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傳統節日是滋養文化自信的沃土

教育的功用是在持續的文化傳承中更好地認識文明的價值,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服務。傳承節日文化,從小就應嵌在孩子的腦海中,成為其獨特的精神基因。

今年端午節恰逢與六一兒童節前後緊接,端午遇上六一,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節日氣氛。據媒體報道,天津市河西區圖書館攜手新蕾出版社、東方出版社向恩德里國小贈送了傳統文化繪本,讓孩子們尋文化根脈,知節日習俗。在湖南長沙,濱江國小版的「詩詞大會」讓現場觀摩的學生家長們領略了一把詩詞之美,還被孩子們的詩詞儲備量所折服;嶽麓一小聯合咸嘉湖街道共同舉辦活動,孩子們親手包粽子、做鹹鴨蛋、織五彩絲線等,體驗了端午文化。

從贈閱活動到「詩詞大會」,再到體驗端午文化的主題慶祝活動,為孩子們營造了感受傳統文化的氛圍。其實,傳統文化被關注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捧。傳統節日是一種習俗,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不僅有著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民間禮儀和民俗文化,而且蘊藏著群眾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精華。節日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傳統節日文化的滋潤。讓孩子歡度節假日,就要讓節日活動煥發生機,需要為文化傳承注入新的活力。傳承傳統節日文化,用傳統文化的精髓浸潤孩子的精神生命,將其內化為精神品格、氣質修養,除了能培養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自豪感,還有益於孩子身心發展和道德養成,令孩子受益終身。

必須看到,全球化在促進文化融合的同時,也在不斷侵蝕著固有的傳統文化。美國學者亨廷頓在其著作《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建構》中就對此有所描述:「20世紀90年代爆發了全球的認同危機,人們看到,幾乎在每一個地方,人們都在問『我是誰?』『我們屬於哪兒?』以及『誰跟我們不是一夥?』」依亨廷頓的解釋,文化認同的差異將成為未來世界衝突的主要根源。一段時間以來,有的人過於迎合西方主流文化,格外青睞表達外來文化的活動,而自覺不自覺地冷落傳統節日,忽視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節日被冷落與西方洋節被追捧形成鮮明對比。一些孩子缺乏對傳統節日的認知,認為傳統節日乏味,甚至不喜歡過傳統節日,傳統節日逐漸被人們淡忘。

教育的功用是在持續的文化傳承中更好地認識文明的價值,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服務。傳承節日文化,從小就應嵌在孩子的腦海中,成為其獨特的精神基因。必須警惕的是,傳統文化的浸潤偏少,孩子們被各種外來誘惑漸次影響。要改變傳統節日式微的尷尬,必須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覺,從孩子抓起,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倘若我們疏於傳統文化的培育,等於將一代代人排斥出文化之母體。因此,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給傳統節日及節日文化更大的空間,讓孩子把這份「終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傳承下去,已是迫在眉睫。一定意義上說,深沉的民族感情往往來源於傳統文化的培育,傳統節日不僅僅是培育優秀文化的沃土,更對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學者認為,一事物或觀念若綿延三代及以上者,即具有傳統的意義;其延續時間愈長,則文化價值愈高。從根本上說,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中華兒女永遠不可推卸的文化使命。可喜的是,從成語大會到詩詞大會,近期漢語文化類節目的火爆,充分展示出年青一代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有理想、有情懷、有能力。先是《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詩詞大會》,繼而是《見字如面》《朗讀者》,多檔備受追捧的文化類節目,讓很多人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分量、文化的價值。社會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積累,不失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也必將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應該重視運用傳統節日弘揚節日文化,使傳統節日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家園,讓更多的人認識、體驗、欣賞傳統文化,養成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讓傳統節日文化煥發時代活力。

_wangxin

關注北京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官方微信

關注首都互聯網協會官方微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