觀念,現在仍是代代相傳。

下面是另一位匿名用戶的回答:

有一個女孩,出生於一線城市的工薪家庭,身高168,體重48-50KG,考入帝都某985高校,大學部畢業后和學生時代的戀人結婚,生娃,孩子漂亮可愛,老公溫柔帥氣,包攬家務,帝都有房有車,她本人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不到30歲,年收入30W,對物質要求也不高。

在外人看來,她夠幸福嗎?屬於你說的「衣食無憂」的狀態嗎?算是吧。

在同時和朋友眼中,她是一個「家庭事業雙豐收」的幸運兒。這樣的人,在故事中都是幸福的。

但實際上,15歲時,她不堪父母辱罵,自殺未遂。即使將近而立之年,每次和愛人大吵后都有自殺衝動,無數次地覺得生活無望,對自己沒有任何自信。

這個人就是我。

80年代,我的父母都是那座城市中最為普通的工人。我的父親是一位大學落榜者,選擇讀技校,去一所國有企業做一線工人。他24歲有了我,但是年輕的他根本沒做好成為一名父親的準備。

他和朋友出遊、電影球賽、麻將撲克,雖無違法行為,但是根本沒有履行起一位父親的責任。

我的母親也是一位普通的工人,按照她理解的方式去照顧孩子。她理解的方式就是:孩子要吃得飽、穿得好,其他不重要。

他們在物質上滿足我,像養一隻小貓小狗一樣,心情好了逗著玩玩,給點好吃的,甚至帶著去旅遊。

但是在他們承受社會壓力的時候,出現矛盾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就成為情緒的發泄口。

最明顯的一個表現,父親喜怒無常,他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我做錯事的時候,會打我——耳光、腳踢,掐大腿……

什麼是做錯事呢?比如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比如不小心摔壞了他的收藏,比如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去他的朋友家,我狼吞虎咽地吃了別人給的香蕉,以及,所有和「面子」相關的事情。當時,我大概6-7歲吧。

在學業上,他們認為我讀書好是應該的,從來不做真正的「教育」。好在,憑著小聰明,我的考試成績還不錯,所以挨打不多。

但是在青春期進入國中后,成績一落千丈,他們繼續辱罵、責怪,因為讓他們「丟面子」了,直至我在一個午後,吞下了奶奶的50片安眠藥,后被救活。

往事如煙,不敢回憶。現在的我除了外表上展示給別人看的一面,還有什麼呢?我是一個小團體內的leader,但是幾乎不敢批評任何人;我永遠在討好權威,包括愛人;

我極其在意別人的評價,特別是負面反饋,會讓我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正視自己;我不敢像你們一樣想著事情睡覺,想到任何負面的事情都會哭,所以多年以來,一直聽著相聲入睡;

我對情感極度漠視,不敢愛,索取得多,付出得少,和愛人聯繫,對方忙工作沒回復,我都會惶恐不安,覺得自己做事了事情,他不要我了;

我在需要發言的場合永遠不自信,駝背、不敢打扮自己,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配;我知道自己應該很幸福,但是永遠覺得孤獨;

我想去找靠譜的心理諮詢師聊聊自己,尋求解脫,但是心疼錢,怕被嘲笑,不敢去;

我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不知道是不是在某一天,衝動之下,別人看起來光鮮的狀態下,選擇死亡,留下無比依賴我的幼小的孩子,和關心照顧我的愛人。

所以,你說為啥人那麼糙,不敢說出自己的陰影,不敢去尋求幫助。

我們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所以心態的扭曲不一定表現在殺人縱火、謀殺室友,很多看起來幸福、看起來和善的人,內心都是不完整的。我覺得傷害存在與否,與物質上的富庶或貧窮無關,只不過當人貧窮時,我們只看到物質上的匱乏。

在社會環境寬容、物質富庶的情況下,受到傷害的人,才懂得應該表達出這種傷害的存在,而對窮人來說,一切都是命。

有人問我是不是長大后傷害會減輕,我不懂理論,從自身的感覺來說,不僅沒有反而越來越重。因為這些父母中的絕大多數,根本不知道他們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我的母親,總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和農村那些孩子比,和XX比,你看你小時候多少照片,吃了多少好東西,多麼幸福!他們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對的,哪有父母不打孩子的,大家都這樣,他們覺得自己勞苦功高,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從來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只是他們婚姻的附屬,甚至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和感情無關,僅僅是用以維繫婚姻的工具而已。

他們認為:孩子,小時候用來逗著玩,老了用來養老的。

孩子想什麼不重要。

我賺錢養你,給你吃我都捨不得吃的好東西,老了以後希望孩子在身邊,養老,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了。所以我總是走不出來,我無數地在內心吶喊,你們錯了!你們錯了!你們錯了!

有什麼意義呢?我曾經和愛人吵架時說過,我死過一次,所以我什麼都不怕,不畏懼死亡,不害怕離別。

在和愛人吵架的時候,我根本沒有地方可以去,也根本沒有「娘家」可以回(獨生子女,更談不上兄弟姐妹,性格內向敏感,不會和人交心,幾乎沒有可以說真心話的朋友)

我曾經抱著2歲的女兒,在商場里走啊走,走啊走,除了和愛人的家,我根本沒有任何依戀的地方,我只能自己去住賓館,在房間內慟哭,哭過了,生活還得繼續。

就像我寫下這些文字時的不斷啜泣一樣。就像若干年前,那個無處可去的女孩一樣。

那些曾經的「無心言語」,那些冷嘲熱諷,那些謾罵侮辱,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只是對不起我的愛人,需要極大地耐心和愛心去包容我,接受我。

我能做到的,就是「洗白」,讓我的孩子幸福。日子再艱難,我也絕不會讓我的父母來帶孩子,讓他們插手到我的孩子的教育中。

也希望新一代父母能明白,對於孩子來說,家是唯一的依靠,父母的態度有多麼重要。孩子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在他(她)小的時候,父母是他(她)的一切。

有些激動,希望每個人都幸福。我們都無法選擇自己前半生,起碼,後半生幸福。

.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