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校園霸凌事件再發:誰讓孩子作惡

原標題:校園霸凌事件再發:誰讓孩子作惡

前不久,北京再次發生了令人震驚的校園霸凌事件。一組曝光的視頻截圖顯示,延慶二中的一名學生被逼吃屎。根據警方調查,該名受辱學生此前還曾遭到涉案學生索要錢財、傷害身體等欺凌。

儘管延慶教委迅速對涉案學生做出了處罰決定,2人給予留校察看處分、4人給予記過處分、1人給予嚴重警告處分,對實施欺凌行為的學生家長進行警示談話,要求他們切實履行對孩子的監護和管理責任。

都說孩子是上天賜予的天使,極少數人才會因為先天的生理因素,導致他們缺乏同理心,對道德不敏感,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然而,校園霸凌事件並不是偶發事件。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孩子露出「惡魔」的一面?

心理學家通過對校園霸凌者的特徵分析,發現他們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質。比如,霸凌者一般都具有衝動性的行為風格,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低,認為侵犯行為是解決衝突的最好方法;他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表現出自私性,並且有強烈的保護個人自私行為的傾向;霸凌者會經常出現支配他人的言行舉止,並且傾向於將自己的侵犯意向強加於他人;他們還善於使用具有逃避性、自我欺騙性和攻擊性的心理防禦機制,例如否定自我、拒絕面對現實等。這些人格特質的形成與他們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

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對青少年暴力傾向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充滿暴力,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出現攻擊性。此外,經常被虐待或被忽視的孩子,他們的童年可能會充滿憤怒、無力和絕望,而通過霸凌弱小可以幫助他們獲取權力感。

其次,青少年在形成獨立的、穩定的價值觀之前,往往會選擇順從主流,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被主流所接受。所以,霸凌事件的施暴者一般是成群結隊,施暴行為也會變本加厲。

更不能忽略的是,大眾文化對青少年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犯罪心理學認為,暴力行為是社會學習的結果,暴力行為的形成與外界環境的影響有著重要的關係。青少年心智都不夠成熟,本就十分容易衝動,還喜歡模仿一些流行文化。但在現今的大眾媒介上,充斥著許多暴力圖像,這是一種刺激和誘導。

因此,要讓孩子少一些惡意,必須首先凈化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氛圍。(朱香整理)

《科學報》 (2017-06-30 第3版 科普)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