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當孩子學會「讀心術」之後•••••

先來看一個小實驗——糖果任務

研究者向孩子們出示一個糖果盒子,問他們盒子裡面裝的是什麼。孩子一般都會說是「糖果」。這時研究者打開盒子,孩子看到裡面實際上放的是鉛筆。

研究者再把盒子蓋好,然後問孩子,「如果現在從外面進來一個小朋友,你們猜猜他會認為盒子裡面放的是什麼呢?」

4歲的孩子基本能回答是「糖果」,但3歲孩子卻回答說裡面是鉛筆。也就是說,3歲孩子似乎還不能洞察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他們意識不到先前自己曾認為盒子裡面是糖果。

普遍來說,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讀心術」。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如何體會孩子的這種心理變化並正確地加以引導呢?

生活是最好的「實驗地」

生活本身呈現了許許多多有關心理理論問題的情境,而體驗是孩子對生活的一種親身經歷,他們會慢慢地去關注、評價某一事件或人物並形成自己的經驗。所以家長要充分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親身去體驗,並引導孩子學會心理換位、角色換位,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感受他人的內心狀態。

例如——

✦讓孩子洗一次碗,體驗父母幹活的感受。

✦看見鄰家的寶寶不小心摔倒了,你可以問孩子:「寶寶怎麼了?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能讓孩子聯繫自己的經歷體驗他人的感受。

故事是最好的「教材」

給孩子閱讀故事時,要注意引導孩子關注人物的內心狀態,多用啟發性的問題來促進孩子對人物心理狀態的理解和運用。此外,你還可以讓孩子按自己的理解把故事複述下來,以加強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因為語言在兒童發展「讀心術」時擔任著重要角色。


例如你可以這樣做——

【故事】媽媽到幼稚園去接彤彤回家。走了幾步,彤彤要媽媽抱。媽媽說:「彤彤大了,不好再抱了,再抱就難為情了。」可是,小孩說:「不嘛,我腳痛嘛!」媽媽沒辦法,只好抱起彤彤。這時,彤彤班上的小朋友拉著爸爸的手走過來了,小朋友看著彤彤笑了。彤彤趕緊和媽媽說:「媽媽,我要下來走。」

故事講到這裡,你可以問孩子:「彤彤的腳真的痛嗎?她下來是不是腳不痛了?她為什麼不要媽媽抱了呢?」等等,這些問題可以看到孩子是否會讀媽媽的心,能否識破故事主人公彤彤的掩飾行為,並啟發孩子去思考別人的內心想法。

同伴是最好的老師

心理學家鄧恩曾指出,2~4歲期間兒童之間的交往增長非常快,說明這個時期,孩子通過與同伴交往學到的知識可能更多於與成人交往學到的知識。成人在跟孩子交談時一般會認為孩子缺乏交流經驗,因而會給孩子留有一定餘地,而同伴交談時,其他夥伴並不會給孩子留有餘地。

因此,重視同伴交往,會促使孩子對雙方的知識、信念和看法進行清晰地思考。有研究發現,那些在交往中孤立的孩子,在適應他人觀點時有特殊的困難。

一個小朋友先把雙手放在背後藏糖,他可以把糖捏在右手,也可以放在左手。接著伸出兩個拳頭,讓其他同伴猜他的哪個拳頭裡有糖。猜對的那個人就可以獲得這顆糖。


在這個遊戲過程中,小朋友們會猜測對方的想法,例如說「我想你會猜這個手」,有時在動作上還會做些假象,掩飾他的真實安排,有的小朋友甚至還去猜對方對自己的想法,比如會說:「我想你會以為我變了」之類的話,在遊戲時能做到隨機應變。

THEEND

推薦閱讀

師樂匯

掃描二維碼

關注更多

精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