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高能!為您「扒一扒」《拆彈專家》里的那些炸彈

原標題:高能!為您「扒一扒」《拆彈專家》里的那些炸彈

《拆彈專家》海報

近日,一部警匪動作大片在各大院線火熱上映。

影片中,劉德華扮演的香港警隊「爆炸品處理科」高級督察章在山在一次卧底行動中,成功挫敗了犯罪團伙搶劫銀行的計劃,僥倖逃脫的匪徒頭目洪繼鵬從此懷恨在心。七年後,報仇心切的洪繼鵬捲土重來,在香港紅磡海底隧道挾持了數百名人質,威脅警方要炸毀隧道。臨危受命的章在山一次次化解對手策劃的炸彈危機,揭穿了這場反恐風暴背後的驚天陰謀。

血肉橫飛的畫面、跌宕起伏的情節、細緻入微的人設,這部國產大片從一開頭就將觀眾帶入到命懸一線的窒息氣氛中。140分鐘里,邪惡與正義、暴力與人性、死亡與拯救的較量在一次次的 「埋彈」與 「拆彈」中展開。最後,拆彈專家章在山用自己的生命拆解了足以炸毀整個紅磡隧道的巨型爆炸物,讓匪徒的陰謀沒有得逞。

回溯整部影片,花樣繁多的各型炸彈齊裝上陣,上演了奪人眼球的爆破戲碼。粗略數來,就包括有汽車炸彈、航空炸彈、C-4成分的塑膠炸彈及手榴彈等。為提升大家的觀影感受,軍網記者梳理了影片中「出鏡」的爆炸物,為您「扒一扒」那些炸彈背後的故事。

《拆彈專家》劇照:香港警察在紅磡隧道與匪徒對峙。

恐怖分子的「最愛」——汽車炸彈

只要是關注國際局勢,都應該對汽車炸彈並不陌生。這是一種經常出現在恐怖主義襲擊活動中的「明星」炸彈。

1998年8月7日上午10點35分,肯亞首都內羅畢。隨著幾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美國駐肯亞大使館的一座大樓幾乎被夷為平地,與該樓相鄰的一幢22層高的銀行大樓窗戶玻璃全被震碎。據一位現場目擊者說,街上10多個行人及3輛公共汽車上的乘客都在爆炸中頃刻「化為灰燼」。同日,美國駐坦尚尼亞大使館也發生爆炸。經過調查,這兩起造成224人死亡、4500餘人受傷的爆炸案是恐怖組織「基地」發動的汽車炸彈襲擊。

1998年美國駐肯亞大使館汽車炸彈爆炸現場。

2016年5月11日,一輛裝有炸藥的汽車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處人流密集的集市發生爆炸,造成至少37人死亡、54人受傷;2017年2月19日,索馬利亞首都一市集發生汽車炸彈爆炸,30餘人喪生;就在一個月前的敘利亞阿勒頗,一起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又奪去了至少100人的生命……

2016年伊拉克巴格達自殺式汽車炸彈爆炸現場。

2017年敘利亞阿勒頗汽車炸彈爆炸現場。

汽車炸彈為何能「橫行」世界?一方面,這種炸彈製造方法相對簡單,只需將炸彈(大者可達數百公斤炸藥)在汽車上裝好,然後接近目標啟動爆炸即可;同時,汽車炸彈機動性強,操控者可選擇有利時機引爆,一旦引爆造成的人員傷亡會非常巨大。有資料表明,這種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是一些防護能力稍差的裝甲車輛都難以抵禦的。這就使汽車炸彈成為恐怖分子的「最愛」,汽車炸彈襲擊在恐怖主義活動中也「層出不窮」、「花樣翻新」。

在影片《拆彈專家》的開頭,匪徒們搶劫銀行後為了脫身,在逃跑路線上布置了多個汽車炸彈。從引爆后的效果來看,確實給警方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也正式拉開了正反兩方鬥智斗勇的序幕。影片在真實展現汽車炸彈給人們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威脅的同時,讓觀眾切身感受到普通大眾在恐怖主義襲擊面前的弱小和無助。毋庸置疑,汽車炸彈已成為恐怖主義荼毒人類文明和社會秩序的一大毒瘤。它製造的一個個慘無人道的人間煉獄,已經突破了人類文明的底線,走向了全人類的對立面。任何國家、組織和個人,無論站在哪種立場、出於哪種目的、打著哪種旗號,都不應將綁架生存權利和侵害生命安全作為實現訴求的代價。因此,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應結成命運共同體,讓打擊恐怖主義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責任,共同捍衛人類的安全、尊嚴、文明。

汽車炸彈襲擊后的城市一片狼藉。

「鐵疙瘩」——航空炸彈

《拆彈專家》劇照:章在山拆除航空炸彈。

影片中,拆彈專家章見山在鬧市區不戴防護用具拆除了一顆「大塊頭」炸彈。從這枚炸彈出土的情況來看,應該在地下埋了很多年。很多觀眾可能會問,這個「大塊頭」炸彈為何鑽到了香港土地中,緣何又在鬧市區重見天日?

《拆彈專家》劇照:香港市區「發現」航空炸彈。

1941年12月8日,12架日本轟炸機空襲香港。

這不是編劇憑空的想象和捏造。70多年前,香港曾一度淪陷在日寇鐵蹄下,時間長達三年八個月。在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中,有一段描述香港這段屈辱時光的文字:「飛機蠅蠅地在頂上盤旋,『孜孜孜……』繞了一圈又繞回來,『孜孜……』痛楚地,像牙醫的螺旋電器,直挫進靈魂的深處。」「就聽見外面喧嚷著隔壁落了個炸彈,花園裡炸出一個大坑。」作家將痴男怨女的情愛離愁融入到苦難時代里的亡國之恨中,讓人讀起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傷痛可以深埋,傷疤卻始終難以抹去。就像那枚埋藏地下70多年的「大塊頭」炸彈,即便銹跡斑斑,即便缺少零件,戰爭的遺毒依然可以穿越時空隨時降臨到人們的頭上。不難想象,如果這顆沉睡多年的炸彈一旦被「喚醒」,將帶來多麼慘痛的破壞。炸彈,可以炸斷多少故事的尾巴,卻始終無法抹平戰爭帶給人類的傷害。

抗戰中,日軍使用的航彈。

回到電影。從炸彈拆除過程來看,這應該是一枚從飛機上投擲落地后沒有爆炸的M64型航空炸彈。航空炸彈,顧名思義是從航空器上投放的一種炸彈。航彈外殼通常由鑄鐵製成,爆炸速度比較慢,因此也得到「鐵疙瘩」的綽號。世界各國的轟炸機、戰鬥機等作戰飛機都基本裝備了航彈。這些航彈內部填充著「黃色炸藥」——TNT炸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TNT炸藥一直是綜合性能最強的炸藥,號稱「炸藥之王」。M64型500磅航彈中的TNT裝藥量約為90千克,爆炸后彈坑直徑達10米以上,其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說起航空炸彈的誕生,還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1911年在義大利對土耳其的空戰中,意軍從飛機上向土軍投放了 4枚由手榴彈改制的炸彈,揭開了人類歷史空對地炸彈轟炸作戰的序幕。一戰爆發后,參戰國家加緊研製現代意義上的航空炸彈。俄羅斯設計師B.B.奧拉諾夫斯基於1909年到1914年設計了系列化的航空炸彈,重量從幾千克到幾百千克不等。1916年A.雅科夫列夫又研製成功了最早的航空燃燒彈。隨著近代航空部隊的建立,飛機在主要用於戰術偵察的同時,開始執行一定的攻擊地面目標任務,例如從飛機上投擲炸彈。但一段時期內,各國大多還是將普通炮彈加裝尾翼或是用手榴彈改製成航空炸彈。據不完全統計,一戰期間歐洲各國共投炸彈5萬多噸。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航空炸彈得到迅猛發展,陸續出現了集束炸彈、子母炸彈、穿甲炸彈和凝固汽油燃燒彈等新型航彈,航彈的重量也達到數噸以上。英國曾製造過重達10噸的「大滿貫」炸彈,1945年3月14日英國空軍用「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進行了投放,炸毀德國比勒菲爾德高架鐵路。「大滿貫」炸彈是迄今為止在實戰中使用過的最重的航空炸彈。

左圖:「大滿貫」炸彈;右圖:「大滿貫」炸彈擊穿的德國潛艇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各國不斷改良改進航空炸彈,提高航彈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作戰效能。在近期的幾次局部戰爭中,一些設計獨特、性能優異的新型航彈紛紛亮相戰場。目前,航彈主要包括填裝普通炸藥和煙火藥的常規炸彈,以及填裝特殊炸藥的非常規炸彈。

B52轟炸機投放航空炸彈。

「殘酷口香糖」——塑膠炸彈

《拆彈專家》劇照:匪徒妄圖用1000kg塑膠炸彈炸毀紅磡隧道。

名字平淡無奇,甚至聽起來還有點低調,這就是電影中出現最多的一種炸彈——塑膠炸彈。看過電影的小夥伴想必會對這個可大可小、或圓或方的炸彈界「變形金剛」印象深刻。它有時悄悄吸附到汽車底盤上,有時大搖大擺地坐在遙控玩具車上,在匪徒企圖炸掉紅磡隧道的計劃中,它又成為最後奪去拆彈專家章在山生命的終極「大boss」。在電影中,各種樣式的塑膠炸彈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塑膠炸彈之所以「分身有術」,在於它裝填的是可塑性極強的炸藥——C-4。

酷似口香糖的C-4炸藥

C-4炸藥是一種以黑索金(環三亞甲基三硝胺)為基的混合式高性能軍用炸藥。經過碾壓,這種炸藥可以隨意裝在橡皮材料中,被擠壓成任何形狀。如果再附上黏性物,還可以像口香糖一樣附著在爆破目標上,因此它有一個別名:「殘酷口香糖」。

C-4炸藥可隨意揉搓成各種形狀。

那麼,這種「口香糖」到底有多殘酷?1988年洛克比空難發生后,爆破專家在幾萬件飛機殘骸和殘留的行李衣物中找到一塊標號為AVE4041的金屬託盤,這塊金屬板已被炸得凹凸不平。從斷裂截面可以判斷,炸彈在這個盤中發生的劇烈爆炸導致了飛機空中解體。通過這個線索,爆破專家在金屬託盤的另一塊殘骸上發現了一個小塑膠片。經過實驗室里的一系列分析試驗,爆破專家最終確定這個小塑膠片是東芝牌收錄機的一塊線路板殘骸。由此,調查人員得出恐怖分子將炸藥藏在東芝牌收錄機中的結論。能夠躲過機場安檢、體積不大卻破壞力驚人,種種證據將這次特大空難的元兇指向塑膠炸彈。一塊小小「口香糖」,讓270個鮮活的生命隕落在英格蘭小鎮洛克比的夜空中。

洛克比空難飛機殘骸。

塑膠炸彈,準確地說是C-4炸彈,實際上是一種原產捷克的軍用炸藥。在爆炸能力上,C-4爆速每秒8公里,爆炸幾乎在一瞬間完成。形象地說,一秒鐘之前,平靜如常;一秒鐘之後,灰飛煙滅。這種炸藥還能輕易躲過X光安全檢查,未經特定嗅識訓練的警犬也很難發現它。因威力巨大且難以識別,各國政府對它的管制措施極其嚴格,只允許將其使用在軍事用途上。即便如此,國際恐怖分子還是挖空心思、竭盡所能,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手段偷取或者盜買C-4炸藥。這也成為C-4炸彈在非法買賣中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塑膠炸彈常被恐怖分子用於爆炸襲擊活動。

此外,C-4炸彈的穩定性也是驚人的。它是典型的鈍感炸藥,要引爆必須使用雷管。不用雷管,槍擊炮打也不一定能引爆成功。即便將C-4炸藥用火柴點燃,它也只會像木柴一樣慢慢燒掉,不會發生爆炸。在越戰中,美軍在潮濕的雨林裡面很難生火,傳說不知是哪位大兵發明了「C-4生火做飯」法,而且生火的效率還很高。

這就是「口香糖」炸彈,一種可以放在嘴裡嚼,卻絕對不會崩裂門牙的炸藥!

在伊拉克,美軍士兵將一個C-4炸彈放在機器人的鐵爪中。

「土豆瑪莎」與「鳳梨」——手榴彈

說起手榴彈,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長長的木柄、圓柱形的頭,一拉弦,「噝噝」地冒出白煙。沒錯,這就是很多戰爭片給我們描述的手榴彈形象。尤其是近些年,手中拿著槍、腰上別著手榴彈成為很多抗戰劇中士兵裝束的「標配」。但是,你真的了解手榴彈嗎?

M24型柄式手榴彈

手榴彈其實是個龐大的家族。影視劇中經典的手榴彈形象,大多發端於一戰後期的M24型柄式手榴彈。這款手榴彈可謂是柄式手榴彈的招牌產品,雖然後續出了不少改進型,但模樣大體未變,只是在尺寸和重量上進行了微調。可以說,它是手榴彈家族中當之無愧的「形象代言人」。

一戰中,德軍士兵將M24型柄式手榴彈掛在腰上。

M24型柄式手榴彈結構圖

M24型柄式手榴彈是德國陸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主要使用的手榴彈。這種手榴彈彈身設計參照了槓桿原理,投擲起來能最大限度地將人的爆發力發揮到極致。實戰中,一些老兵往往可以把手榴彈投擲到50米甚至更遠,而這個距離是世界上其他類型手榴彈無法達到的。同時,M24投擲的準度極高。據一些史料記載,二戰初期訓練有素的德軍士兵往往能把手榴彈準確地擲入防禦工事內、普通民居里,甚至遠距離的單兵掩體中。此外,M24的裝藥量很大,爆炸力很強。如果使用正確,一顆M24都能造成多人傷亡。因其巨大的殺傷力,德軍士兵給它起了個「土豆瑪莎」的外號,也就是土豆粉碎機的意思。而M24最為獨特的優勢是可以採用集束的方式,將幾個手榴彈捆在一起進行投放。這種集束手榴彈的威力很大,能夠輕鬆摧毀敵軍較為堅固的防禦工事,還可以用來破壞敵軍布下的雷區,掃清步兵進攻障礙。

集束手榴彈

上世紀30年代,軍隊開始大量使用M24型系列柄式手榴彈。當時各地的軍工企業還在仿造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其中生產數量最多的是鞏縣兵工廠製造的鞏式手榴彈。它與M24的區別主要是彈體較短較輕。長度只有0.24米,約為M24的三分之二;重量也只有450克,大約是M24的百分之七十。這就使鞏式手榴彈比M24更為符合士兵的臂力和體力特點,深受士兵喜愛。整個抗戰期間,軍隊一共使用了三千萬枚手榴彈,約40萬日軍士兵被手榴彈擊斃(傷),占侵華日軍傷亡的近三分之一。

德國M24與鞏式比較圖。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洗禮的柄式手榴彈威名赫赫。在電影中,拆彈專家女友手中握著已經被抽掉拉環的手榴彈,蜷縮在汽車後備箱里的鏡頭,則為觀眾展示了手榴彈家族中另一款經典產品:卵形手榴彈。

卵形手榴彈與柄式手榴彈最明顯的區別是外形。卵形手榴彈沒有手柄,圓圓乎乎的就像一顆超大號的動物卵,因此得名。和柄式手榴彈一樣,卵形手榴彈也推出過多種型號,最著名的還是綽號「鳳梨」的馬克II手榴彈。

卵形手榴彈中最著名的馬克II手榴彈,綽號「鳳梨」。

美軍士兵在投擲馬克II手榴彈。

馬克II手榴彈是二戰期間美軍士兵主要配備的一種手榴彈,通身採用鐵鑄,外部呈鋸齒狀。這種設計既方便了投擲者操控手榴彈,又利於手榴彈爆炸后產生更多殺傷碎片,可謂獨具匠心。馬克II手榴彈採用的是延時引信,從拉開拉環到落地爆炸最多需要5秒。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將保險握片一側朝向掌心,食指壓住握片頂端,拇指與其他三指握住彈體,然後用另一隻手拔掉拉環扔出去即可。

馬克II手榴彈構造圖。

《拆彈專家》劇照:女主角手握拔了拉環的手榴彈。

在電影中,拆彈專家章在山給警員們授課時風趣地說,如果你不小心拿到拔了拉環的手榴彈,就必須要像握著女孩的手那樣,不要輕易放開。為什麼要緊握一顆隨時會爆炸的手榴彈?這是因為卵形手榴彈的彈頭上都裝有一個保險握片。這個握片會在手榴彈拉環拔開並投擲出去后自動彈開,然後引發彈體爆炸。用火柴來打個比方,彈藥是擦火柴的砂紙,引信是火柴頭,摁住保險握片不鬆手,相當與只把火柴頭頂到砂紙上而不擦著而已。這也是後來拆彈專家在解救握著手榴彈的女友時,用黑膠布將手榴彈和女友的手捆在一起的原因。只要確保保險握片不脫離彈體,手榴彈就是安全的。在好萊塢大片《戰爭之王》中,男主人公的弟弟因情緒失控拉開了手榴彈的拉環,而哥哥瞬間又將拉環插了回去,炸彈也並未發生爆炸。當然,從安全的角度上考慮,無論柄式手榴彈還是卵形手榴彈,無論是不是延時引爆,最好還是遠離它,並第一時間呼喚我們神勇的拆彈專家來處理它吧!

拆彈兵

拆彈兵使用引爆設備排除半裸露大當量未爆彈藥。

更多「拆彈」故事,請關注軍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