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萬億基建提前報到 特朗普能扳回一局嗎?

「禁穆令」夭折,醫改法案投票流產之後,市場中關於川普無法兌現競選承諾的「川普恐慌」逐漸蔓延。而新醫改與稅改風波未平,一萬億大規模基建計劃再度引爆市場。萬億資金從何而來,基建計劃何時提上日程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基建提前

隨著上周川普醫改法案推行受阻之後,市場失望美股大跌,川普的支持率也打破前兩任總統的最低記錄,跌至36%。目前,川普急需一場勝利,而基建計劃足夠引人注目,如果能提前推進,可以幫助川普挽回民眾以及市場的信任。

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周三表示,川普政府今年晚些時候將公布1萬億美元基建計劃,但她未透露該項目的資金詳情。

趙小蘭在美國交通部的一次活動上表示,這一基建計劃將包括「價值1萬億美元的戰略性、有針對性的投資項目,期限超過10年」。其範圍將不止於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還將包括能源、水資源,以及寬頻和退伍軍人醫院等項目。這一講話為川普的萬億美元基建計劃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時間表。她表示,這一計劃旨在加快聯邦項目的進程。

其實,早在競選時期川普就表示,將會在未來10年花1萬億美元搞基建,要讓美國的基礎設施「強過任何國家」。在今年1月的就職典禮演說中,他再次提出在全美大搞基建,承諾新建公路、機場和隧道等。

但是,因為國會今年的議程已經排滿了其他優先事項,所以基建計劃方案原定於2018年上交國會。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基建計劃提前推進呢?

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魏南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說,「川普此舉目的很明顯,是為了挽救出現頹勢的市場和民心。川普在改革初期接連受挫,民眾開始質疑他競選時的承諾是否只是紙上談兵,所以他在推進工作進程上需要找到新的亮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動美國經濟,這一點符合了美國民眾的共同利益。川普以此為矛,可以獲得更多響應」。

不過,考慮到本月早些時候,川普公布的預算大綱中,並沒有公布財政刺激的路徑或者對經濟的預期、沒有提及稅改或基建計劃。因此,萬億基建能否落地仍舊困擾著市場。

就目前情況,投資者對於川普的基建計劃能否在今年獲得批准越來越持懷疑態度。道瓊斯交通運輸平均指數在美國大選后一路上揚,並於3月1日創下歷史新高,但自醫改法案被撤以來下跌已超4個百分點。一些投資者開始質疑,川普的增長政策要等多久才可能付諸實施。

何來「1萬億」

進行基建投資一直是川普新政一個重要方面,然而最初這個數字並不是1萬億,而是5500億美元。在2017 年3 月1 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了「1萬億」基建支出。但實際上,無論是1萬億還是5500億,這兩個規模目標在擬定時都存在很大的隨意性。

因此雖然表面上5500億與1萬億差別巨大,但是目前它們都僅僅停留在數字層面,表達的是川普大規模推行基建投資的決心,而究竟未來有多大規模能夠落地從目前已有的信心還難以判斷。

川普基建計劃最被詬病的是仍未闡明一些重要的細節問題,例如具體如何融資,何時公布法案具體文本,以及如何具體升級基建設施等。目前他僅提到將結合聯邦投資和私營融資。

「總統談到的基建項目和其他優先事項,無論是機場空中交通管控還是道路橋樑,他都將和交通部一起努力。」白宮發言人斯潘塞曾說,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將是重建美國搖搖欲墜的基礎設施計劃的基石」。

魏南枝指出,融資問題將會是基建計劃最大的「攔路虎」。「基建計劃可以從四中渠道獲得投資,即政府公共投資、民間私人投資、外國主權投資和外國民間投資」。

共和黨財政保守派基本不願意支持大筆聯邦支出用於交通。共和黨大佬、參眾兩院的議長瑞安和麥康奈爾似乎也對巨大的基礎設施開支法案並不熱情。後者曾在去年12月表示:「我希望我們避免1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

面對龐大的基建工程量,民間私人資本很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一方面基建投資屬於長期投資,民間資本無法負擔這樣一大筆錢,而且投資收益與風險評估都是不可預測的,所以依靠私人資本並不可行。另一方面,美國歷史上並沒有大量引進民間資本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案例,所以所謂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在具體操作上也面臨著挑戰」,魏南枝進一步解釋到。

魏南枝表示,「如果川普不能拿出具體的計劃方案和有吸引力的理由,那麼引入外國資本也只是天方夜譚了」。

大選時,按照共和黨嚴格的預算赤字原則,川普團隊曾提出通過稅收收入折中的方式來解決私人資本的問題,即私營公司在基建項目中投入多少資金,也將獲得大致對等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參與投資的私人資本還被允許可以通過收取高速公路過路費等方式增加投資收益。

然而,有批評人士稱,稅收抵免計劃更像是為公共項目的私人投資者提供意外收穫,無法幫助刺激在公共水利系統、交通和其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投資。

有外界推測,川普1萬億基建或將成為下一個市場關注熱點。那麼在「川普交易」日漸鈍化的情況下,1萬億基建的可行性有多強,在多項川普新政中,萬億基建是否會被放置於優先地位呢?

停擺危機

萬億美元的基建支出需要獲得預算委員會核准。金融危機后美國一方面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由美聯儲購入國債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政府加槓桿的方式減緩金融部門和居民部門去槓桿造成的經濟下行壓力。

因此,美國國債存量的GDP佔比從2008年的64%一路上行至2016年末的105%。2008年金融危機前十年,白宮預算辦公室曾先後6次調高聯邦債務法定上限,金融危機爆發后則先後共計11次上調聯邦債務法定上限。

在經濟增速逐步企穩的情況下,繼續要求預算委員會上調聯邦債務法定上限有一定的政治風險。 馬上到4月28日,美國政府再次面臨因為債務到達上限而關門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萬億基建和減稅并行的政策,都面臨著「錢從何處來」的問題。川普演講時曾提出將以公共資本與私人資本作為融資來源。但由於缺乏細節,其可行性仍存疑。

總結來說,1萬億美元基建規模的制定隨意性較大,融資渠道問題暫無解決辦法,且即使真正實行其影響可能也不如預測的那麼大。

魏南枝也認為,在新醫改受阻之後,接下來川普新政馬上著手基建的概率並不是很大,因為川普政府當務之急是解決債務上限和提交2018年新財年預算案。新債務上限一方面涉及美國政府關門的風險,另一方面債務上限也關乎減稅和基建所擁有的資金空間。2018年新財年預算案在國會參議院的通過標準是60票,此方案也會涉及財政刺激政策。

外界估計,民主黨可能以「政府債務壓力過重」為由在參議院阻撓預算案通過。為了讓新財年預算案最終落地,川普一方面需要削減政府其他開支,另一方面在推行減稅、基建等財政刺激政策上或需有所取捨。

在3月17日,川普公布的新財年預算藍圖顯示,他計劃大幅削減美國國務院、環境保護局等非國防部門開支。接下來,稅改的位置也比較優先,因為減稅是共和黨傳統政策主張,黨內在減稅政策上容易達成一致。由此可見,基建計劃可能仍需排隊和延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