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明朝第一名臣不是張居正而是此人,如果沒有他,明朝要早200年亡國!

明朝從公元1368朱元璋稱帝建國到公元1644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明思宗朱由檢亡國,一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同時,明朝也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可惜這個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大統一王朝,16個皇帝中大部分都很奇葩。在明朝眾多奇葩的皇帝中,有個皇帝曾兩次當皇帝,他就是宣德皇帝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

年僅九歲的朱祁鎮繼位稱帝,年號正統。可惜英宗皇帝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以至於釀成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自己甚至被瓦剌抓去成了俘虜。當時瓦剌直逼山西大同,當時年僅22歲的明英宗在大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帶領一支由20多位明朝軍方高級將領和一大批文官組成的50萬大軍去親征。明英宗出征前指定他的異母弟弟郕王朱祁鈺攝政。可惜這支大軍準備不足,供應很差,最為關鍵的大太監王振為統帥。結果,在這位無能統帥的領導下,這次征討成了明朝最大的一次軍事慘敗。

當大軍行至土木堡時,遭到了瓦剌的伏擊,明朝軍隊損失慘重,潰不成軍,王振戰死,英宗被俘。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明朝首都北京后,大明朝廷亂成了一窩粥,當時的侍講徐有貞極力鼓動朝廷南遷,結果遭到一個人的拒絕。這個人就是當時任職大明王朝兵部侍郎于謙。于謙此人主張堅守。同時,于謙的主張也得到明王朝眾多政府高級官僚的支持。那麼,這個于謙是誰?于謙,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今天浙江杭州錢塘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一首叫《詠石灰》的詩。詩的全文是:千錘百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就是于謙的,而于謙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17歲。其實,于謙在14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出眾的才華。14歲那年,于謙到杭州應試。當時的主考官隨口說出一句對子:「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五個「無忌」,前三個指晉代大臣何無忌、戰國時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唐代元勛長孫無忌。后兩個是一語雙關。沒想到于謙脫口而出:「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于謙的五個「相如」,前三個指漢初東陽武鄉侯張相如、戰國時完壁歸趙的藺相如、漢代大文學家司馬相如。

結果主考官十分佩服。這就跟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很像,據說當年文天祥一個人巧對五個人。當然,也還真有個故事說于謙是文天祥轉世。據傳於謙出生前的那個晚上,他的父親做一個夢,夢見一個神仙對他說:「我感動你們於家對我的供奉,也感動你們於家一門忠義,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轉世投胎,來做你們於家的子嗣。」

說完后神仙轉眼消失的無影無蹤。于謙的父親醒來后,一直在沉思,不一會于謙就出生了。於是于謙的父親就給孩子起名叫「謙」,意思是「以志夢中遜謝之意」。而于謙自己一生都在家裡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遺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於家的祖先一樣。所以,忠肝義膽的于謙面對瓦剌入侵,英宗被俘,大明岌岌可危時,視死如歸的保衛大明王朝,並說:「提議南遷,斬首!」隨後郕王朱祁鈺繼位,號景泰,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穩定朝局后,于謙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當時瓦剌統帥也先挾英宗逼和,而明英宗當時已無實際價值,最後也先無隙可乘,居然釋放了英宗。

回來后的明英宗隱忍七年,於景泰八年聯合心腹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複位稱帝,之後改元天順。英宗復辟,石亨、曹吉祥(曹公公)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結果一帶英烈就這樣慘死在了小人手裡。明朝成化初,于謙沉冤得雪,復官賜祭。萬曆十八年(1590年),改謚為「忠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題寫匾額「丹心抗節」。

因此,于謙才是明朝第一名臣,而不是張居正,如果沒有于謙,明朝在土木堡之變時就可能亡國了。這就是于謙的功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