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平安產品性價比這麼低

平安家喻戶曉,所以幾乎每天都需要回答為什麼平安的產品性價比不高的問題,索性用本文統一回答大家吧。

本文觀點來源於風險哥,大家可同時搜索進行關注。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修改或刪除相關文章。

如果大家有留意甚至購買過平安的保險理財產品,大概會知道,平安的萬能險賬戶(聚財寶)一直都是寫入合同1.75%保底,任憑費率改革如何變化,無論是從2.5%到3.5%,還是從3.5%回落到3.0%,反正跟平安沒任何關係。

平安的許多健康險更是打著3.5%預定利率甚至是4%預定利率的旗號,但是價格上卻是與市場上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始終保持著40%的差價。

是平安的品牌溢價嗎?還是因為平安店大欺客?還是因為平安的營銷成品太高了?還是因為某種難以啟齒的原因?讓我們從下面的一篇老新聞來開啟今天的話題:

什麼是利差損

所謂利差損是指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收益率低於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而造成的虧損。

利差損的定義講的是「預定利率」,和萬能險保底利率不是一回事,不要混淆。

預定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說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給消費者的回報率,主要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和預期投資收益率來設置的

預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險產品的價格直接相關。在其它假設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如果一款產品的預定利率較高,消費者投保該產品時所繳納的保費則越少,保險產品的競爭力越強。

利差損的產生

保監會自1998年成立以來,只發生過一次下調利率政策造成搶購潮。

我們把時間追溯到上一次下調預定利率的1999年6月。

1999年,保監會由於擔心金融保險業的系統風險,把當時的產品預定利率從5%一下子降到了2.5%,意味著保險產品一夜之間性價比降了100%!

因此,當年也爆發了排隊買保險的搶購潮!

請看預定利率調整表:

當年被搶購的產品究竟有多瘋狂?

我找了一款1996年的產品,預定利率達到8.8%的《平安少兒360終身平安保險》,20多年前,許多當年就靠銷售這份保單,創下了銷售奇迹,甚至日銷量10萬保費以上的比比皆是。

下面給大家回顧以下產品形態:

產品很簡單:每份360元,0歲可以購買,交費到15歲結束。

不同年齡的少兒,購買的年期不同,因此,保額也不同。

以0歲小男孩為例,每年360元保費,交到15歲,一共5400元。

15歲領取滿期金1600元,15、16、17、18、19、20、21領取高中、大學教育金,每年650元

22歲領取婚嫁金3000元,假若22-25歲期間意外身故,賠償10000元,60歲以後,每個月領取750元作為退休金(注意,這是按月的),直到終身。

這個0歲小孩退休的時候大概是2056年,我們猜測當年的精算採取的數值假若小男孩平均壽命85歲,那麼,領取的退休金有25年。

合計這個小男孩15年內,才交了5400元,卻要在22歲的時候,拿回9150元。

並且保險公司還承諾在其退休后給予他22.5萬元退休金。

請看條款:

我們根據這樣的數據,用倒推法演算,如果不考慮預定費用率和預定死亡率的情況下,只考慮預定利率,這個凈預定利率至少需要達到7.91%年複利才能夠實現。

這就是當年的高預定利率產品,當年,保險公司錯誤判斷利率形勢,實際上,這個沒辦法判斷的,當時做產品,只能按照當時的精算規則和精算模擬來做。並且當年連保監會都還沒有,國內的壽險業稚嫩得很,算是花了大價錢買了教訓了。

1996年還是接近11%的一年期銀行定期利率,誰知道1999年會跌到2.5%?

精算師們要是有這個預測能力,他們早就賺大發了。

姑且不說當年稚嫩的保險業,即便保險業非常發達的日本,也同樣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濟滑坡造成了長期的量化寬鬆金融環境,低利率時代的降臨也導致日本許多保險公司錯判形勢,背下了大量的利差損。

而保監會就是在1998年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成立的。

保險產品的剛性兌付

銀行不斷降息,保險產品的設計卻只能不斷跟進,但是總是後知後覺,更主要是,保險公司賣出去的保單,都是一輩子履行的,意味著,這個高利率,銀行每年在變,而保險公司則是要一輩子履約的。

銀行的利率很高,保險公司必須跟上利率去搶錢。

代價就是:銀行玩一年高利率,但保單就要執行一輩子高利率了!

銀行隨時調整,保險公司則要一直賠錢。

除了少兒360,當時還上市了一大批高預定利率的產品,《少兒終身平安》《平安長壽》《遞增養老》等等。

當年這些產品,都是在2010年之後開始給付。

這也就不難理解前文提到的800萬利差損的由來了,每年都得為這些老保單計提幾十億的保險準備金,管理層腦袋都大。

這裡還要插播幾個小故事:

2007年底平安「搶購」富通集團損失238.74億元,壞賬157億元。

2008年1月21日,平安擬申請增發不超過12億股A股股票及發行不超過人民幣412億元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

2008年3月20日,平安公布2007年年度報告。報告披露平安高管超高年薪披露——人均年薪2208萬元!

那這麼多的虧損、利差損和大窟窿,要由誰來彌補?

保監會撥款給平安嗎?顯然不會。

任何一個商業機構都會未雨綢繆,即便生死邊緣也會努力掙扎,所以平安只能依靠大量的高利潤新增保單,逐漸去彌補曾經背下的債。

換句話講,這些利差損的債務由誰來償還?都是由1999年之後的所有購買平安保險的新單客戶啊!是你們用低性價比的產品讓平安免遭滅頂之災。

總結

這就理解了平安這麼大的公司,產品性能卻是極差的。

補窟窿都來不及,又怎麼可能跟風賣高固定收益的產品?!

當年產生的利差損必須由後面的客戶來彌補,而之後成立的公司,則沒有這些負擔。

並且成立越晚的公司,還可以利用新型渠道有效降低成本,更是讓產品更容易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力。

除此之外,平安每年巨額廣告費用,也與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有很大關係。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懂的。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選購保險的時候,不妨多考慮產品而非公司!

當然,青菜蘿蔔各所有愛,喜歡就好,無需多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